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七三章 粮食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殿下,该歇息了。李昭训已经派小宫女来看了两次,想必是等急了。”

薛尚宫穿着厚氅走进了书房,将朱瞻基身边的炭盆铁盖揭开,查看了一下火,又将朱瞻基腿上的薄被掀开。“就是要看情报,也可以到了李昭训那里再看。殿下太晚过去,难免会让人觉得你不喜李昭训,对她以后做人可不好。”

朱瞻基看了看外面的天问道:“什么时辰了”

“酉时三刻了,我问了小宫女,那边的饭菜早就准备好了,再晚要冷了。”

虽然只是五点四十五,还不到六点,但是冬日天短,现在天已经黑了。

朱瞻基放下了手中的海军物资准备情况汇总,笑道:“你还真是我的管家婆,现在这宫里,也就你还像以前一样对我。”

薛尚宫抿嘴一笑,打趣说道:“殿下是说奴婢僭越了吗那奴婢以后就当个哑巴好了。别动,你的发簪松了”

朱瞻基刚准备回敬一句,被她一说,乖乖地不敢动了。

来到了朱瞻基的身边,她伸手拔下了朱瞻基固定头发的累丝金凤发簪,将一缕头发用手指拨到耳后。然后将一头长发一把攥在手心里,飞快地挽了一个结,又重新插好了发簪。“五月,去将殿下那顶青玉纱帽笼巾拿来。”

旁边一个伺候的宫女应了一声,悄无声息的退下,不一会儿就从里间拿过来一副四方平定巾。

朱瞻基以前还为薛尚宫有些可惜,觉得她一个女人,当一辈子老处女是一种折磨。

可是在宫里一下子进来这么多女人以后,他却觉得薛尚宫的选择实在再好不过。

薛尚宫比朱瞻基大了十一岁,今年已经是快三十的人了。以她的年纪,即使跟了朱瞻基,她也不可能有高名分的。

与其当一个时刻守着空房的幽怨女人,还真不如她现在当整个兴庆宫的宫女总管。

如今她是兴庆宫的头号管家婆,不仅协助孙娴管理后宫,还专门负责朱瞻基的书房。

她的手下因此光是有职司的宫女就十二个,专门负责替她发号施令,也被她省事地从一月命名到十二月。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小宫女负责传话。

她因为深受朱瞻基的信任,这书房平日里连孙娴都不能随便进,只有她能随便进,帮朱瞻基整理文案。

孙娴也知道朱瞻基就是她带大的,两个人之间情分不同。所以平日里对薛尚宫也尊敬有加,从不以太孙妃的身份压制她,遇到什么事,还都跟她商量着处理。

兴庆宫两大巨头都敬着她,其他人就更不敢在她面前拿大,以至于她过的比大多数嫔妃都自在。

看她享受着这种平静无忧的生活,朱瞻基就是对她有一丝遐想,也完全平静了下来。

他现在的女人实在太多了,没有了那种心思。真要是强逼着要了她,那是害了她。

帮朱瞻基戴好了纱帽,她长舒了一口气,笑道:“今日有雪,殿下不要逞强,穿了大氅再出去。”

朱瞻基点了点头,忍不住在她依旧光洁的小脸上捏了一把笑道:“左手那叠公文你交给孙少监,右手边的让人送到李昭训那里。”

她没有反抗,也没有躲避,只用宠溺的目光看着朱瞻基,这倒让朱瞻基不好意思了。

看朱瞻基没有再逾礼,她才嗔怪地白了朱瞻基一眼笑道:“这才乖,殿下长大了呢”

朱瞻基忍不住狠狠说道:“你跟胡良娣一样,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狠狠蹂躏一番,看你们还平静如此”

“奴婢总是不会违逆殿下的,你要奴婢死,奴婢也只有去死。”新 手机端:

朱瞻基叹了口气说道:“我怎么舍得备伞”

叫七月的小宫女连忙递过来一把油纸伞,小声问道:“殿下要备仪仗吗”

“不用了。”

跟朱棣他们都不同,朱瞻基平日不愿意让太监贴身伺候。出门在外用太监是逼不得已,回到了宫内,基本不用太监。

像他要是出门,打伞的,清道的,都有专门人手,不过他喜欢亲力亲为,也几乎不用别人帮忙。

十月和十二月两人捧过来了一件大氅,帮朱瞻基穿在了身上,朱瞻基接过了油纸伞,撑开后说道:“待李少监回来,让他直接把今日海军的情报送到李昭训那里去。”首发

薛尚宫轻声应道:“知道了。你就安心过去。”

因为有情,所以才不忍逼她,放过她。但是,内心难免会有一丝失落。

薛尚宫也很清楚这一点,越发小心行事,不恃宠而骄。更不愿因为一夕之欢,就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待朱瞻基的身影消失不见,薛尚宫也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从朱瞻基六岁开始,她就贴身伺候,一点点看他长大。在内心里,她早就将他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人。

可惜的是她命薄,偏偏比殿下大了十一岁。许多时候,她在内心里何尝不羡慕风花雪月四女。

能享受当女人的滋味,以后还能要个孩子,有了希望,有了寄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辈子看不到任何希望。

李亮返回宫中的时候已经是戌时,晚上七点了。此时雪下的更大,他们抱回来的资料也都被用油纸包了几层。

朱瞻基刚吃完饭,躺在李昭训的大腿上,听她讲着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见了李亮他们,朱瞻基也没有起身,问道:“今日为何如此晚”

李亮叹道:“应天府这里的雪还不算太大,据说江北的大雪已经半人深了,统计物资的人员丝毫没有耽搁,但还是有些晚了。”

朱瞻基皱着眉头沉吟了一会儿,坐起身来说道:“眼见要开春了,下了这么大的雪,现在青黄不接,各大粮仓的粮食还是不要动用,以扶贫救灾为好。今日已晚,你明日去找黄渊黄守备,让他来见我。”

李亮问道:“殿下是想从交趾调粮”

朱瞻基嗯了一声,说道:“新江口水师那边,已经有两百艘大中型宝船了,这些船停在水寨也是浪费,不如乘着北风未停,跑一趟交趾和暹罗那边,运一批粮食回来。”

李亮笑道:“奴婢想跟殿下讨个差事,陈宣跟着奴婢的时间也不短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外放,殿下能不能让他跟着黄守备跑一趟南洋”

朱瞻基给了他这个面子,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办,要是办事妥当,以后少不了重用。还有刘万,年纪虽然不大,做事也还算妥当,就提拔到奉御当差吧”

站在门口的刘万激动地向内跪拜道:“奴婢多谢殿下恩典。”

站在门内的李亮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现在他的身边太监,金阔是总管,孙林是情报主管,然后李亮就霸占了亲近朱瞻基的差事。

他一人独大也不是好事,而刘万虽然一直跟着他当差,原来却是跟着金阔的,跟李亮之间的关系却不密切。

李亮想要提拔陈宣,朱瞻基当然也要提拔一个跟他不算太亲近的人来制衡。这无关信任,只是平衡的制度不能松懈。

打发走了李亮,朱瞻基跟李昭训说道:“天不早了,我来看一会儿情报。你先休息一会儿,不许再动针线,小心伤了眼睛。”

李昭训甜甜笑道:“妾身遵命,殿下也不要太晚。”

朱瞻基捧起她娇嫩的小脸,在她唇上亲了一口,笑道:“如此娇柔美人,孤怎舍得你独守空房最晚亥时,孤就来陪你。”

李昭训笑的像个花儿一样,帮朱瞻基又点了两个油灯,才乖巧地进了里屋。

朱瞻基打开了油纸包,查看各地水师粮仓的储量情况。

自朱元璋时代开始,军队粮仓和地方粮仓就是分开管理。每年夏粮,秋粮入库,都是分地方粮库和军队粮库,两者之间并无瓜葛。

哪怕地方上再苦,军队的军粮供应都不会少一丝一毫。

不过,这种稳定是建立在普通老百姓每年要承受两个月的青黄不接换来的。

虽然最近几年,土地抛荒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但是如果遇到天灾,自然也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

什么是盛世朱瞻基认为不仅仅需要国力强盛,更需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今年眼见有了天灾,就应该早作准备,军中存粮先留下来以后用来救济,直接从南方调粮来,才更合适。

要不然,再过几个月,地方上的老百姓都没有粮食吃了,你军队的人吃的再饱,朱瞻基也不会有丝毫开心。

盛世不是吹嘘出来的,必须要为政者有充足的准备和怜悯。真要等到天灾发生,那个时候就是想要买粮食也来不及了。

至于银钱,朱瞻基没有丝毫的担心,大明的粮食才两钱两银子四百五十斤,他只需要拿出十万两银子出来,能到南洋收购五万吨回来。

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南洋即使是产粮地,一时之间也很难筹集这么多的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3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