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一章 紧迫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将太孙一行送出了大门口,赵时春与王府总管庞玉率领着众将军返回了王府。

朱高燧仍然如同一刻钟之前的模样,坐在花园的阴影中,小太监们没有一个敢近前打扰。

看见众将返回,朱高燧这才强打起精神,挥了挥手说道:“皇上御驾至北平,明日事务繁忙,孤还要见驾,早些散了吧。赵先生和袁参将留下。”

听到朱高燧的吩咐,众人都知道赵王有话要私下说,纷纷告辞离开。

待得众人离开,朱高燧的身边只留下了赵时春和袁旭,还有总管庞玉在一边伺候。“赵先生,袁参将,你们是我最信赖的文武大才。今日见了太孙,不知有何观瞻”

赵时春看了看袁旭,先开口说道:“今日臣与太孙殿下接触不多,不过听其言,观其行,太孙殿下果然如同传言所说生而知之,有一种不符合其年龄的成熟。”

袁旭也接话说道:“太孙虽然年幼,但是对军中事务并不陌生,臣等刻意奉承,其却不为所惑,不可小觑。”

赵王突然嘿嘿笑了起来,很有一些自得其乐的高兴。“我那二哥心高气傲,谁都看不起,但是这个侄儿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只是不知道,他们两人,谁能笑到最后”

赵时春笑道:“天下众人皆知,汉王不得圣心。如今不仅军权不得其染,连封地也只是乐安一地。太子虽然不得陛下喜爱,却得天下读书人支持,更有一个好儿子啊”

“我那二哥一直想要重蹈覆辙,走靖难之老路,只可惜,恐怕父皇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且等等看,看看大军开动之后,到底是将太孙留在北平,还是带在军中,就能知道我那父皇的心意了。”

朱瞻基回到了别院,别院里面又多了二十多个军中将领,羽林左卫这支朱瞻基的亲卫,中层将领全部候在了院中。

除了他们,在院子的另一边,十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更是显得有些显眼,引得赵王府留守的一帮侍卫惊讶不已。

在他们眼里,平日里骄纵,跋扈,不可一世的锦衣卫们,今天却变的格外老实。

“臣等拜见殿下。”

羽林卫一卫满编五千六百人,左卫划归朱瞻基亲卫,略多于右卫,凑足三千人。

此次随军北征,自指挥使刘大庸以下,所有人随扈拱卫。

说起来,朱棣对朱瞻基真的不错,这三千人的部队,就配备了两千五百匹军马。除了四百人的辄重营,还配备了八百人的民夫负责运送粮草和武器。

刘大庸自洪武年间,就随着朱元璋一同打天下,是朱元璋从征军的老兵。他如今年岁已大,这个指挥使的职位,不过是个养老的职位。

所以他这次并没有随军,一应大权都由指挥佥事赵永亮掌握。

以前的羽林左卫,虽然名义上属于是朱瞻基,但是朱瞻基并没有指挥权。留在应天府的时候,他只能掌握跟在自己身边的几十个亲卫而已。

但是出征以后就不一样了,朱棣将另一半兵符交给了朱瞻基,大军出征,总不可能让朱瞻基还指挥不了手下的兵。新 手机端:

此次北征,指挥佥事赵永亮一心想要在太孙面前出一把风头。但是他也知道,羽林左卫不可能有太多上战场的机会,他们更多的是在中军随扈拱卫。

既然如此,那么朱瞻基想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会怎么做,以此来博取朱瞻基的好感。

朱瞻基对这支羽林卫的期望并不大,他们作为亲卫军,虽然一个个身强力壮,但是更多的是样子货。

如今的明朝大军,最强的还是北疆的卫所和朱棣亲自掌管的卫军。

锦衣卫,羽林卫这些属于是京军,更多的是保护职责。

而地方卫所的战斗力,除了经常打仗的地区,其他也都很一般。

只有真正的卫军,这是属于大明的野战部队,骑兵部队,他们才是明朝军队的核心战斗力。首发

但是,他也绝对不想在战场上溜达一圈就回去,他这个太孙不在乎虚名,他只在乎实惠。

如果能够因为自己的原因,改变一些战场的结果,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赵将军,五军都督府的动员命令下来了没有”

“殿下,今日御驾才进城,最早也要等到明日才会有行军计划。不过据往日经验,辎重营应该会先期出发,我们大军都是骑兵,应该会最后一批随御驾出征。”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羽林左卫虽然大军要随中军出动,但是我希望你能安排两支一百人的斥候营,随我的幼军一同出发。在大军的情报系统之外,我需要你们得到瓦剌大军的动员情报。”

赵永亮听到朱瞻基的安排,立即皱眉说道:“殿下,请听臣一言。草原是瓦剌人的天下,加上地势开阔,无处隐匿和休整,派出斥候营只会成为瓦剌人的目标。”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羽林卫只需要派出识途老兵做好辅助工作,一切查探由幼军完成。张营副,幼军目前状态如何”

“殿下,幼军203人无一掉队,除一人感染痢疾,不能出战,其余人等静候殿下指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次北征乃是验证幼军甲字营三年训练之成果,大浪淘尽英雄,唯有才之人锥出囊中。此番直入瓦剌后方,将会历尽艰险,怕不怕”

张凤山嘿嘿笑道:“扬我华夏,驱逐鞑虏,铁血幼军,匡扶大明。卑职自羽林卫转入幼军,三年流血流汗,为的不就是今天。所以卑职没有惧意,只有兴奋。”

朱瞻基高兴说道:“好,好,我对幼军的期望,也就只有你们几个最清楚。虽然危险,但是我对你们每一个人的重视都远超其他人。你们是种子,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发芽,生根,彻底改变大明目前的军队训练。所以,任务要完成,但是个人安全也要重视。”

他又转头向赵永亮说道:“明日持我令符,向御马监征队两百人,由一百幼军和一百羽林卫组成,一人双马。幼军负责行动,羽林卫辅助。”

赵永亮看了看兴奋的张凤山,这个张凤山以前只是羽林卫的小旗,如今却成为了幼军的营副,按照大明军制,这个营副相当于副千总了,虽然不能说一步登天,但是看着以前的一个小兵,现在都快跟自己平起平坐了,他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他躬身说道:“殿下,幼军将士不过是初生牛犊,殿下让他们担此大任,恐怕军中将士有所不服。”

朱瞻基丝毫不在乎地说道:“不服就较量一番,何况幼军负责侦查,把脑袋系在腰带上,羽林卫真的愿意争这个功劳吗”

这个时候他当然不肯弱了自己的士气,抱拳说道:“羽林左卫三千将士,都愿为殿下效死”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效死就不必了,我需要你们都活的好好的,要死,也要让敌人死。你们下去合计一番,明日或者后日进行一番比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去吧。李亮,让锦衣卫的人进来。”

众人纷纷行礼:“臣等告退”

对羽林左卫,朱瞻基现在并不重视,或者说他是不能太重视。

军队是朱棣的根基,他现在正当壮年,一点也不服老,朱瞻基哪怕是他的孙子,如果想要挖他根脚,也会让他心里不舒服。

但是朱瞻基也不能太无能,如果他连这三千人的军队都掌握不好,朱棣又如何放心让他掌握更多的军队

所以,适当地展现一点自己的能力,却不能表现的太贪权,才是朱瞻基应该做的。

杨章德他们带着一伙锦衣卫进了大堂,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众人纷纷单膝跪拜,大礼参见。

朱瞻基不曾想,这几个人里面,竟然还有两个人自己都听过他们的名字。

其一为今年已经年纪不小的塞哈智,此人出身蒙族,却是坚定的反蒙派。因为如今的蒙族几乎还是奴隶制,除了贵族和和尚们,普通牧民的生活比汉族更惨。

塞哈智出身不高,自小就受尽折磨,在自己的主子被赶走了之后,才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朱瞻基听说过他是在后世,因为在纪纲被朱棣处死之后,就是他接替了纪纲的锦衣卫指挥使职位。

虽然历史上说他是个老好人,并没有什么卓越的成绩。但是能坐上这个指挥使的位置,就不是个简单的人。

另一个人是庄敬,此人乃是锦衣卫指挥佥事,纪纲真正的左右手之一。在锦衣卫内部也是大名鼎鼎,残暴名声仅次于掌管了北镇抚司的庞瑛。

如果说纪纲是朱棣的走狗,那么庄敬就是纪纲的走狗,还是最好用的走狗之一。

朱瞻基没有想到纪纲会把他派到北平来辅助自己,这也说明纪纲是真的把自己的话放在了心上。

塞哈智老成持重,庄敬狠厉能干。他们两个来帮自己,想要掌控北平目前出征的情报,就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而杨章德却有些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接触的层次越高,他发觉自己需要加强的方面就越多。

想要混到更高的层次,仅凭敢打敢杀,已经远远不够了。

今日推荐票上千,感谢各位书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78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