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五章 缘由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朱棣兴奋地问道:“基儿可愿领军令状”

大明的火枪,最困难的就是枪管的制造。这个时代不能钻孔,枪管都是工匠用锤子敲出来的,为了安全,不得不做成双层的,这也让火枪的制造不仅慢,浪费人工,还不安全。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孙儿有几个条件。”

朱棣脸色一板,瞪着他说道:“跟朕你还要谈条件”

朱瞻基耍赖说道:“皇爷爷,你要孙儿做事,总要给孙儿一些人吧没有工匠,你让孙儿如何做事”

朱棣哼了一下说道:“那你就说说你的条件吧”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孙儿要的人比较多,从矿工,炼铁工,锻造工,堪舆工匠,然后是工部百工每一样也都要几个技术娴熟的,年龄大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经验丰富。”

“这些朕都允了,你就能做出火枪来”

“孙儿还没有说完呢,孙儿还要烧炭工,窑匠”

朱棣不耐烦听了,打断他的话说道:“你要什么朕都给你,你就能做出火枪来”

朱瞻基肯定地说道:“孙儿不仅要做出火枪,还要做出更好的火炮。”

这个时代的大炮其实更简单,关键就是材料工艺和浇铸工艺的改进。

明朝的浇铸倒模工艺其实已经很牛了,几吨重的大钟,上面还能刻满了精细的花纹和图案。

关键还是材料工艺。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做出合格的机床,只要有了机床,整个大明的工业就能有质的提升。

一台车床,或者说机床,有两个部位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很难解决。

第一是动力部分,没有电,没有电机,就不能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第二个部分是材料部分,想要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高强度合金刃具,需要从钢铁厂那边就进行材料工艺的改进,而这一点,是需要无数次试验才能获得合格的材料的。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机床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条的问题解决朱瞻基已经有了腹稿,南京靠近长江,只需要建立一条水道,就能依靠水力提供动力。

这里最难解决的是水车的动力强度和传动部分,不过只要制造出了轴承,水车就可以建的更大,动力这一块的问题不大。

但是材料工艺方面,朱瞻基除了知道用钨钢制作刃具最好,但是多少材料的配比,他一窍不通。

钨钢在其他国家可能不好解决,因为钨矿储量并不多。但是中国却恰好是世界钨矿第一大国,如今的南安府,也就是后世的大余县,是世界最大的钨都。

对于熟知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朱瞻基来说,想要获得高强度的钨合金钢,只需要找一个借口,让人开发那里的钨矿就好了。

让矿工们一炉炉的钢水混搅,总是能做出比普通钢铁更硬的合金钢。

关键就是借口。

没有合适的理由,朱瞻基就说那里有钨,能做出高强度的合金钢,那他就不是太孙,而是神棍了。

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他到现在一直都还没有拿出水泥配方。

不过水泥这件利器,他已经准备交给马迪来发明了。这个小家伙具有一个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好奇心和联想,并且善于做白日梦。

比如说,从朱瞻基做滑板车,他就能想到滑冰鞋;车床的传动系统,他就能联想到自行车。

朱瞻基跟他谈话,经常就被他带到沟里去,但是,他的许多奇思妙想的确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比如说,他用四十倍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依旧看的不是太清楚,所以他就想要研究更高倍数的望远镜。

朱瞻基提醒他不仅可以向远看,还能向小看,他就用几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做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虽然做出来的东西都还很初级,但是既然已经推开了这扇门。朱瞻基相信,只要尝到了甜头,就有了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马迪以前就不爱干净,经常用袖子擦鼻涕,吃饭不洗手。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手臂上,有一层蠕动的病菌的时候,他一下子变得比谁都爱干净了。

朱瞻基原本准备等过年后,将显微镜推销给太医院。还准备让马迪回家一趟,让他把自己的家搬过来,让他父亲在下马桥开几家琉璃窑和瓷窑,那个时候,把水泥搞出来。

马致才虽然没有马迪的奇思妙想,但是却是一个优秀的工匠。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解决了轴承的钢珠卡簧问题,让钢珠不会再容易乱跑。

幼军的丙子连,一帮小家伙,在他的带领下,硬是用手工锉出了几十个齿轮,做出了这台简易车床。首发

他可能永远当不了一个发明家,但是当一个工程师,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朱棣又确定了一遍:“你要什么人朕都可以给你,你能确定以后大量生产火枪”

朱瞻基嘿嘿笑道:“皇爷爷放心,孙儿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朱棣斜瞥了他一眼,挥了挥手,众太监和内阁大学士们,包括守卫的锦衣卫们,立即就退了出去。

马氏叔侄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一幕,这个时候有些傻眼了,看到朱瞻基对他们摆了一下手,立即转身就向外走。

这其实是大不敬的,只能面向皇上退出屋子,才能转身走。不过这个时候朱棣可不会在意这叔侄俩,何况他也有点爱才之心,所以并没有计较。

等仓库里面就剩下了爷孙俩,朱棣才有开口问道:“所以,你把你的二叔也当做了敌人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你就确定你这次能赢”

朱瞻基正容说道:“胜负皆在皇爷爷一念之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给皇爷爷一个借口,解决大明的后顾之忧。”

朱棣也没有想到朱瞻基竟然就直接承认了,愣了一下冷笑道:“这么说,你还是替我着想。”

“孙儿不敢居功。”

朱棣被气的笑了起来,指着他骂道:“混账今天你要说不服我,看我不大板伺候”

朱瞻基笑道:“大明经高祖和祖父两代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蒙元退出漠南之后,北元实际已经没有与我大明竞争的实力。两次北征,第一次打残了鞑靼,第二次打残了瓦剌。如今武安侯镇守北明山,那里就将会成为我大明放在北元的一颗钉子。待铜山开采越盛,以后的草原就将会变成大明的腹心,不管是瓦剌人,还是鞑靼人,都将只能选择帮我大明牧马,或者挖矿才能生存。”

朱棣是有些好大喜功的,朱瞻基说道话正说道了他的得意之处,所以忍不住点了点头,但是随后想起他在兴师问罪,这个时候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岂不是让这小子更得意。

所以他嗯了一下,说道:“别说这些个没用的。”

朱瞻基心里暗自好笑,清了清喉咙说道:“我大明国力上升,疆域扩大,这个时候,应该是集中国内力量,对外扩张,但是国本不稳,却影响了大明开疆拓土的进度。我父王身体有恙,你怜惜他的身体,所以不以俗事烦他。但是汉王叔却以为你对他不满,一心觊觎大宝。此番相争,固然能锻炼其才,但是我却怕,自己成为第二个炆叔。”

朱棣是不承认建文帝的,建文帝执政的四年,他登基之后,全部算到了朱元璋的身上。比如建文元年,他让史官记成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

所以朱瞻基提到朱允炆的时候,并不以建文帝相称,只是按照族谱叫他炆叔。

朱棣问道:“你怕你汉王叔”

朱瞻基笑了一下说道:“汉王叔有勇无谋,孙儿从来没有在意过他。”

“那你为什么说你怕成为第二个允炆”

朱瞻基长叹了一声说道:“我是怕跟炆叔一样,直接从你手里接过皇位。”

这一下,朱棣听懂了,一时之间,脸色也有些僵硬了。

朱瞻基又说道:“那日孙儿得了祖父旨意,领水师大权。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孙儿却开心不起来。父王那日闻知孙儿领权,就气急攻心,晕厥过去,后面虽然醒来,却有气无力,心如死灰。他的身体本就不好,汉王叔又一直咄咄逼人,孙儿怕这样下去,他的日子就不会太多了。”

“不要再说了朕都明白了”

朱棣打断了他的话,有些黯然地向外走去,走到了仓库门口,他又回过头说道:“念你此次是为父担忧,朕这次就不追究了。不过基儿你要记住,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朱家的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内乱,更不能拔刀相向”

朱瞻基点了点头,他这才又继续向外走,高大的身影也有些佝偻了起来。

话虽然这样说,朱瞻基却并不以为然。不能拔刀相向,那你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个时候,朱瞻基大声说道:“皇爷爷,孙儿并非贪恋皇位,对孙儿来说,大明以外那些神秘的地方,其实更吸引孙儿。”新 电脑端:

他又回过头来,说道:“身为朱家的子孙,你就要承担属于你的责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50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