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七一章 关系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永乐十四年的正旦朝会,相比以往的大朝会,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朝会的前半阶段,主要是对上一年的总结,而后半部分,是对新年工作的安排。

与往常不同的是,朱瞻基第一次作为主官,正式列席了朝会。

奉天殿的大殿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朱棣和他身边围着的几十个传令太监。第二层的台阶上,有作为太子的朱高炽与锦衣卫一席人等。

往常朱瞻基作为太孙参加大朝会,他的席位在朱高炽的对面,分列朱棣左右两边,并没有发言权。

但是这一次,他作为海军司令,大都督,位列武将勋贵前列。

在大朝会上,朱瞻基总结了去年海军组建的历程,并且就海军与水师的区别,指挥构架的区别,作战方式的不同,进行了一番阐述。

最后,他也代表海军做了新一年的工作展望,并且就新年后的军事行动先提了一个醒。

如今一万多倭寇被抓到应天府,庄敬代表大明与东瀛的谈判进展不顺,还发生了冲突。

东瀛的使节和留学生们,经常没事就到皇城外哭诉,他们不提倭寇,不提赔偿,只是诉说对马岛民众的无辜。

虽然这些事狗屁倒灶的,但是应天府可不仅仅是大明一家,还有数十小国的使节,为了国际影响,大明也不能做的太过分。

这边受了气,那边当然想要发泄一番。这个时代的文人们也都刚刚经历了元朝统治的崩溃不久,对异族可没有什么仁爱之心。

话说回来,自古以来的文人们,其实都是极端的利益主义者,讲仁爱,也要看看有没有利益啊。

现在除了少数受到贿赂的文人会提东瀛人说几句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赞同对东瀛动武的。

听到朱瞻基提出来有心在年后惩罚东瀛,有无数的人已经在计划,该如何在这件事里面也捞上一笔军功了。

今年的新年比往年还多了一点不同,那就是因为将勋贵子弟收容了不少,今年千方百计,托了关系来给朱瞻基拜年的人又多了不少。

这半年来,幼军的勋贵子弟营可谓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原本是从羽林卫挑选出来的一帮中级军官,经过了几年的摸爬滚打,对朱瞻基的训练意图有了充分的了解。

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规范,目的就是打造一支具有综合实力的军人。

特别是经历了前甲字连被各军卫争夺以后,他们已经明白了朱瞻基想要将种子播撒到各军卫的用心,对战士的要求更高了。

虽然勋贵营的要求比孤儿营低一些,但是两边都是用同一操范规典,加上两边相互的竞争,即使是勋贵营的子弟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即便有一些受不了幼军的约束,也被家长打的不敢说不来。

而只要来了,每个人都要些脸面的,每次小比输要到对方军营吃残羹剩饭,还要打扫一旬的卫生,凡是要点脸面的人,都会主动地奋发图强。

但是,这里面也不是没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人,其中一个就是被杨士奇强塞进幼军的杨稷。

此人在家乡自由散漫惯了,在家乡作威作福也无人敢管。

进了幼军以后,他这个当翰林侍读的内阁学士老爹,在勋贵里面可就不算什么大人物了。

幼军营的陈礼,张凤山他们一心想要通过幼军营的训练成果,获得朱瞻基的重用,有他这个后台,他们也不用给任何人面子。

杨稷进了幼军营以后,还想继续耍威风,那是找死,这几个月,他受到的处罚多不胜数,就连现在过年,都还在关禁闭。

大年初三,朱瞻基去张昶家拜年,就遇到了前来求情的杨士奇。

“殿下,犬子顽劣,可是这大过年的,也不能就孤零零地一个人关在大牢里吧臣那老妻盼子心切,还想请殿下行个方便。”

朱瞻基丝毫没有给他面子,说道:“学士到底是想我管教还是不想我管教,若是学士认为我幼军太过于严厉,尽可将杨稷领回家。”

杨士奇有些尴尬了,望着张昶,想要让他转圜一下。张昶当然知道亲疏远近,但是这个时候又不好推脱,扭头问在下首作陪的张武,张威兄弟。“这杨稷究竟犯了何军规,以至于过年都还关在大牢”

张武拱了拱手才说道:“杨稷自入军营,训练怠慢,一直是各队拖后腿之人。而且此人军纪不振,已经数次偷食,逃逸,装病逃避训练。年前放假,他已经离开军营,却在下马桥工地因工人阻碍了他赶路,就挥鞭相向,被常福良营副抓了回去,却不服管教,所以才被圈禁一月。”新 手机端:

杨士奇为之大惭,只能说道:“都只怪老朽家教不严,此事羞提,此事休提。”

朱瞻基这才又说道:“杨学士,年后幼军各营都会被我直接拉上战场,若你担心公子安危,还是让他回家的好,否则到时候上了战场,刀剑无情。”

杨士奇惭愧说道:“老臣有两子,哪怕就是死了一个,也还有第二个。为国效力乃是为人臣只荣耀,岂可因私废公。”

朱瞻基这倒不是恐吓他,已经确定了年后要对东瀛用兵,最迟三月,四月就会出兵。朱瞻基对幼军寄予厚望,这次是要将幼军作为斥候营带入军中使用。

东瀛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他们山多地少,人口密集。哪怕就是打不赢,往深山里面一逃,就很难再清剿。

一个没有山林的阿富汗,后世的美国都用了十年才搞定,还有伊拉克,同样也是如此。

现在的军事实力相差比虽然跟后世差不多,但是现在的大明可没有后世先进的卫星设施,电子通讯设备。

而且东瀛多山,想要彻底战胜他们并不容易。

不过朱瞻基的目的并不是占领东瀛,这样一个贫穷的地方,打下来之后也只是累赘。朱瞻基希望利用东瀛的人口创造红利,却不愿意给自己增加一个心腹大患,更别说带他们一起发展了。

他需要的只是控制,只需要安插几个钉子,分化东瀛大名甚至直接处理掉他们的国王,让他们民心自散。

在这样的战争中,幼军的特种训练对于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就有这非常明显的作用。

朱瞻基不怕东瀛军队的反抗,只怕那些山区的瘴气,以及残酷环境下的疾病源,这才是大明最大的敌人。

初八是各衙门开衙的日子,不过在正月十五之前,所有的衙门最多只有一半人值班。

朱瞻基这一日一大早就赶到了下马桥,参加幼军营的开营仪式。

在这里,他也见到了被关押了大半个月的杨稷。

此人虽然桀骜不驯,但是在朱瞻基面前,他也不敢有半点不满。将近一个月的禁闭,也让他精神有些恍惚,再没有嚣张的气焰。

对于这个小人物,朱瞻基没有关注的心思,不过作为幼军的一个反面典型,他被提溜出来在开营大会上被批判了一番。

虽然不是好名声,他也算在无数勋贵面前好好出了一次风头。

现在全京城都知道杨士奇有一个不成器的大儿子,也让杨士奇的面子掉的一点也不剩了。

不仅是杨士奇,所有人这个时候也彻底明白了,幼军绝不是勋贵子弟混日子,抢功劳的地方。

在幼军营的开营仪式上,朱瞻基也第一次正式通报了幼军营今年将会参与海军的对外征战。所有年龄超过十五岁的幼军,无条件地需要进入军中服务。

而当日观礼的勋贵们就更激动了,他们已经决定召回家族没有职司的子弟,想要将他们转入海军。

如今大明最大的敌人瓦剌和鞑靼都已经屈服,郑亨的二十万骑兵让他们如鲠在喉,不敢有丝毫的妄动。

更主要的是,北明山的开发也让许多小部落参与了进来,他们如今已经尝到了服从大明的甜头,现在根本没有了造反的心思。

大漠,草原的局势稳定,陆地上的各军卫就没有了立功的机会。但是海军的扩张,却不会缺少征战的机会,更不会缺少立功的机会。

去年一场战争就封了四个伯,今年眼看要打大仗,让那些想要立功的勋贵们一个个都如同打了鸡血。

原本在军中只是边缘人物的刘江,现在变成了一个大红人,天天门庭若市,全是想要走关系的勋贵们。

朱瞻基这里倒是没有人来打扰,不到一定的级别,就是想要安插人进来,也不敢找到他的头上。

但是,能找到他头上来的,就是不好推脱的人,比如沐晟的四弟沐昕。

沐昕不仅是沐英的儿子,还是朱瞻基的姑父。虽然常宁公主在永乐六年就病逝了,但是他的驸马都尉一职并没有去除。

相反,没有了常宁公主,沐昕现在还不用受出仕的限制。前几年,他就一直奉旨在督建武当山道观,现在武当道观已经基本修好,他就急匆匆地想要来混一份军功。

如果是别人,朱瞻基还真不愿搭理,但是这位好歹也算自己姑父,只能将他收了下来。

这一章写的不算好,抱歉,状态不算好。下一章争取写的更好。

首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96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