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六章 中秋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自六月那场车祸之后,马致才痛定思痛,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火车的改进上。

从雕刻地球仪,到制作出大明第一台车床,再到研究水车传动的连接部分,马致才已经是大明如今最顶尖的机械专家。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许多发明创造其实就是隔着一层窗户纸,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一个思路问题。

但是马致才不同,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加上朱瞻基的“引导”,让他个人能达到的深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发明家。

殿下说火车的车轮需要加大,那就加大。

殿下说火车的车轮需要联动,那就研究联动装置。

他如今虽然挂名工部员外郎,但是实际上,他是下马桥机械研究院的负责人,跟朱瞻基的私人专家一样。

他现在对员外郎的身份并不重视,不要说一个员外郎了,就是做到工部尚书,又能怎么样呢

等殿下登基,他可就是皇上面前的机械专家,这个身份,远比其他身份更让人羡慕。

两个月来,他积极与各个工坊的工匠们进行探讨,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哥哥问题。

从冶炼工坊的纯钢水融化,到泥模,蜡模,钢模的试验。

光是钢水中的气泡问题,就困扰了马致才和那些技师半个月的时间。

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铁匠,提出了透气设计,在磨具上多设计了两个透气孔,让钢水在进入模具的时候,能够充分地透气,这样才解决了车轮铸造中的气泡。

原本只是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车轮,这样的铸件并不需要太精密的模具,就能得到强度足够的车轮铸件。

但是当车轮的直径扩大了一倍半,重量增加了六七倍,这么大的精钢铸件,远比铜铸件需要解决的细节问题更多。

终于能够铸造出强度合格的车轮,加工的车床除了动力部分,车床,磨床的尺寸,夹具的尺寸,都要根据车轮的大小进行改进。

除了这些,还有火车的车轮连动部分,也需要好好地研究一番。

最开始的火车车厢车轮,因为不需要动力传输,所以就是一排轮子装在车厢底部,架在铁轨上。

这些车轮就跟后世矿车下面的小车轮一样,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只能根据铁轨变向。

但是现在小车轮改成了大车轮,朱瞻基又要求两排同位置的车轮转向的时候统一转向,这样可以增加车厢的稳定性。

这个技术因为不需要主动控制,只是一种被动的调整,所以只需要在车轮轴上给车轮加一个衔接部分,让两边的车轮连接起来就好了。

这个技术不难,比车轮的制造要简单的多了,也比车轮更早就设计好。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问题排除和解决,第二次试车被放在了八月十四,这也是为了迎接第二天的中秋节特意为之。

而朱瞻基这一日因为要接待从南洋苏禄国过来的三王,从渤泥国来的黄元丽,黄元孙姐弟俩,并没有能够到下马桥农庄亲眼目睹火车的运行。

苏禄国经过了三年的时间,东王巴都葛叭哈喇已经过世,在原本的历史中,他是在到大明朝觐,返回苏禄国的时候,死在了德州。

然后,他就被葬在德州,并且留下了后人守墓,融入了中华。

但是这一世,因为朱棣要去西洋,他们并没有来大明朝觐,而朱棣前往西洋的途中,经过苏禄的时候,东王就已经死了。

朱棣直接册封了东王王子督马含为新的东王,并且接纳了苏禄国的投诚。

这种接纳,并不是单纯的册封了,而是接纳苏禄国成为大明的疆域,并且会向苏禄国委派官员进行管理。

他们之所以愿意投诚,主要就是想和平下来,受到大明的保护,然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大明接纳他们以后,不仅要委派官员,而且要向他们输出技术,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

吕宋的改变他们都看在眼里,原本吕宋一年之中半年有大风,相比位于赤道旁边宁静的苏禄国,是远远不如的。

可是如今的吕宋在许柴佬的带领下,发展的越来越好,已经把苏禄国远远抛在身后,所以他们现在有些急了。

在安排好国内的事务之后,三王连同他们的家人,乘坐內监的香料船,一起来到应天府请求支援。

而渤泥国又不同,他们在永乐七年就已经请求内附大明,当时的朱棣也同意了。

不过当时的老国王黄森屏死在了应天府,后面两王相争,打了几年,后来才由心向大明的黄元孙,沙里夫阿里掌权。

黄元孙是一心想要归附大明的,但是他的姐夫,也就是沙里夫阿里心有顾虑,拖到了现在。

朱棣经过渤泥国的时候,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逗留,这让沙里夫阿里和黄元孙都有些恐慌。

他们随后跟着舰队一起到了星城请罪,但是朱棣的眼里并没有他们,把他们推回给了朱瞻基。

渤泥国朱瞻基是一定要拿下的,光是为了那里的优质石油,朱瞻基也不会放过这个地方。

在整个东方,能够出产优质轻质油的地方,并且易于开采和运输,就只有渤泥国了。

在苏门答腊岛,有亚洲最大的油田之一,在西伯利亚,也有巨大的油田。但是不要说那些地方,即便是大庆,那里的石油抽出来了,能如何运输

只有渤泥国的石油质量最好,又是在海边,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都是最便利的。

对这两个国家想要归附大明,朱瞻基却有些顾虑,主要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们已经绿化。

阿拉伯人在八世纪发展起来以后,就开始绿化,特别是他们的国家被突厥人占领以后,随着他们逃向东南亚,开始给东南亚染绿。

特别是最近一百年来,因为蒙元势力的萎缩,他们的发展非常迅猛,朱瞻基三年前到东南亚,就已经发觉了这个严重的情况。

所以对待他们,绝对不能像对吕宋和星城一样,直接给予优待,而是要有条件的帮助。

整天,表面上对他们很和气,但是背后却让内阁制定严厉的宗教信仰政策,以此来应对他们的归附。

你想要变成大明人,可以,但是必须要遵循我大明的习俗,那些绿教的条条框框全部都给我抛弃了。

否则的话,我大明即使要拉拢你,也只会有限的帮助。

不管是铁器,造船,贸易,都要大打折扣。

在这个政策没有制定出来之前,朱瞻基要晾一下他们。

但是他们并没有发觉朱瞻基亲热背后的冷漠,因为他们已经被应天府的繁荣迷花了眼睛。

应天府这些年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对外窗口,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让每一个初次抵达的人都惊叹不已。首发

就连那些其他地方的商人,士子来了应天府,都会迷失在这个花花世界,更别说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夷人了。

街市上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各样不知道用途的新奇玩意,还有那犹如奇迹一样的工业区,无一不让这些人仿佛来到了外星球,见识到大明的繁荣。

“眼下马上就要过中秋,然后又是秋闱,诸位爱卿暂且在鸿胪寺的客舍里多住几日,待到月末,孤在抽出时间来接见诸位。马爱卿,你们鸿胪寺要款待好几位国主,不可怠慢。”

“遵旨”

几位国主也都知道,朱瞻基想要拿出一套针对他们的政策,需要一段时间,半个月的时间能拿出来,已经是快的了。

他们纷纷喜气洋洋地告辞,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街市上大买特买了。

待他们被送出谨身殿,朱瞻基才回头跟解缙和蹇义说道:“南洋的问题在于宗教问题,我大明虽然不禁宗教,却不能让任何宗教有过大的影响力。所以,在这方面,必须要有严苛的制度。

当然,除了严苛的制度还不够,更应该建立一套吸引民众脱离宗教的机制。比如说,信仰绿教的百姓,就不能获得大明的援助,在南洋开设的工坊,也不能招收信仰绿教的百姓。

针对这些国主,凡是信仰绿教,援助减半,并且严禁礼拜。”

蹇义没有去过南洋,不了解那边的情况,对朱瞻基的决定非常赞同。但是解缙很清楚南洋地区的百姓,几乎大部分都信仰了绿教。

朱瞻基这样的决定,肯定会遭受他们的抵制。

苏禄国的三王之中,势力最大的东王督马含可以说是朱瞻基的人,另外两王也翻不出水花。

可是渤泥国的苏丹,也就是黄元丽的丈夫沙里夫阿里,他可是阿拉伯人,更早就是作为传教士来的南洋。

他本来就因为信仰原因,一直对大明心有顾虑,这样的政策,显然是他不能接受的。

朱瞻基笑道:“无妨,把孤的意思透露给黄元孙,要是对方执迷不悟,孤不介意给黄元丽换个女婿,或者干脆让黄元孙当唯一的国主。”

渤泥国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国,不要说西征大军了,只是把驻扎在星城的那一支海军舰队派过去,就能直接平了他们。

中秋节的大朝会上,这一天没有处理政事,而是广邀各国使节,一同在奉天殿进行了一场世界各国大联欢,庆祝中秋节。

下午,宫中举行了各种庆祝,许久没有出来的张贵妃,也让后宫的几台戏班,给宫中的内侍,宫女,还有皇室成员表演了各种节目。

朱瞻基下午没有参加庆祝,但是到了晚上,也是好好陪伴了一番自己的一帮孩子。

第二天中午下朝,吃过午饭,他就来到了下马桥农庄,让火车又进行了一番试验。新 手机端:

这一次,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火车换了大车轮之后,稳定性增强了许多,坐在上面非常平稳,但是过弯的时候,因为减震的原因,侧倾还有点严重。

但是这不是大问题,而是等他坐在了车上,发觉这个火车设计的太窄了。

在设计铁轨的时候,朱瞻基要求的宽度是一米五,但是明代的一里大约是五百六十米,除于五百,一米就合后世的一米一。

也就是说,现在的铁轨宽度,搁在后世,就有一米六五,属于绝对的宽轨列车。

为什么设计这么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后世根据西方来的列车宽度,在二十世纪末期,实际上就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了。

火车刚发明的时候,铁轨是以两匹马的宽度来确定的,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但是当铁轨全面铺开以后,想要改变,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说,后世的列车铁轨宽度,是将错就错。

因为铁轨是这样设计,火车是这样设计,包括隧道都是这样设计,想要增加火车的宽度,需要将整个铁路线进行改变。

但是火车运输又不能停止,所以根本改不了。

这样的宽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能够应付使用的。可是科技在发展,工业在发展,后世造出了许多巨无霸的工业设备,根本不能用火车运输。

举个简单的例子,水电站的发电机组,火箭的外壳,还有风力发电扇叶,这些都不能用铁路运输,只能通过汽车转运。

朱瞻基前世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懂事的时候,刚好的九十年代大发展时期。

当时的报纸,电视上经常就在讨论火车宽度太窄,导致大型工业构件无法运输的问题。当时许多人都曾建议,建设宽度两米的超宽铁轨。

两米的宽度有些太夸张了,因为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毕竟那样的大型构件,并不是很多。

他那时候好奇,也研究过火车的轨距与运输问题。发现不需要两米的轨距,只需要一米六的轨距,实际上就能把火车的载重宽度,增加一米以上。

所以,朱瞻基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马致才按照一米五实际一米六五的宽度来建设铁轨。

但是因为当时没有说的太清楚,马致才他们设计车厢的时候,竟然把车厢与铁轨设计的一样宽

等朱瞻基坐了一圈,火车平稳地停了下来,朱瞻基提出了两个要求。“诸位爱卿辛苦了,不过,孤坐了一圈,发现了两个大问题,第一,是车厢太窄,这样载货,载人,都会少了许多。车厢的宽度,可以比铁轨宽一米以上,按照孤的估计,即使车厢宽度三米以上,依旧能保持平稳。

其次,刹车系统用木材摩擦太危险,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就不能及时停车。蒸汽机既然能供应动力,推动火车行走,自然也能供应动力,将车轮抱死。

所以,还要诸位爱卿同心协力,研究出相应的刹车系统来。”

马致才躬身说道:“殿下,火车设计的太宽,就会太重,动力略有不足啊”

“那就研究新型的蒸汽机,更大的蒸汽机,技术会发展,今后可能会造出一节车头可以带动几十节车厢的火车,一次可以拉几千人到千里之外。不能因为现在的动力,就把今后给疏忽了。任何设计,都应该具有前瞻性。”

马致才连忙说道:“臣这就安排人手改进,那就初步把车厢设计成三米”

朱瞻基忍不住为他的死脑筋感到着急,不过他也知道马致才的苦衷。他只敢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做事,否则的话,出了事故,他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后世的一米四的轨距,车厢的宽度就有三米,现在一米六五的宽度,车厢可以设计到三米五以上。

朱瞻基说道:“暂且按照三米五来设计车厢,我要能坐更多人,能装更多货。另外”

他望向了负责铁轨研究的工部主事贾聪说道:“虽然火车还没有完全设计好,但是应天府的铁轨建设,现在已经可以开始了。你与工部的应天府改造部门联系,根据新的应天府的设计,进行铁轨的铺设。

在进行铺设铁轨的时候,要记得两边一共预留五米到六米的宽度。沿途还要设置好防护措施,不要让不懂事的孩子们被车撞死。”

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当然也能建高架桥,但是耗费太大,没有意义。

只要在铁轨两边进行一些简单的防护,比如两边砌一截能挡住车轮的矮墙,就能有效防护。至于那些自己找死的熊孩子,这是什么时候都避免不了的。

朱瞻基是想利用应天府的火车运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国内铁道建设做准备。这个有轨火车系统,以后注定会被电车取代。

在这边的事务处理完,刚准备回去,遇到了孙娴和蓝烟联袂而来。

蓝烟这段时间一直忙着青霉素的培植,但是因为朱瞻基不允许她深入一线,其他人第一次没有经验,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能大量培植出青霉素菌。

产出了一点青霉素菌,没有做几次试验,就已经没有了。

看着蓝烟有些憔悴的脸,朱瞻基忍不住说道:“这件事不要急,不要因为研究,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蓝烟欲言又止,孙娴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轻声说道:“殿下,蓝良娣精力不济,可不是因为试验,而是跟妾身一样,又有喜了。”

朱瞻基楞了一下,首先想到的是她怀孕了,那许多研究就要停下来了。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情笑道:“这可是好事,以后你只做理论上的指导,一切让其他人自己研究去。爱妃已经有五个月身孕了,怎么今日来农庄”

“殿下将拼音交给妾身,如今已经基本整理出来了,今日来听那些夷人评价。刚到农庄,就遇到了蓝良娣晕厥,这才先把蓝良娣押到殿下这里来,让殿下好好管教,不要因为做事伤了胎气。”

自从朱瞻基告诉孙娴,蓝烟是斗姆娘娘转世,孙娴对蓝烟就格外客气,在她面前也很少摆太孙妃的架子。

在亲眼见到蓝烟现在的高深莫测之后,她更是态度大变,对蓝烟甚至称得上亲切了。

她很清楚,蓝烟身上的神秘气息越浓,对她就越没有威胁,因为太子妃不会允许一个神婆成为后宫之主,威胁到她的地位。

蓝烟也没有宫斗的心思,注意力都放在了宫外,在后宫的存在感更低了。

所以,孙娴现在喜欢她的很。一个仅次于自己身份的良娣,还有蜀王妃这样的后台,却不会成为自己的威胁,只会成为臂助,让她怎么能不喜欢

朱瞻基瞪了一眼蓝烟,让她有些心虚地低下了头,这才跟孙娴说道:“爱妃让那些夷人熟悉了之后,可以召见一下解师,他对这些更为精通。”

孙娴点头笑道:“不用你操心了。解家两子如今在秋闱,等他们考完,就会来帮我。”

从最开始的阿拉伯数字,到标点符号,以及外国算学,都是解缙在推广的。解祯期和解桢亮他们更能接受新的知识。

所以听到孙娴说已经有了安排,他就不再操心这方面的事情。

带着蓝烟上了马车,蓝烟才扭捏地趴在了朱瞻基的怀里撒娇。“我是不知道自己怀孕了,才出现今天的意外,你就不要怪罪那些内侍,宫女了。”

朱瞻基伸手在她屁股轻轻打了一巴掌,说道:“要不是怀孕了,我非要好好教训你一顿。这个时代,只有子孙繁衍才是最大的事,你要是因为研究动了胎气,母妃要是处罚你,我都说不上话。”

“知道了。”蓝烟在他怀里扬起了小脸,说道:“我想要个儿子呢,以后你也要把他训练的跟你一样强壮。”

“一定会的”

马车还没有入城,一阵喧闹声传来,朱瞻基掀开了窗帘,看见两个羽林卫的士兵跟刘万说了些什么,刘万快步跑了过来。

“殿下,夹江工业区那边出事了,钢铁厂发生爆炸,死伤数十人。”

朱瞻基一时之间以为自己听错了,在他的印象里,钢铁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爆炸那里有爆炸的东西吗

“是什么爆炸了”

刘万也不知道,只能向那两个报信的士兵招了招手,一问才知,是暖气室爆炸了。

朱瞻基看了看时间,吩咐说道:“让內监和工部负责人给我及时抢救伤员,派医院的人过去。明日我要听他们汇报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91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