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三章 人心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明黄的谨身殿屋顶。一个身材瘦长,眉骨高耸,相貌冷峻,有鹰视狼顾之相的青年,此时却正吊儿郎当地躺在大殿的屋顶翘着二郎腿。

谨身殿殿名为帝王提醒加强自身修养之意,乃是皇宫前三殿之一。

是皇帝上朝更换朝服,册立皇后、皇太子之处。皇帝生日,节日也在此殿受贺。

如此国之重地,这个青年却没有半点畏惧,反而直接躺在房顶上,在这个皇宫内,也就只有太孙朱瞻基才敢这么干了。

宫殿下方围了一圈锦衣卫和太监,他们不敢喧哗,只敢在前后两处安排了多人,防止殿下一时失足跌落下来。

余先急的快要哭了,压着声音劝道:“殿下,快下来吧,一会儿皇上知道了,又要打奴才板子了。”

“不是为了故意让皇上看到,我还不上来呢。不过今天真他娘冷啊”朱瞻基理也不理,只是隔着华盖殿,看着奉天殿那边的动静。

他敢爬到谨身殿屋顶,却无论如何也不敢爬到奉天殿屋顶。爬上谨身殿屋顶,最多被朱棣骂两句胡闹,要是敢上奉天殿屋顶,哪怕他是最受宠的皇太孙,也要挨板子了。

时值寒冬腊月,不能说滴水成冰,但是宫中的小河上面也已结冰了,躺在屋顶的感觉还真的有点不好受。

远处的鼓楼传来了报时的鼓点,已经午时了。不过又过了一会儿,才看到皇帝的仪仗旗从奉天殿那边过来。

今日大朝,终于将明年二月北伐的工作都安排了下去。事情理顺了,朱棣的精神都轻泛了许多。

刚下朝,却听到了都知监太监李谦小声禀报:“皇上,太孙又上房了”

“这小猴子这次又是为了什么事”

九月间,为了放自己的老师解缙出狱,朱瞻基上了一次房顶,当时可没把宫中的太监们吓死。

宫中大殿规格都有定制,大部分大殿高度都在十米以上。普通人就是用梯子,爬上去也胆战心惊,但是太孙什么也不用,几步一跨,就到房顶上了。

当时把朱棣也吓了一跳,为了哄他赶紧下来,答应了将解缙放出来。

“奴才不知”

“去看看。”

看到朱棣走了过来,自己也不躺那里了,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子,溜滑梯一样从房顶溜到了屋檐处。

下面的人无不看的胆战心惊,即使屋檐处,距离地面也有近两丈高。这里地面都是青砖,青石为基。

要是摔下来,轻则伤筋动骨,重则连命都没有了。

玄真和一清子两人飞掠到了屋檐下,做足了准备,哪怕被砸死,也比太孙有个好歹要强。

但是朱瞻基却一点不怕,快到屋檐处的时候,双脚由直变横,来回轻搓了两下,就在屋檐处站稳了身子。

朱棣一口气差点没有喘过来,大声斥道:“荒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乃大明未来之国君,岂可轻涉险地。”

朱瞻基朗声笑道:“爷爷,我自然是有把握的,岂会因这点事就伤着自个。”

老朱家其实是很讲人情味的,不是正式场合,很少用朕啊,孤啊,跟普通家族一样,经常就是爷爷,孙儿地称呼。

“为何又上房顶这次你没有老师要救吧”

“孙儿岂会因私废公,上次不过是看解师被冤枉,才相助一把而已。都让开”

下面的的人更紧张了,上次朱瞻基就是一下子从房子上面跳下来,把朱棣吓了个够呛。

结果朱瞻基没有事,也没有受罚,却把朱瞻基的贴身太监余先给打了二十大板。

不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朱棣也不会像上次那么担心,他摆了一下手,下面的人立刻让出了一大片空地。

朱瞻基从上面一跃而下,落地之时身子微弓,向前翻腾了一圈,就站稳在了地面上。

虽然是第二次看他这么轻松就跳了下来,但是大多数护卫们依旧惊的目瞪口呆。

着可是真正的飞檐走壁啊

拍了拍身上的土,朱瞻基若无其事来到了朱棣的面前,陪着笑说道:“爷爷,北征大计确定好了吗”

朱棣看他无事,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临走指了一下余先吩咐:“督管太孙不力,打十大板。”

余先心底委屈不已,却不敢有任何不满。上次二十大板,这次变成了十大板,惩罚轻了呢

是不是下次就变成五大板了呸,呸,大吉大利,太孙下次不再上房了最好。

朱瞻基对着余先挤了一下眼,陪笑着跟在了朱棣的身后。“爷爷,大军出发在即,我的两百幼军已整装待发,随时效命。”

朱棣头也不回说道:“我已命你父王监国,你就在京城辅佐你父王吧”

朱瞻基有些傻眼了,诌媚说道:“爷爷上次看了幼军表演,不是答应了让他们充当斥候吗”

朱棣哼了一声说道:“你这一军统帅都视军机为儿戏,如何取信与人。”

朱瞻基明白了过来,这是故意在敲打自己了。所以此时他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自言自语说道:“据闻宁波府来了一批洋人,体臭多毛,刚好能去见见世面。”

朱棣知道这个孙子故意在逗自己,这皇宫里,自从皇后去后,也就只有自己能压住这个小猴子。

上次北征他还太小,没有带他去,回来就闹腾了许久。如今他已十六岁了,可以带他去战场上见识一番了。

孙儿肖己,不怕战场,反而跃跃欲试,其实是让朱棣很满意的。

进入了谨身殿,朱瞻基帮朱棣倒了一杯茶水,这才坐到了他的下手位。

朱棣盯着他看了半晌,越看越觉得像年轻时候的自己,心里一点不满也消散一空。

“说说看,今天上房又是为了什么说不出个一二,我说不得也要拿板子打你了。”

朱瞻基靠在椅背里笑道:“孙儿怎会拿上房来威胁爷爷,只是偶有所想,有了解决皇宫遭受雷劈,火灾的想法。所以上房去查看一二。”

历代以来,因为皇宫建筑庞大,大殿地势较高,每遇电闪雷鸣,往往就是遭受雷劈的主要对象。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安装避雷针。

只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这个概念,更不敢跟天斗,所以一直都是被动承受。

朱棣惊讶问道:“此事当真”

朱瞻基笑道:“孙儿岂能拿此事玩笑,永福宫被烧,孙儿就一直在想此事。昨日查阅各地雷击伤人事件却被孙儿发现一个规律。”

朱棣有些好奇了。“什么规律”

“雷电不仅能直接伤人,也能通过物体伤人。木头砖瓦不能导雷,往往会被炸开,但是遇到金属物品,却往往消散于无形。”

朱棣从来没有想过这里面的环节,忍不住问道:“那你有何所得”

“既然有些东西能导雷,有些不能,那我们何不将能导雷的物体装在不能导雷的东西上。比如这皇宫大殿,只要在房顶上装一个导雷的铁条。就能把雷引入地下。”

朱棣只觉得匪夷所思。“雷也能为人所控”

朱瞻基笑道:“反正花不了多少费用,就让孙儿试一下。如果管用,今后我大明皇宫就不会再受雷电之扰。”

“若是有用,那些寺庙,道观的高塔,以后也可免受雷电之扰。”

朱瞻基撇了撇嘴,没有说话。这个时代的人对神神道道的东西痴迷甚深,可不是他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扭转过来的。

思想的改造更难于对国家的改造。

哪怕是六百年后,宗教对世界的影响依旧大的惊人,更别说现在了。新 电脑端:

太监们端着午饭进了大厅,朱瞻基一边吃饭,一边跟朱棣讲着他查的各地雷击事件,把这些当故事讲,让朱棣也听的津津有味。

陪着朱棣吃完了午餐,现在是寒冬腊月,天短夜长,所以朱棣也不午休。

朱瞻基陪着他又聊了一会儿北征之事,权当给他解闷,等他要去西宫处理国事了,这才告辞离开。

作为他在这个世界最大的依靠,朱瞻基以前对徐皇后亲近,徐皇后在永乐五年去世以后,朱瞻基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跟朱棣相处上。

徐皇后去世,朱棣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是朱瞻基陪着他进餐,这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

不管再忙,只要两人都在宫中,就必定会在一起进餐。首发

哪怕朱棣宴请大臣,宴请外宾,朱瞻基也一起作陪。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现在哪怕朱高煦闹腾的再厉害,也比不上朱瞻基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

就连他的便宜父亲太子朱高炽,时常还要靠他来维护跟朱棣之间的关系。

不过朱瞻基知道自己现在接触大臣的实际还不成熟,所以除了勋贵,外戚,太监,这些人可以随便接触,外臣绝对不能接触。

像他的老师解缙为什么被关进锦衣卫,还不是因为担任外臣期间,来京城汇报工作。朱棣当时第一次北伐,不在应天,解缙就跟监国的朱高炽汇报了工作。

虽然是太子,虽然是监国,但皇帝的权力是绝对不允许触动的,哪怕你是继承人。

就因为这点小事,朱高炽被斥责了一番,解缙被关进大牢。

要不是朱瞻基念着老师的情分搭救,就要被纪纲塞进雪堆冻死了。

所以,他一直以爷孙情分跟朱棣相处,让爷孙情大于皇帝和太孙情,有时候哪怕故意惹他生气,事后他也会感到温暖。

周游在现代就善于操控人心,只需要略施小计,来到古代同样能混的风生水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1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