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五章 利益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不是要他鼓舞士气,那是各路元帅的工作。不需要他英勇善战,那是大将的工作。

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善于协调。

昨日一战,其实不管是朱棣,还是朱瞻基,在战争中起到的直接作用并不大。

但是如果没有朱棣的御驾亲征,没有他把控整个战争的协调配合。想让几十万大军那些骄兵悍将服从统一管理,从一大早就有条不紊地轮换出战,最后决战时刻紧密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朱瞻基,更不用说了,虽然他斩杀了四十三人,不过也是一个打酱油的。

在整个战场上面,个人的武力作用被严重削弱,你个人武力再强,能挡得住万马冲击,刀剑如林吗

他上战场,更多的是一种振奋人心的作用,至于杀人,那是其次的。

若不是他身边高手如云,敌人背对而逃,想要依靠个人武力杀四十三个人,简直是不可能的。

决战结束了,瓦剌人被杀死了大半,逃走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几支成编制的骑兵还在追讨。

特别是鞑靼人,他们紧追不舍,想要最大化地杀掉对手的有生力量。

而他们自身的伤亡也不小,一万骑兵有一半失去了战斗力,死亡的人数也超过了千人。

但是他们已经非常满足了,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就是马哈木这一支瓦剌人,他们的损失更大。

战场的统计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超过一万五千具尸体的人头全部被砍了下来,在忽兰忽失温北边的山坡下,被摆成了京观。

京观并不是简单地把人头或者尸体摞起来,而是像建筑一样,有着特有的规制讲究。

以尸体为基,掺以米粥,土石搭建起金字塔式的地基。

然后才是单独的人头,一个个整齐被镶嵌在金字塔的顶端。

朱瞻基虽然不在乎杀人,但是这种对尸体的侮辱,他却看不下去。

不过他也知道大明需要对草原的震慑,没有圣母之心来劝阻,只是不会去支持这件事。

初八的下午,这次战争的成果才被统计了出来。

初七一天,大明军队共杀敌一万五千有余,活捉千余人。

瓦剌太师马哈木的儿子被杀死了八个,千户长超过二十人,缴获健康军马四万有余。

只是瓦剌人的三王和傀儡大汗答里巴全部都逃掉了,这也让这次的大胜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不过即便如此,朱棣也是大喜过望,让各部统计战功,准备大赏诸军。

初九的中午,最后一批追击敌军的腾骧卫带着几十个人头返回了大营。他们的归来,也让大明军队的割下的人头数量超过了一万七。

这的的确确算得上是一次大捷。

但是,追击的鞑靼部却一直没有返回大营,只是在初九的下午,阿鲁台才派了两个卫兵来禀报,他们已经追逐到了漠北,不再返回大营。

现在瓦剌人被打败了,他也害怕大明对他下手,所以干脆不回来了。

这让朱棣有些不悦,却也没有针对鞑靼人的想法。毕竟他们刚刚帮助大明战胜了瓦剌,自己也死了一千多人。

朱瞻基却知道,以后的鞑靼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朱棣的后三次北伐,都是为了讨伐鞑靼。

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对付阿鲁台,却没有想到,他们借着追击敌人,一去不回了。

不过,他也不是历史上的朱瞻基了。他不会为了保卫北平,把长城外,草原上的卫所全部都撤了,更不会撤掉奴儿干都司,反而以后会大力开发东北。

以后他只会越来越收紧对草原的约束,不会让他们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唯一能够制约他的权力范围的,只有这个时代落后的交通方式。

不过,他已经准备好,在和适合的时候,先把硅酸盐水泥弄出来。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含量非常低,只需要用石灰石和黏土就能烧制出来。生产水泥的技术含量,要远远低于烧制瓷器。

而有了水泥,就能开始大力发展道路建设和草原坞堡建设,这比用黄土垒成的土城要坚固的多了。

不过,这件事还不急。身为一个太孙,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他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就拿出各种新的技术出来。

但是他也不想等到自己登上了皇位,再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发展一些必要技术。

历史上他还有二十年性命,不管现在能活多少岁,最起码他要看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带来的革命性改变。

所以,他也时常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两年后的出海,将会是他的一个机会。

利用接触外界的机会,他会泉涌一般拿出一些大明发展必要的技术出来,增强大明的实力。

“殿下,李太监到。”

朱瞻基抬起头来,李亮带着李谦走进了大帐,面对朱瞻基,李谦抱拳行礼说道:“殿下,陛下吩咐你到大帐中去。”

李谦是都知监的大太监,负责皇帝出门的所有安排。朱瞻基问道:“所为何事”

“刘江都督率领前锋营已经回到了上游二十里处安营扎寨,他也带回来了探子的消息,瓦剌人后续的三万骑兵已经四分五裂,大队人马都逃往了岭北。而和林的瓦剌人也都在逃亡,整个漠北,几乎已经没有了人烟。所以陛下也准备撤军”

太监这个群体都属于是皇家的家奴,所以哪怕李谦在文臣武将面前敢摆架子,但是绝对不敢对朱瞻基的这个最受朱棣宠爱的孙子面前摆。

他不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瞻基找他去的原因,还把一些武将的态度也都告诉了朱瞻基。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明上下对草原都没有兴趣,这里除了放牧,几乎没有别的作用。而现在的大明绝对不缺草场,所以草原就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大部分人都赞成撤兵,即使有一些反对意见的,也不是看到了草原的重要性,而是为了与草原人做生意。

如今的北元可以说是倒退到了原始社会,原本在大蒙,古时期还掌握了火药的制造,铁器的打造,但是现在,这些人才已经全部流失。

北元的底层牧民日子过的苦逼无比,许多人除了几件兽皮,连衣服都没有穿的。

至于那些奴隶,天天就像动物一样,在地上挖一个地洞,铺上干草,跟动物同吃同睡。

这里的贫穷,让朱瞻基根本无法想象。如果大明不跟他们做生意,他们没有衣服穿,没有盐吃,没有茶喝,那就根本没有活路。

如今的大明军队是不杜绝做生意的,因为许多地方军,特别是边卫,如果不跟北元人做点生意,根本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除了铁器,大明对出口北元的商品控制的并不严格,虽然不鼓励军卫做生意,但是也没有直接禁绝。

让军队赚这些钱,总比让商人们来赚这些钱更好。

周南一听要直接撤兵,觉得有些单疼了。

这次大明虽然杀了对方一万多人,自己也死了四五千人,还有近万人受伤。

除了人员伤亡,耗费的钱粮物资更是无数,却只为了教训他们一番,然后把胜利果实又丢了出去。

朱瞻基知道,自己哪怕就是反对,也没有作用。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利益

留一支军队在草原,人少了打不过对方,人多了耗费的钱粮根本不划算。

想要让大明的军队留在草原,就必须要找一个来钱的渠道,让驻守的利益大于开销才行。

他想了想,跟李亮说道:“把我的资料箱拿过来,我要找一份资料。”

前世的朱瞻基控制了南美和非洲无数的矿产资源,对世界各地的矿产资源都非常了解。

草原虽然现在很穷,但是这里的矿产资源却是亚洲最丰富的,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均位居亚洲第一,黄金和铜的储量即使在全世界都能排上号。

不过,他所知道的世界第一大铜矿奥尤陶勒盖铜矿是位于后世的蒙,古与内蒙交界处,额尔古特铜矿又是在后世的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处。

那里他都没有去过,当然不能直接说那里有铜矿。

所以,他要在他们这次行军的路线附近,“找出”一个铜矿来。

而且,也确实有这么一座铜矿,那就是后世位于西乌尔特北郊的蔡尔特铜矿。

这座铜矿相比另外几座世界级的铜矿小的可怜,但是在目前的大明,却没有一座铜矿能比得上。

后世这里的储量经过勘测,矿区铜矿石储量约八亿吨,矿石的含铜品位和黄金含量较高,据估计铜储量为一百五十万吨,黄金一百多吨。 ǎng

另外还有伴生的钼和白银,白银的储量也有一千吨以上。

这座矿山虽然算不上世界级的大矿山,但却是露天矿,易于开采,而且品位较高。

拿出这个铜矿来,绝对能吸引朱棣和军方的兴趣,因为现在的大明,极度缺少贵重金属。

带着一份地图,朱瞻基跟李谦一起来到了大帐。因为战争也算结束了,所以大帐里面的沙盘被转移到了别处,空出了一大片位置。

朱瞻基到来的时候,众将差不多已经达成了统一,准备要撤军了。

一直到快要结束的时候,朱瞻基站了出来,大声说道:“皇爷爷,孙儿有个请求想征得你的同意。”

“何事”

“半月前,大军途径图拉河北部之时,孙儿发现当地一座山很符合工匠说的铜山,只是因为大战在即,所以孙儿并未声张。如今大战结束,马哈木等人远逃,所以孙儿想去查看一番。”

朱棣有些不赞同地说道:“既是来途,何不等大军回拨之际再去查看如今瓦剌人虽逃,但是乱兵到处都有,也不得不小心行事。”

朱瞻基笑道:“数十万大军开拨,驻扎,都是麻烦。如果没有铜,孙儿就在那里等着大军,若是有铜,大军可能就要在这里耽搁一段时间了,所以孙儿还是先去查探一番再说。”新 电脑端:

朱棣想了想说道:“除了你的羽林左卫,再带三千营和神机营各一卫,凑足一万人马。”

“孙儿遵命。”

这座矿实际上是锌铜矿,主要是锌,没有金。希望数据党不要较真。因为在北伐行军的路线上,又在蒙古腹地,就这座矿山的规模大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94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