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七章 软禁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朱高炽是二月二十六从应天府出发,来到了汤山温泉。他本不想如此早就到温泉来,但是朱棣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在他身体好转一些之后,就让他起身到温泉休养。

朱高炽很清楚,这是父皇怕自己走了以后,他依旧赖在京城,会给瞻基的执政增加一些麻烦。

但是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很清楚,只要父皇在世一天,他就不能表现出愤恨。

如果他敢因此不服安排,自己那无情的父皇绝对会在自己去世之前将他赐死,去除他这个不确定因素。

他不敢拿自己的命运挑衅那无情的父皇,他只能好好活着,活到父皇去世,才能有机会登上大宝。

至于瞻基,他虽然能干,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自己要是想当几年名义上的皇帝,他绝对不会反对的。

是的,名义上的皇帝,这是朱高炽现在唯一的奢望了。

自从朱棣宣布朱瞻基监国,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权力,都将会集中在朱瞻基的手中。

而以朱瞻基的能力,朱高炽很清楚自己没有任何机会把权力抢回去。首发

而且,朱高炽也不想抢,因为朱瞻基毕竟是他的儿子。

但是,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变成历史上的笑话。

自己还在活着,却漏掉他直接传位给孙子,恐怕就是朱棣也不会直接这样做。

因为这代表了朱棣的污点,他没有把儿子教育好;这代表了老朱家的污点,无视伦常;这也代表了大明的污点传承无序。

所以,不管怎么样,自己总要当一段时间的皇帝,哪怕是无权的。

朱棣要出征的消息,三月初二就传到了朱高炽的耳中,但是他不能离开温泉别院。 ǎng

如今守卫在温泉别院的不是他的护卫营金吾卫,而是朱棣特意安排的府军前卫。

这也代表着,他被软禁在别院。

哪怕他知道今天朱棣出征,但是也不能前去送行。

因为他的出现,会让送行的人排序出现混乱。

论身份,他依旧是太子,却比不上监国太孙。但是他又是监国太孙的父亲,那他应该排在哪个位置

所以,他不出现是最好的。

朱高炽相信,如果自己不是太孙的亲生父亲,他那个无情的父皇,恐怕会直接废了他。

但是废了他会让太孙继位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才能继续留在太子这个位置上。

二月初一的吐血,也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如今是千疮百孔。

他断了各种春。药,不再贪恋女色。他要活着,活过自己的父皇。

温泉别院这里四季如春气候温暖,这里的风景宜人,他不再想着每日忙不完的公事,不再想着每日如何应付自己的父亲。

每日睡到日上三竿,再跟杨士奇他们切磋经意,闲暇下下棋,泡泡澡,日子过的悠游自在。

他也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好转,精力越来越充沛,不再气短。

三月初五这日,他虽然没有去应天府送行,但在张氏和杨士奇的提醒下,也不得不在别院大殿摆下香案,遥送父皇。

虽然他很不想这样做,但如果他敢不做,那就是不孝。

他很清楚现在别院内暗探不少,他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那个父皇。

遥送完毕,他便让人撤下香案,自己到了朱瞻基新修的别院,在大树下摆开了棋盘,与杨士奇对垒。

两人下了一盘棋,中午的时候,他还喝了一碗新鲜的鹿血,吃了两大碗米饭。

饭后,小睡上一会儿,显得格外惬意。

醒来后,他躺在床上,还在想着下午到底是去看杨士奇编书,还是去骑一会马。但是何纯这个时候一路小跑了进来,有些欣喜地喊道:“殿下,太孙殿下来了。”

自从朱高炽被送到温泉别院来休养,原本詹士府的随员们一个个就如同败家之犬。

朱高炽的失势,也意味着他们的失势,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他们失去了所有,甚至连希望都不再有。

如今大部分人都只是希望成全这一番君臣之谊,能落下一个身后名。

像杨士奇就很清楚,朱瞻基与朱高炽不同,朱高炽短谋少略,需要的是自己这样的谋臣。

但是朱瞻基眼光高,能力强,性格坚定,需要的不是谋臣,而是事臣。

他不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也不喜欢有人替他做主,出谋划策,只需要能做事的人。

但是自己在做事能力上却相形见绌,这些年一直没有当过主官,根本没有做事的能力。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往太孙的身边靠。

不过他也不觉得失落,那个他原本看不起的二儿子杨道,如今已经是太孙的人。

自己与太子成就一番君臣之谊,同样能在太孙那里刷出好印象。但是如果他朝三暮四,现在撇开太子想要投靠太孙,恐怕太孙第一个就要拿他出气。

不管怎么说,太子和太孙都是亲生父子。想在他们之中首鼠两端,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的到来,最开心的就是张氏了。

虽然丈夫失势,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地位,更不影响她的心情。

得知朱瞻基的到来,她不等朱高炽,就急匆匆地迎到了主殿。“今日不是送皇祖出征,怎地这个时辰就从应天府过来了。”

皇宫距离别院刚好六十里地,即便是骑马,也要一个多时辰。如今刚到申时,张氏一算,就知道朱瞻基是没有耽搁就来这里了。

“送走了皇祖,孩儿心里觉得空荡荡的,想了母妃和父王,就过来看看。母妃这些时日住的可好”

张氏笑道:“这里被你修整了一番,如今变得十分宜居,我倒是觉得比在皇宫住的还舒服。只是瞻基和瞻壑,嘉兴你们都在京城,心里不时挂念。”

皇子皇孙都有严格的教育制度,虽然朱高炽被贬谛,但是朱瞻壑他们这些已经开始进学的皇孙,学业是不能中断的。

朱瞻基笑道:“孩儿这次来,也是想接母妃回宫。皇祖特命母妃主持宫中大局,母妃不在,孩儿心里没底。”

张氏对这里毫不留恋,立即说道:“你父王已经安顿下来,我也该回宫了。瞻基今日住一晚不妥,你如今身份不同,不可在宫外过夜。”

张氏伸手替朱瞻基理了一下一缕飘散下来的头发,颇为自豪地说道:“瞻基当以国事为重,我今日就让人准备一下,明日回宫。”

朱高炽这个时候被何纯搀扶着从外面进来,看着身材高挺的儿子,心里却是百味杂陈。

“你皇祖走了”

朱瞻基连忙迎了过去,亲自扶着朱高炽让他坐在了那张宽大的椅子上。“皇祖今日坐船启程,到运河口转河船到苏州,应该会在苏州游玩数日,下旬出海。”

朱高炽望向张氏说道:“既然你已准备回宫,就去收拾一番吧。”

他们夫妻二十多年,双方都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但是朱高炽身为太子,女人自然是不缺的,为他生孩子的女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他跟张氏之间的感情,早就由爱情转为了亲情,虽然偶尔朱高炽也会留在张氏的殿中,但是两人早就没有了夫妻关系。

张氏照顾他安顿下来,帮他把后宫那一帮女人管理好,留在别院这里也就没什么事了。

张氏也知道父子俩有话要说,她对着朱高炽福了一福说道:“那我去了瞻基,你父王身体不好,不要拿那些国家大事来烦了他。”

朱瞻基躬身应是,朱高炽却有些吹鼻子瞪眼睛了。但是他也不忍去说张氏,化为了一声长叹。

张氏离去,父子两人面对面而坐。朱高炽摆了一下手,何纯就连忙退下。

李亮是个懂时务的,不用朱瞻基招呼,他就跟着何纯一起退下。

因为朱棣隔着朱高炽让朱瞻基监国,父子两人之间也是有一些尴尬的。

在权力的宝座面前,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如果朱瞻基不是有着后世的记忆,他不会急不可待地就像要掌权,他很怕朱高炽将大明带回了老路。

虽然他知道,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大明,在漠北,在南洋,在西洋,大明都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势。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之中,无数人想要去南洲开发金矿。

朱瞻基已经勾起了所有人的贪婪之心,现在的大明上层人物要不是因为朱棣西征,恐怕早就一股脑地向南洲跑了。

但是,朱瞻基这个人就是一个权力比较重的人,他更愿意把一切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他来主导这一切。

朱高炽看着平静的朱瞻基,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才说道:“如今你皇祖离去,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将一切笼络到自己的手中”

朱瞻基胸有成竹地说道:“父王,如今一切都在孩儿掌控之中。即便是孩儿插手最少的朝政,如今有各部堂官细心辅佐,也不足为虑。孩儿不用费尽心思,一切尽在斛中。”

“各地总督,巡抚,知府,你可有了解”

朱瞻基笑道:“孩儿身为监国,管的是整个天下,只需要审时度势,因势顺导就足够了。若是事事都要操心,那孩儿到底是监国,还是知府呢”

朱高炽早在前几年就一直在想,如果自己监国,应该如何笼络百官。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就把许多问题看的比较严重。

听到朱瞻基如此心大的话,他没有觉得朱瞻基是自信,只是认为他考虑的不周全。

他温和说道:“为父这些年根据大明的情况,也编了一份治政的册子,现在为父用不上了,也正好给你。”

朱瞻基看他手旁边放着的一本厚厚的册子,心里不以为然,但是依旧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父王费心了。”

朱高炽摇头苦笑了一下,说道:“可惜这些再也用不上了。你皇祖乃马上帝王,对儒家的一套不屑一顾,你也随他,总是相信武力能解决问题。为父心忧啊”

朱瞻基摇头笑道:“父王,孩儿从不认为武力能解决治国问题,但是,更不相信儒家能解决治国问题。孩儿只想问一句,这什么是儒”

朱高炽楞了一下,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却也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说清楚儒的本质。

他也知道,朱瞻基不是向他求教,所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朱瞻基本来也不需要他的回答,接着说道:“在孩儿看来,儒是思想意识,是个人修养,是为人立身之基。儒家学说,其根本意义是教化,所谓里。

但是治国,仅仅有儒是不够的,因为儒家根本就不是治国之学说。人一上百,千奇百怪,想要让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这是儒家一直在努力的。

这也是符合帝王之利的,所以自汉以来,儒家一直备受重用。

但是事实证明,作为开化民智之教化,儒家是可取的。但是治国需要是的海纳百川,需要的是平衡,需要的是竞争。这些方面,儒家就不够看了。

孩儿会重用儒家,但是绝不会让儒家成为控制一切的言论和思想。”

朱高炽摇头说道:“这只能说明你对儒家的了解还不够”

“那父王如何解释几百年朝代更迭,天下兴亡那父王如何解释这天下除了大明和周边几国,其他国家都没有儒家依旧活的好好的儒家有用,孩儿不会否认,但它不万能的啊”

朱高炽并没有跟朱瞻基争辩的意思,他也知道,在爷孙两人的眼中,自己才是愚蠢的。

他沉吟了一会儿,才又问道:“那你准备如何对付孔家”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父王在别院信息不通,可能还不知道,山东近来大乱,乱民已经打死了四个县令,十几个官吏,他们也冲撞了孔府,将孔府烧了三分之一。”

朱高炽大惊,忍不住坐直了身体,问道:“可否抓住那些暴民”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那些乱民虽然打死父母官,却都原地不动,主动接受朝廷审讯。而那孔府完全是咎由自取,何须抓人在父王眼里,那些是暴民,但是在孩儿眼里,他们却是良民。”

“良民会以下犯上良民会杀人良民会引火烧屋”

“那些县令和官吏吃着朝廷俸禄,享受朝廷特权,却不为百姓着想,欺上瞒下,罪有应得。百姓哪里错了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孩儿愿意看到他们像个人一样活下去,而不是像条狗一样苟延残喘。”

朱高炽被这个消息震惊的有些心烦意燥,他瞪着朱瞻基问道:“我不想跟你说这些大道理,我只想问你,你准备拿孔府怎么样”

“孔家被抬举不过是宋代一些文官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才抬举起来,即便那个时候,他们不过是从五品。但是因为他们投靠蒙元,就封了三品,到了太祖那里,为了拉拢人心,才把他们封为一品。但是这个家族不过是墙头草,蛀虫,根本就不该享受祖宗的余荫。”

“他们是圣人之后”

“孟瑛还是孟子五十六代孙呢,还不是在孩儿麾下任职。更何况,圣人是圣人,孔家是孔家我朱家儿孙都还有削为平民之人,何况一个隔了几十代的圣人之后”

朱高炽忍不住指着朱瞻基说道:“瞻基,你这样做会出大乱子的”

朱瞻基摇头说道:“父王放心,孩儿不急,孩儿会等他们的名声被他们自己败坏干净了,再对付他们。一个孔家,还不值得孩儿放在心上。在孩儿的心中,他们还不如一个会做蒸汽机的工匠重要。”

朱高炽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大怒道:“一万个工匠,也比不上孔家的名声重要”

“侵占良田的名声吗刨他人祖坟的名声吗因私废公的名声吗”

朱高炽忍不住一拍案几,大怒道:“你滚回宫去,我不想看到你来人啊,送我回去。”

一帮内侍本来在外面谈笑风生,听到里面的争吵声登时面面相觑起来。

听到朱高炽的呼喊,何纯与两个内侍连忙小跑着进了大殿。

朱高炽见他们进来,自己站起身来,朱瞻基要去扶,被他一巴掌拍开。

其他人向着朱瞻基讨好地一笑,扶住了朱高炽。

朱高炽这才又说道:“这次放过孔家吧,毕竟他们也是因我被卷入”

朱瞻基问道:“父王,他们为了一己之利,抵制南洋粮食,让山东难民高价从他们手中买粮,也是你授意吗”

这件事当然不是朱高炽授意,他只是被利用而已。

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承担了下来。“瞻基,这是我第一次求你”

朱瞻基也无语了

两个内侍扶着朱高炽,何纯端着朱高炽的水壶和茶杯跟在后面。

朱瞻基喊道:“何纯,我这里还有给父王准备的一套调养内方,药我也抓来了,跟你交待一下。”

何纯看了看朱高炽,见他不置可否,站定了脚跟。

等他们离开,朱瞻基开口问道:“最近孔家又有人来打扰父王吗”

何纯低着头,眼睛却四周瞟了一眼,才低声说道:“那个孔乐南前日又来了一趟。”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去吧,用心服侍父王。以后有什么消息让人通知我。”

“是”接过了朱瞻基递过来的药方,他立即低着头小跑离开。

这个时候,李亮他们才来到朱瞻基的身边,朱瞻基吩咐说道:“去让丰城侯李彬来见孤。”

李彬是明初大将,骁勇善战,早年镇守西北,杀的蒙元部落皆俯首称臣。

后来西北各部归附,他被调回了京城,任西军都督府左都督,职府军前卫指挥使。

府军前卫是京师直卫比较特殊的一卫,因为府军前卫同时兼任了挑选兵源的任务,一直是京城各军卫中最大的一卫。

他德高望重,早年一直在西北,与太子一系关系并不亲近,所以朱棣挑选了他来软禁朱高炽。

“臣李彬见过殿下。”不一会儿,李亮就带着李彬进了大殿。

朱瞻基早有准备,不等他拜倒就扶住了这个老将的臂膀。“老将军不必多礼,你当初叱咤西北时候,孤就对你仰慕已久,只是这些年一直无缘得见。”

今年朱瞻基回来,倒是见过他,不过两个人并无私交。他这种边军大将,在京城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因为换了环境,一直比较低调。

李彬虽然跟朱瞻基并无私交,但是他是武将一系的中坚力量,所以自然对偏向武将的朱瞻基更为亲近。

而英武雄壮的朱瞻基,自然也比连走路都要人扶的朱高炽更受李彬的拥护。

请了李彬坐下,朱瞻基才说道:“皇祖当初既然让将军来别院驻守,自然也是信得过将军的。如今我父王身体虚弱,受不得刺激,今后还望将军能严格执行军令。”

李彬当初接到朱棣的命令,内心还有些不安。毕竟太子是太孙的父亲,自己要是太严格,怕太子不高兴,在太孙面前也落不到好。

现在听了朱瞻基的话,他立刻明白了过来,犹如吃了定心丸一般抱拳说道:“臣定当谨遵殿下之命”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据说令公子李贤如今回京,还未安排职司”

李彬心中一喜,抱拳说道:“此子野惯了,不愿在京卫消磨度日,想要回西北边军,被臣阻挡了下来。”

“他此前在西北军就是指挥使,且英勇善战。只是不知道愿不愿意屈就我幼军第四卫指挥使一职”

这一次李彬立即单膝拜倒,抱拳道:“臣谢过殿下赏识”

如今朱瞻基的幼军要重编,三万五的幼军,目前只有不到七千人,要补充兵源两万个职位都被抢破了头。

现在朱瞻基直接许了一个指挥使,李彬简直是喜出望外。这可是未来的陛下亲军指挥使啊,十个边军指挥使也比不上

朱瞻基提拔李贤,当然不只是因为要拉拢李彬,这父子两人都不同凡响,战绩彪炳。

李贤在京城年余都没有谋职司,恐怕眼睛也是盯着朱瞻基的幼军。

朱瞻基手底下就缺这种一直在战场上历练的大将,所以也算看了李贤对眼。

现在收获一员大将,又把李彬拉拢住。

今后这个别院,内外的信息渠道,就被朱瞻基控制住,朱高炽再想得到什么消息,见到什么人,都要看朱瞻基的心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13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