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一百五十二章 势成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耽罗自古以来就仰慕化,特别是最近这一百多年来,元朝在岛上设立总管府,从此济州岛就变成是中国元朝的领土。

不过在二十年前的洪武24年,朱元璋为了缓和与朝鲜的关系,让朝鲜变成牵制东瀛倭寇的桥头堡,同意了将济州岛还给朝鲜。新 手机端:

但是,岛上的居民对朝鲜并没有归属感,他们说耽罗话,汉话,却不会朝鲜语。

当然,实际上现在的朝鲜,也是说汉话,穿汉衣,写汉字的。

黄渊自幼在应天府长大,聪敏好学,虽然不会说耽罗的这种北方方言,但是相互之间沟通却没有问题。

身为海军部的联络总管,他为朱瞻基服务只是顺带。更重要的任务是成为海军各部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大军的统一指令,整齐划一努力。

除此之外,他还要为各部做好后勤服务,所以在登陆的这段时间,他是最忙的一个。

上岛之后,他就被当地的土人包围了起来,一个个激动地感动流涕。在众人中,他很快就找到了当地的徒内。

徒内是耽罗统治阶级的一个等级,相当于是个知县。耽罗面积狭小,除国王和王子以外,主要依靠徒内对辖土实行管理。

在这位徒内的帮助下,他很快将耽罗民众分开编组。给了他们能吃饱的干粮之后,将青年力壮被编入了辎重队,负责拉车推车,充当向导。

而突击营的总指挥唐敬,上岸之后就立即派出了细作,在方圆二十里内都设立了暗哨,防止遇到打秋风的倭寇。

由于岛上的民众损失不大,倭寇也不敢随意离开郡守,即使出来,也都是大批人马一起。

因为只有几十人的话,遇到当地人,谁生谁死都还不一定。

事实证明,唐敬有些过虑了,但是此举绝不多余。

用了足足两个时辰,这一万三千人的辎重才全部运下了船,每个人携带上了自己的武器,进行编组。

一个百户营一辆车,由当地的耽罗人分出十个,负责运输。

只有朱瞻基的羽林卫,因为配备了三十门火炮,还要运输火药,弹丸,车队更为庞大一些。

将所有人马编队完毕以后,唐敬一声令下,羽林卫居中,一万多人马就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当所有的人马消失不见,天色又已经暗了下来,朱瞻基他们的舰队也不用在担心倭寇的察觉,就驻扎了海岛沿岸。

攻击时间是明天中午,他们明天早上开始编组,摆出围剿阵势也不晚。

也就在这个时候,这一天的情报又送到了朱瞻基的面前。驻扎在郡守的倭寇今日又迎来了十艘千石船,按照他们的编制,等于是又增加了一千多人。

郑和他们又在研究,该如何将这增加的兵力,化作功绩。

如果是以前,朱瞻基还有些担心唐敬他们,但是现在有了羽林卫的一千五百只火枪,三十门火炮,朱瞻基就没有任何的担心了。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的过渡,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变化。

倭寇再凶残,不惜命,但是当他们靠近不了对手的时候,只能成为靶子。

当大军开始行进以后,黄渊坐在了一辆炮车上,背靠着那木制的隔板,彻底放松了下来,闭上了眼睛。

他太累了,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他都没有歇息一刻。从这里赶到郡守府外的预定区域,最少需要四个时辰,他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羽林左卫的指挥佥事赵永亮并没有骑马,这次预计的是海战,船队只携带了不到一百匹马,还是专门为太孙准备的仪仗。

以他的资格,当然能去领一匹马,不过连总指挥唐敬都没有骑马,完全靠两条腿,他要是骑一匹高头大马,像什么样子

他也不甘只是当一个指挥佥事,想要建功立业,首先就不要太特殊化。

侍卫赵乾凑到了赵永亮的身边说道:“大人,你老也上车去休息一会儿吧,这路,还长着呢”

赵永亮摇了摇头说道:“黄守备乃军中联络,一宿未眠,又忙了一整天。他趁机休息一会儿理所应该。我身为羽林卫指挥,却不能堕了我们羽林卫的威名。此话不要再说,这点路,还难不住我”

一名传令兵跑了过来,行了一个捶胸礼禀道:“赵指挥,指挥使大人有请。”

羽林卫身为太孙护卫,与各军之间的联络并不多。他也是第一次这样接到来自其他军卫的命令,不敢马虎,说道:“还请带路。”

羽林卫因为其特殊性,被大军保护在中间,而唐敬在位于大军的前半段,所以赵永亮带着自己的几个卫兵,一路小跑,才追了上去。

今年四十出头的唐敬这个时候也没有身穿铠甲,只是着了一个青衣外袍,减轻了负累,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大步向前走着。

看到赵永亮赶了上来,他停了一下脚步,行了军礼。赵永亮本身比他低一级,现在唐敬又是总指挥,不敢轻待,连忙行了一个军礼,跟唐敬并肩向前走。

唐敬开口说道:“赵指挥,吾今率一万三千人,自感责任重大。如今这一万水师,虽然过去不曾是一部,但是水师训练方略,大致一样,对于各部战力,吾也能心中有数。唯有羽林卫,身为殿下亲军,本就能力超群。如今又得火器之利,战力如何,吾却并无详解。殿下又吩咐攻击阵线以羽林卫为主,所以吾特意寻汝来了解一二。”

神机营在北征时立下大功,以步兵对战瓦剌骑兵,还占据优势。此后传言甚嚣,只差把火器的作用给捧上了天。

而羽林卫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别的不说,光是羽林卫的卫士身高就要比一般士兵高半个头以上,能被选为太孙的亲兵,最少体力方面要比其他卫士更强。

赵永亮调整了一下呼吸,沉吟了一下说道:“羽林卫虽挑选严苛,训练有素,却疏于实战之经验。若殿下在此,自当战至一兵一卒也不会后退,唯恐殿下不在,士气难久。固,用羽林卫进行攻坚,担任先锋,实乃最佳安排。至于火器之用,在漠北,末将曾亲身经历,在阵地战时,火器之威勇不可挡。末将虽不才,羽林卫虽换装时间还短,但也战气如虹。”

唐敬也听出来了赵永亮话里面的意思,那就是羽林卫虽然威武,但是仗还是打的有点少了,啃硬骨头,打顺风仗都没有问题,但是就怕不能持久。

唐敬也知道这种评价还算中肯,论士气,海军士兵是远远高于陆地上的士兵的。

因为陆地上的士兵打输了还能逃,可是海军士兵输了就是个死。哪怕现在在陆地上打,却是异国他乡,如果被打散,想要回去就难了。 ǎng

所以在拼命方面,海军士兵更为勇猛。

唐敬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抵达预定位置,羽林卫自当率先休养生息,以待明日午时立功。”

赵永亮抱拳说道:“末将定当不辱使命,若不能将倭寇驱逐入海,末将提头来见。”

唐敬摇了摇头笑道:“打仗可不是一时意气,纵有小挫折,但是只要战果可喜,就是胜利。若人人皆败即死,何来百战老兵赵指挥身为一军主帅,不可轻言生死。”

这就是老将和新将的区别了,赵永亮也心悦诚服地应道:“末将受教”

临近午夜时分,一万三千大军终于抵达了位于郡守府南方两里的一处山丘之后。

此时已经入冬,气温寒冷。大多数士兵都用随身大刀在地上挖出一个坑,然后就窝在了坑里。

有些还寻来干草盖在身上,更多的人靠在坑里吃下一些干粮,就倒头大睡了起来。

数百名耽罗人就比较可怜了,他们的身上没有战士们的厚棉衣,也没有刀来挖坑。就只能几十人蜷成一团,吃了后勤官发的炒米和肉干,相互抱在一起御寒。

而在东线战场,朱真和随军太监王景弘在黄昏时分,就经历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他们从济州岛的东部封锁整个海域,恰好就遇到了两艘从长崎过来给倭寇运送战斗物资的商船。

为了保守秘密,这两只船当然不会放任离开。在派了四艘战舰追逐,八艘快艇包抄,驱离了他们离开济州岛水域之后。

只是放了十几炮,两艘商船就主动投降了。

将船上的一百多人分别羁押在了四艘主舰上,舰队缴获了两艘只是小损的千石船,还有满满两船的物资。

这些物资全部是麻绳,桐油,竹箭等军用物资,刚好也能为明军所用。

虽然派了十二艘战舰出动,但是近三百艘的舰队作战计划并没有受到影响。在夜幕来临之时,所有的战舰都已经抵达了预定位置。

这些战舰组合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还有数十只战舰专门预防来自东瀛和朝鲜的船只。

当传令船带着东线舰队已经抵达预定位置的信息抵达,朱瞻基却已经为了准备明日的大战,安歇了下去。

郑和没有惊动朱瞻基,如今大势已成,就是倭寇现在已经察觉到了情况不对,也已经晚了。

晚上还有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6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