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章 技术封存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重新设定膛线的缠距,对于已经拥有了加工工艺的大明来说,并不困难。无非就是调整枪管递进的转速,就能得到不同缠距的膛线。

当天晚上,工匠们就已经重新车了几根枪管,然后连夜进行了淬火处理。

第二天下午,朱瞻基又来到羽林卫学的靶场,将几种不同缠距的枪管依次试了一遍,确定下来了最合适的一根。

长枪的缠距比手枪要重要的多,手枪射程有限,关键的是初速与动能。

但是长枪除了初速,还有最关键射程以及子弹旋转度,旋转的程度,也决定了子弹的精度。

试验出了最佳的膛线设计,这支长枪才算是完全定型。

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弹道的弧度,确定枪支的准星。

任何枪支,子弹的弹道也是带有弧度的。枪管口的准星,都是根据弹道的弧度,进行计算以后,然后才会进行定型。

对一个外行来说,只需要三点一线,就能准确地将子弹射到目标,但是对枪支设计师来说,准星的调整,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

而这个时候,全京城的勋贵与将领们,也都得到了消息,殿下又研发出了更新式的武器。

对于一个不了解枪械的人来说,火铳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厉害的武器。首发

任何一个经过训练的新兵,经过最多三个月的培训,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火枪手。

而火枪的威力虽然略有不足,射程跟长弓差不多,但是因为覆盖面大,使用方便,远比一个优秀的弓箭手更容易形成威胁。

一把威力强大的弓箭,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制成,而一个优秀的弓箭手,更是需要多年的训练。

火枪的出现,让大明士兵的身体素质与那些草原民族的差距已经消失。

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一个虚弱的大明士兵,就能打死数倍于自己的骑兵,壮汉。

这几年,大明之所以能够牢牢守住北明山,让草原部落不敢再反复造反,靠的就是火枪那无法抵挡的威力。

再厉害的骑手,再厉害的射手,面对大明的火枪,都失去了威胁。

特别是大明发明了铁丝网之后,这种可以随意转运,布置的带毛刺的铁丝网,让草原人引以自豪的机动能力都失去了。

曾经的草原恶狼,只能像一个温顺的绵羊。

在听到朱瞻基弄出了新式的武器之后,威力远远大于过去的火铳,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调动了起来。

可是当金阔亲眼看到这把枪的威力的时候,却跪了下来,请朱瞻基封存这把枪,并且将技术封锁。

在名气上,金阔远远比不上王彦,郑和他们这些从永乐朝初期就驰名中外的七大太监。

但是,他却是朱瞻基手里最值得信赖的太监。

从朱瞻基小时候的照顾,到去宁波帮朱瞻基主持贸易,现在帮朱瞻基当大管家,金阔一直做的非常不错。

他的命运跟朱瞻基紧紧绑在了一起,绝不会有二心。

现在,朱瞻基的身边,除了李亮不是金阔的人,咨情司的孙林,刘万,他们都是金阔的徒弟。

这种休戚相关的关系,让金阔总是全心全意为朱瞻基着想。

他的理由就是这种枪的威力远远超过了如今的安保能力,这会让朱瞻基以后在公众场合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

朱瞻基弄出火枪的目的,是为了让大明的武力更强大。但是现在,这种火枪的普及,对大明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倒会形成威胁。

以普通火铳来说,因为用火药发射五六颗铅弹。这种火药威力不够强大,密封也不够好的火铳,射程最远也就两百米,而且一百米后几乎失去了致命性。

所以朱瞻基不会怕有人暗杀,以他的能力,一百米外的暗杀,几乎伤及不了他,而拿着这种长火铳,几乎也很少能靠近他一百米之内。

但是这种新式的火枪,采用的八毫米弹头,射程达到八百米,四百米以内就有致命的杀伤力。这也意味着,如果有人想要暗杀他,将会很难防范。

金阔认为大明火器已经无敌于天下,这种超出了防范能力的火枪,是不该出现的。

既然普通的火枪就已经让其他国家无法抵挡,已经是站在所有武器顶端的存在,他何必弄出这种对自己有威胁的武器呢

他虽然一直为了华夏复兴这个伟大的目标在奋斗,但是在内心里,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他也从来没有把其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的崇高精神,所以所以推广这种火枪的想法,变的犹豫了起来。

这天晚上,朱瞻基在书房独处了一个时辰。最终决定,新枪照常展示,但是普及,再推迟一段时间,最起码等朱棣回来,看看他怎样看待这种新武器。

朱棣虽然是个最大的战争贩子,但是他在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分寸把握,还是比较有手腕的。

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就非常重视新武器的开发,火炮,火枪,在他的手中都发扬光大。

但是到了朱高炽,朱瞻基上台之后,火器的研发得不到重视,火枪的制造越来越差。

如何在稳固统治与增强火力这个矛盾中掌握平衡,朱瞻基不可能求教别人,只能求教于他。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瞻基就直接传令,将这次参与新枪,特别是子弹制造的工匠,全部圈禁起来。

在朱棣回来之前,他们将会暂时失去自由,不能离开下马桥农庄。

虽然没有新火药,没有底火,他们也制造不出有威力的新枪。但是这种加工工艺本身,就是最大的秘密。

有了这样的想法,剩下的一点雷酸汞,就被朱瞻基全部安排生产圆头的手枪弹,这把十五世纪的博莱塔手枪,是他在这个世界不受威胁的最犀利武器。

而这把枪的弹道,精准度还需要再调整,需要大量的子弹来练习。

下马桥,羽林卫学。

“李子风,你消息灵通,前日殿下还说让所有人观摩新武器,为何今日却又封锁靶场啊”

“这我可不知道”十五岁的李子风还有着少年的张扬,忍不住又低声说道:“既然殿下要保密,肯定有保密的理由。想想我们应天府有多少最少有数万他国使节吧,要是让他们学了去,岂不是我大明大患。”

与他说话的是武康伯之子徐勇,小家伙深以为然地说道:“这应天府的夷人实在太多了,除了东瀛和朝鲜小娘子之外,我认为殿下该把那些夷人都赶走。”

另一个小家伙不屑地说道:“你懂个屁,殿下难道没有你懂只有让夷人见识了我大明的繁华,才能让四夷归心。光靠打,你打的过来吗”

徐勇怒笑着搂住了对方的脖子,冷笑着说:“赵方,几日没练,你胆子见长啊”

李子风连忙掰住了他的手说道:“别欺负赵方,他身体不好,你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赵方是忻城伯赵彝之后,当初他祖父赵彝任徐州指挥使,因为杀运丁,盗军饷,被革职流放。

恰巧他重病没有来得及医治,落下了病根。

其祖后来在吕梁遇地龙翻身,大灾救人无数,得以官复原职,恢复了爵位。不过他这身体却一直比寻常人虚弱一些。

但是赵方虽然身体不好,却是聪明伶俐,诡计百端,是他们之中有名的神算子。

徐勇本就是跟他闹着玩,松开了他的脖子笑道:“任你计谋多,也要李子风来救你。”

赵方不服道:“有本事你跟李子风打,欺负我这个病秧子算什么。”

校场那边突然传来一声枪响,这种枪响比寻常的火枪要低沉一些,然后就听到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这些小家伙一个个也不说话了,好奇地盯着校场的方向。

李子风叹道:“也不知道新枪是什么样子的,要是能让我打两枪就好了。”

其他人也都是连连点头,一个个脸上露出羡慕的神色。

而在校场那边,隔着两百米,朱瞻基一枪正中靶心,子弹穿过了一寸厚的木靶,留下了一个孔洞。

看到这一幕,所有的勋贵,将领都咋舌不已。

如今的火枪,只有五十米以内有杀伤力,超过一百米,即使打中要害,也只能伤,死不了。

不过因为是铅弹,这铅弹进了体内,是个要死八个,还有两个命大的,也要残疾。

所以如今的火枪威力,已经足够厉害了。

但是这种火枪,虽然只是一颗子弹,但是似乎,打到人身上,就会没命啊

而且,距离远了一倍。

不,还不止一倍。

朱瞻基打了一枪,就有羽林卫的护卫扛着靶子回到了人群处,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射击的效果。

有人夸枪好,也有不少人夸朱瞻基的射击准。

朱瞻基挥了挥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又说道:“有话稍后再说,再来试试三百米和四百米的距离。”

前方的人群立即散开,让出了一个扇形的空地,但是他们一个个的脸上都带着疑惑。

这三百米,四百米,一个人形的靶子,看起来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真的能打中吗

但是朱瞻基看起来很有把握,自然没有人这个时候触他霉头。

又是一声枪响,众人能够清楚地看到,三百米外的那个靶子应声而倒,虽然没有完全倒下,但是也能确定,子弹打到了靶子上。

藏在地沟里面的护卫立即起身,扛起了靶子,就往回跑。

这一次,子弹虽然打在靶子上,留下了一个孔洞,但是子弹并没有完全穿透。已经变形的子弹与木屑混杂在一起,张辅伸手摸了一下,却被烫了一下。

他忍不住啧啧称奇道:“虽然三百米外没有穿透,但是也能在人身上打一个大洞。而且还有高温,显然只要中弹,绝无幸理。”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让人举旗,瞄准了四百米外那几乎被准星完全挡住的靶子。

昨日他已经试验了多次,两三百米中靶不难,但是四百米外,完全要靠感觉了。昨日练了一下午,十枪最多也就能上靶五枪。

一拉枪栓,退出了一个弹壳,李亮没有让别人捡,亲自捡起来,放在了他特意准备的一个口袋里。

众人心里的疑惑很多,因为朱瞻基连发了两枪,都没有装弹,而是射击完了以后,只是拉了一下后面的枪机,就又继续射击。

难道说,这枪可以先把多发子弹装进去吗

不懂枪弹分离的众人,只会觉得很神奇。

这种长枪,不能说仿造哪一种型号。因为这是朱瞻基借鉴了很多种长枪的样式,制造出来的。

装弹方面,他借鉴了毛瑟,一次可以装弹五颗,每射击一次,手动退出弹壳,然后才能继续射击。

这一次,他不是只射一枪了,枪膛里还有三颗子弹,他一次性全部射击了出来,才让护卫扛回了靶子。

这次的三枪,他表现的还不错,应该有两枪上靶。

看到朱瞻基放下了长枪,一帮勋贵立即就忍不住上前来想要仔细观察一番。 ǎng

但是李亮的动作更快,在众人还没有来得及靠近的时候,就直接用一个布袋,将长枪装了进去,抱在了怀里。

众人皆愕然,杨章德跟李亮的关系亲近,忍不住说道:“李少监,这是为何”

成国公朱勇笑道:“李少监,殿下让我们来见识新枪,这怎地又收起来做甚”

李亮嘚瑟地说道:“如此凶器,当然要保密。只有等到陛下准许,才能让你们过目。”

众人的视线都看向了朱瞻基,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孤的主意。这凶器威力巨大,四百米,甚至一里地外都能致人死命,不可不防外人学会。”

所有人脸上都是一头黑线,这把人都喊过来了,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又把枪藏起来,这不是调戏人嘛

要不是朱瞻基是太孙,众人恨不得将他暴打一顿。

连张辅都忍不住摇了摇头,抱拳问道:“殿下,既然如此,为何今日又把我等全部叫了过来”

“英国公稍安勿躁,孤自有道理。”

一个护卫扛着靶子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其他人将三个靶子插在土地上,让众人围观。

第三个靶子上面,光洁的木板上面有两个已经变形的子弹打出的凹坑。虽然没有穿透靶子,但是威力依旧不小。

朱瞻基这才又说道:“诸位可以看得出来,这新式火枪威力巨大,若是流传出去,今后各位的安全就难以防范。所以,此等凶器绝不能任意流传出去。

但是,新武器的出现,加上如今火枪已经普及开来,那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我大明如今的战术,已经跟不上武器的发展。

今日唤诸位过来,也是我给诸位出的一个题目,那就是如何行军布阵,才能发挥新式武器的最大作用。”

众人这才明白了过来,但是一个个眼睛盯着李亮怀里抱着的枪支,心痒难耐。

他们都是战场上打拼了半辈子的人,看到这样一种武器,不研究透,哪里按捺的住啊

张辅点头说道:“靖难之时,两军对垒,主将需要殚精竭虑地排兵布阵,在战场上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自永乐十二年,火器大规模应用,特别是殿下远征东瀛,采用散兵阵,三段击之后,这两种阵型就成了如今我大明将士的常用阵型。但是,现在是敌人没有火枪,我大明才能百战百胜,若是他国也有了火枪,如今的阵型确实落后。”

朱勇笑道:“英国公此言差矣,那些蕞尔小国,哪有火枪欧罗巴”

郑和点了点头说道:“我曾随殿下出海到欧罗巴,那里虽然小国林立,各国势力不强,但是正因为相互之间战斗不止,各种火器的发展也不比我大明慢多少。要不是殿下改进了黑火药,改进了枪管和枪机,当初安远侯组建的火器营的火器,不比对方的好。”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如今皇祖西征,诸位留守大明,却也不能荒废了时日。这火器发展一日千里,我大明将士性命宝贵,当以潜心研究,该如何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孤一人计短,望诸位能拿出一套更好的排兵布阵方略。在平原,在山区,在集镇,在河滩,都应该有不同的阵型。”

众人纷纷躬身应是,朱瞻基又说道:“在皇祖归来之前,这种新枪暂时保密,所有技术封存。待有了更好的应对方法,再推广新枪也不迟,这也是为了诸位安全着想。”

“殿下英明”

这些技术被封存,最失望的就要属马迪了。朱瞻基笑了笑,没有理他,带着众人又返回京城。

第二日朱瞻基的一道圣旨传到了位于方山脚下的马家,立即让马家喜出望外。

朱瞻基给马迪指婚了。

马迪在如今的大明,属于一个绝对另类的人物。

在官场序列,他不过是一个七品所正,连主事都不是。

但是他的妹子是朱瞻基的良媛,他也就是未来的国舅级别人物。

等朱瞻基登基,他一个伯爵的封赏是少不了的。

特别是他备受朱瞻基重视,在他的身边,常年就有两个羽林卫的护卫保护,这是一般的四品大臣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而知道马迪的人就更不敢小看他,且不说如今大明军队最具有先进性的滑翔翼侦察兵,完全依靠他控制的滑翔翼作坊。

光是他在朱瞻基安排下,整理出来的物理教材,又担任了格物研究院的主事,这一点就能显示他的重要性。

何况,他的伯父马致才如今已经是工部员外郎,父亲马致德是大明最大的皇商,这等家世,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贵族家庭。

而他的婚事,也一直牵动着不少人的心,这样的金龟婿,哪怕是公爵府,也是愿意将嫡女下嫁的。

不过朱瞻基当初出海之时,就把马迪的婚事接了过去,原本想将嘉兴下嫁,但是张氏不愿担了换亲的名声,所以只能作罢。

如今马迪已经整二十岁了,他的婚事不能再拖。

朱瞻基几个月前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孙娴,让她从宗室里面,要挑选一个贤良淑德的堂妹,嫁给马迪。

孙娴也没有辜负朱瞻基的期望,很快挑选了十几个适龄待嫁的郡主。

而朱瞻基只是一看,就帮马迪确定了周王府的开平郡主。

周王是朱棣的五弟朱橚的封号,封地开封。他也是跟朱棣关系最亲近的兄弟,家风良好。

朱橚一直研究农科和医学,远离政治,如今的周王世子朱有炖更是朱瞻基的文坛代言人。

所以,他一看到有朱有炖的女儿,自然就选了跟自己最亲近的朱有炖的女儿。

马家人口简单,富可敌国,马迪性格单纯,又痴迷研究,开平嫁到马家,只有享福的份。

朱有炖当然知道马迪的重要性,也见过几次马迪,对这门婚事满意无比。

朱瞻基的圣旨一下,他也不顾如今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坐船返回开封,亲自为女备嫁。

马家对这门亲事也很满意,周王因为连续出了基本农科书,贤名远扬。朱有炖也是宗室里面少数能够掌握实权的代表,周王府跟皇室关系亲近,这门亲事无可挑剔。

为了给马迪筹备婚事,朱瞻基将自己在下马桥的一套别院赏给了马家,这是他原本在在建设下马桥农庄的时候,工部为了巴结他,专门给他修建的一套幽静别院。

这个别院不仅位置好,环境好,一砖一木都是皇家御制。

但是因为下马桥距离皇宫太近,朱瞻基一次也没有住过,空了几年。

朱瞻基将这套房子赏给他,也算是物尽其用。

当然,因为是御制规格,这套院子赏给他,还需要重新修葺一番,比如大门的规制要改,原本的主殿这一块,也要被单独隔开,不能赏给马迪。

否则的话,皇室规制的房子,他也不敢要。

即便如此,只是后面住人的院子,面积也比一般的公候家族还要大。

朱瞻基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让所有看到了他对马家的偏爱。

但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就因为他对马迪的宠爱,也让许多年轻人对格物有了更大的兴趣。

二兄要结婚了,马欣自然也开心不已,这些时日,亲自带了一帮内侍与宫女,与周王府的人协商着给二兄的新家装饰。

这个时代的婚姻,绝对不是男方一家的事务,比如说男方家里备新房,女方家就要打家具。

房子有多大,家具要打多少,这都需要双方沟通,马欣的身份做这件事再合适不过。

这两天走亲戚,心思繁杂,这一章写的不太顺畅。现在又欠大家一更,我争取早点补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0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