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四章 理清脉络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自永乐初年,大明逐渐稳定,大明的粮食价格就一路下滑。

稻米从靖难之时的一石四钱银子,到后来跌到了一石两钱七八分。小麦略贵,也不过三钱银子略高。

到了永乐十三年,朱瞻基提议从南洋大量运粮之后,大明的稻米价格就被稳定在了两钱五分银子。

稻米的价格下滑,同样影响了麦子,因为百姓只要能活命,是不会特别在意口感的。小麦的价格太高,百姓自然会换成吃大米。

如今的小麦价格基本不会超过三钱银子,这也让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很是下滑。

如今大明一亩地的收成基本都是在两三石,就是种两季,基本上一亩地的收成也就一两银子左右。

一家种十几亩地,总产出也只有十几两银子。

这对老百姓的影响不大,因为老百姓交税也都是交实物。种的粮食,交的自然是粮食。

至于活钱,全是靠副业。养鸡,养猪,织布,种水果到市场上卖了换一些油盐,收成好的时候,还能给孩子们买一些糖吃。

但是这样地的价格,对大家族,对大地主,对粮商来说,就不是好事了。

大明的粮食价格稳定,他们的利润就小的可怜。

地主们不可能靠自己来种地,都是佃农,就是再苛刻的地主,也要给佃农吃饱,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利润小的可怜。

就连自耕农们都不愿意种地,想到城里随便做工,也比在地里刨食强。

要不是没有门路,换不了户籍,大明目前恐怕无数农民想要抛荒。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自然有不少人对朝廷大量从南洋运粮不满意。

特别是北方,因为地多人少,一个人能种的地又有限,一年只能收一季粮食,收成更低。

许多大地主,都已经濒临破产的境地,这个时候,他们就要玩一些小动作了。

朱瞻基设想过许多人,却从来没有想到,出头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叔叔。

他自己的土地是没有多少的,即便这几年在彰德府大量侵占民田,他也算不上是个大地主。

而且,他是不用交税的,然后通过贸易赚到的钱绝对比种地的收入要高的多,根本没有道理来出这个头。

但是偏偏是他

这是欲壑难填吗还是被其他人利用

在马琪的坦白下,一个以他为代表的利益团体付出了水面。其中包括了宁波的两个大粮商,山东的两家大粮商,河北一家,河南一家。

朱瞻基让人把这些人全部记了下来,他不能直接出手对付赵王,但是收拾他们,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问题是,如果连主犯都逍遥法外,处理起其他人,必然会面临众人的不满。

朱瞻基会在乎吗当然不会,所以在听了马琪的坦白后,他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环节。

“既然你的粮食全部都处理给了这六大粮商,可否有交接的证据”

马琪点头道:“虽然没有直接的合约,但是奴婢与他们之间的粮食交接,都有交接手续。”

孙林点了点头,表示已经查货了这些账本,朱瞻基拿定了主意说道:“这件事让孤很是为难,不惩治你,整个案子就无法下手,所以最近一些时日,还要委屈你了。”

马琪连忙说道:“奴婢不委屈,无论殿下如何惩治,奴婢都心甘情愿地受着。”

朱瞻基心中暗笑,不置可否地转向孙林说道:“如今这个案子的脉络,孤已经心里有数。现在,就是按照这个脉络剥丝抽茧,将所有人一个一个都给我揪出来。另外,本人还有两个疑惑,马琪”

“奴婢在。”

“赵王叔为何会替一帮粮商说话他们之间你认为会有什么利益关系”

“殿下,这些粮商虽然以粮食生意为主,但是不代表没有其他的行当。赵王爷想要做出口贸易,不能通过內监的采购渠道来收购货物,想必这些方面会让赵王爷动心。”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的确,赵王叔现在即便是跟着后面做些贸易,只能拿一些民窑,粗制铁具来卖,这让他跟许多小商贩有了交集。但是,是谁将这些人整合在一起的呢”

马琪不说话了,瞪大了眼睛看着朱瞻基平静的脸楞了一下,才连忙说道:“奴婢愚昧。一直未曾想到这里。”

朱瞻基冷笑道:“你是真的愚昧啊这几十万石粮食,你有多少,人家吃进多少,给钱也利利索索,你就没有想过这世上真有如此好做的生意”

虽然是大冷的天,但是马琪冷汗直冒,他只管收钱就好了,谁会想过这后面还会有人组织。

朱瞻基又望向孙林说道:“第二件事,就是山东方面为何大范围地配合这场粮食贸易,这大半年了,山东到处缺粮,但是官员们却不怕没粮引发造反,到底是何缘故

只有有粮,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即便是以役换粮,也会让日子好过许多。偏偏这些官员似乎根本不在乎百姓死活,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是大半个山东,这就让人奇怪了,总不会所有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吧”

说到这里,朱瞻基楞了一下,又说道:“立即派出暗探,打探整个河南,河北的情况。还有,将这些地方过去几年的粮食价格都给我报上来,要给我精确到每个县城。”

“是”

朱瞻基这才又转向马琪问道:“你断了山东的粮食供应,海军就没有人怀疑山东各官府就没有催粮”

马琪摇了摇头,心中涌起了一阵恐惧。在他原本以为简单的事情背后,似乎还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他从来都没有担心过自己的性命,但是这个时候,他真的有些怕了。

“真是愚蠢啊”朱瞻基摇头叹道:“利欲熏心,也不至于让你就只管捞银子,什么都不管吧”

马琪颤抖着跪在了地上。“殿下,奴婢真是没有往这方面想啊”

朱瞻基知道,这不是他愚昧。而是他一直高高在上,根本不在乎下面人想什么,背后有没有什么阴谋。

朱瞻基拿起他的口供又看一遍,重新组织了一下的思路。

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复杂,马琪原本担任转运使,只是小打小闹地贪。比如利用內监的运输船多装一些粮食售卖,赚取差价,即便是扣留一些粮食,也不影响大局。

但是从去年赵王朱高燧插手之后,他的胆子就变的大了起来,与粮商勾结,将粮食只是运到山东过一圈,然后足有一半又拉回了宁波,直接卖给粮商。

这个期间,因为船是內监的,人是內监的,卸货是当地官府组织的,海军除了一个指挥使参与其中,其他环节倒没有拉下水太多的人。

关键还是这件事发生之后,山东当地官府的态度。

按照马琪的说法,他除了给赵王分了了两万两银子,山东都指挥使刘忠分了大约五千两银子,莱州水寨指挥使姚士卓分了大约三千两银子,剩下的银子都被他揣进了自己的荷包。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他没有给山东的官府分银子,又不给粮食,凭什么对方会替他隐瞒

还有,山东如今的移民政策阳奉阴违,这背后又有什么情况到底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 ǎng

赵王吗

他一个被圈养的王爷,能影响一两个官员,十几个官员,朱瞻基相信,但是想要影响半个山东,恐怕是不可能的

这个案子很简单,但是背后隐藏的东西,却让朱瞻基都有些恐惧。

白莲教不可能,他们本来就是穷人,怎么能操纵官府

蒙元余孽那就更不可能了,几十年下来,蒙元余孽早就被清理的差不多,连他们的大本营都几乎完全倒向了大明。

难道是汉王刘忠可是朱高煦一直以来的支持者。

既然不得要领,朱瞻基暂时也不再去想,跟孙林说道:“赵王这边我亲自来查,你负责给我调查北方这几年的粮价变化,还有山东各地官府,到底为何一直默不作声”

孙林应下之后,朱瞻基转向马琪说道:“这件事让孤很难做,你若是不关进大牢,孤如何好去处置那些跟你交易的商人。所以,暂时要委屈你了。”

马琪跪下说道:“奴婢心甘情愿受罚”

他又转向李亮说道:“将跟马琪交易的六大粮商,所有参与交易的人员,都给我查出来,宁波的粮商让朱真动手,查封六大粮商的所有粮铺。

另外,山东的粮商让易信动手。河北的粮商让永康侯徐安抓捕。河南的粮商是哪里人士”

永康侯徐安是靖难名将徐忠的儿子,其父中风而死,他袭爵永康侯,目前任河北都指挥使。首发

马琪连忙说道:“殿下,河南粮商范成贤是开封人士。”

“既然有我海军第一舰队的水寨,就让开封水寨指挥使于梦奎抓捕。吩咐下去,我要将他们全家老小,全部给我抓起来,一个都不放过。所有家产按照规矩,留下三成,其余全部上缴国库充公。”

“殿下,是上缴国库还是内库”

“不给那些文官一些好处,你以为他们不会叫嚷吗”

国库是给户部,等于朝廷多了一笔可调用资金。但是要是入了内库,那就是变成皇室的私产了。

朱瞻基不会在乎这些蝇头小利,在他看来,如今的大明皇室占用的资金已经太多了。

朝廷救灾没钱,朱棣经常“大方”地打开内库,拿出银子来救灾。说起来百姓都念着皇上的好,但是实际上,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皇室一家将大明的商业活动都垄断了,内库富的流油,国库空空如也,哪怕朱瞻基是未来的皇上,偶尔也觉得看不过眼。

以后除了实物,朱瞻基不准备再把银子装在仓库里,既然两家银行都是皇家控制,不如直接放在银行里,能起的作用也更大。

李亮准备去找解缙写太孙令,走到门口,回身问道:“殿下,人抓了以后呢”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先就地关押,案件审完以后,主犯处斩。每家家属发放五百两银子,全部流放北海牧羊。”

这样不安分的人,朱瞻基还不放心把他们流放海外,以后的犯人,主要就往北方送了。

每家给他们留下一些财产,准备过冬的财货,能不能撑下去,就靠他们自己了。

反正北方地广人稀,需要人来补充,而且也不怕他们造反。

李亮走后,朱瞻基又跟咨情司的孙林说道:“将马琪关进內监大牢,不过不要苛待了他,每日一壶酒,一份肉菜,直到案件了结。”

马琪跪下磕头道:“谢殿下垂怜”

看他一副庆幸的模样,朱瞻基心底暗暗冷笑,案件了结之时,利用价值完了,也就到了“上路”的时候了。

如今正处于“改朝换代”的关口,这宫里的太监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势力,他要让所有人归心,怎会放过这个杀鸡骇猴的机会。

马琪又被押解出去,朱瞻基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刘万,你去吩咐刘承徽备饭,然后去看看皇爷爷在哪里,吃过饭,我要找他说话。”

孙林这个时候也收拾起了桌面上的口供,突然他楞了一下,叫住了正欲离开的朱瞻基。“殿下。”

朱瞻基身子未动,头扭了回来问道:“何事”

“这山东的粮商姓孔会不会”

朱瞻基身子一震,仿佛一盏明灯点燃,突然之间恍然大悟。

孔家,孔家,怎么会忘记了孔家

在后世,孔家已经失去了特权,但是这个时代,他们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世家啊

在宋代时候,孔家被封衍圣公府,但是品秩很低,只是名誉官职。

但是到了元朝,衍圣公变成了三品。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彰显汉家,将衍圣公封为一品,文臣之首。

他们虽然没有进入官场,但是在官场的影响力可一点也不弱,真要有谁能让山东大半官府都能凝聚在一起,恐怕也就只有他们。

虽然现在朱棣削了他们的衍圣公称号,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并没有消失。而且,他们现在更有理由这样来“报复”朝廷了。

朱瞻基转回身来,几步走到了案几前,拿起了马琪口供的案卷。

这六家粮商是谁,朱瞻基一开始并没有在乎,因为这个时代的商人地位是很低的。

所以这个口供的附录,朱瞻基并没有看,但是现在,他打开了口供的附录,看清了山东的两家粮商的东主,竟然都是姓孔。

这一下,整个案子的逻辑就能说的通了,山东官员的态度也能解释了。

就连朱高燧愿意出头,孔家怕是也在后面起到了一些作用。

虽然朱瞻基想过以后要如何对待孔家,如何把对儒家的尊重化为信仰,如何把孔夫子与孔家区别对待。

但是他没有想到,在自己还没有开始监国的时候,就会碰到孔家。

他盯着两个人的名字看了半晌,才说道:“计划依旧”

一贯阴森毒辣的孙林这个时候身子一震,颤声说道:“殿下,这可是孔家啊”

朱瞻基冷笑道:“孔夫子是孔夫子,孔家是孔家,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子子孙孙就都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享福。还有,孔家门第高贵,即便是从商,也肯定不是主支,难道区区两个旁支,还要担心吗我倒要看看,他们会不会为了两个旁支,来跟我较劲儿”

孙林一想也是,以孔家的门第,就是做生意,也只会让旁支出头,对付两家旁支,还不用顾虑太多。

朱瞻基来到了门口,李亮的助手陶昌连忙将大氅帮他批在肩上。他也是这个时代难得的高个子,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被李亮选中,近身伺候朱瞻基。

对于李亮和刘万之间的明争暗斗,朱瞻基并不参与,他们有点矛盾更好,要是他们都一条心,朱瞻基反倒要担心他们联合起来蒙骗自己了。

刘承徽随着朱瞻基一起下西洋,一去三年。在外的时候,哪怕马欣的地位更高,但是开始因为年龄小,让刘承徽管事,后来的三年也就让她一直管事。

她在某些方面很像前世的老婆格拉西亚,对朱瞻基的好色不仅不在乎,甚至还助纣为虐。

而且她身材高大,又懂医术,拿得起,放得下,还真的能帮朱瞻基解决不少琐事,在宫中也没有哪个妃子敢欺负她。

谁也不敢说自己身体不会出现毛病,何况还有小孩子,身边有个女大夫,也安心的多。

她的地位虽然低,但是因为帮朱瞻基管着一帮各国女子,在宫中的势力一点也不小。

从西洋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怀孕了,她怀孕比马欣和另两个妃子略晚,如今才六个月。

有两个內奸在,孙娴自然知道了她在一路上的所作所为。

原本还想在她面前摆一下太孙妃的架子,但是她怀孕了,孙娴的小动作也不敢做,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在永福宫给他安排了三间偏殿。

因为朱瞻基的妃子多,一般的承徽只有两间,给她安排三间,已经是良媛的待遇了。

虽然已经怀孕六月,但是她的身高有一米八,肚子也并不显怀,不影响她的行动。

见到朱瞻基,她帮朱瞻基解下了大氅说道:“殿下今日吃饭又误时了,妾身怀有龙种,却不敢慢待,方才已经用了晚宴,现在却是不能陪殿下一同进膳。”

“不妨事。从西洋回来,我还是第一次到你房里,有你陪着说说话就好了。”

刘承徽怀孕是不能侍寝的,朱瞻基今日虽然来她房里吃饭,却不会留在这里睡。

两个人坐在一起,朱瞻基吃着饭,她讲着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教情况。

从西洋带回来的女人,朱瞻基除了路上偶然起兴想要尝尝鲜,破了几个女人的身子,大部分女人都还没有近身。

一开始的时候,朱瞻基还想着要保持皇室的血统纯净,想要让刘承徽用猛药。

但是张武事件之后,朱瞻基也想开了,既然要民族大融合,他也该以身作则。这些混血的儿子哪怕以后不留在国内,去国外分一块地盘,当个土王,也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他们在侵占其他国家的时候,也能有一些用途。

跟刘承徽说了此事,她对朱瞻基的这个想法也很赞同。“殿下龙精虎猛,以后可让各国送来更多的女子,以后生上几千个小王爷,分到世界各地,让这个世界都变成朱家的天下。”

朱瞻基忍不住笑道:“你是想让我一个人就创造一个民族啊你们这些人我都有些顾此失彼了,我也满足了,以后这后宫,不再添人了。最少,你们四十岁之前,不再添人了。”

吃过了晚膳,朱瞻基涑了涑嘴,用棉布擦了擦嘴说道:“你好生安歇,最近以养胎为重,那些西夷女子暂时不必去管,我会让薛尚宫照顾好她们的。”

“是,妾身现在就以为殿下生个儿子为重。”

将朱瞻基送到了门口,朱瞻基就没有让她再送。

等在门口的刘万说道:“殿下,陛下今日看了一场大戏,听说殿下找他,让殿下直接去望江楼。”

朱瞻基嗯了一下,交待说道:“你就不用过去了,今夜常奉仪侍寝,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安置的,告诉她我晚点过来。”

奉仪是朱瞻基妃子六个等级里面最低的,虽然能侍寝,但是基本上连跟朱瞻基一起吃饭的机会都没有。

对朱瞻基来说,这样对一个属于自己的女人有些残忍,但是世情就是这样。

何况他事务繁忙,嫔妃众多,也确实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

沿着兴庆宫的后殿角门,有一个小门可以直接通往后宫的大善殿、

兴庆宫原本就不是住人的,而是给朱元璋当做收藏宝物用的。这里也属于后宫的位置,只是跟后宫有一道夹墙隔开。

兴庆宫被赏给朱瞻基以后,这里的两道门才长期锁了住,朱瞻基为了避嫌,一年到头也难得来后宫一次。

沿着大善殿向北,就是跟西面的御花园对应的一个花园,分别有望江楼,九五飞龙殿,最北靠宫墙的是藏佛殿,不过这三处宫殿群加在一起,也才有兴庆宫大小。

朱棣在望江楼养了一群艺伎,每日只要有时间,就喜欢看一场大戏。

不过朱瞻基对这种戏曲没有兴趣,让他看这个,还不如让一群女人给他表演脱衣舞呢

“瞻基,究竟何事,现在还要来跟我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73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