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零七章 收获(二合一大章节)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所谓京观,并不是简单地将尸首或者人头垒起来。

不论是夯土成金字塔,或者是筑成圆环状,其实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建筑功底。

庄敬带领一队羽林卫士兵,在淀川河畔考察了几个地方,才寻找到了一处黄土地,这种黄土黏性大,加以米汁,筑成的京观,将会结实耐久。新 电脑端:

特别是此处旁边就有一家崇禅寺,有佛家寺院化解怨气,不惧鬼魂索命。

经历了数次行军,作战,庄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擅长统兵作战的大将。

锦衣卫就是他最合适的归宿,而这种小规模的战争和屠家灭户,他做起来才更顺手。

既然已经有心在殿下面前留下心狠手辣的印象,又想在倭人眼里变成让人畏惧的恶人,那他就不介意将更凶恶的一面展现出来。

所以,他自告奋勇地接下了筑京观的任务,并且有心在这里筑起一座让倭人胆寒的京观。

除此之外,他还要让人刻下石碑,铭记这场战事,留下自己的大名

他就是要让所有倭人都恨他,惧他,哪怕为此留下千古恶名

“庄指挥使,此地是最合适的地点了。以后我大明大军若是留在此地,也当以淀川河为据点,扼守大阪,京都出入通道。在此筑成京观,也没有倭人敢来损坏。”

庄敬晒然笑道:“就是他们损毁又何妨,只要京观筑起一天,就会被铭记在历史中我庄敬只要能被世人铭记,又管他是善名还是恶名走,我们去寺院拜访一番”

跟随庄敬而来的不过是个羽林卫把总,另外几位工匠更是不敢质疑庄敬的决定。

一行人在河边又勘察了一番,转身向来路的寺院走去。

东瀛是神道教一体化国家,如今的天皇也好,将军也罢,包括各大名。他们都必须在亲政一段时间后,出家当和尚,以此来神化自己的领导地位。

所以在东瀛,寺庙的数量众多,每一地,每个势力范围,都有自己的寺庙。

这些寺庙有些是私有,有些是共有,远远多于学堂的数量,甚至也兼顾了一些学堂的教育责任。当然,能接受教育的,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穷人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

这家崇禅寺就是一座公庙,占地面积不大,受神涩川地方百姓的供奉。

庄敬他们的到来让寺庙的十余个僧人显得非常惊恐,胆战心惊地迎接了他们。

但是太孙已经严令禁止骚扰东瀛寺庙,要让寺庙成为东瀛唯一的安全之地。

庄敬开始不明白太孙为什么对国内的和尚没有好感,却对东瀛的和尚另眼相看。

后来却给这条命令想到了一个理由,也许,太孙是希望东瀛将来有更多的人愿意当和尚吧

其他地方战火纷飞,只有寺庙成为清净之地,必然会造成更多人逃往寺庙里。越多的东瀛人当了和尚,也就相应地减少了他们的人口。

自认为把握到了朱瞻基的心态,庄敬当然不会破坏了太孙的大计。在漫天乌云之下,他参观了寺院,临走之时,还丢下了一块银币,让一帮和尚莫名其妙。

把总孙乾也有些不明白庄敬想要干什么,等出了寺庙,才问道:“庄指挥使,就是为了参观一番”

庄敬笑道:“殿下不让破坏寺庙,我当然只是为了参观一番”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庄敬想的当然不是仅仅如此。

东瀛的神道教一体化,让这个国家的制度显得有些僵硬,但是这种制度却也限制了所有人在这套体制下生活。

不管如今的幕府权力如何大,也没有人敢直接推翻天皇自己坐上那个位置。

庄敬已经准备这次战时结束,就请人专门帮他讲解一下这里面想不明白的环节。

如果能熟悉了这种制度,以后到了那些蛮夷之地,是不是也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神,以此在那些蛮夷之地天经地义地称王称霸呢

如今的庄敬已经把目光放在了地图上的那些蛮夷之地,他不能像纪指挥使一样留在东瀛发展,也要未雨绸缪,为以后打算了。

只盼太孙能看在他用心做事上,给自己安排一个土地肥沃的地方。

跟庄敬有着同样心思的还有庞瑛,这个跟庄敬同为纪纲鹰犬的锦衣卫镇抚使原本只是抱着跟纪纲同进退的想法,离开大明那个漩涡,躲到东瀛来。

但是他跟庄敬的际遇不同,当庄敬率领一帮倭寇和军队在长崎放火的时候,他则在东瀛境内组建一个完善的情报网。

一开始,他还笑过庄敬,认为庄敬做事太张扬,现在在东瀛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以后他们能在东瀛留下来发展,但是庄敬已经不可能了,他若是敢留在东瀛,肯定会面对绝无停止的暗杀。

可是后来的局势他就看不明白了,庄敬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越发张扬。

与庄敬相交近二十年,庞瑛很清楚庄敬的能力,他不仅不愚蠢,反而是个聪明的狠人。

要不然,也不会让庄敬做到了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而自己还是一个从四品的镇抚使。

这样一个人,是绝不会一条死路走到黑的。

所以,就在庄敬以身犯险,杀了一百多来袭的暗杀者之后,他询问了庄敬的想法。

庄敬与他是多年好友,在他面前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明确告诉他,自己的未来不在东瀛,而在那些蛮夷之地。

从今往后,他不会永远庇护在纪纲的羽翼之下,而想要自己打下一片疆域。

听到这样的回答,庞瑛一开始是非常震惊的,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好友竟然已经有了独立之心。

但是经过了大半天的回想,他的野心也被庄敬激发了起来。

是啊,既然太孙要对外用兵,要占领无数的无主之地,这些无主之地当然也需要人去管理。

那些蛮夷之地虽然荒凉,但是有能够称王称霸的机会,为什么就不能争取一下,非要躲在纪大人的羽翼之下呢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好友因为在对付倭寇中立下的功劳,加上后面火烧长崎,大阪,在太孙面前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日一早,太孙都还赞扬了庄敬的勇猛,并且着令他跟羽林卫和倭寇一起攻打神涩川,又捞下一份军功。

现在他已经远远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并且还逐渐在倭寇里面笼络了一部分人。

自己是没有这些条件的,想要走这条路就有些走不通。

他苦思了大半天,列出了自己与好友之间的长短处。庄敬勇猛狠厉,擅于对外攻坚。自己阴柔多敏擅于内政。

而他想要替大明驻守海外,也需要自己这样一个人帮他管理内政,这样看起来,两个人配合相得益彰。

而且这个好友身边也没有多少可用之人,不像纪指挥使身边人才济济,现在自己与他同盟,比留在纪指挥使的身边机会更好。

当他的势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那么自己的机会也就来了啊

因为海外疆域总是要扩张的,朝廷又不会让一个人坐大,必然会分化权力。

越想他就越是来劲,似乎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一夜,除了已经苦战了一天,返回船上轮换休息的士兵们,大部分人都未能入眠。

在小雨之夜,这座建于一千年前的城市却在烈火之中惨嚎。

整个东瀛的建筑因为地震频发,大多都是木制,特别是平民区里,无数低矮的木房一座挨着一座。

这里原本是倭人用以对付大明军队的最后屏障,但是现在,烈火却让这一切都化为乌有。

当大火燃烧起来之时,原本一心想要与大明军队决一死战的南波将军第一次有了逃跑的想法。

没有了外城的庇护,光靠天王寺这里的内城,失去了与大明周旋的战场,他们根本没有一点机会。

看着这座东瀛最繁华的城市在大火中燃烧,他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在为谁落泪,是因为这座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城市,还是为那些已经逃进了深山,却失去了家园的百姓。

一群人急匆匆奔上了城墙,南波将军飞速地擦去了脸上的泪水,回首望去。

平日里总是一副风度翩翩书生模样的足利义教这个时候却满脸惊恐,看着那熊熊燃烧的大火,话都说的颤抖了起来。

“将军,明人竟然如此狠辣,把整个大阪都烧了。现在,我们只能撤退了”

南波看着他惨笑道:“将军,你回到京都仍是将军,可是我若失去了大阪,又能算什么将军了呢”

“留的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将军你只要还有手下这一千武士,数千民壮,即使到了京都,胞兄依旧会重用你。”

南波叹道:“此次大明大军来袭,据闻还是那位野心勃勃的皇太孙领军,你认为他们的目标只是大阪吗如果他们的目标是京都,又该逃往何方”

足利义教啊了一声,说道:“他们不敢的,战线拉的越长,对他们就越不利。”

南波摇了摇头说道:“今日下午,大明就已经夺取了藏在上游三十里的河船,有了这些船,他们就能直接逆水抵达京都。请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对付大明的火器呢”

足利义教还是刚知道这个消息,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埋怨南波封闭这个消息,被惊吓住了。

京都距离大海也不过区区八十里,若是大明真的攻打京都,再多的人也抵挡不了大明的火器啊。

这一刻,足利义教都不想逃回京都了,而是想要找一个山林隐匿起来。

不过这个念头随后就打消了,回到京都他还是室町幕府四代将军的弟弟,逃进山林里,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模样,南波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撤吧,再晚,大火烧过来,想逃都逃不了。”

漫天的小雨虽然阻止不了大火的燃烧,但是的确对大明的战斗力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大明的火器大部分已经从火绳枪改成了燧发枪,但是火药帽的防雨效果并不好,这种雨容易导致火枪打不响,减弱了超过一半的战斗力。

所以原本大明本来准备埋伏几千人,就能封锁倭人的退路,现在却不得不派出了将近三万人。

而且在这种雨夜,朱瞻基他们也不愿意因为多杀一点人,就让自己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即使是拦截,也是主要以骚扰为主。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让对手不能带着财货逃走。

仗要打,还要打胜仗。钱也要赚,还要赚大钱。

挣了面子,丢了里子的事儿,朱瞻基才不会做。

对于倭人来说,应永二十三年五月初一这一夜,是东瀛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夜。

一场熊熊的大火将这个有着一千年历史的最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除了被城墙保护着的内城,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

而城市的守护者,大将军南波,则在逃亡途中,中了一枪,虽然当时只是手臂中枪,但是铅弹加上淋雨,让他随后发起了高烧。

仅仅四天之后,他就因为感染风邪,死在了奈良若草山的山林之间。

而在他死的时候,他手下的一千多武士,数千民壮,只剩了不到千人。

随后,这数百人有些被其他大名和将军收拢,大部分却逃的更远,不愿再面对凶狠的明人。

而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一座高达二十米的巨型京观被建成于淀川河畔。这座京观,光是人头就用了五千有余,数月之内,腐臭味都没有消散。

没有被运出大阪的大量物资,原本被南波收进了内城,想要成为抵抗明军的物资。

他原本以为这场大火会将一切化为乌有,但是小雨和城墙阻挡了火势,让大明获得了无数的物资。

这里是整个东瀛的物资集散中心,在被明兵封锁了海域之后,只有小部分物资从陆路运了出去。

最后,便宜了明人。

大阪不仅是东瀛的物资集散中心,同时也是京都的门户。因为富足,也有着东瀛最强大的武士集团,谁也没有想到,这座城市仅仅两天,就被完全烧毁。首发

这种结局也让无数的将军和大名为之胆寒,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对抗明人的火器。

火铳他们也有,但是制造艰难,一个熟练的铁匠也要用三五日的时间,才能打造出一根枪管,而且还容易炸膛。

他们不知道的是,东瀛出产的钢铁含碳量较高,那种倭刀需要千锤百炼,枪管想要坚固,同样需要除碳。

整个东瀛都陷入了一种无力感,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来对付大明的火器。

足利义持这个时候感到了后悔,后悔没有继续走自己父亲的老路,与大明合作。

不过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的父亲最后想要他的弟弟足利义嗣继承将军的位置,他就只能笼络与他父亲对立的一帮人来巩固权力。

而这些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与大明作对的。

足利义教逃回京都的时候,愕然发现,原本安静祥和的京都,竟然在明人还没有打过来的时候,就已经乱了起来。

就在大明舰队出现在大阪海域的这一天,在八十里外的京都,北山院日野康子以亲子足利义嗣的名义,联合足利满隆掀起了反对自己继子同时也是妹夫足利义持的战争。

足利家族与日野家族的渊源颇深,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一堆糊涂账。

只说如今的两代人,足利义满先娶了姑姑日野业子,后娶了本来要成为天皇妃子的侄女日野康子。

而日野康子没有嫁给后小松天皇,嫁给了父亲足利义满,她的妹妹日野荣子却又嫁给了儿子足利义持。

所以日野康子跟足利义持既是母子,也是妹夫,她的儿子足利义嗣是足利义持的弟弟,又是长辈。

日野康子野心勃勃,一直不甘心庶子足利义持继承将军位,在得到大明的支持后,约定好了在五月四月三十这一天,同时开战。

足利义持这个时候是极为恼火的,大明的封锁让东瀛这个岛国海船不敢出港,也就造成了运输的艰难。

东瀛多山,通过陆路运输,成本那就太高了。

他囤积了大军在长崎一带,可是没有想到,大明舰队竟然没有去长崎,直接攻击了大阪。

而日野康子和叔叔足利满隆的造反,更是让京都的运转都几乎陷入了停顿。

京都虽然是仿照唐代长安所建,也是东瀛最大的城市,但是能被允许居住在此的都是贵族和富商,所以人口仅仅十万有余。

进入室町幕府时代,这里又成为了东瀛的政治中心。

因为这个城市几乎没有平民,即便是造反,日野康子也只是笼络更多的贵族向足利义持发难。

虽然双方的士兵处于对峙阶段,但是没有任何一方敢主动开战。

当从大阪逃到京都的溃兵和商人们带来了大明已经烧毁大阪的消息,这也直接引爆了原本的对峙。

哪怕足利义嗣和叔叔足利满隆的兵力更少,他们也率先引发了战争。

屋漏偏遇连阴雨,值此内忧外患之下,足利义持甚至来不及召回在外的军队,就跟自己的母亲兼大姨姐,掀起了战争。

而更多的人却开始慌张撤退,想要逃往山间。

在溃兵的形容下,大明士兵人手一支火枪,数十米外就能夺人性命,东瀛的大军根本打不到对方跟前就已经倒下了。

没有人愿意白白送死,他们只能暂时逃命。

还有更多的骑墙派开始站到了日野康子这一边,哪怕原本是足利义持的支持者,这个时候也都人心惶惶了起来,想要投靠日野康子这一边。

这也让本来一开始势弱的日野康子一方迅速扩张了起来,能够与足利义持斗个旗鼓相当。

足利义持原本还想稳步收拾自己的继母与弟弟,但是这个时候,不得不孤注一掷,投入全部兵力,想要先平定内乱。

两日的时间大阪就被焚毁,现在大明又有了船,谁也不知道大明的士兵什么时候会出现在京都。

但是在大阪,朱瞻基却根本没有向京都进军的计划,他每日就是待在自己的旗舰上,阅览手下呈上来的缴获清单。

这次占领了大阪,虽然金银获得的数量不多,但是其他物资的缴获无数,这些收获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期待,让这次的战争获利数倍。

虽然他知道这是因为东瀛的贸易物资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今后的收获不会再有这次这么多,但是他还是忍不住高兴。

数万军人每日川流不息地转运,足足装了七日,才将在大阪缴获的这些白银、漆器、折扇、刀具以及铜锭全部装完。

这个期间,最急的反倒不是这些将领们了,而是一开始一直不赞成火烧大阪的金纯他们这些文官。

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大明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抢劫,实在有损大国形象。

但是他们当然也不会阻止这种劫掠,谁都知道,好东西永远不嫌多。

他们急迫,是想更快进入京都,向倭人展示自己的天朝上国威严。

“殿下,如今大阪已平,无数倭人来投,后方靖安,是不是该出兵了”

朱瞻基笑道:“此事不急,如今足利义持和日野康子打的不可开交,我们晚一点再去凑这个热闹。”

“可是足利义嗣与足利满隆不是已经暗中投效我大明了吗”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一个实力受损的听话的狗,当然要比一只实力强劲,时不时就想反咬主人一口的狗要好。何况,若是足利义嗣势力太大,以后我大明想在东瀛驻军,岂不是没有了借口”

这一点金纯也无话可说了,能够做到一部尚书,当然不会还单纯地看不清形势。

太孙既然想要让倭人自相残杀,那么晚几天再去捡便宜自然也是好的。

可是在京都,当足利义持召回了原本驻扎在长冈京的一支军队之后,局势对日野康子她们一方,就开始不利了起来。

已经打了近十日,大明军队还没有过来,日野康子爷爷忍不住了,派出了一支使团来大阪求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19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