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八九章 出现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殿下,亦失哈已到。”

朱瞻基将目光从手里的资料上抬了起来,捏了捏鼻根,休息了一下自己的大脑。

身为一军主帅,需要操心的地方是在太多了。

虽然大部分下属都不希望朱瞻基一个人把事情做完,显示不出他们的价值。

朱瞻基也不想跟诸葛亮一样,什么事都自己来,以至于活活累死。

但是,作为主帅必须要了解全局情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数十万大军的出征,人员来自全国各地,除了位于广东第四海军基地不需要抽调人手,其他三支海军分部,都要抽调超过三万人的海军人员参与战争。

除此之外,还从广东和福建等多山地区,抽调了十个卫的熟悉山区作战的精兵强将,作为登陆之后的武装力量。

但是,朱瞻基并不想完全只动用大明的力量。所以想让朵颜三卫,包括东北地区的女真,也参与进这场战争。

亦失哈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身为奴儿干都司镇守太监的他出身海西,本身就是一位女真。

他会女真语,又会汉语;既熟知东北地区的风土民情,又知悉明朝的典章。所以当初朱棣在成立奴儿干都司,选配奴儿干地区的官员时,他成为一名最为合适的人选。

知晓他回京复命,朱瞻基就派李亮将他叫了过来。

“让他进来吧。”

顷刻,跟着李亮身后就进来了一位年纪越四十余岁的光面太监,此人身材不高,但是非常健壮,看起来就是一堵肉墙。

这个时候的皇宫内,太监们习武成风。朱棣的七大太监,无一不是从幼年就开始练武,学习文韬武略,所以在靖难之役之时,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亦失哈也是一看就是武人,寻常三五人恐怕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他如同一个石磙一样,一下子拜倒在地。“奴婢亦失哈拜见殿下。”

身为主外的内臣,朱瞻基以前并没有见过亦失哈,亦失哈虽然知道一点这位太孙的秉性,但是第一次拜见,不敢有丝毫马虎,连内臣都不敢自居,自称奴婢。

朱瞻基起身,亲自扶他站了起来。因为自身尚武,他对习武的太监颇有好感,忍不住捏了捏他结实的胳膊说道:“太监不必多礼,如今你身为六品太监,不必如此自谦。”

虽然亦失哈是女真人,但是这个时候的女真,与两百年后的女真完全不是一回事。

朱瞻基也不会因为他是女真人,就对他有偏见。现在皇宫的太监,虽然大部分都是汉人,但是异族人的比例最少占了一成以上,大部分都是过去被擒获,去势后留在宫中长大的。

他们身为异族,却更能积极向上,七大太监里面,有四人都是异族,对待皇室也更是忠诚无比。

因为这个家天下的时代,众人都还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或者说没有那么明显。

让亦失哈在自己的下首坐下,朱瞻基才说道:“自永乐九年,你作为钦差太监,前往奴儿干都司宣扬国威,慰抚各族,这些年来,在北域,你是立了大功的。永乐十年八月,奴儿干地方乞里迷、囊加尔等处野人女真头目一百七十道来京,向朝廷进献贡品,这些都是你的功劳。”首发

“内臣不敢当殿下夸,身为臣子,自当以国事为重。何况内臣出身海西,自然也希望故族能沐浴皇恩,过上好日子。”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我看了北域的资料,自辽东以北,都司下辖的卫所,这些年已经增加到一百八十四卫和二十个千户所。女真各族每年偶能收到朝廷赏赐的大量财物和工具,如今又双方互市,女真以骏马换取铁器和耕牛,这些让他们如今的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吧”

亦失哈点了点头说道:“女真贫苦,这些年日子逐渐好转,各族无一不对我大明感恩戴德。”

朱瞻基又问:“那如今这女真的二十个千户所,到底有多少可战之兵如实让他们出军,又能派出多少兵力”

亦失哈楞了一下,看到朱瞻基明亮的眼神,这才又反应了过来,连忙说道:“女真如今依旧是各部落互不交涉,靠天吃饭。不过因为生活困顿,民风倒是很为强悍。如今朝廷设置的二十个千户所,名义上是兵,实际上只是通过这种手段施恩各族,让他们归心。所以,这些千户所实际上并无脱产之兵。”

朱瞻基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这些我都知道,若是我大明征召,你认为我们能从当地征召多少兵力”

女真实际上只是统称,这个时候的奴儿干都司面积庞大。管辖范围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抵大海,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还包括了有库页岛。

其境内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达斡尔等族人民,多以渔猎为生。

大明在辖区内分置卫所,明朝政府还任命各族首领掌各卫所,给予印信,仍尊其习俗,统其所属,以时朝贡。

用现在的话说,这里还只是自治区,特区。

这里的人虽然臣服大明,相互之间的矛盾依旧不少,经常相互开战,而大明的管辖力度也还远远不够。

亦失哈见朱瞻基竟然想要从当地募集兵力,有些为难,但还是慎重回答道:“夷人粗鲁,无礼,以武生存。若是没有好处,内臣怕响应者寥寥。”

“若是有足够的好处呢”

亦失哈精神一振,禀道:“若以财货诱导,内臣认为最少可从当地募集万人可战之兵。”

这个数字也在朱瞻基的意料之内,那里地广人稀人员稀少,根据大明政府的统计,当地各族的民众也没有超过五十万人,还分了最少两百多个部落。

虽然说夷人人人皆兵,却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任何一个民族,也不可能人人皆兵。

按照五十万的总人口计算,去除一半的女人,就只剩下不到二十五万人。因为连年战争,如今各国都是男少女多,在许多部落,男女比例甚至能达到一比二。

剩下这一半人里面,老人和孩子占据三分之二,等于只有八万左右的青壮年。

而这些人也不可能全部出征,哪怕是面临灭国之战,也要留下种子,何况只是征召。

更何况,这些人还要从事生产,放牧,留下防备周边部落的兵力。所以能派出一万人,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了。

朱瞻基说道:“既然如此,我想委派你担任特使,前往北域募集兵力。同时,我会让郑亨派出三万骑兵,帮助奴儿干都司维护当地治安。在各部落替大明出征之际,大明负责保护他们的部落安全。”

亦失哈奇道:“殿下这样做是何故为了万余兵力,就派出三万骑兵,这些人的粮草,加上给女真人的财货,这岂不是得不偿失”首发

朱瞻基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是为了让这样的事形成一种制度,一种常态,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那些异族更认同我大明的统治。”

这只是表面的理由,朱瞻基想的却更深远,也更邪恶。

英国人侵华也要让印度人顶在前面,或者是直接管理,而日军侵华更是要组织数量众多的棒棒军。

如果说英国还是因为人手不足,但是日军却是完全的利用棒棒军来做一些他们不方便做的恶事。

大明对东瀛出手,肯定是要把他们打疼的,如今东瀛的金银矿大部分都还没有被发现,大明也要占领下这些区域。

一场战争打的容易,以后的管理却是一个大问题。

像美国打伊拉克,战争只打了几个月,战后却被伊拉克拖进了泥潭,十年下来,耗费的军费无数。

大明如果不想激化跟东瀛民间的矛盾,必须也要有一个做坏事的打手,一个缓冲的阶层。

利用野性未训的女真来管理东瀛人,就是朱瞻基想要用的手段。坏事让女真人去做,好人让大明人来当,

这样就不会过分激化大明与东瀛之间的民间矛盾,而且还能通过这种方式,让东瀛人学会这种方式,为以后的大明征略其他地区出力。

东瀛别的不多,人却多的是,而且他们层次分明,遵守纪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狗腿子人选。

只是隐瞒了最后的居心,朱瞻基将利用女真人来管理东瀛人,留下一个缓冲地带的重要性跟他分析了透彻。

听到大明不会利用这些女真人来打仗,只是利用他们来管理占领区,亦失哈觉得这个任务更容易完成了。

打发走了亦失哈,朱瞻基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申时。

这个时候,隔着围墙,能听到大街上传来的阵阵哭声和吵杂的叫骂声。

“发生了什么事”

李亮摆了一下手,两个小太监就飞快地跑了出去查探情况。

不一会儿,他们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在门口跟李亮回禀了情况。

李亮进屋笑道:“殿下,我们却是忘记了,这是丘家三百一十三口被扣押至承天门外,恭听圣裁。那些民众知道丘家二公子参与谋反,都是骂丘家的人。”

朱瞻基一拍脑袋,他还真是忘记了这件事,要不然,今天下午也不会来海军总部,而会留在宫中看热闹了。

在宫中他只要不去后宫,行动自由,可以在城墙上看着丘家的人跪在承天门外求饶的悲惨场面。

现在他在海军总部,却是不方便出门,否则会被民众包围住的。

一丝遗憾一扫而过,他吩咐道:“派几个人跟着去看看情况,随时禀报。”

而在承天门外,冯小年和褚松他们今日没有身穿官衣,混杂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密切关注着人群里的情况。

今日是丘家众人等候圣裁的日子,身为丘家唯一的漏网之鱼,他们不相信丘长青能忍住不来。

现在谁也不知道皇上的心意,心情好了,他可能会放过丘家众人,但是如果心情不好,有可能让他们全部人头落地。

丘长青但凡有些人性,应该就会出现。

为了不打草惊蛇,今日的锦衣卫执行任务的几组人马,已经都身穿常服分散在了承天门外的人群里,只要丘长青出现,他们绝不会轻易疏漏。

而丘长青也的确来了,从丘家人几日之前被押送到京城,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对他可谓是五雷轰顶,万念俱灰。

如果因为他的原因,导致了家族所有人被牵连,那他或者还有什么意义

虽然他的父母已经双亡,但是那里面都是他的兄弟姐妹,还有妻子和孩子。

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露出丝毫马脚,为什么皇上就确定了是他所为,而且不经过任何审判,就直接圣裁。

他现在知道了,他根本承受不起跟皇权作对的后果,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当天晚上,他就溜出了属于汉王势力的别院,因为再留在那里,恐怕他就没有活着走出那里的机会了。

汉王是不可能让自己谋划直接暴露在朱棣面前的,留在别院,他只会是死路一条。

哪怕就是要死,他也要死的更有价值一点,而不是留在这个别院里,默默无闻地死去。

在林喜家,他取回了他跟汉王之间联络的证据,也就是那些信件。

可是随后,他就遭到汉王府的追杀,这几天,他到处躲藏,根本不敢露面。

这个时候,他要感谢他一直想要对付的太孙,正是太孙着人修建的下水道,让他躲了追杀他的人。

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怀着一种悲壮的心情从下水道出来,先是在秦淮河畔好好梳洗了一把,然后买下了几个烧饼,就着秦淮河水,吃饱喝足。

然后,他亲眼看到了自己的族人们,五个一串,被绑在一起,一起艰难地向着皇宫行进。

他的几个孩子一个个面黄肌瘦,神情惶恐,而他的妻子,也早已憔悴的不成样子。

这让他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他们生活的更好,而不是像现在如同狗一般地被衙役押着等待裁决。

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也不想控制,任由泪水滑落,然后坚定地走向了他们。

当他出现在众人面前,重重地跪了下去,丘氏的族人们,一个个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8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