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一章 问计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太孙殿下,赵王殿下来访”

朱瞻基从春夏秋冬的粉臂的纠缠中坐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身上的骨头发出了咔啪的声音。

四个女孩子一个个了粉脸含羞,夹杂着初醒的慵懒,让朱瞻基忍不住又把手攀上了她们的娇美山峦。

被他捏住了秀峰的秋月忍不住嘤咛了一声,呼吸也忍不住变的粗了起来。但是她没有躲闪,反而主动贴近了朱瞻基,方便他的行动。

“现在何时”

门外传来了刘万的声音:“殿下,辰时三刻了。”

也就是还不到八点,能让养尊处优的赵王这么早就爬起来找他,想必他对海贸生意重视无比。

“让赵王叔等一会儿,端水进来洗漱。”

温柔乡是英雄冢,虽然舍不得身边的温玉软香,朱瞻基也不能一直沉迷于此。

春夏秋冬四女作业被朱瞻基折腾了半宿,这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激情让她们一个个死去活来,不能安睡。所以,今天早上都有点起晚了。

听到外面的动静,她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寻找被朱瞻基丢的到处都是的小衣,挡住自己的身体。

不过,她们的羞涩更像是勾引,逗的朱瞻基忍不住又逞了一番手足之欲。

她们强忍着羞涩,穿上了小衣,然后就立即为朱瞻基穿戴了起来。

伺候了朱瞻基洗漱完毕,她们才开始装扮自己,等李亮他们送来了早餐,又开始伺候朱瞻基吃早餐。

吃完了早餐,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去见朱高燧,而是又按照道家的呼吸法,调息了三个周天,耗费了一刻钟,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一进大厅,朱瞻基率先行礼道:“赵王叔,请恕侄儿昨日才抵达京城,疲惫不堪,所以起床晚了。”

“是我太心急了,一大早就来骚扰瞻基,还请见谅。我也要恭祝瞻基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此次北征,立下汗马功劳。”

相比半年前,朱高燧这次的态度要更加亲密了。不过朱瞻基很清楚,这不是因为自己,完全是因为他目前控制的海贸生意。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大明也开过几年海贸,不过当时都是打秋风的多,真正来做生意的少。

虽然大明号称万国来朝,但是赚了面子,丢了里子。

后来恰逢张士诚逃往海上的旧部与倭寇联合作乱,大明剿之,自此开始海禁。

但是海禁只是针对百姓,大明与他国的联络一日不曾中断,贸易也在其他小国的强烈要求下,继续延续。

不过这个时候,所有商人和地方政府都没有了贸易的权力,只有內监才有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权利。

內监是为皇室服务,赚来的钱财也都归于内库,属于皇室的私房钱。

通过海贸,太监的势力也扩张的很快,在开国之初,大明的太监不过万余人,但是到了朱棣时期,太监的规模已经扩张到了近十万人。

不仅仅在应天府,在江南各大富足地区,都有太监们的身影,他们收购国内物资,售于国外商人,还有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车队,甚至自己的工厂。

像皇宫西侧的内库诸监,占地将近百万平米的区域,就有超过二十家工厂,超过三万名宫女和太监,一辈子都要在那里面工作到死。

他们每天工作大半天,没有自由,没有节假日,只有微薄的薪水。除了面对自由上的压迫,他们还要面临残酷的精神压榨,甚至内体上的凌辱,没有一点人权。

不过他们也给大明皇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朱棣能够五次北伐,收复云南和交趾,主要就是依靠他们赚取的利润。新 电脑端:

这项利润,是任何亲王都不敢觊觎的。但是朱瞻基通过海贸拓展的商路,却给其他皇室成员指出了另外一条路。

依靠自己的皇室身份,拿到进出口的批文,甚至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做生意,只要肯卖出批文,就有无数的商户愿意花钱买。

虽然朱高燧的态度和蔼不是因为认命,只是想要从如今內监的锅里分一杯羹,但是朱瞻基也是乐见其成。

身为一个太孙,一个未来的皇帝,他从来没有想过把所有的生意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大明想要发展,仅仅只肥一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开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其他人就少一点。

全民商业氛围的提升,才能促进大明国力的增长。

而且,当一个坐地收钱的裁决者,远远要比风里来雨里去的商家赚的更多。

别的不说,等开放海禁,光是关税,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何况还有商税。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兴趣从夺嫡转移到做生意,赚钱方面来,朱瞻基其实是高兴的。

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表现的比朱高燧还积极,甚至还要故意为难一番,最起码也要让朱高燧承他的情。

虽然他还没有考虑好以后该如何应付这些皇家的蛀虫,但是绝对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让大明朝承担几十万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几百万旗人,但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时期,无数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养活几十万锦衣玉食的朱家人,这个负担比清朝的时候更重。

能够让他们自己想到赚钱,那是最好的。

虽然朱元璋不允许这些藩王做生意,当官,但是在朱瞻基看来,那都是该推翻的错误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虽然手段有些激进和错误,但是这个人的见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先进的。

他在宋代就已经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朱瞻基虽然觉得这个时代有许多观念比较僵硬,但是也并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祖宗确定的法律就不能变。

建文帝上台就变了朱元璋的许多政策,朱棣上台更是将大明律几乎重新修改了一遍。

那些天天喊着祖宗大于天的人,其实就是一些腐儒而已。

真正的文人,其实都一直在不停地研究历史的得失,想要寻找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现在还是明初,儒家还没有完全占据发言权,所以变法的阻力其实并不大。

但是有些东西想要改变,却比变法更难,比如观念。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瞻基在跟朱高燧的交谈中,就能占据引导地位了。

寒暄了一阵,进行了一番没有营养的对话,朱高燧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感兴趣的方面。“外界传言,此次北征,瞻基拿出了近五百万两白银,充当军资”

朱瞻基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为了这次北征,我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

朱高燧根本没有想到朱瞻基没有丝毫隐瞒,直接就回答了他的问题。所以他也一时之间被惊呆了,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时春见朱高燧失态,连忙说道:“太孙殿下高义,如此巨额财富,实在骇人听闻啊”

朱高燧这才反应了过来,说道:“这么多银钱,我这一辈子还从未见过。”

朱瞻基笑道:“所谓银钱,一不能吃二不能穿,我等出身皇家,不愁吃穿,再多银钱又有何益将这些银钱交于皇祖父,能换来三军将士归心,奋勇杀敌,这才是正途。”

朱高燧一边摇头,一边叹道:“你如今尚未开府,不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苦处。像我如今就经常入不敷出,为了银钱愁白了头发。”新 手机端:

朱瞻基故意说道:“王叔乃是亲王俸禄,赵王府一应耗费应该不至于紧张吧”

亲王仪仗,卫兵都是朝廷出钱,几万亩的土地,每年的产出也足以应付消耗。如果不是置办军械,即使有些紧张,但是也还过的去。

朱高燧却欺朱瞻基没有开府,不懂民间疾苦,好好地诉了一番苦。

直到看到朱瞻基已经听的有些厌烦了,才小心翼翼地试探问道:“瞻基既然有来钱的渠道,王叔今日也想跟瞻基讨教一二。我省吃俭用,也凑了五万两银子,希望瞻基能顾念叔侄之情,给我指点一番门道,看看这些银钱,做什么好。”

朱瞻基楞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这个时代的人还有些单纯。他们虽然想要赚钱,但是首先还在考虑做什么事,怎么做。

而不是像某个时代一样,只是依靠自己的身份,就能做空手套白狼的勾当。

朱高燧虽然是皇子,是亲王,但是现在想到的还是做什么生意能赚钱。

当然,这种单纯只是因为他不懂,也许当他看到有更快,更简单的赚钱方法,他会变得比任何人都贪婪,但是最起码现在,他的心里想的是踏踏实实做生意。

朱瞻基也不隐瞒,将他跟高丽和东瀛做的生意介绍了一番,当然,中间的银钱兑换这道程序,朱瞻基不会说。

不仅仅是朱高燧,包括任何人,以后想要做海贸,只要老老实实缴税,都可以。但是银钱兑换这个业务,绝对要被皇帝本人控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12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