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一八章 局势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虽然郑亨从去年十二月抵达碎叶城,表面上按兵不动。

但是实际上,自他抵达碎叶城的第一时间,这里就已经变成了国际外交的重要战场。

永乐三年,帖木儿去世,诸子争位。

永乐七年,被帖木尔传位的孙子哈里勒苏丹被叛将拘系,沙哈鲁趁机进军中亚,驱逐叛将,夺取撒马尔罕,平服内争,将撒马尔罕封予其子兀鲁伯。

从此,原帖木尔帝国所辖地区,除波斯西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波斯东部和河中地区均由沙哈鲁统一。

沙哈鲁与兀鲁伯这父子两人都是难得的学者型君主,他们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和扩张文化影响力。

这一时期是撒马尔罕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各国商贾云集,国库充盈,学术文化昌盛,宫廷学者荟萃。

虽然大明要对帖木儿国动手的消息已经传了几年,但是一开始没有人认为大明能占据优势。

这不是因为帖木儿国实力强大,综合国力来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跟大明相比。

之所以认为大明居于劣势,一方面是因为大明劳师远征,一方面是因为帖木儿国强大的骑兵。

沙哈鲁是一个著名的诗人,重视文化教育。兀鲁伯自小聪明,是有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父子两人从永乐七年到永乐十九年之间的这段时期,将帖木儿国的经济提升了三倍有余。

而且,他们强大的骑兵,灵活的战争方式,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战争的天平从朱瞻基东征东瀛之后,又在南洋立下赫赫战功,所有人才认识到,有了新式火枪的大明,已经处于了优势。

漠北的蒙元人已经彻底认输,他们不敢再跟大明有任何的争端,这种影响已经抵达了西北各国。

沙哈鲁和兀鲁伯在确定大明即将西征之后,一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累研究新式火枪。但是他们用锻压方式包裹出来的枪管,依旧避免不了爆膛的结果。

他们派出了暗间进入大明,但是因为大明的封锁,他们只知道大明是用铸造方法直接铸造出枪管,却不了解具体工艺。

提升炉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都是一个难题,沙哈鲁和兀鲁伯父子两人虽然才华过人,礼贤下士,但是也冲破不了时代的局限。

帖木儿国虽然有不少铁矿,但是他们炉温达不到,只能将铁半融化后人力锻压。不能完全融化铁水,连精钢都难以提炼,更何况合金枪管。

他们表面上依旧平静,安抚人心,但是实际上已经不太乐观。

只不过,强大的骑兵依旧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他们并不认为帖木儿国的优势那么容易被抵消。

特别是他们的南方海军在波斯湾被朱瞻基一下子打败,这对于整个帖木儿国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

为此在去年,兀鲁伯还在撒马尔罕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天文台,安装有一具半径达40米的巨型象限仪和其他仪器。

通过这套仪器,兀鲁伯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更为精确,并且以此确定了数百颗恒星的位置和距离,显示出了他们在天文和星象方面超过了大明。

大明的强大,因为信息的封闭,并没有多少下层人知道。在许多普通百姓心中,从西察哈台汗国转变而来的帖木儿国,在蒙元帝国之后,就是最强大的国家。

这种士气在战场上或许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在战争的潜力上,却又更加韧性的潜力。

他们百姓会认为,即使一时的战争不利,也不是必然,只是偶然,不会丧失抵抗的信心。

郑亨抵达碎叶城的时候,战事还没有开始。不仅帖木儿国的百姓,就连金帐汗国,东西察哈台汗国的许多部落,依旧认为大明不可能获胜。

他们这些人面对郑亨的拉拢,并不为之所动,甚至从中阻碍。

南路军势如破竹,位于波斯高原上的战事消息被沙哈鲁极力封锁,但是太多抛弃家园的牧民们,依旧把消息传到了北方。

这一下,所有人傻眼了。

海军的失利还能说是因为大明有火炮,帖木儿国没有,才会吃了大亏。

但是在人们以前的印象中,火枪的威力甚至比不上长弓。

现在帖木儿的骑兵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让所有人意识到了新式的火枪威力,绝不是那种容易炸膛的火枪能够相比的。

拥有了无敌火枪的大明,哪怕如今人数处于劣势,却以绝对优势的力量势不可挡。

以前一个骑兵差不多能对付三个步兵,一千骑兵却能对付五千骑兵。

如今却是一千火枪手,在铁丝网和壕沟的帮助下,却能全歼五千骑兵。

帖木儿国的人数本来就比大明少的多,他们更不是等级森严的集权国家,而是一个个部落,一方方势力组成的联盟。

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沙哈鲁面对巨大的压力,除了直属的部落,其他部落都几乎失去了控制。

朱棣人在南方大杀特杀,留守南方的部落哭爹喊娘。隔着帕米尔高原和阿富汗的沙漠,北方的部落开始跟郑亨暗地联络起来。

郑亨也没有想到南方的战事会进行的如此顺利,他耗费了两千人,才打通了帕米尔高原,跟南路军建立起来了信息通道,现在很快就似乎要失去作用了。

这是因为许多部落眼见大明势不可挡,沙哈鲁政权摇摇欲坠,为了避免跟大明敌对,以后被清算,现在就开始了投效。

他们愿意瞒着沙哈鲁和兀鲁伯,为大明的南北两路大军配合,提供情报支持。

他们不知道,在阿富汗荒漠地区以北的河中地区,大明本来就没有屠杀的想法。

郑亨想要恢复大唐时期的疆域,将大明的疆域扩张到里海边上,又想在河中地区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太上皇,现在就开始努力了。

不管哪个部落,只要曾经跟大明没有直接冲突,现在愿意投靠,郑亨都愿意接受。

到了二月初二,这是南北两路军约定好的进攻时间,大明筹备了四年,打了四个月的战事,真正进入了总攻阶段。

一个月的时间,南路军在赫拉特城外建立了漫长的进攻战线,除了北方,其他三面的城墙外,都耸立起来了高大的投石机和火炮。

而帖木儿人也没有闲着,他们除了加固城墙,还在城内开始拆除房屋,垒砌堡垒,想要把大明人带入残酷的绞杀战。

但是他们的计划从一开始都不可能成功,因为朱棣不是来占领这里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杀伤更多的敌人,不会为了抢一座城池投入太多的兵力。

他从五月抵达柯枝,十月才开始进攻,中间四五个月的时间,就是为了准备更多的火油弹。

城里的财富对他来说并没有诱惑力,何况,黄金也根本不怕火烧。

赫拉特城池高大,除了少数的土砖墙,还有大段都是用当地采集的石头垒砌。

但是,这个城市没有护城河,只要失去了城墙的保护,这里就将直接面对大明的进攻。

他们的投石机虽然比大明的投石机位置更高,投的更远,但是跟火炮相比,远远不如。新 电脑端:

大明的火炮首先的目标就是城墙上的投石机,当一架架投石机被火炮击毁,他们就失去了赖以为依靠的最有效武器。

不过,大明的进攻也并不顺利,因为他们的城墙太结实了,而如今的武器难以奏效。

整个二月,双方就在这种你来我往的进攻中纠缠着。

帖木儿人城墙上的投石机被击毁,他们将投石机转运到城墙后面,他们储备了充足的火油弹,也让大明不敢直接进攻。

朱棣对这种情况也无可奈何,这里的帖木儿国的国都,是必须要拿下的坚城。

只有拿下这里,整个帖木儿国才会真正失去抵抗的意志。

但是大明的士兵转运不便,根本不敢随意消耗。

也就在这个时候,孟瑛带着昌盛经过了三个月的漫长旅程,终于抵达了赫拉特。

他们这次因为全部是蒸汽帆船,实际消耗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抵达了忽鲁谟斯。

在忽鲁谟斯,孟瑛先向顾兴祖出示了朱瞻基的太孙令,让他接受已经故去的刘江的职位。

孟瑛德高望重,又是孟子后人,顾兴祖虽然得了朱棣的命令,暂代海军总兵一职,但是也不敢跟孟瑛相争。

不过,孟瑛没有得到朱棣的任命,他接替刘江的海军职位,朱瞻基这个监国太孙,海军大都督说了算,但是现在出征军的总兵,还需要朱棣背书,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他用了几日的时间接见海军诸将,就急忙带着昌盛和其他工匠,随从一起,赶往赫拉特。

在赫拉特的大军中,孟瑛见到了久别的朱棣,虽然出征辛苦,朱棣年纪大了,略微有些清减,但是精神却很好。

孟瑛带来了许多大明国内的消息,将这些事务汇集成书,呈交给了朱棣。

昌盛代表內监,也提供了一份內监方面呈交上来的情报和朱瞻基的信,朱棣首先看的还是朱瞻基的信件。

朱瞻基对朝政的控制,几乎没有漏洞,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彻底控制住了文武百官,这一点是朱棣相当满意的。

而且朱瞻基在信里面不以继承人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孙子对爷爷的挂念的口吻写了这封信,让朱棣更是感触颇多。

信件的最后,朱瞻基向他汇报了如今大明已经研发出来了十倍于现在火药的炸药,并且以这种炸药,研发出来了新式火枪。

看到这个消息,朱棣精神大振,因为现在攻打不下赫拉特,主要原因就是火药的威力太小,如果有了十倍威力的炸药,这城墙还是天堑吗

“既然又了新式火炸药,这次可否一起带来”

孟瑛回答道:“新式炸药威力巨大,难以运输,这次我们只是带来了材料和工匠,能在这里直接制造。”

连叫了几声好,朱棣才又说道:“太孙说你们还有东西要分别呈交给我,让我见识一番吧。”

孟瑛让人呈上了被锁好的木盒,昌盛让人呈上了两百颗子弹。而朱瞻基派来的陶侃,则拿出了钥匙,还要教朱棣学会用手枪。

朱瞻基可不想朱棣因为忘记关了保险,走火伤了自己。

看着这个奇形怪状的铁玩意,朱棣怎么也跟枪联系不到一起。这个被装在牛皮制成枪套里面的铁疙瘩,在他看来,跟砸核桃的铁锤子没有啥区别。

但是当陶侃熟练地将手枪拆卸,然后跟朱棣详细地介绍了各个部分的作用,朱棣才相信,这是一把不用点火的火枪了。

而且这把枪虽然小,居然能一次性装十五发子弹,更是让朱棣有些惊呆了。

将这把枪拿在手里,朱棣就感觉到了很趁手。他跟朱瞻基都是骨骼大,手大的人,适合朱瞻基的手型,当然也适合他的手型。 ǎng

这个时候他有些按捺不住,将手枪在手里掂了掂,吓的他面前的陶侃噤若寒蝉,却也不敢来阻拦朱棣,只是一下子跪了下去。

朱棣好奇地看了看他,陶侃才哭丧着脸说道:“陛下,保险没有关,走火了奴婢的小命就没了啊。”

“威力很大”

陶侃点了点头说道:“除了射程近一点,威力大的惊人。”

“来人,牵一只羊来”

得到了一个新玩具的朱棣兴趣大起,其他人也都好奇这样一个小玩意,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众人簇拥着朱棣来到了营帐外,众人围成了一圈,看着朱棣将手中的枪对准了场地中的一只羊。

陶侃劝说了半天,才让朱棣对面的人都让开。

朱棣将手枪的枪口对准了五米外的羊头,扣动扳机。一声闷响,一个看热闹的侍卫一声惨叫,抱着大腿倒了下去。

陶侃立即将自动废除的弹壳捡了回来,至于那个倒霉的侍卫,自然有医生去救治。

朱棣没有愧疚,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幸亏他的力气还在,刚才差点枪都脱手了。

这一次,他用力握紧了枪柄,又对准了羊头。然后一声枪响,山羊应声倒下。

张昶知道这是自己外甥朱瞻基的功劳,立即单膝跪拜道:“恭喜陛下,又得一神器。”

朱棣大喜,吩咐说道:“再去牵几只羊来,朕还要多开几枪。”

这个时候,他才来到了那个倒霉的侍卫身边。让他道歉是不可能的,他还没有开口,太医已经说道:“陛下,子弹威力巨大,穿过了大腿,又射入了地里,果真是神器啊”

朱棣点了点头,心里开心无比。“用心救治,赏银二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3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