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一章 专利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朱瞻基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原本打磨甚是不易,不过现在有了这台机床,就变的容易了许多。此物乃是马所副所制,且听他解说。”

马致才激动地话都有些说不好了,跟众人拱了拱手说道:“在下能制出此物,也是多亏了殿下指点,没有殿下的奇思妙想,在下也想不到这里来。”

宋礼捋着自己的胡须笑道:“不曾想我工部还有如此大才,却让殿下捡了便宜。”

朱瞻基哈哈笑道:“马所副依旧隶属工部,宋尚书此言差矣。何况,同是为了大明效力,倒也无需计较属于哪个部门,只要工部需要,马所副随时可回工部效力。”

华人这样说,但是没有人敢真的抢太孙所重视的人,众人纷纷夸赞这朱瞻基慧眼识人才,又客套了好一会儿,才来看马致才为众人表演打磨。

让一个身强力壮的侍卫蹬动了脚踏,机床一端的夹具就迅速转到了起来,另一端的夹具夹紧了一块磨石,从中间的圆孔伸了进去。

马致才调整好了角度,就轻轻扳动摆杆,磨石在铁环上面磨出了火花,并且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但是肉眼可见地发现钢环被磨出了一个凹槽。

至于内环的凹槽就更加简单,只需要换一个从里面夹紧的夹具,从外面就直接磨出了一个凹槽。

不过因为磨石损耗的很快,所以需要马致才随时调整角度,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的。

不管怎么说,这也要比一个人拿锉刀来锉,要快的多,而且还能直接成型。

现在最麻烦的还是钢珠的打磨,这个实在没有好的工艺来解决。

如今的钢珠,大多数时候是把融化的铁水或者钢水,用水排吹到空中然后掉进水里直接凝固,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珠,然后再打磨,淬火。

水排就是古代的自动鼓风机,利用水力来自动压缩空气,将空气送进冶铁炉,增加炉温,融化铁水。

朱瞻基以前从来不知道这种工具,还是来到明朝以后,才知道原来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如此先进的鼓风机。

不过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铁珠大小不一,很难挑选出适用的钢珠。

所以,还有另外的方式,一种是浇模,就是用泥范做成圆形,然后把铁水浇进去。另一种是用线材截断,一点点的打磨,这都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和人力。

看完了马致才的展示,又亲眼见识了用两个人,一个人拉,一个人推就能拉动三十石的牛车,他们对轴承的作用就再也没有了一点怀疑。

吴中看着这台机床问道:“殿下可否允许工部防制此机床,继而推广天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殿下请明示。”

“工部每制作一台这样的机床,就必须要给我的机械研究院缴纳机床造价百五的专利费。”

一台机床的造价的成本大约在五十两银子,主要的成本就在于钢铁的成本和齿轮的打磨。朱瞻基开口要百分之五的专利费,等于只有二两半银子。这点银子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是这个制度,他想要从现在就建立起来。

众人纷纷都傻眼了,看着朱瞻基说不出话来。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没道理他们为大明做事,也相当于给朱家做事,还要给朱瞻基钱啊。

而且,朱瞻基提出了一个专利费,也让所有人都听不明白。

宋礼轻声问道:“殿下,何为专利费”

朱瞻基笑道:“此处不是交谈之所,我们不如移驾到学堂,让我请诸位边喝茶,边解释。”

他这样说,众人当然没有意见,被朱瞻基带进了一间空置的课堂。

那些没课的幼军,包括马致德,也都聚到了课堂外面,想要听听朱瞻基这个太孙会跟诸位大人说些什么。

马迪这个时候是最心急的,要不是母亲和妹妹都在身边,他恐怕第一个就跑过去了。

可是现在他的衣襟被妹妹拉着,他又最心疼这个妹妹,不忍丢下她不管。首发

“好妹妹,殿下难得授课,每次授课都能让我醍醐灌顶。何况今日还有这么多大人在,就让我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那哥哥听了回来也要说给我听”

“一定,一定,我还要跟你说好多太孙的事,你以后可是要成为太孙嫔妃的贵人呢”

马欣不好意思了,回身跟母亲撒娇。“娘,哥哥笑话我”

马夫人叹了口气说道:“以后你也要有规矩一点,进了皇家,做什么事都不能由着性子来啊”

一个课堂可以容纳四十人,今日来此的工部官员不到二十个,他们占据了前排的位置,后面还空了一半。

有几个大胆的幼军溜进了课堂,看坐在讲台前的朱瞻基不管,不一会就挤满了后面的位置。

不过他们也知道轻重,每个人都站着,没有一个敢坐下来。

等内侍给他们都上了热茶,朱瞻基也端起面前的杯子喝了一口才开口说道:“今日与诸位国之重臣共聚一堂,只有一个问题我想与诸位大人讨论一番。那就是我中华泱泱数千年,为何除了春秋时期,出现了各种新的发明,此后一千多年,却每况愈下,这一千多年,我们对工具的利用,为何进步的如此缓慢,甚至还有倒退在秦皇时期,他们就已经能用新技术建造了秦直道,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却建不出来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牲畜,就是因为我们懂礼仪,知廉耻,同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会利用工具。在三皇五帝时期,人类就已经学会了锻造,但是直到今日,我们依旧在利用数千年前的技术。固然,利用的方法在进步,但是在本质上,却没有大的改变。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众人知道这知道朱瞻基的引子,所以每个人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却没有人回答。

朱瞻基又说道:“从秦皇之前,我们学会了锻造金银,锻造铜器,学会了打造铁器。可是这一千多年来,我们真的在进步吗为什么一千五百年前,李冰就能建起了都江堰,但是到了今日,黄河,淮河水患依旧肆虐横行”新 电脑端:

“从文字到学说,我们现在学的还是那个时代的,难道这一千五百年的人,就比古人愚蠢不,我从来都没有这样认为,每一个后来的人,都相当于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可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呢”

朱瞻基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气息又说道:“自小学文,我就喜欢在经籍库阅览众书,皇祖父编辑永乐大典,我更是爱不释手。看到那些书,我总是钦佩古人的智慧,也对现在的一潭死水的发展产生了怀疑。我想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要找到一个答案。今日,与诸位同聚一堂,我只愿能将我的一些浅见说出来,也望诸位能不怪小子才疏学浅,贻笑大方,请诸位雅正。”

年纪最大的宋礼站起身来长揖说道:“学而不思则罔,殿下能有如此求真之心,实乃大明之福,天下之福。”

朱瞻基还了揖礼说道:“宋尚书过誉,小子顽劣,自去岁就不曾听过经筵。”

宋礼笑道:“太孙殿下尚未出阁,这经筵不参加倒也无妨。善思则敏行,殿下能有一颗求知之心,已经足够了。”

这倒不是完全的奉承,因为宋礼虽然听到一些传言,说太孙肖祖不肖父,不喜儒学。

但是不管是胡广还是解缙,对太孙的评价一直很高,不管什么时候,都没有说过太孙半点不好。

如果太孙真是不喜儒学,恐怕这两位早就不依了。

今日来拜见太孙,固然是遵守皇上的旨意,配合太孙的计划,但是他也的确是有试探之心。

但是没有想到,一开始,太孙就给了他们一个这么大的惊吓。

能纵古论今,这可不是一般的学子能做到的。若不能厚积薄发,必然会在他们面前出丑。

但是太孙的一番开场白,虽然的确白了一些,但是词义表达完整,意思明确,加上话题引人深思,这就不是一般的学子能做到的了。

他看了看诸位同僚,他们也都面带喜色,听着他们的对话。见无人想要说话,宋礼这才又说道:“由专利一词释义,竟然惹出太孙如此感慨,请恕老臣怠慢,请让人拿来纸笔,老臣也好安排下属将太孙的话记下来。”

朱瞻基自无不可,使了一个眼色,李亮就立刻安排了几位內监拿来了纸笔。除了给他们准备了四套笔墨纸砚。这边也有四个配合习惯的內监准备记下朱瞻基的话。

等他们将刚才的话记了下来,朱瞻基这才又说道:“既然诸位好奇,我也就先解释一下。所谓专利,单纯从字义理解,就是专有的权利和利益。想要解释清楚这个,还需要从我刚才的话题来完整理解,所以这个我会放到最后来阐释。先来说说我对刚才所提问题的一些浅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95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