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七章 叔侄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十一月二十六日,汪涟案后第三日,刑部就匆忙以原告身死为由,匆忙结案。

他们并没有在案子里扯上汉王,只是将汉王府纪善周巽当做替死鬼推了出来,以杀人罪判流放三千里,前往交趾教化土人,遇赦不赦。

自建文帝以后,读书人,特别是当官以后的读书人,几乎就很少被判死刑了。

朱棣的皇帝位置得之不正,为了让读书人给他多说一点好话,在很多方面也给了这些读书人特权。

对此,朱瞻基是极不赞同的,只要当官的读书人就没有了死刑,也就缺少了威慑他们的武器。

等他继位,不要说读书人,就是皇室成员,该杀也是要杀。

朝廷法度若是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最终只会越烂越狠,连根基都要烂掉。

十一月二十帮弟弟妹妹摆驾汤池温泉。

这次出行,朱瞻基不仅带上了自己的随行护卫,还把三千羽林左卫也全部带上。

这几日,朱棣已经在拟旨,新年大朝会上,将会宣布一系列的人事任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将汉王朱高煦由云南改封青州,并且命他在正月十五前离京。

虽然这条消息还在保密之中,但是朱瞻基从小生活在皇宫,与各太监的关系都相处的不错。朱棣的旨意还没有拟出来,朱瞻基就已经知道了。

这等于是要逼着朱高煦离京,而这个二愣子可不能以常人度之,说不定他一发疯,派兵把汤池温泉给围了,自己哪怕是个太孙,也要在面子上吃个大亏。

他不敢明着对付朱高煦,因为他以后是要当皇帝的人,但是朱高熙在绝望之下,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

所以,这一次他把大军也全部带上,并且跟指挥佥事赵永亮交待了,这些时日要加紧防范。

进入十二月,幼军的课程也少了许多,乙字连的人大多都在帮朱瞻基整理资料,剩下的不多的二十多人,他也都布置到了京城到汤池之间的各个要道上。

马致才叔侄被朱瞻基放了假,让他们回苏州,筹备将马家的琉璃窑开到京师来。

水泥的事情不能再拖了,最迟明年春天,一定要把技术拿出来,最好是直接把水泥路修到草原上去。新 手机端:

至于跟工部商议,将各种工匠整合在一起,开发新技术,也要等到过完年了才能开始。

在这个封建时代,过年比后世要重要的多。别的不说,光是一个祭神,祭祖,就是人人不敢马虎的。

到了温泉这边,不管是张氏,还是一帮小孩子们,没有宫里的约束,在这皇家别院里一个个都开心无比。

朱瞻基除了每天雷打不动泡一个时辰的温泉,其余的时间跟在宫里一样,每天都依旧处理着看不完的公报。

在这个时代,只要是想当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绝对比后世的国家领导人要忙的多。

没有后世完善的规章制度,几乎所有的责任都在皇帝身上,要不是内心的华夏振兴梦,朱瞻基当真不在乎这个皇位。

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说的就是皇帝这个职业。

三千羽林卫可能也是一个威慑,朱高煦在没有证据的时候,不敢向朱瞻基发飙,但是在京城里面却着实演出了一场好戏。

得到消息的朱高煦在十二月初三,在汉王府门口张贴公告,私募军士三千人,他自己花钱,这些人当然也不隶籍兵部。 ǎng

此外,他还纵容士兵在京师内外掠夺商人货物,其中一九江府的商人因为不从,竟然被他剁成了三段,丢进了长江。

朱棣得知后大怒,将汉王府大部分属臣全部发放充军,连汉王长史史程棕都被发放到交趾去了。

此后,朱高煦被幽禁汉王府,只待过完年后就前往青州。

但是,朱高煦在府中竟然身披龙袍,并且要穿着龙袍出门。

负责监管他的指挥使徐野驴守门不放,竟然被他一刀砍死。

朱棣虽然大怒,但是总不可能把自己这个儿子杀了。所以只能削去了汉王府两支护卫,让他的三队护卫只留下了一卫。并且派了心腹太监王彦亲自到汉王府坐镇,守着朱高煦。

王彦乃是朱棣身边的头号心腹,执掌司礼监,权倾朝野内外。此外此人武艺高强,根本不怕朱高煦,朱高煦这才老实了下来。

一直到过小年,朱瞻基才带着张氏他们返回皇宫,他们不仅也要准备过年,收农庄年礼,也要祭拜祖先。

忙碌了三天,朱瞻基就处理好了商业上以及农庄的事务。

大年二十九,朱棣着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还有汉王朱高煦,以及从北平回来的赵王朱高燧共同前往明孝陵朱元璋坟前祭祖。

朱高燧这次回来后,封地也将有所变动。将由北平迁封到彰德府。

彰德府也就是后世的安阳,比起现在的北平来说其实一点也不差,距离应天府更近。

迷上做生意的朱高燧没有半点意见,他甚至想在江南找一块封地,哪怕不是大州,只是个小县城也可以。

但是朱棣不许,整个江南一带,被作为皇家直系的永久自留地,这片富饶的土地,以后也不会册封任何王室。

也因为如今的宁波市舶司在朱瞻基的控制之下,所以现在的朱高燧对朱瞻基可谓是态度友好,简直有些巴结了。

朱瞻基回到京城不到十天,朱高燧就亲自登门两次,派人专程送礼三次。

他的态度也让朱高煦越发不满,继而对这个弟弟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车队到了钟山山脚停下,所有人必须步行上山。其他人都无妨,就连他们三兄弟的一帮五岁以上的孩子,也都不在乎这点山路。

但是这可要了朱高炽的老命了。

他体型虚胖,胸闷气短,加上脚上也有疮,不良于行,所以平日都是坐肩辇的。

现在不能坐了,只能拍了四个体型健壮的太监跟着,两人一组,轮流架着他的腋窝,让他的脚落地上山。

太子朱高炽在最前面,后面跟着赵王和汉王,朱瞻基则率领着第三代,跟在他们的后面。

老朱家到了朱瞻基这一代,现在的兄弟也已经不少了,超过五岁的就已经有了十几个。他们的年纪虽然小,但是生于皇家,一个个懂事的很早。

这个时候来孝陵祭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行至半山,朱高炽的两条腿就几乎是在地上拖着,经常打滑。朱高煦嘿嘿笑道:“前人失跌,后人知警。”

这是借着朱高炽的脚底打滑在调侃朱高炽了。

朱瞻基当然不会任由他取笑,应声说道:“更有后人知警也。”

朱高煦猛地回头,看着朱瞻基,脸上虽然还带着笑,但是眼神凶狠。

朱瞻基当然不会怕他的眼神,伸手拍了一下面前的空气。“时值冬日,竟然还有瓢虫乱飞。”

朱高煦虽然粗鲁,但是也知道朱瞻基这是借着话题在讽刺自己。

他嘿嘿笑道:“不曾注意到,瞻基也这么大了。”

朱瞻基耸了耸肩说道:“汉王叔整日关注朝廷大事,怎会在意我这个小孩子。”

“不小了,十七岁了”他突然楞了住,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眼神越发凶狠了起来。“是你”

朱瞻基云淡风轻地说道:“汉王叔在说什么我怎么有些听不懂”

他站的位置比朱瞻基高了两个台阶,居高临下地瞪着朱瞻基,压低了声音说道:“是你,上月的事情是你搞出来的”

朱瞻基在他面前当然不会承认,说道:“汉王叔别再耽搁时间了,礼部的主事们还在等着我们呢,误了吉时可就不好了。”

他看到朱瞻基身后还有一片子侄,一个个有些畏惧地看着他,他醒过神来,让开了身子。“你们先上去,我跟你们的太孙哥哥说几句话”

他之前不是没有怀疑过朱瞻基,但是这件事实在做的太干净利落了,最后,他把怀疑的目光放在了朱棣身上,因为只有他才能把这件事做的让人抓不住首尾。

所以他才在府中故意肆意妄为,为的就是气朱棣。既然你不在乎我这个儿子,我这个儿子也就故意跟你作对。

可是现在再想来,如果是朱棣要对付他,根本不用败坏他的名声,因为败坏他的名声,就是给皇家抹黑。

现在将怀疑的目光放在了朱瞻基的身上,他就越想越确定了。“纪纲那个小人已经投靠你了吧有锦衣卫帮忙,你才能在刑部嫁祸到周巽身上”

朱瞻基问道:“汉王叔在说什么你是说周巽谋杀汪涟一案吗为什么不是刑部的人自己干的呢”

“不可能”

朱瞻基目光一凝,旋即嘿嘿笑了起来。“汉王叔如此肯定,难不成说刑部尚书刘观是你的人”

这个刘观朱瞻基早就看不惯了,如今的朝廷上下,总体的风气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再好的风气,也免不了有些害群之马。

像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刘观就是朝廷文官系统内最大的两个贪官。

他不能参与朝政,所以哪怕明知道这些,他也没有跟朱棣举报的权力,否则就是居心叵测。

现在既然知道了刘观是汉王的人,那就别怪他下黑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55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