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四章 压力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对朱瞻基而言,从电话和无线电报被研发出来的那一刻开始,大明的一统大势就已经无法阻挡。

任何逆势而为的人物,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哪怕秦皇唐宗复生,也逆转不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古代生产力的低下,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辖薄弱,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但是当电话和电报将整个国家的上下阶层串联到一起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在一个成熟的管理体制里面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除非这一套体制已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彻底。

朱瞻基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为大明重新建立了新的教育系统,新的官员体制,新的军队体系,新的思想体系。

当这些系统都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开始了良性的自我运转,这个时候,即便是他,也很难纠正,最多只能纠正一下方向。

这就好比一辆车,如果某个零件坏了,你就必须要修。但是如果运转良好,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掌握方向盘就好了。

大明现在就是一辆运转良好的汽车。

西洲两家王府的势力太大,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当初的西洲上昆仑奴太多,不增强他们的实力,很难在那里发展。

当初不安排更多的王府前往西洲,主要是当初中央政府对西洲的管理不够,容易养虎为患。

现在,大明有了无线电报,有了电话,中央对地方政府,对军队的控制就会直接上升到另一种层次。

这个时候,就不怕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就好比汽车没油了,明知道唯一一个加油站的油不好,但是为了能够前行,还只能先加一点前行。

等到了下一个加油站,当然要赶紧加上好油。

只有两家王府在西洲,一开始虽然会造成他们势力扩张。但是对付两家王府,总比对付七八家王府要轻松的多。

这两家王府的势力再大,面对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只能顺流而行,否则就会被大势扫平。

他与官员们的作用,就是让这种碰撞变的轻一些,对社会的影响小一些。

他派解云去西洲,也是相信解云能够处理好这件事。

对解云来说,朱瞻基在战略方面可以蔑视敌人,但是他作为战术的执行人,就必须重视敌人。

从大明离开之时,父亲的一句“履薄临深”让他铭记在心。

他很清楚,掺和进皇室的“家务事”,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即便他现在做的千好万好,等到皇室成员前嫌尽释那个时候,他也落不到好。

不过,他相信当今的陛下。因为跟在这位陛下身边十几年了,他清楚地知道陛下胸怀宽阔,而且对尽心尽力的大臣们宽容优待。

古往今来,许多皇帝都是多疑善变,寡情薄意的。但是这位陛下,从来不曾亏待过任何人。

从永乐朝到现在五十多年,除非大臣们自甘堕落,违法乱纪,没有违法的大臣们几乎都是安然地善始善终。

而且解云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与现在的太孙朱见深关系颇好,除了太孙的老师彭时,他解云算是跟太孙最亲近的。

他还是太孙世子朱佑樘的座师,朱佑樘今年十岁,聪明伶俐,颇受陛下和太孙重视。

所以,在太子已经去世,太孙将来会继任皇位的时候,他没有太多的担心。

没有后顾之忧,是解云敢放手来干的底气所在。

汉州城。汉王府。

日落西山之时,汉州城内所有获得邀请的达官贵族们分别乘坐马车和汽车,来到了城内规制最奢华的汉王府。

汉王府每年除了可以获得全境税收的大约百分之十,本身还从事奴隶贩卖,与欧洲的贸易,与阿拉伯人的贸易,与大明的贸易。

这些年来历经四任汉王,积累下来了大量的财富。

除了蓄养私兵,汉王府将大部分的钱财都耗费在了这座家族的大本营上,这个王府修建的越来越大。

虽然在规制上,汉王府并没有超过亲王府的规则,但是,论起占地面积,一点也不比应天府的皇宫小。

一开始,还有许多大臣一直在告发,但是在朱瞻基亲自为东瀛王修建了江户王宫之后,官员们全部都偃旗息鼓了。

因为东瀛王宫的占地面积,一点也不比应天府的皇宫小,只是建筑小一点。

汉王府似乎明白了朝廷的底线,他们谨遵亲王府的规制,每一处大殿都不逾规,但是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解云在汉王府的大门口下了汽车,换乘了汉王府准备的马车,一直又走了半盏茶功夫,才抵达了汉王府正殿。

坐在他身边的蔡康看了一眼驾车的马夫,轻声说道:“汉王府北方是火车站,南方是内港码头,这一片区域占地达到了三百万平米,论地盘,可要比应天府的皇宫大多了。”

解云却似乎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有些好奇地看着庭院里到处优游自若的动物。听了蔡康的话,他笑道:“只要汉王府的建筑规制不超过皇宫,占地哪怕十余里,也不用在乎。我倒是觉得在王府里面设置一个动物园,挺有意思的。”

蔡康又道:“汉州城这里虽然是天然良港,却没有大河。上一任汉王准备将汉州城前往南方三百里外的汉河之畔,并且在那里修建一座水电站,却又舍不得这座汉王府,至今没有拿定主意。”

虽然解云明知道他是故意在汉王府侍卫面前提起这个话题,打草惊蛇。但是他不认为自己需要玩弄什么阴谋诡计。

对他们这个层次的人来说,阴谋诡计只是小道,靠阴谋诡计也不可能成就大事。

天下之势如同潮流潮涌,浩浩荡荡,顺势而为,堂堂正正的阳谋,才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所以他只是笑道:“如今汉王自有考量,我们就不需为他们操心了。”

见解云不愿意谈这方面的事,蔡康明白了过来,不再挑起话题,安静地看着一群小鹿不怕生地凑到了马车跟前,似乎想要车上的人喂它们吃食。

马车抵达了汉王府正殿,以朱见注为首的汉王府十余位在家的宗室,还有王府属官在正殿外迎接

而解云这边,随同他一同出使的各部官员,再加上布政使,按察司,海军,等各级官员,人数更多。

双方相互依次见礼,级别更低的人员被引进了二院,而解云他们被迎进了殿内。

六月还是汉州城这里的雨季,二院的院子上面被拉了数十个大帐篷,将整个天空都挡了住。

在帐篷下面,被牵了电灯,映照的灯火通明。

不过,这边的电力供应有限,电压不算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电灯忽明忽暗。新 电脑端:

大殿之内,朱见注坐在主位,右边是汉王府宗室,左边是以解云为首的朝廷官员。

双方一番闲叙,打开了话题,朱见注望着解云笑问:“据闻解学士生于南洋,长于南洲,又曾经历练东洲,这次又巡视欧罗巴,西洲,这天下都见识了一遍。不知学士对这中洲之外各地,各有何见解”

解云稍微沉吟了一下,回道:“以臣所见,这东洲富,南洲宁,西洲强,欧洲乱。”

东洲沃土万里,资源丰富,比中洲之地面积大,资源更多,现在只有人口比不上中洲。

也是因为东洲有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朱瞻基将东洲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们,杜绝东洲有独立之意。

南洲相对于其他地方,是一个孤悬大陆。这座大岛上面的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宜发展,虽然也有不少矿产,但是发展潜力有限。

不过南洲没有外敌,有大明海军保护,那里的人安居乐业,与世无争。

西洲又有不同,这里的汉人只占了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沙漠地区以北,生活的阿拉伯人都已经臣服大明。

在沙漠以南一直到雨林地区,还生活着数百万昆仑奴,他们的人数还要多于汉人。

因为奴隶买卖,加上汉王府和晋王府一直是以强权征伐,所以这里的军队和王府势力,都要强于其他地区。

听了解云的分析,朱见注笑问:“那么各地相比中洲又如何差距有多大”

“各地与中洲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差距,乃是”解云没有再说,而是用手指指了一下天,又指了一下地。

众人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是天与地的差距。

朱见注晒然笑道:“解学士怕不是言过其实了吧”

解云的眼睛在大殿内扫射了一圈,将每个人的表情都记在了心里。转回到了朱见注的身上,他才笑道:“言过其实吗不,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事实就是这样。王爷,那你认为东洲,南洲,西洲,有哪里可以跟中洲相比的地方呢”

这句话一问,朱见注自己也沉吟了起来。不论人口,兵力,各地与中洲的确都差距甚大。

各地唯一能与中洲相比的,也就只有矿产资源了。

解云当然不需要朱见注的回答,又道:“我中洲五千年历史渊源,积累下来了无数眼睛看不见,却又无比重要的规矩和传统,这些传统海纳百川,将整个华夏的种子播撒全世界。但是你们不要忘了,你们的根基都还是在中洲。

没有我中洲,各地都会像欧罗巴,大食人一样野蛮生存。你们没有电,没有工业,没有汽车,火车,更没有电报,电话,火枪,炸药。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你们也都拎着大刀长矛与昆仑奴,与大食人,与那些欧罗巴白人打,你们打得过吗

汉王爷,如今你汉王府乃藩王中间势力最大的王府,那么我想问问王爷,你们有多少真理教众你们有多少发明创造你们离开了大明,能制造出连发枪吗能制造出车床吗能制造出汽车,火车吗

且不说这些,你们离开大明的工匠,能制造出万吨巨轮吗没有大型的万吨巨轮,你们又如何跟外界贸易难道靠小舢板吗”

这一番话说的朱见注无言以对,他却不服气地说道:“西洲将士常年作战,有着中洲士兵难以比拟的士气和勇猛。”

解云看着他笑道:“这些将士难道不是我大明将士吗王爷将他们分成中洲将士,西洲将士,似乎有些不妥。”

朱见注又有些语塞了,却见解云站起身来,走到斜对面的隶属于汉王府,却由朝廷发放俸禄的汉山卫,长汉卫两位指挥使面前,问道:“谢指挥使,毛指挥使,你们可还是我大明的指挥使”

两个指挥使不敢懈怠,抱拳而立道:“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很好”解云满意一笑,又转身说道:“不管东洲,西洲,南洲,这都是我大明疆域,在这里生活的百姓,也都是我大明的子民。中洲富足,是整体的富足,是陛下数十年来大力发展真理,才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诸位有些年长之人恐怕也都清楚,数十年前的大明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的大明面对草原上的蒙元余孽,都难以应付。是当今陛下,研发出来了燧发枪,让我大明将士面对蒙元骑兵,依旧可以占据优势。

在数十年之前,我大明何曾有过大规模的工业连造枪都需要工匠一锤子,一锤子地敲打出来。

是陛下让马致才发明了车床,是陛下仍然发明了轴承,是陛下让人发明了橡胶,是陛下让我大明每年钢铁产量由不到二万吨,发展到现在的数千万吨。

还有那蒸汽机,没有蒸汽机,如今的海上能有如此的多的船只,可以不用借风行驶吗不能

蒸汽机,电力,这些都是陛下殚精竭虑,为我大明百姓谋福利的结果。没有这些,我们所有人也都像大食人,白人一样,茹毛饮血,过着野蛮人的生活。”

朱见注心头大震,他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总认为这一切不过是社会发展到现在的自然变化。

虽然他知道当今陛下极为重视真理教,还将真理教奉为国教,要求百姓实事求是,重视真理发展,但是他也不认为这是皇上的功劳。

他笑着说道:“这是天下人共同努力发展的结果”

“王爷此言差矣”解云丝毫不给朱见注面子,朗声说道:“虽然陛下一直不让人宣传,但是这几年大明中洲境内,已经开始为这段历史写史,我大明的发展,几乎全部都是陛下一手推动的。

就连真理教,也是陛下组建的。而真理教如何出现的,王爷不会不知道吧还有那富国公马迪,真正做到了一人富,天下富。还有蓝贵妃,没有陛下,斗姆娘娘能将意思魂魄寄予她身,引领了我大明的化工,医学发展吗

没有蓝贵妃,汉王府,晋王府,当初能抵挡西洲的瘴气,在西洲落地生根吗”

一番话说的朱见注无言以对,刚好一位内侍走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他起身笑道:“晚膳已经准备好了,诸位入席吧”

汉王府准备的晚宴非常丰盛,西洲的奇珍异兽众多,许多野味都是中洲难得一见的。

但是朱见注吃的食不甘味,看着解云在众人之中长袖善舞,备受推崇,他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没有想过要造反,这天下本来就是他们朱家的天下,造哪门子的反啊。

他只想让汉王府能够在西洲地带拥有一定的自立权,这样他这个王爷也可谓是一方霸主。

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尽力打压地方官府,想要让汉王府能不受地方官府的压制。

可是,从解云此行抵达西洲,他就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

他原本以为汉王府现在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劲,数万精兵在西洲战无不胜,各大土著部落在汉王府面前都不过是圈养的牲畜。

这一切却都是假象,离开了中洲朝廷,汉王府什么也不是。

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未来无光。

晚宴结束,送走了朝廷系统的官员,朱见注却留下了汉王府的属官们。面对众人,他只问了一句话:“我汉王府发展四十年,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还能有什么可以仪仗的”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汉王的意思。

朱见注又道:“从明日开始,对我汉王府势力范围内的资产做一次全面统计,我要知道,我汉王府到底有多少家底,多少底蕴。”

相比汉王府的压抑,朝廷系统的官员们一个个却是欢愉无比。

以前的时候,地方官员们备受汉王府的压制,不允什么事,汉王府都想掺和一下,让许多官员行事都受到不小的掣肘。

但是解云一到,一番话说的汉王无言以对,可谓是扬眉吐气。

这倒不是朝廷的官员们不尽心尽责,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汉王府是宗室,他们当臣子的,只能尽力维护,而不能对着干。

否则的话,就不是汉王府的错,而是他们的错。

他们只能自带镣铐与汉王府周旋,自然助长了汉王府的嚣张气焰。

但是现在,他们发现汉王府不过是个纸老虎。

在朝廷面前,汉王府也只能在规则以内行事,不敢有任何逾规。

特别是这次解学士的到来,也给了他们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朝廷并没有五十汉王府的作为,并且有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官员们并不都是得过且过之辈,在发觉到朝廷的信号之后,内心的底气也充足了许多。

如果是在没有广播和无线电报的年代,朝廷根本不能掌握下层的声音,这让朝廷的统治会产生断裂。

而现在不同,当他们能直接与朝廷进行对话的时候,汉王府对他们的影响自然也就减弱了。

有了这样的心态,解云在西洲想要开展调查和统计,得到的支持力度也就大了许多。

各地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报汇集了过来,能够让解云随时了解到第一线的信息。

而因为电报局控制在内务府的手里,汉王向其他王爷发的电报,也被解云第一时间就了解到。

看到朱见注想要邀请其他王爷一同来找矿,开矿,解云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等的优势,在汉王看来,他怕的是朝廷嫌他势力太大对付他。

但是实际上,皇上并没有单独对付汉王府的意思。皇上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平衡。

平衡朝野上下,平衡官员与百姓,也要平衡各家王府之间的势力。

现在,朱见注邀请其他王府来西洲开矿,想要依靠西洲的矿产来拉拢其他王府。

但是对解云来说,他这番举动恰好是朝廷想要做的,现在不用朝廷行动,汉王府自己就已经先做了。

邀请了其他王府来西洲,舍弃一部分利益,拉拢更多的王府与朝廷对抗,这在汉王看来是明智的做法。

如果朝廷真的想要对付汉王府,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可是朝廷的目的不是针对某一家,只是想要平衡汉王府过大的势力,现在汉王府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殊途同路。

所以,看到汉王这样做,解云是非常开心的。

“发电报去南洲,让南洲总督府早日派船将各家王府的代表送过来。这样一来,我们也能早日返回大明了。”

解云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了,既然汉王府误会了朝廷的意思,那当然要将错就错,故意误导汉王府继续积极推动合作。而且,他还要在其他方面给汉王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六月十七,解云在抵达汉河水电站视察的时候,表示朝廷将会加大在西洲的开发力度,今后将会派驻更多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前往汉州府。

六月二十五,解云检阅了汉州府的两大护卫营的军演,表示朝廷目前因为生产有限,所以暂时不会考虑给他们换装连发枪。首发

七月初三,解云抵达了汉州府南方的清江口海军大营,表示朝廷需要海军能够在西洲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要求西洲海军要像中洲一样,组建属于自的海军陆战队,能够在陆地上打仗,打硬仗。

七月初七,解云乘坐火车抵达了黄金城,要求黄金城扩大防卫面积,向北方进军,协助汉王府加大对土著的剿灭。

这一切,都给了汉王府极大的压力,似乎朝廷已经准备好对汉王府动手了。

不好意思,这几天有点事,更新有点拖延了。最后的大结局阶段,我尽量圆满结尾。新书也在准备中,回归老妖最擅长的题材,也是老妖最喜欢写的题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70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