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马哈木父子于四月初九在承天门外斩首示众,彼时京城民众无不欢欣鼓舞。至此以后,瓦剌部落烟消云散。”

朱瞻基却知道瓦剌部落虽然衰败,但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鞑靼。不过这个时空,北明山铜矿的开发,已经把鞑靼人给拴在了那里,不会再成为祸患。

朱瞻基点了点头,中官毛巡又继续禀报道:“四月初六,陛下下旨,将谷王朱橞及其二子皆废为庶人,其官属多诛死,只有典薄张兴因曾经事先告发,得以免罪。”

朱棣废朱橞早有预兆,这次朱瞻基携带宗室出海,谷王府就没有派出世子或者郡王随行。

朱瞻基对这些事情并无多大兴趣,问道:“两家银行如今发展如何三月发生的贪污卫所军费之事,可有了结”

毛巡立即让随从找出了关于两家银行的资料汇总,回禀道:“银行开业已经四月有余,如今大明各军卫已经习惯了让士兵自己领取俸禄,只是盘剥之举屡禁不绝,依旧有不少上官按月索求底层军士俸禄。陛下如今让兵部携刑部官员,组成巡抚按察使团,分赴各地进行调查。”

这个时代,军中将领贪污受贿成风,以往的各军卫,吃空饷,盘剥底层士兵的俸禄,那都是正常事。

但是如今大明发展银行将网点开到了全国各县,所有大明官员,包括士兵的俸禄都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士兵的手中。

这样一来,吃空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盘剥俸禄,想要杜绝还不可能。

这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更因为上官对下属予取予求,甚至连下属的命都控制在上官的手里。

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上官不盘剥,那些下属也会将自己的俸禄奉上大半。

这种时代局限带来的,除非是将社会层次来个颠覆,否则根本无法根除。

但是,这种社会架构的改变,是不能轻易触动的,不论怎么说,都没有自己造自己反的道理。

将银行的事务汇报了一番,毛巡又开始汇报大明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也是朱瞻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不是后世世人才明白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商人就已经把道路畅通作为发展商业的重要基础。

朱棣虽然不是一个重视商业的皇帝,但是如今的大明商业几乎被內监控制,他也不会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战争狂。在他的构想里,大明的机动野战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调动到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

虽然是为了战争,但是如今的大明已经把修建三纵三横水泥路,当作是目前的基本国策。

虽然这三纵三横的道路基本都是以京城应天府为中心点,但是这种规划更符合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

因为如今的大明,除了东南稍富裕,其他地区都依旧贫穷。特别是北方地区,当初打的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依旧没有能恢复过来。

在其他地区修路,是对资源的极大的浪费。以应天府为中心点修建道路,不仅可以把京卫,京兵迅速调集到其他地方,更能让京城的商业得到更大的资源支持。

朱棣现在就已经看出来了,当初朱瞻基告诉他,夹江工业区会比北明山铜矿给大明带来更大的利益,他还不相信。

但是现在,夹江工业区只是发展了两年多,却已经带动了整个天下的商业。

朱棣现在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来管理这个夹江工业区了,因为这里面有太多东西,他都没有真正看明白。

而这里又给他带来了极大了利益,一个工业区,现在每年给他带来的收益就要超过五百万两白银的纯收益,这已经超过了整个大明税赋的四分之一。

不到一县治地,能创造大明近三成的收益,要搁以前,朱棣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但是现在事实摆在面前,朱棣舍不得这个钱袋子,哪怕看不懂,也只能听之任之,然后自己慢慢研究。

他现在唯一能搞明白的是,夹江工业区的发展,绝对不是复制几家同样的工厂就能模仿的。这是整个大明的技术,资源集中在一起,才出现的奇迹。

有大臣上书要把这个工业模式在其他地方展开,比如同样有大江的武昌,洛阳,杭州等地。

但是朱棣却没有同意。因为他还没有看清楚这个工业区的本质,却已经看到了这个工业区的可怕。

他绝对不会同意在京城之外,也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工业集群,这会给地方官员带来数不清的资金和资源,也有了造反的本钱。

如今这样的模式,其实是符合朱瞻基的计划的。

夹江工业区现在能发展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吸整个大明的血,在供应这一个工业区。

在大明的科研和技术实力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之前,在这种模式很容易被模仿之前,他绝对不会大力扩张,导致技术外泄。

他现在看似重心都集中在夹江工业区,但是实际上,他最重视的还是下马桥农庄的十个研究院。

只不过,这是个研究院除了医学研究院崭露头角,其他的研究院更像是朱瞻基拿自己的私房钱养起来的私人爱好。

但是其他人不知道,朱瞻基对这些研究院有多么重视。他宁愿把金阔带上,把孙林也带上,却不把负责下马桥农庄的陈诚带上,目的就是为了让陈诚帮他看管好这个家。

金阔虽然负责半个大明的商业,但是权力都系于朱棣一念之间。

孙林虽然负责整个大明的內监监控网络,但是如果朱瞻基不在家,这个监控网络只会受到朱棣的忌讳。

银行的底子已经组建起来了,只要朱棣不胡来,这个系统就能慢慢发展起来,逐渐控制整个大明的金融。

现在朱棣还看不明白这些,他只能看到银行帮大明减少了许多精力,减少了许多额外的环节。

所以短期之内只会大力支持银行的扩张,朱瞻基不担心。

哪怕银行现在就是搞的一塌糊涂,被朱棣取缔。但是朱瞻基也能学到经验,过几年还能组建起这个架构。

只有研究院的人才和研究方向不能中断,因为整个基础还没有奠定起来,一点损失,都是巨大的。

而且一旦中断,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那些人才,整个研究方向和思路就全部损失掉了。

汇报完了大明最近几个月的大小事务,毛巡才谄笑着说道:“殿下,陛下对殿下的汉化之策非常赞赏,在朝堂上不止一次夸奖殿下。如今为了配合殿下之策,着令天下秀才移居海外,每一个秀才若自愿移居海外,当以进士使之,授七品以下官职。”

朱瞻基大惊。“那岂不是天下读书人恨我入骨”

毛巡楞了一下才笑道:“怎会如此大明各处穷酸秀才数不尽尔,他们在大明不过是芸芸众生,这一辈子都不一定中举。但是只要肯移居海外,就能得授官职,如今各县报名之人络绎不绝,已超万户呢”

朱瞻基仔细一想,也的确如此。能够中举的秀才,都是才华绝伦之辈。每三年才三百多人,一年平均只有一百多人。

而大明的读书人有多少,最少也不会低于数十万,这个比例是十分吓人的。

而且大明的读书人也不都是家境富裕之辈,许多读书人也都是贫无立锥之地。在中举无望的情况下,只能给别人充当师爷,账房,甚至是在街头替别人写信为生。

如今只要肯移居海外,就能得一笔安家费,还能当官,哪怕是当一县教谕,也是清贵之职。

更何况,只要能通过朝廷的职官考核,就能得授县令一职,这可都是只有进士才能担任的官职。

如今的大明虽然不像唐朝一样有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史科、三传、道举这么多项目的不同考核,但是也有多项不同的职官考核。

这里面,当然是考明经,当进士最为有前途。但是许多明经无望的秀才也会参加税官,转运官,以及一些技术工种的考核。

一直到土木堡之后,文官彻底掌握了朝政,那个时候,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

然后朝廷的职官考核就彻底废除,他们将大部分职官都削弱为吏,只有主官由什么都不懂,都不会,只会吟诗作对的废物们担任。

文官们失去了制约,一家独大,做生意要听他们的,打仗也要听他们的。这种外行领导内行,也彻底让东方古国进入了黑暗时代。

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虽然高一点,但是也没有高到哪里去。

所以这个时候,给他们一个能出头的机会,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想通了这一点,朱瞻基也开心了起来。他这次带了两三千文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人。

这些人对未来还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所以不愿意留在蛮夷之地。朱瞻基也只能用两三年的时间来让他们效力,然后优先提拔来引诱他们。

但是如果整个民间都兴起了文人外迁任官的风气,那么以后的南洋地区,儒家大兴并不是梦了。

有儒家到南洋跟绿教打擂台,朱瞻基也不用担心南洋各国全面绿化,甚至还有可能将他们的生存土壤全部消除。

毛巡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大明最近的消息,也给朱瞻基带来了他又多了几个孩子的消息,还有后宫嫔妃们给他写来的信。

不过朱瞻基并不是一个在乎男女情爱的人,这些消息也只是让他心情高兴了一番。

“李亮”

“奴婢在。”

“将我侧后方那座小楼收拾出来,让毛中官安顿。”

“金阔。”

“老奴在。”

“将我大明与南洋各国贸易货物与毛中官交接,并将银币与金币入库。除金币封存,银币全部在南洋各国兑换出去。”

南洋包括印度一带,都是盛产黄金而少白银。这里的人们更认同白银作为货币,因为一两黄金就能兑换十两白银,对他们来说,这是赚了。

而对大明来说,以十比一的比例用黄金来兑换白银看似亏本,因为大明现在国内的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还是一比八。但是黄金产量低,白银产量高,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何况,现在的两边贸易更多是以货易货,就是亏一点,无非是贸易的利润少了百分之十多一点。但是相对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两百的利润,亏一点也是划算的。

以后的石见银山会有几十亿两的白银出产,这对大明来说是一本万利。

只要南洋各国接受了以白银作为贸易货币,以后南洋的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刘万”

“奴婢在。”

“唤大明银行的代表见驾”

金阔一马当先带着毛巡来到了为他安排的小楼,面对毛巡,他并不需要刻意笼络。

从级别上来说,他是十二监,四局的神宫监大太监,在如今的內监各衙门里面,已经是金字塔尖。

即便是从整个內监的权势方面来说,金阔他虽然比不上郑和,王彦,李谦这样的老牌太监首领,但是因为身为朱瞻基的代表,他的权势也不弱。

何况,现在他的手里还控制着东南各市舶司,而且掌管咨情司这个权力极大的衙门的提督孙林还是他的下属。

毛巡只是一个中官,虽然这次代表朱棣前来,在他面前也还不够看。

两人来到了小楼,金阔率先坐在了木椅上,才请毛巡坐了下来。“殿下在南洋雷厉风行,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毛中官也不用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当着殿下不好开口的话,对我直说无妨。”

毛巡抱拳说道:“太监多虑了,陛下以前是没有见到南洋的利益的,纵使各国在应天府花钱买了一些关系,也不敢挑拨陛下与殿下的爷孙关系。

不过殿下如此出风头,那些文官们也的确有些担忧,最近的朝会上,不少人或明或暗,都说了些殿下风头太劲的酸话。

关键是太子殿下从北平回来,如今风头正劲,一些人难免会做一些小动作。

如今这委派秀才到南洋为官,就是这些文臣们所为,这也是为了想要从太孙殿下手里抢权。”

金阔却很清楚,朱瞻基不仅不怕文官们来南洋抢权,反而对这件事是持支持态度的。

文官们怕殿下在南洋一家独大,但是殿下却根本没有把南洋各国放在眼里。对文官们这样的行为,简直是求之不得。

文官们想要用温和手段来拉拢人心,却不知道,这里的宗教势力才是朱瞻基担忧的,他们主动出头,吸引绿教的敌意,对殿下来说是一件好事。

金阔当然不会把这些话直接说出来,而是又转移了话题说道:“陛下年事已老,太子殿下龙体欠佳,太孙殿下才是我们这些人的希望。今次出海,殿下不在朝中,一些事还需要我们主动担当起来。”

毛巡点头应道:“太监勿忧,今次出海,下官亦得王太监托话,请殿下放心,这银行和工业区,大家伙儿都会替殿下好好守着,不会让人糟践了。”

除了海军,一个银行,一个工业区,这是朱瞻基目前摆在明面上的势力和基础。

海军的势力太大,只有朱棣能影响到朱瞻基的基础,但是这两个地方,其他人可以下手的地方就多了。

毛巡口中的王太监,就是现在內监第一人的王彦,他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不仅是所有太监的首领,也是毛巡的直接上司。

金阔当然知道王彦的势力有多大,也知道除了王彦,其他的李谦,亦失哈等人,基本都是投靠了朱瞻基。

他点了点头说道:“帮殿下守好家,是我们的本分。陛下要西征,他西征,肯定会把太子殿下也安排出京,殿下那时候就能掌管大权。所以,殿下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们也不要韬光养晦,让他人以为殿下不在就能为所欲为了。”

金阔这话就有些诛心了,哪怕朱棣再宠爱朱瞻基,哪怕朱瞻基现在的势力再大,但是现在帝国的头号继承人还是太子朱高炽。

当然,这话也只能他来说,朱瞻基要是敢说,那就是不孝了。

毛巡却一点也不介意,低声笑道:“太监请放心,即便是在下,也是站在太孙殿下这里的。对那些天天只会瞎嚷嚷的文官们,咱家在下也是烦他们的紧。”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吓的毛巡打了一个哆嗦。“这是发生何事”

金阔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随后一声接一声,连续传来了九声巨响。

这个时候,金阔笑道:“看来又是哪个国家的国主亲临了。这些都是殿下搞出的新玩意,说是用放空炮当仪式,欢迎国外使节。王子级别的来访,就是七声礼炮,国君级别的亲临,就是九声礼炮。”

毛巡咋舌道:“幸亏这是殿下亲自训练出来的新军,要是在以往,这样乱放炮,那都要炸营了。”

金阔哈哈笑道:“自从开始放礼炮欢迎诸国使节,那些国家使节无不吓的噤若寒蝉,畏我大明如虎。你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毛巡连忙说道:“求之不得下官愿意出海,也就是为了多看看大明以外是什么景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他娘的太热”

金阔呵呵笑了起来,让人安排马匹,准备前往港口那边去看看热闹。

从港口到中南山的顶端这里,沿着原本的山石进行平整,在上面直接铺了一层水泥,形成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

在水泥路的旁边,从别处转运过来泥土,铺了一条大约四米宽的泥路,夯实之后专门供马奔驰。

虽然现在的马匹都已经钉了马掌,但是水泥路对马蹄子的伤害还是很大,所以最少在短期之内,这种专门供马匹奔驰的土路还少不了。

他们来到港口的时候,港口区域一片繁忙,七八艘船已经靠在了码头边,但是更多的船被带到了其他的区域。

金阔并没有带着毛巡凑近去看热闹,他们位高权重,到了码头上,会影响那边的工作。

两人在新建的体育场那里下了马,把马让下属牵着,两个人沿着楼梯,登上了已经修建起一排排石凳的看台。

下面的球场上,球员们和比赛的选手们都在训练,显得热闹无比,他们心无旁骛,码头上的热闹景象也没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两人来到了半山腰处,这里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体育场的情况,还能看清整个海湾。

下属这个时候来告知他们,这是满者伯夷的国主亲临了。

他们的国主和随从的船只被允许进了海湾,其他的士兵则只能在对面的大岛停靠,那个大岛,其实是后世的印尼巴淡岛。

看着繁忙的海湾,金阔开口说道:“南洋虽然都是一个个小国,但是岛屿众多,加起来不比大明小多少。而且这里资源丰富,水稻一年三熟,有吃不完的粮食,而且各种金矿众多,海里有吃不完的大鱼。对我大明来说,这里与我大明在许多地方可以互补,有了这里,我们大明就永远不会担心再遇到天灾,百姓就流离失所。”

毛巡虽然不知道金阔为什么跟他说这些,但是知道他绝对不会无的放矢,他顺着金阔的话说道:“太监,下官到了星城才知道,殿下竟然派了郑太监去攻打一个部落,不怕因此引起其他部落唇亡齿寒之虑吗”

金阔摇了摇头说道:“我大明以前是对这些小国和部落太好了,只施恩却不求回报,也让这些小国根本不知畏惧为何物。想要让这些小国乖乖听话,必须恩威并济。

这次攻打的明古鲁部落原本就对旧港宣慰司阳奉阴违,他们势力不大不小,对我大明的旧港又有直接威胁。所以拿他们来杀鸡骇猴,实乃一举数得。” ǎng新 手机端:

“我大明一定能赢”

金阔知道毛巡身为中官,大部分时候都是身为皇帝特使传旨,对如今的大明军队了解不深。

他自豪地说道:“如今我大明将士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88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