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四月十九。癸巳月。丁未日。

相比年前的那一次出征的悄无声息,这次出征可谓是大张旗鼓。

首先,去年是朱瞻基第一次出征,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让大军如臂使指,获得胜仗。其次,剿灭倭寇也需要保密,要不然倭寇得到消息,逃之夭夭,大军可就抓瞎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去年的大战,已经证明了朱瞻基的协调能力。而且几大舰队的将领对朱瞻基都是言听计从,不存在指挥错乱的担忧。

现在大明已经有了济州岛和对马岛两大基地,对东瀛的攻击有了据点,不需要担心大军无地休整。

而且这一次是对东瀛的本土动武,不用担心他们潜逃。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那么大一个东瀛在那里,处处都是攻击点。

所以这一次的出征大张旗鼓,除了海军又增加了几万人的大军,就连登陆部队都准备了三万人。

而且,这也是大明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火器运用,以柳升为总兵的火器营,光是火枪手就带了六千人。

再加上朱瞻基的羽林卫也配备了三千支双筒火铳,光是火枪手的数量就将近万人。

如今的东瀛还在冷兵器时代,除了不多的小火炮,火铳的数量连一千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战争优势,哪怕倭人再勇猛,也抵消不了科技的差距。

当然,众人如此有信心,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明的舰队是无敌的。只要摧毁了倭人的海上力量,大明军队就可以任意挑选战场,让倭人疲于奔命。

船速是远远快于岸上调兵的,当大明军队可以主动挑选战场的时候,能将全是海岸线的东瀛打的千疮百孔。

唯一能够帮助东瀛人,也就只有台风了。

但是每年的台风季节一般是六月以后,只要做好防范,大明也不会重蹈蒙元的覆辙。新 电脑端:

毕竟,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比蒙元时期,要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阅江楼码头,午后一刻即将到来,朱瞻基单膝跪地,向前来送行的太子朱高炽行了一个军礼,说道:“父王无需再送,孩儿此去定当让那东瀛乱臣贼子俯首称臣,扬我大明国威。”

朱瞻基坐在软榻上,肥胖的身体满是虚汗。“基儿切记天地万物皆是生命,不可妄造杀孽此去东瀛,剿抚并用,还当应以抚为主。”

他的眼睛向朱瞻基的右后方瞟了一眼,压低了声音说道:“让其他小国知道我大明的威风,更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心怀慈悲。”

这个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跟他争辩,干脆应道:“孩儿遵命”

朱瞻基站起身来,再次向朱高炽长揖到地,然后直起了身子,右臂一扬,然后整齐的锣鼓声就响了起来。

随着鼓点,全身戎装的朱瞻基一步步走向了十多条小船搭建起来的浮桥,登上了停在江心的旗舰宝船。

船上的鼓点随即也响了起来,一面日月明黄旗被冉冉升起。

这个时候,候在码头上的众将领才排队依次登上了宝船。在他们的身后,有近百位来自其他小国的使节,作为观摩团,也登上了宝船。

这些使节是朱瞻基建议朱棣派上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势,让他们不至于有反叛之心。

这个时代,举行一场阅兵式的效果再好,也没有让他们亲历战争的影响更大。

他们在这里跟朱瞻基登上一条船,但是到了新江口,就会被安排到一艘专门的军舰上去。

大明只想让他们亲历战争,却不会让他们了解大明的军队只会体系的运作。

午后一刻,吉时已到,将近三百海军的士兵绞起了重达数千斤的铁锚,还有数百士兵分别升起了十二面桅杆的船帆。

再加上一百多人组成的掌舵队,让这艘巨舰沿着江水,缓缓向下游驶去。

无数围观的百姓发出了震天的欢呼,比常人高出一头,英武不凡的朱瞻基赢得了所有百姓的信心。

没有人怀疑朱瞻基的能力,也没有怀疑朱瞻基会打败仗。因为朱瞻基这个太孙给他们的信心,在在过去一点点地建立起来的。

从初征草原就斩首四十三,去岁又杀倭寇上万,俘虏上万。

这还只是战场上的成就,而树立了他不败神话,天授神权的则是他在平日对大明百姓的影响。

他单人飞天,他建立研究院,建立夹江工业区,从精神上到生活上,都直接影响了无数人。

所有人都对这个帝国继承人再满意不过,他们不相信这个有着大气运的帝国继承人,会征服不了一个小小的东瀛。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想要打败东瀛容易,但是想要征服东瀛,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也不愿意在东瀛耗费太大的精力,只要这次的战争能够达到战略目的,就足够了。

大明需要在周边各国建立划分等级的社会圈子,要让大明的百姓天生就比其他小国高一个层次,要让其他小国都对大明心生向往,而不是天下大公。

船上的人已经看不清了,心里羡慕无比的朱高炽才叹了一口气说道:“回宫”

他也想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叱咤风云,纵横四海,但是他知道,这永远也不可能。

这副身体,拖累了他太多啊

而船上的朱瞻基一上船,就让黄渊召来了各方将领,虽然这些人只占了各大舰队的一小半,但是却有大部分属于是海军总部的传令系统。

他们肩负着在大军出征期间的指挥通畅,传令敕命,趁着还没有分开,也要先确定下来各自的任务和行动章程。

当宝船抵达了新江口水师大营,已经编好行军阵势的百条巨舰并排停在了江面上。

船上的使节通过小船被运到了一艘两千石战舰上,大军继续出发。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江岸两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燃起一个火堆,这些火堆都是道路指引,生怕有战舰偏离了航道,搁浅在岸边。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舰队就已经抵达了崇明岛的东岛。

接到了命令的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已经等待在这里,朱瞻基号令众将,在这里举行了出征之前的最后一次大型会议。

司礼监大太监王彦和兵部郎中袁左分别代表朱棣和兵部颁发兵符,传达圣旨,而朱瞻基也将整个海军的作战计划发到了每个指挥使的手上。

这一场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当天晚上在崇明岛停留了一夜,朱瞻基一宿没睡,接见了每一个将领,并且亲自发布了作战任务。

当天色再次亮起的时候,所有的舰队都扬帆起锚,奔向了茫茫大海。

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一路北行,将会在对马岛登陆,而第三舰队则选择从东线,从南往北直接向长崎港进发。

但是,第三舰队只是牵制东瀛的兵力,如今的东瀛在九州岛布下了层层的兵力,大明舰队当然不会选择硬碰硬,直接攻击长崎港。

有郑和在对马岛布置的大军牵制和限制,东瀛人根本无法派战舰巡海,更无法了解大明的军队情况。

朱瞻基不选择在九州岛与东瀛大军硬碰硬,而是准备选择大阪府直接攻击,袭击室町幕府的老巢京都。

只要能直接擒获足利义持,东瀛的反抗就将会自动瓦解。

再加上纪纲和足利义嗣,足利满隆的配合,想要瓦解东瀛的统治阶级,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ǎng

“殿下,只有来到大海上才知道人类的渺小,妾身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竟然也能看到这如此美妙的景色。”

刘承徽笑着说道:“良娣这是没有见过大海,才有这么多的感触。妾身倒是从小生活在海边,反倒是更喜欢哪种幽静的山居环境。”

蓝烟总觉得眼前的景色怎么也看不够,看着一眼看不到边际的大海,觉得自己的心胸也开阔了起来,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作为主帅,朱瞻基占据了大宝船第四层的整个一层,在甲板上用布幔遮挡住,就能享受这初夏的温暖阳光。

而有了布幔的遮挡,也不惧他的嫔妃和宫女们看到那些水手们光着身体的样子。

这个时代衣服宝贵,海上控帆容易出汗,几乎所有的水手都只是一条牛犊裤,甚至光着屁股工作。

除了船速慢一点,躺在躺椅上的朱瞻基带着马致德专门为他打造的墨镜,这跟后世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一日,船只抵达了济州岛,不过船队并没有停下来,只是派出了一艘船,将星主高乙德送上了岛。

从年前抵达应天府,他携带印玺向大明臣服,自愿归附大明。

虽然此举遭到了朝鲜使节的反对,但是一个使节的意见,根本不放在朱棣的心里。

不过,大明还是给朝鲜留了几分面子,愿意拿出一船布料,换取济州岛的归附。

朝鲜方面没有任何办法,在磨蹭了两个月,得到了国内太上王李芳远和世宗的指示后,只能接受了大明的条件。

从三月开始,这个面积将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岛屿,就正式属于大明了。

济州岛人口稀少,高乙德简直是哭着求着让大明军队不要撤兵。

如今岛上还驻扎了一万海军,这些军队全部让济州岛来承担军费不现实,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经过一番磋商,济州岛每年将会提供给大明军队四千匹矮马,另提供两万只黑猪,作为军队的军费。

这些军费虽然不算高,但是也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大明军队的军费不再是完全由自己承担,驻扎国同样也要承担一部分军费。

这个先河也会逐渐形成一个制度,包括苏门答腊岛的驻军,菲律宾的驻军,以后也将实行同样的标准。

对于这个政策,文官们是大力赞同的,没有受到任何反对,就直接通过了。

大明虽然富裕,但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过了济州岛,已经能够在海上看到巡逻的大明战舰了,他们将东瀛整个封锁了起来,不让东瀛的任何一条船下海,更别说通风报信了。

当舰队抵达对马岛的外海的时候,受到了郑和带领舰队的欢迎,朱瞻基也见到了已经在对马岛滞留一个多月的金纯带领的大明使团。

朱瞻基对金纯这个历史人物并不了解,在穿越之前根本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此人却也是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能臣。

在朱瞻基了解的信息里,此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能力也算出众。除了受儒家影响太深,有些一国重臣不该有的老好人行径,还算是个能干的好官。

对这样的人,朱瞻基当然不会摆架子,反而是好言宽慰了一番,又说了一些光堂话,吹捧了他一番,让他安心留在对马岛。

打仗当然用不上他,但是仗打完了,他这个礼部右尚书要安抚东瀛百姓,自然也就用的上了。

当日的宗氏家族的主宅,如今已经成了大军的指挥总部。郑和原本住在这里,但是朱瞻基到来之后,自然让出了主宅。

他是內监,不必避讳,也没有搬出去。

将朱瞻基迎进了内宅,朱瞻基才跟他详细分析了一下将他直接转为武将的难度。

这个难度不是他身份的转变,而是数万內监系统的稳定。

不过,他如今已经是海军总监,朱棣也下旨命他可以过继一个侄儿继承香火,实际上该得到的好处,他也一点没有少,差的只是一个名义。

对此,郑和也挑不出朱瞻基的半点不好,毕竟,能成为数十万海军的海军总监,这本身就已经对他是最大的认可了。

郑和介绍了一番东瀛如今的情况,才喊进来了纪纲又派出来的信使。

这一次,对于幕府的军事布置,他又有了更详细的汇报。并且送来了足利义嗣和足利满隆臣服书。

在信件里,他们承诺将会在大明军队抵达之日,在京都,吉野,关东等地,发动起义,响应大明的军事行动。

看到这些信件,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问道:“郑总监认为足利义嗣可为依仗吗”

郑和也笑了起来:“他们能够两败俱伤,才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

是的,大明不仅需要一个听话的狗,更需要这个狗不能太强壮,否则到时候就难以约束了

这一章写的不在状态,骚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9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