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枪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黄福的归来,让朱瞻基对兵部的事务没有了太多的担心。

黄福的能力值得信赖,而他的忠诚更加值得信赖。

有这样一个老臣来盯着兵部,朱瞻基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科研上面。

最近一段时间,下马桥农庄的化学研究院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虽然机械研究院的火车很吸引人,但是第一次正式试车就翻车,让以马致才为首的研究人员们一个个都变的低调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出了这么大的差错,朱瞻基却没有骂他们,还不如骂他们一顿,他们才能安心。

既然火车转弯侧翻是因为车轮与轨道的衔接不紧,朱瞻基又提供了改进的方向。他们就严格地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开始改造承重部分与车轮铸造。

但是,浇铸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车轮容易,浇铸一个五十厘米以上直径的车轮,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何况,朱瞻基还要求他们扩大内侧包裹,并且增加外沿的包裹力。这种车轮的设计,浇铸,加工,都需要一点点改进。

在没有能做出成绩之前,他们现在变的格外低调。

可是化学研究院就不一样了,自从蓝烟将这里管理起来之后,几乎每一天都有新东西被发明出来。

各种各样的染色剂,功能直接超过大明现有的染色剂好几倍的效果。

各种不同配比,但是威力非常大的炸药,一次次地震撼着所有人的心。

最让他们服气的是,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蓝烟就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了纯碱和纯酸,这两种材料的出现,让他们这些化学研究员们整体改变了对化学的看法。

因为蓝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这些原材料的用途,而这些用途,几乎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蓝烟用制作出来的几百斤纯碱,拉到马家制作琉璃的作坊,然后用这些纯碱制造出了无色的玻璃,马致德这个沉淫了琉璃行业一辈子的行家,立即将蓝烟视为神人。

这种纯碱制造出来的无色琉璃,几乎比马家现在生产的最高级的琉璃还要纯净,看不到一丝杂质。

这能大大改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让马家的产品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这些新技术都被蓝烟以下马桥研究院的名义,全部申请了专利,专利期限二十年。

这二十年中,专利的收益方是大明皇室,但是,蓝烟作为专利的发明人,享受百分之五的分红。

不算这些东西,光是那些布料与丝绸的染色剂,都能让蓝烟直接变成大明最富裕的女人。

因为现在可不是他辛辛苦苦来推广,而是全天下数万内监在帮她推广。新技术的发明,不会慢慢扩大影响,而是直接辐射全国。

如果说最开始张氏与孙娴对蓝烟还有一丝怀疑,但是现在,她们真的把蓝烟当做斗姆娘娘转世,要不然的话,她怎么会懂得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些发明的影响如果说还不能让人惊讶,那么,当她发明了能够储存雷电的电池以后,最少化学研究院的人都将她看做是神了。

朱瞻基对电池的制作也不太懂,但是电池的应用太广泛了。别的不说,今后的军队晚上出动,一个小队一个蓄电池的电筒,就不怕晚上看不见了。新 电脑端:

当然,只有电池是不够的,电灯的制造可以说是蓝烟最积极的,但是偏偏进度反而最慢。

这主要是因为,蓝烟只掌握理论知识,而其他方面,只需要遵循分子的配比就能造出来,但是竹丝碳化,却需要她来不停地进行试验。

将绝缘的竹丝,碳化成耐热又导电的灯丝,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制作出来的。

就像她很清楚用腐烂的甜瓜长霉,可以提供大量的青霉素菌,用玉米溶液,可以调制培养液。

但是想要把青霉素提炼出来,即便是去东洲的舰队现在带回了玉米,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将青霉素提炼出来。

不要说青霉素,就连磺胺的提纯,蓝烟也无能为力。

磺胺最早被发现,是一种染色剂百浪多息,其实这种染色剂并不罕见,包括她就能配置出来。

但是百浪多息是一种染色剂,磺胺只是其中的一种成分。想要把磺胺从这种染色剂里面提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难度甚至要超过直接提取青霉素。

所以蓝烟干脆放弃了对磺胺的研究,把主要的目标放在了青霉素的研发上面。

但是这些工作目前只能暂时推动起来,化学研究院的人现在对蓝烟视若神人,虽然不理解蓝烟为什么要弄这么多这么多甜瓜放进池子里任由它们腐烂,但是也坚定不移地开动了起来。

现在想做一个无菌的实验室不是那么容易,只能的相对干净,因为其他方面都好办,但是空气净化,根本不是现在的技术手段能达到的。

比如说青霉素的提取池,就是用水泥修建的池子,然后在水泥面上贴上大块的瓷砖,这虽然不能说完全合格,但是基本上已经能达到试验的效果。

朱瞻基最想弄出的还是电报机,但是对无线电,他跟蓝烟都是外行。

他只知道无线电的发展历史,知道莫尔斯密码,也知道电报的原理,但是不懂电报机是如何利用静电来传输信号。

现在电池发明了出来,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茅山道士济慈,并且让济慈先学会拼音字母。

济慈在这个时代也是个奇人,小时候因为家穷,当了道士。不过他不是那种有正规牌碟的道士,而是一个野道士。

在江湖上,他靠研究磁石学会了一手装神弄鬼的功夫,并且因此混进了茅山。

在茅山,能够阅览众多道经之后,他从淮南子春秋纬等书中又学会了利用磁力来摩擦生电。

这一套把戏在这个时代,不要说普通人,就的大部分权贵也被忽悠过去了。

朱瞻基当初广招天下豪杰,济慈就自告奋勇找上门来。

朱瞻基虽然看穿了他的把戏,但是却没有揭穿,反而因为他对电学的研究,把他供养了起来。

当发电机被研究出来以后,济慈知道自己的一套把戏其实并没有骗过朱瞻基。他对电力研究院的研究非常入迷,现在成了大明的电力专家。

在电力应用方面,他绝对不如马迪,因为马迪的奇思妙想,包括动手能力,都不是他能比的。

但是在电力原理的研究上,他绝对称得上是现在的专家。

电报的传输,是给26个字母都用点和横杠来代替,长按按键就是横杠,短时间按就是点。

每个字母用四个符号来注释,通过接收点和横杠,就能确定字母。

然后根据符号确定一个个,联系起来形成拼音,这样就能形成一封电文。

这个时候,他庆幸自己弄出了拼音字母,要不然,光是分解汉字,想要弄一套字根出来,又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错别率更高。

济慈的任务就是如何利用电流的传输以及中断来传输信号。

而朱瞻基只记得一开始的电报机是通过信号传输,在纸上打孔来区分字母。

但是在技术上,他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将原理告诉了济慈,朱瞻基就只能等他研究透彻以后,能用线路进行电报机的试验。

至于无线电传输,那根本是不敢想的。

而朱瞻基的大部分精力,全部放在了男人最喜欢的玩具,真正的枪支制造上面。

不管是手枪也好,长枪也罢,其实制造并没有多么复杂。

在后世许多技术达人,自己用一台车床,就能造仿六四,并且跟真枪差别不大。

枪支的好坏,主要作用在工艺以及材质上面,大不了就是质量差一点。

相比之下,子弹才是真正的难以制造,因为加工工艺和化学原料,即使放在你面前,你也仿造不出来。

就像底火用的雷酸汞,那玩意你不懂化学,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还有子弹里面的发火药,那也不是不懂化学的人能造出来的。

但是,现在有了蓝烟,这些问题她都能解决,朱瞻基也就要解决加工工艺了。

不管什么枪支,主要就是由枪管,击发连动结构,握把三部分组成。

在加工工艺上,击发连动结构的设计和构架精密度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材质上,枪管的耐磨性最重要。

相比之下,握把的加工就简单多了。

蒸汽机的发明,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枪管的加工难度。

原来用水车带动车床,经常会出现动力不足等问题。但是蒸汽机的动能转换效率要高的多,这让原本一些纯钢制造的枪管一次性加工,也变成了可能。

而且,现如今因为车床切刀的研发,发明的锰钢,在制作钻头,刃具的时候,都有了新的突破。

也就是说,连枪管里面的螺纹膛线,加工起来都不是问题。

这种工艺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固定铣刀,然后在车床递进枪管的时候,呈旋转状递进就可以了。

但是再简单,也需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改进,使之能够对配件量产化。

朱瞻基没有想过能够一次性造出能自动退膛弹壳的自动步枪,如今铜的产量还不足,弹壳还要进行回收,自动步枪更耗费资源。

在世界各国还没有火枪的时候,一把毛瑟就能无敌于天下了。

枪支内部的联动机构对外行来说一窍不通,但是对朱瞻基来说,却没有半点艰难。

他前世对世界各国枪支都非常熟悉,,闭着眼都能把一把枪拼装起来,所以对这些配件都非常熟悉。

击铁、扳机、联动机件,弹簧,一把枪的内部,主要就是这些构件。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先用手工做出一把枪来,然后调整各个配件的尺寸,确定配件的型号,然后根据这些型号的配件,改进车床的加工模具。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对手枪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长枪。

他现在就很有把握,能给自己做出一把博莱塔92,这也是他前世最喜欢的手枪。

至于长枪,他玩的最多的是新加坡新世纪生产的sar21全自动步枪,那种枪,以现在的技术,想也不要想。

这样一来,复杂的做不出来,简单的他不熟悉,各种配件的定型,还需要研究一段时间。

每日上午处理公务,一到下午,朱瞻基就绝对在下马桥农庄,摆弄他的玩具。

马迪这段时间又开始充当他的好学生了,看到朱瞻基在图纸上面涂涂改改,就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要不是实在喜欢他,朱瞻基烦的恨不得一脚把他踹出去。

长枪还没有眉目,朱瞻基首先就已经完成了一把博莱塔。

在工艺上,这把枪绝对比不上后世的工艺,材质上,也不可能有后世耐磨。但是有着大明最优秀的工匠们联合打造的这把枪,绝对也有二十世纪初的水准。

手枪朱瞻基只让造出了两把,然后就把所有的配件全部销毁。

这手枪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玩枪的爱好制造的,可不愿意现在就流传出去。最少几十年内,他都不会普及。

因为长枪好防范,这手枪可不容易防范,要是造出来,有人拿这手枪来暗杀他,他可就玩过火了。

长枪的其他配件容易造出样品,但是联动机构改了又改,耗费了朱瞻基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依旧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而且,蓝烟承诺的底火雷酸汞,依旧没有能生产出来。

雷酸汞是最早用的起爆药,对火焰、针刺和撞击有较高的敏感性。从发明后一百多年来,一直是雷管装药和火帽击发药的重要组分。

但雷酸汞安定性能相对较差、有剧毒,含雷酸汞的击发药易腐蚀炮膛和药筒,在后世已经被另一种更安全的叠氮化铅所取代。

蓝烟虽然知道雷酸汞的工艺,但是朱瞻基是坚决不肯让她亲自试验的。

这种火药含有剧毒,稳定性又差,她要是出了意外,朱瞻基的损失可就大了。

而让那些火药专家们试验,已经死了两个人,但是依旧还没有能把这种火药稳定化。

除了雷酸汞没有研发出来,另外就是底火的铜皮制作,如今的加工工艺很难将薄如纸的铜皮量产化。

相反,不管圆头手枪弹,还是尖头长枪弹头,都已经用手工先制作出来了一批。

这些子弹头都是铜皮铅芯弹头,加工尺寸严格按照朱瞻基的要求,虽然暂时不能量产化,但是工艺绝对没有挑剔的。

而圆柱体的弹壳,采用了拉丝工艺,直接生产出来了铜管,然后切割成一截一截的就可以了。

发射药对蓝烟来说并不难,硝化棉无烟火药可分为单基,双基,三基,这三种火药都不难。

蓝烟只是给出了加工工艺,火药师就用提纯的乙醇和乙醚混合溶液使硝化棉溶解并胶化而制出了胶质火药。

随后,在火药成分里加上光剂石墨、钝化剂樟脑,形成了安全的颗粒状发射火药。

朱瞻基的“不务正业”让许多大臣有些不满,不过现在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许多大臣自己都不自觉地减少了工作量。

朱瞻基虽然“不务正业”,但是他没有胡作非为,每日上午也按时处理公务,倒也没有大臣不开眼地跟他提意见。

一直到了七月初,长枪的联动机构终于定型,生产出了一把仿毛瑟的长枪。

朱瞻基试了试手,还相当不错。

那些火药师终于弄出了不到一斤雷酸汞,这些雷酸汞被装进了一个玻璃瓶,被他们胆战心惊地送到了朱瞻基的私人作坊这里。

装配的第一天就出了大事故,因为底火的制作现在没有加工设备,完全依靠手工。

虽然朱瞻基千叮咛万嘱咐,但是一个工匠在将底火与弹壳组装的时候,还是引爆了子弹。

还好的是,子弹头直接穿透了他的小腿,弹壳崩起来让他瞎了一只眼睛,命倒是保住了。

朱瞻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事故不仅没有让他们害怕,反而每个人都激动不已。

只是用手撞击,子弹就有这么大的威力,说明这种子弹的威力远远超过现有的火枪。

因为之前的火药枪,即使对着人打,子弹也不可能穿透身体,只会把弹丸留在人的体内,让人痛不欲生。

而隔了一百米之后,基本上打不死人。

但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立即就有研究员询问朱瞻基,这种新枪的射程有多远。朱瞻基给了他们一个八百米的数据,让所有人惊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在原本的历史中,毛瑟的射程就有八百米,如今的火药比当初的更纯,朱瞻基对八百米的射程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有效射程能够达到四百米,他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两百发手工制作的子弹被全部制造好,朱瞻基就迫不及待地拿着两支枪,到羽林卫学的靶场进行了试验。

手枪的试射非常顺利,因为只有五十米的射程,并没有发现哪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子弹出膛稳定,虽然因为没有黄油,只有植物油润滑,显得有点涩,但是朱瞻基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长枪的试射,第一发就让朱瞻基皱起了眉头。 ǎng

第一发子弹,他试射的是两百米的距离,明显可以感觉到枪口的震动太大,弹道不稳。

虽然子弹最终上靶,却偏离靶心,差点脱靶。

李亮的马屁声随之而来,还安慰朱瞻基,说两百米距离能上靶,已经很了不得。

又试了一枪,这次依旧是这个问题。

朱瞻基登时知道,这是膛线的问题了。

他对毛瑟这种枪的膛线是多少早已经忘记,只是因为经常玩博莱塔,所以记得博莱塔的膛线是六条,然后右旋,缠距250毫米。

所谓的膛线,也叫来复线。来复线旋转的程度,称为缠距。

如果须要愈长的距离来完成360度的旋转,称为慢;较短者称为快。

例如说在12寸之内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内完成一圈的慢。

缠距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能使弹头稳定,不稳定的弹头除了沿着目标线旋转,还会翻跟斗,产生靶纸上产生锁眼现象。

朱瞻基不知道毛瑟这种长枪的膛线缠距,只是稍微比手枪的要长一点,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这种枪管已经生产出来了几十条,再用其他的缠距试试,总能找出最合适的缠距。

将这个问题跟几个工匠一说,他们立即就忙着去重新加工。

朱瞻基留下了长枪子弹,将短枪子弹全部带走,又吩咐李亮。“统计一下,应天府有多少公侯伯爵在京,三日后让他们都来羽林卫学鉴赏新枪。另,将五城兵马司,五军都督府的四品以上官员也全部叫来。”

朱瞻基这倒不是为了卖弄新枪,而是因为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就会引发战场形势的变化。

手握大刀长矛跟敌人作战,是一种阵型,用火铳跟敌人打仗,又是一种阵型。

现在有了更好的武器,以后的大规模换装,军队的指挥理念也要发生变化。

只有这些将领们接受了新的战争方式,这种方式才能普及开来。

要不然,光是武器先进,不一定能打得过小米加步枪。

正准备回宫,却见几个身影快速地跑了过来。

朱瞻基注目望去,却是几月未见的刘万。

他一路小跑,距离朱瞻基还有五步远,就跪在了地上。“殿下,奴婢回来了。”

朱瞻基看到被晒黑的他,笑道:“几月未见,小白脸变成大黑脸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倒也有些英气了。”

旁边的李亮摸了摸自己白嫩的脸,心中暗道:“真是失策,原本为了形象,专门蓄白,却没有想到,殿下更喜欢英气一点。也许是殿下有胡须,所以更喜欢有胡须的。可是,没了蛋蛋,奴婢长不出胡须啊”

见到许久没见的刘万,朱瞻基的心里也非常开心,毕竟这也是从小跟自己一起长大的玩伴。他把手枪和子弹递给了他道:“起身吧,给孤拿稳了。回宫再好好问你这几个月你究竟做了什么。”

刘万

这两天要走亲戚,每天我尽量保证六千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62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