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章 悲与喜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紫禁城中的国家大事,跟老百姓们都是不相关的,也没有几个人关注。

就连那些朝廷大臣的家眷,也没有几个关注这连续几日的朝会在讨论什么东西。

当初出海之日,整个舰队十万人一起离家,但是这次回来了只有六万五千人。新 电脑端:

剩下的三万五千人,分别驻扎了星城,南洋,南洲,西域,苏伊士和地中海。

但是,舰队依旧带回来了一千多士兵的骨灰,这些人都是在过去执行任务期间,陆续牺牲的。

虽然大部分家族为自己的孩子归家兴高采烈,但是也有一些家族,却因为顶梁柱的死去,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却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第一舰队作为朱瞻基的亲军,在编队之时,主要位于中军,也很少外派任务,所以人员的损耗是最小的。

而且这次有三万多人滞留海外,也大多数都是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的士兵,极少第一舰队的士兵。

但是极少损耗不代表没有损耗,像苏南的麾下,就有两人在休达攻防战的时候战死,在苏伊士的时候,又有一个染病死了。

这三个人,有一人是外乡人,两人是本地人。按照舰队的规矩,外地士兵的骨灰,是由兵部统一派人送回骨灰,但是本地人,苏南这个直接的主官,要亲自将骨灰,遗物,还有军队发的勋章,抚恤金送到士兵的家中。

苏南回到家见到了离别三年的妻子,因为下马桥农庄封锁严格,他们又是几家人同住一起,虽然只有几个女人在家,却也安然无事。

阔别三年,这一夜两人被卷洪浪,一直折腾到天快亮,才满足歇下。

不过一大早,苏南就又醒来,想着要赶紧将下属的骨灰送回家,他就没有了一点睡意。

“夫君不是说要休沐,为何一大早就起来”

“今日营中还有军务,要到小年后才能歇息。到时我再陪夫人采购年货。”

“夫君不必管家中琐事,这三年来,妾身也不再是弱不禁风的小女子,这农庄邻里互助,妾身也认识了不少朋友,这些家中琐事,妾身应一力操办。”

苏南笑了笑,心里对这个知书达理的妻子满意无比。想到自己对她的亏欠,开口说道:“这几日我看看有没有小丫头卖,要是有,给夫人买上一个,技能帮你搭把手,也能给你解乏解闷。”

他的娇妻斜倚床头,摸着自己的肚子说道:“妾身只想早日给夫君生一个孩子,也为苏家传宗接代。”

苏南心喜不能自禁,又凑了过去亲密怜爱了娇妻一番,才松开口说道:“这次回来不会远行,为夫当不会屈了夫人心意。不过,当前之际应先带夫人回乡祭祖,将夫人记入宗谱。年轻没有了时间,待年后我便带夫人归乡。”

“一切听夫君安排。”

没让娇妻起床,苏南自己打了一盆水,稍事梳洗,在寒风中敲响了左右邻居的大门。

温柔乡出来,苏南三人的脸色就变的严肃了起来。正因为昨夜的幸福,他们深知一个家庭,失去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儿子,甚至是顶梁柱,会对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多大影响。

来到了海军总部,大院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军官。到了辰中两刻,也就是后世的夜没睡的黄渊出现在了大楼门口。

“第一舰队牺牲将士共计六十一人,有四十六人死在战场上,十五人因病去世。其中获立军功十七人。按照殿下在归途时亲自确定的规矩,因病去世者,除这三年俸禄补齐,并一次性补发五年抚恤金。因战事牺牲者,一次性补发十年俸禄,获立军功者,按军功大小,另加三年到八年俸禄。所有俸禄都直接存入发展银行账户,你们此去慰问,不仅要将骨灰,遗物,勋章送到,更需带其家属到银行进行账户更正和确认。任何人不得向其家族索要任何报酬,更不得贪墨其抚恤金,一旦发现,杀无赦”

黄渊平日文质彬彬,但是这个时候这句话却说的斩钉截铁,让人听之生畏。

众人纷纷应是,不敢有半点马虎。

实际上,现在的将领已经少了许多捞钱的渠道,原来他们还能吃空晌,甚至卡住俸禄,雁过拔毛。

但是现在,一人一个账户,这些俸禄只能本人领取,根本不会给将领们卡要的机会。

现在的抚恤金也是直接打进账户,虽然需要主官带着家属去变更账户,但是有银行的人在场,谁也不敢明着索要好处。

苏南就代领到了两份存折,忍不住打开看了看。一张存折上一次性存进了两百四十两,另一张更多,三百一十二两。

实际上,他们活着的时候,根本领不到这么多银子,因为军队的俸禄分了两部分,大部分是发放的粮食,油盐,只有少部分才是发的银钱。

一个普通的小兵,每个月二两银子的俸禄,最多只有一半是现银,另一半是实物。

现在人死了,就全部按照俸禄总额来发放抚恤金。

除了存折,他还领到了三个铜制的勋章,两个是纪年勋章,不管死没死,每个人都能领到一个。那个立了小功的战死士兵,另有一份英雄勋章。

根据军队的规定,这一个英雄勋章,最少可以免除三年的税赋,勋章级别越高,免税赋的时间也就越长。

领取了这些东西,苏南马不停蹄,搭乘了军部的马车,回到了新江口水师大营。

在水师大营,苏南他们又接受了副总督孟瑛的召见,然后才领取了战死士兵的骨灰与遗物,乘坐了马车出发。

段仁志的下属有一人病死,住的也远一些,他主动要下了这个任务,让苏南去住在城里的那一家。

马蹄阵阵,苏南与两个下属坐在马车的车厢里,都没有说话的念头。

这是他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但是他相信,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既然当了兵,那就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金川门内洪庙街坊,这里是整个应天府靠北边江边的一个街坊,虽然距离阅江楼不远,但是跟达官贵人出入的阅江楼不同,这里是应天府最贫穷的一个小区。

这里住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当兵的军户营,街上卖艺的把式,赶车的马夫和码头下苦力的骡夫。

虽然应天府到处都是湖,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应天府也有一条专门排输生活用水的河道,就是从这里出城,然后排进长江。

从朝廷开始兴建夹江工业区,西关口秦淮河的出水口被太孙格外重视,在那里修建了水闸,净化池。

但是这里却从来没有人过问,整个城市的生活废水流到这里,就形成了一片又臭又脏的河道。

这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臭气,达官贵人们从来不会轻易涉足这里。

去年的时候,因为应天府的道路全部要修成水泥路,才让这里摆脱了泥泞的路面,不过那条臭河却没有人管。

住在这里的百姓就盼着,希望殿下回来了,什么时候能想起他们这里,让人清淤河道,也修建几个沼气池,净化池。

苏南带着两个跟死者牛山住同一个街坊的护卫在街坊口下车,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立刻就有熟人跟他们打着招呼。“戴树,赵小五,你们可算回来了啊。戴树,你妹子出嫁了,嫁给了崇阳坊的谢家老二,小两口现在去了苏州府一家丝绸厂当大师傅,据说一个月能赚五六两银子呢赵小五,你娘天天盼着你回来,眼睛都哭瞎了一只。”

牛树和赵小五只是点了点头,请了苏南下车,俯身从车里抱出了一个骨灰坛,一个白布盖着的托盘。

看到他们一脸肃容,一个抱着骨灰坛,一个手里托着一个白布盖着的托盘,那些街坊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这是谁不在了不会是牛山吧,他可是媳妇还没生就走了,连娃的面都没有见过。”

两个应天府衙在街坊口执勤的衙役迎了过来,大声嚷道:“看热闹归看热闹,别挡了千总大人公务。千总大人,这是谁家的去了”

苏南右手握拳,捶了一下左胸说道:“是刘营街的牛山,麻烦兄弟带路,顺便维持一下治安。”

“这是应有之理唉,牛家这下子不好过咯”

苏南心中一动,问道:“此话怎讲”

一个衙役驱赶着众人,另一个衙役一边引路,一边回头说道:“这牛山本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三个弟弟。偏偏兄弟年纪都还小,两个妹妹嫁出去了,家境也都一般。这牛山之父原本就是打仗时候瘸了一条腿,身上还有病,离不了药。牛山结婚不到一年,走的时候连娃子的面都没见到。现在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还要抓药,日子能好过”

苏南默然不语,光凭衙役的介绍,也能知道这一家子不好过。现在纵然得了一堆银子,能不能守得住还是一说,再说家里没有进项,也不过是坐吃山空。

他沉吟了一下,开口问道:“这牛山的大弟弟有多大”

牛山下面连着三个妹妹,又才有三个弟弟,如今这大弟弟也不过十五岁。

十五岁还是个半大小子,如今不是开国时期了,那时候,十四五岁被拉去当兵的不在少数。如今的陆军因为卫所制,还有一些半大的孩子继承父职当兵。

但是海军,特别是第一舰队还是殿下的亲军,那是许多勋贵子弟都想进的。一个半大孩子,家里没有行势,不到十六岁,根本进不去。

他是千总,也算是个中级将领,知道海军为了巡航西洋,开发南洲,东洲,要扩军。他也找了关系,才弄了一个名额,准备给自己的三弟。

一时之间,他不知道是该装作不知,公事公办,还是帮这个家族一把。

刚到一个污水横流的小巷,只见一个瘸腿的汉子带着几个孩子迎了出来,在他们的后面,还有两个女人相携着,哭天喊地地痛嚎着。

她们的身边,跟着一个走路还不稳当的小女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跟着一起大哭。

看到这一幕,苏南的心也被触动了,鼻子有些发酸。

跟在他后面的赵小五和戴树看到牛大迎了出来,两个人的膝盖一软,就跪了下来。“牛叔,对不住你老,我们没有把牛山带回来。”

这牛大也就四十岁出头,因为病体折磨,看起来有些苍老。他老泪横流,嘴唇颤了半天,才重重一叹:“这都是命啊”

他看起来还算坚强,但是牛山的媳妇和娘,还有一个妹妹,几个弟弟,一个个都忍不住痛哭,伤心欲裂。

牛山他娘来到了赵小五面前,抱着骨灰坛就嚎了起来。“我可怜的儿啊,娘还给你买了你最喜欢吃的嫩羊肉,一口还没吃,你咋就舍得不要娘了啊娘日思夜想,你咋就怎狠心啊我可怜的儿啊,你连巧儿的面都没有见过,巧儿还没有叫你一声爹啊”

这真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牛山的媳妇是个身材娇小的女人,一脸菜色,来到骨灰坛前,刚哭了几声,人就昏过去了,又是一阵兵荒马乱。

不过这样一来,为了照顾活人,众人的伤心稍减。

牛山的媳妇被小姑子掐着人中救了过来,一个衙役跟牛大说道:“牛大,这毕竟是街上,牛山去了,也要先带他回家看看”

牛大抹了一把眼泪,向着苏南抱了抱拳。“多谢大人将我儿送回家,老四,扶着你嫂子,老五你们,将你娘扶起来,带你大哥回家”

这个时候,街上看热闹的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是街坊邻居,一个个上前来帮忙,劝住了牛山那寻死卖活的媳妇和娘。

一群人沿着污水横流的小巷,进了一处只有三间正房,左右各有两间矮房的小院,其实也算不上小院,所谓的院子,不过是邻居家的后墙,前面只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土墙。

邻居搬了一个小方桌,摆在了正房的神龛下面,然后才又将牛山的骨灰放了上去。

他的弟弟妹妹们,一个个依次上前磕头,特别是他那一面都没有见过的女儿,被一帮女人抱着,在前面磕了好几个头,才有丢进了她那一直在哭的母亲怀里。

房内狭小,苏南一直在外面站着,等到了牛山的大弟弟从外面买回来了黄纸,香火,这才进屋去给牛山上了三炷香。

随后,他看了看已经平静下来,主持大局的牛大,说道:“牛山为朝廷殉职,此乃大义。当今殿下心怀天下,顾念苍生,如今我海军部已经厉行改革,牛山虽然去了,却不会让牛家因此受苦。牛家牛大,接海军部昭训令。”

牛大单膝跪拜,抱拳道:“牛大接令。”

“应天府洪庙街坊牛大,尔子牛山自从军以来,恪尽职守,杀敌勇猛,并因此获三等英雄勋章。惜天不假年,积二十一年之岁”

嘉奖令主要分三方面奖励,其一,赏烈士军属牌,可镶钉门楣之上,免除三年税赋。

其二,因获三等英雄勋章,另免三年税赋。

其三,就是牛山的抚恤金了。他还没有领完的俸禄有粮三石二斗,盐糖若干,银三两七钱。

就在众人觉得补偿太少的时候,一阵叹息的时候,从苏南的口中又说出:“军中抚恤金制度今起执行,牛山所获抚恤金以十年记,两百四十两,三等勋章另加三年七十二两,共计银钱三百一十二两。凡大明发展银行各部,当协力承应,不得有误。”

这一下,众人立即哗然起来,牛山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就连他那不敢大声哭,但是依旧在嘤嘤哭泣的媳妇,一时之间也被这个数字给震住了。

牛大摆了摆头,问道:“大人,多少”

苏南认真说道:“银钱共计三百一十五两七钱,到大明发展银行可取。不过,若是没有大用,不必取出来。十五两就够给牛山办一场丧事的了,剩下的三百两存在银行,每年也有十五两的利息。银钱放在银行安全,也不怕他们抢了去。”

他抬头四周一望,大声厉喝:“此乃朝廷怜悯烈士之补助,受我第一舰队监督,任何人想要窥伺牛家钱财,都当想想,惹得起我第一舰队,太孙殿下的亲军舰队吗”首发

相比牛大家中的悲剧,大明大部分将士的家中都是喜气洋洋。

士兵还没有正式放假,但是因为伤亡不大,大部分亲属知道自己的亲人活着归来,都在计划着准备年货,过一个好年。

像张威张武他们这些羽林卫学的学员兵,早在归途的时候,就已经得了张凤山的许可,一直要到年后,过了十五,才到下马桥报到。

两兄弟一回到家,就被父亲张昶,二叔张升给叫到了书房,问起了这趟西洋之行。当然,更主要的是了解南洲那边的实际情况。

一个比大明小不了多少的大陆,上面还全身金矿,铜矿,整个大明的勋贵阶层,早就被那里给勾的神魂颠倒了。

再不济,分了几百里的土地,在那里当个土大王,也是天大的进步啊。

第二天,两兄弟一刻空闲都没有,好不容易与父亲和二叔达成了共识,就被奶奶和母亲他们给当大爷养了起来。

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张昶正室就是两兄弟还有一个小女,张威有家族责任,早就跟西宁侯世子宋琥与安成公主的嫡长女宋淑英结亲。

只是因为宋淑英生于永乐三年,年岁不够,安成公主又想在跟前多养两年,所以婚礼一直拖到现在。

不过这次回来,宋淑英也已经十五岁,两家准备过了年就会举行婚礼了。

在张威跟前,张昶夫人刘氏插不上手,自然就更疼小儿子张武一些。

这次一出门就三年,如今张武都已经十九岁了,刘氏早就相好了好几家的姑娘,只等张武回来,就要给他说亲。

一边享受着母亲和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边听她们啰嗦着谁家的姑娘。要是以前,张武还能忍受,但是现在想到索菲亚,就觉得这些话都听不进去了。

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奶奶就是一个喜欢操闲心的女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高门大户里面当媒婆,就连太孙妃孙氏,都是她当初送进宫的。

这也是她最得意的一个成就,见人就提,在应天府,那些高门大户也就认她,喜欢让她做媒。

以前张武还小,可是这一出门就是三年,回来都十九岁了,老太太当然着急。

他故意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试探道:“此去西洋,孩儿见识到了那些西夷女子,她们比大明女子更高,更壮,孩儿更喜欢那些西夷女子。”

老夫人笑道:“那些女子老身也见过不少,的确丰,乳,肥,臀,看起来好生养。但是她们上不了台面,喜欢就纳了当小妾,你现在是要娶亲,当然要在高门大户里面挑了。”

刘氏也点头说道:“等你娶了亲,想要东瀛女人,西夷女人,娘都给你纳来,不过,先要把正室定下来再说。”

听他们这么一说,张武根本不敢提自己想娶个西夷女子当正妻了,他人微言轻,看来只能候着脸皮找太孙帮忙了。

他奶奶,他娘再霸道,也不敢不给这个表哥面子。

在家待了三天,他就待不住了,两个女人整日要给他说亲,再不快点找太孙,等她们定下来了,那就完蛋了。

可是,太孙殿下好像还在开朝会,这次的朝会,已经开了五天了。不过,明天是小年,应该不会开朝会了吧

他忍不住了,直接到书房写了一个帖子,然后揣在怀里,决定亲自送到东华门去。

朱瞻基这天又是一场朝会开到了申时才下朝,除了前两天他汇报了整个出海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国家,应该施行不同的政策,做了详细的叙述。

而后这三天,主要就是文臣,武将,勋贵三大阶层,为了南洲的利益争夺开始斗法了。

不要说朱瞻基,就连朱棣想要先提西征,却被几方联合起来,怼的再也不敢提西征的事务了。

他再想打仗,但是现在武将,勋贵,文臣为了争夺南洲的利益斗的不可开交,都不理他的西征,难道让他单枪匹马去扫平帖木儿国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6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