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章 老人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孩儿世臣拜见父亲”

“孙儿拜见祖父大人”

“好,好,好,都快起身。”杨章德伸手扶起了头发同样已经花白的长子杨世臣,又向面前的一群孙子孙女,女儿外孙,甚至曾孙们一一点头。

待他们起身,杨章德这才跟大儿子说道:“又是十二年不见,这一辈子,有多少个十二年啊这次回来,我已经决定向陛下请辞,今后,杨家就要靠你了。”

杨世臣生于永乐十五年,今年已经五十二岁。而杨章德结婚晚,今年已经八十五岁。

不过作为武当俗家弟子,常年练功,他的身体一直保持的很好。

八十五岁依旧在任上,他是如今大明年纪最大的武将。

坐上了家族开来的公爵汽车,杨章德靠在车窗边,望着外面几乎已经不认识的城市,心里也是感叹万千。

从一个武当弃徒,到如今位极人臣,这一辈子他也算是此生无憾。

“陛下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昨日李源还给孩儿打了电话,问清楚了父亲的抵达时间,想必一会儿回府,就会有消息过来。”

杨章德点了点头,叹道:“十二年不曾见过陛下,算起来,陛下今年也整七十岁了。想当初我第一次见到陛下,他还不满十六岁,真是沧海桑田啊”

杨世臣笑道:“如今朝中,这武将方面,也就父亲依旧深得陛下厚爱。”

杨章德却摇了摇头说道:“论亲近,你父我一辈子忠心耿耿,无人能及。但是吃亏就在于读书太少,这辈子总是被其他小辈压在头上。”

杨章德虽然获封章德公,不过这个公爵却跟杨道的东海公相比,要逊色两分。身为东洲北大陆提督,也算是位高权重,一辈子没有做到总督,是杨章德最大的遗憾。

这时候,他的视线被窗外的一座新房子吸引住了视线。“哟,这房子要比真理塔更高了吧”

原本的应天府,所有建筑都不能超过奉天殿大殿的三十米高度。只有真理塔,也就是原本的报恩寺塔突破了这一高度,达到了近八十米。

几十年来,真理塔作为真理教的象征,一直是应天府最高的建筑,没有任何建筑敢超越。

杨世臣顺着父亲的视线望了过去,笑道:“那是商业银行在新街口新建的总部大楼,是陛下御批的,三十三丈高。”

杨章德问道:“那么高,冲茅房的水上的去吗”

杨世臣点了点头说道:“工部研发出来了新式的增压机,据说能把水送上两百米的高处。也是为了试验新技术,陛下才让商业银行先试着兴建百米高楼,为以后积累技术。”

杨章德收回了视线,忍不住叹道:“真理的力量真是巨大,想当年,应天府连超过三层的房子都很少,现在,都能建三十层的房子了。”

车子很快来到了皇宫北侧琵琶湖与紫金山之间的夹角处,这里驻扎了好几支京卫,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皇宫御园,琵琶湖,前湖,加上紫金山山脚处的这一大片,都是后妃们的私人天地。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全世界最大的金库。

在紫金山的某处山脚,被开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地窖,这个地窖没有其他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储存大明从世界各地运回来的黄金。

这几十年来,世界各地运回的黄金大部分都被储存在了这里,目前据说已经储存了近十万吨黄金。

这主要是因为,黄金虽然作为大明的法定货币,流通量却不大,因为银币的购买力已经相当惊人。

朱瞻基很清楚,作为世界上最稳定的金属之一,黄金具有其不可替代性。不要说现在,即使几百年以后,黄金的价值依旧受到所有人的认可。

大明想要维持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维持货币的稳定,黄金的储量一定要稳定在一个理想的储备线之上。

而流通,用白银就好了,相比黄金的稀缺,白银的储量在全世界要大的多。

别的地方不说,光是东洲,每年就能冶炼十万吨白银以上。

即便以后白银作为货币流通不便了,还可以发行与黄金挂钩的纸币,满足市场需要。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黄金的储备都相当重要。

新的章德公府就建在太平坊的东侧边缘,临近封锁区域。

汽车直接开进了大门,就停了下来,数十位杨家的后代已经等在了院子里,见了杨章德下车,一个个都跪了下来迎接。

杨章德看着自己的孙子,曾孙,一贯强硬的内心也柔软了起来。抱着一个个孩子,哪个都舍不得松开。

跟随他回来的后辈这个时候将一辆货车也停了一边,开始算着人头发礼物,满院子的欢声笑语。

一个哄朗的声音突然响起。“师父万里归来,徒儿未能到码头迎接,还请恕罪。”

杨章德回过头来,看见两个魁梧的身影带着几个卫兵进来,脸上露出了喜意。“二狗子驸马都尉”

“师父依旧叫我二狗子就好了,几十年了,也就师父还记得我的小名。”

锦衣卫指挥使李子风带着儿子李源走到了杨章德的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师父这次回来,就到应天府颐养天年,也好让我尽几年孝道。”

杨章德连忙伸手去扶起李子风。“你如今可是锦衣卫指挥使,怎能跪我”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没有师父,怎有我二狗子的今天。十二年没见,师父当得一拜。”

借着杨章德的搀扶,李子风直起身来,说道:“原本我已安排好了,今日去码头迎接师父,不过临时被陛下叫去,又把李源安排了过来,专为请师父进宫。”

李源代父磕了三个头,长揖一圈,这才正容说道:“奉陛下口谕,传东极城提督,章德公杨章德进宫见驾”

杨章德躬身道:“遵旨”

直起身来,他才问道:“陛下有没有说什么时候”

李源又以徒孙的身份说道:“师公,陛下说了,若是不觉困顿,就现在进宫,陛下还想留你共进午膳。要是身体不妥,晚点进宫也可以。”

杨章德面向皇宫抱拳道:“陛下仁慈”回过头来,他看了看自己身上,说道:“子风与源儿稍坐,我进屋换身衣裳就动身。楚瑜将我给陛下准备的白熊皮,给蓝贵妃,马贵妃准备的貂皮找出来,带上进宫。”

距离杨府不远处的极西候府内,唐赛儿脱去了一身戎装,换上了一身与儿媳宁国公主一样的超品夫人装扮。

满头的首饰让她格外不习惯,不停地跟儿媳抱怨。“这头上戴的就有两斤重,走路,说话都不敢动作大了。”

宁国公主抿嘴笑道:“母亲这一身,可是无数女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

唐赛儿摇了摇头叹道:“老身还是习惯了骑马上战场,没有享福的命。”

唐赛儿与宁国这婆媳可是两个极端,一个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杀人无数。一个一辈子锦衣玉食,十指不沾阳春水。

为了家族,唐赛儿拼了一辈子,如今终于挣下了世爵极西候,三代以后才逐代递降。

她自己享不了福,却很喜欢处处大家做派的大儿媳,哪怕她在唐林城只会花钱,但是给林家生了五个有皇家血统的后代,就是大功。

两个截然不同的婆媳,因为各自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相互之间反而没有多少矛盾,相处融洽。

宁国搀着婆婆出了房门,林喜带着自己的夫人还有一帮孙辈也都迎了过来。除了依旧留在莫斯科镇守大本营的极西候林楚,其他人都在院子里。

他们看到打扮的与平时不一样的唐赛儿,一个个都夸赞了起来。

虽然已经快七十岁了,但是唐赛儿依旧不习惯这种赞美,平日一贯严肃的脸上,溢出了一丝晕红。

还是宁国看出来唐赛儿的不自在,向二儿子说道:“好了,好了,让老祖清闲一会儿。汉文,你去把车开到门口,我们这就上车。”

作为次子,林汉文本应在毕业之后就回归唐林城,为家族效力。

不过如今的大明已经打到了波罗的海,极西候的封地也从唐林城变成了莫斯科。西线无战事,林汉文毕业之后就被宁国找了朱瞻基将他安排在了宫中当差。

大儿子留在封地为家族效力,二儿子留在京城中枢与皇外祖亲近,同样能给家族效力。

林汉文又看了一眼奶奶,才欢声应下。“我们要快一点,方才我出宫的时候,就看到张廷冕带着张锐就进了宫。”

看到林汉文要去开车,宁国叫住了他。“你先站住,张廷冕乃当世英国公,年岁虽然小,却比你还要高了辈分,你怎能如此轻狂纵使这京城以你皇外祖为尊,他也不能照应我们生生世世,这各方关系,都要我们自己好好维护。你身在中枢之地,行事要处处小心才是,明白吗”

被自己母亲教训了几句,林汉文不敢反驳,应声道:“孩儿记得了。”

谨身殿内,朱瞻基的下首坐着张懋,太孙朱见深,三人正低声说着话,在靠门口处,朱佑樘与张懋的长子张锐,两个人此时正下着五子棋。

张懋是张辅次子,正统十的儿子。

张辅在正统三十年,以八十八岁高龄去世,十二岁的张懋袭爵英国公。

自此以后,张懋大部分时间都在宫中生活,与一帮同年岁的皇子馆子都不错。

正统三十五年,他娶了四十二公主宣城公主为妻,次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张锐。

张锐与朱佑樘同岁,两个人自小关系亲近,经常在一起玩耍。

英国公如今封地在南亚,但是主系这一支几乎没有去过英州府,那里都是张辅的链各个弟弟在主持。

不过因为大明严格的嫡长继承制,他们也丝毫不担心大权旁落。

“按照陛下的安排,如今英州府的华南虎养殖基地已经有了超过千只老虎。不过,这华南虎不仅体型比不上东北虎,虎骨药效似乎也比不上东北虎,这应该是气候的缘故。”

“这也可能是家养与野生的不同,就如同那草药,野生的药效就好,种植的药性就差。野生的人参能当救命良药,种植的人参药效连三成都比不上。不过,这老虎养殖,应该从现在就重视起来,不要让人都杀光了,今后的孩子们,连老虎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了。”

“陛下说的是还有茶叶,如今英州府的红茶,乌龙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那些印度人,突厥人,大食人,包括欧罗巴人,如今都是大量购买,简直供不应求啊。”首发 新 电脑端:

朱瞻基正准备说话,听到门口传来了女官的高声传唤

“东海公杨道陛见”

“章德公杨章德陛见”

“极西候太夫人,一级英雄唐赛儿陛见”

“梁国公张武陛见”

“邺城侯苏南陛见”

“广宁侯刘安陛见”

听到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朱瞻基的心里忍不住有些恍惚,不过只是一瞬间,他就清醒了过来。

“都是老臣子了啊,廷冕,这里面的大部分人,你恐怕都没有见过吧”

张懋脸色一红,笑道:“虽然不曾谋面,但是其人其事早就铭记在心。”

朱瞻基点了点头,大手一挥:“传”

不一会儿,殿门口进来了一大群人,朱瞻基没有坐在龙椅上,而是直接走下了高台,迎了过来。

众人有些措手不及,连忙跪拜。朱瞻基大声笑道:“免礼,免礼。今日不论君臣,只论旧谊。”

看到头发花白,身材也佝偻下来的杨章德,朱瞻基轻轻点了点头说道:“由锦衣卫入军伍,这些年,你在东洲干的不错。如今你我都老了,你也就留在京城,以后多来陪陪朕。”

杨章德趁着朱瞻基不注意,还是拜了下来。“臣也准备在京城好好逍遥几年,哪里都不去了。只是臣还想恳请陛下一件事”

“有话直说。”

“臣出身草莽,得陛下赏识,从锦衣卫一总旗,如今做到章德公。平生最自傲的,还是在东洲的军旅岁月。希望臣百年之后,骨灰能入南山堂。”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点头说道:“朕允了。”

“万谢陛下”

南山堂是民间俗称,因为位于钟山南麓而得名,它实际上的名字,应该是大明忠烈祠。

大明忠烈祠位于钟山皇陵偏东位置,是大明唯一能够配享皇陵的陵园,非大明英雄,功臣不能陪葬。

因为前殿山下就是大明英雄纪念碑,而且忠烈祠不仅有专门的祭奠广场,还能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纪念碑底座上。

这二十年来,无数文臣武将,都将自己骨灰葬于后殿,名字刻在前殿为最后梦想。

在场的众人,唐赛儿和邺城侯苏南是已经确定会被配享皇陵的代表,就连杨道,目前都还不能确定。

因为想要配享皇陵,不是论官职高低,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武将获得大明英雄称号,文臣获得大明文勋称号。

望向杨道,朱瞻基说道:“东海公你这些年兢兢业业,如今也都了该享清福的时候了,朕等庆典之后,准备去西北大漠巡阅一圈,不知有没有兴趣陪朕去看看”

杨道躬身道:“臣已经十余年没有给父祖坟前添一把土了,这次回来,就没有想再走。”

朱瞻基点了点头,望向了唐赛儿。“为了大明,你操劳了一辈子。如今大明的西疆有林家,朕很放心。”

唐赛儿抱拳道:“陛下,臣在这应天府待的憋屈,要是出门,能否给臣留一个位置”

朱瞻基哈哈笑道:“你是我大明女英雄,朕求之不得。”

面对张武这个表弟,朱瞻基就要随意多了,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长子张海老成持重,次子张瀚文采飞扬,朕的儿子虽然多,能比得上他们的却也不多,你是有福之人。”

张武答道:“都是蒙陛下恩泽”

刘安是最先跟随朱瞻基的刘荣的儿子,也是如今为大明镇守北域海疆的海军重臣。

在朱瞻基第一次出海,他就作为主将扫平了明古鲁部落,当时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壮汉,现在也变成了一个老朽。

朱瞻基笑着跟众人说道:“你们恐怕还不知道,每日广播里面,播报新闻的那个主持人刘月,就是广宁侯嫡孙女,不仅声音大气沉稳,人也长的花容月貌。应天府一些勋贵子弟,为了赢得她的芳心,可是闹出来了不少纠纷。”

刘安摇头笑道:“都是陛下庇护,才没让人扰了小月清净。我原本是想让她早日嫁人,一个女人家,还是要以家庭为重,可惜啊,老头子的话她不听。”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语气充满了一种得意。

刘月可以说是大明新一代的女性,她们都是受到了蓝贵妃的影响,自立,自强,不甘心当男人的附庸。

这样的女人大多出身不错,并且有一份好工作。社会地位也不算低。

不过在这个时代,她们遭受的非议也是极大的。

朱瞻基和蓝烟当然对她们保护有加,不让她们受到太多的干扰。朱瞻基也想看看,他们这些女人,以后能变成什么样子。

还有邺城侯苏南他们,苏南可是大明第一代英雄,也是朱瞻基的老熟人了。

曾经一个被亲族逼的在家乡待不下去的草根,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替大明镇守黄金城的侯爷,苏南这一生也称得上是不负此生。

请了众人坐下,朱瞻基才说道:“今日叫你们过来,也是为了正月初件大喜事。大明的发展,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所有人的功劳。

到了庆典这一日,自然要与民同欢。那一日,你们都陪朕一起登上承天门城楼,巡检大军。”

大明百年庆典,各种程序都已经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安排了下去。

四十六年正月初八,朱瞻基将会在皇城南门的承天门城楼接受万民叩拜,巡阅三军。

除了皇族,宗室,还有文臣武将的代表也会选出一些代表登上承天门城楼,为了这些名单,各家争的不可开交。

只是简单地跟众人说了一番那一日的安排,朱瞻基就把话题岔开,与这些老人谈起了过去。

这些老人,每一个陪伴他的时间都超过了五十年,是真正的老人,他们之间有着无数的话题可谈。

朱见深看看皇祖,又看看这些老臣,内心也是感叹不已。

君臣相和五十年,这真是一段佳话,他以后能遇到这样的老臣吗

他看了看张懋,内心似乎有了答案。

而在谨身殿的门口处,朱佑樘和张锐两个孩子也在低声议论。“巡阅那日,皇曾祖准我与羽林卫预备学员兵一同参阅,为了训练,我的大腿都磨破了。”

“殿下,我也想骑马,可是父亲总说我太小,不让我骑马。”

“那不行,你看你的身体,都比我差太远,不锻炼,哪能以后给我当将军。”

“嗯,我以后也要当个能骑马的大将军,谁不听殿下的,我就打谁。”

新年到了,应天府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所有人在庆祝新年之余,都在期待着开年之后的百年庆典。

承天门外,这里的大街从正月初一开始就进行了管制,就连城际火车走到这里的时候,也取消了停靠。

正月初三,已经十六岁的贝多芬就来到了承天门广场,每日观察着这里的环境。

他已经准备要画一幅大型油画,要将庆典那日的热闹场景全部画下来。四周的环境他已经铭记在心,现在,就只等初八那天,庆典开幕了。

从穷苦的欧洲,来到繁华的大明,他觉得差距最大的并不是经济,而是文明。

欧洲的国家最多只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是大明已经有了五千年历史。五千年的文明积累,才能让大明展现出更深的底蕴,更灿烂的文化。

这一切,都是愚昧的欧洲比不上的。

他想用他的才智,为大明的发展添砖加瓦,他想用他的画板,记录下这最文明的繁荣国度。

推荐老朋友瞎半身的新书最强抖音,一个骚气冲天的作者,骚气的创意。

这应该是稍微留点遗憾的大结局了后记我要想想怎么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95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