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七零章 异人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朱棣听了朱瞻基的述说,开心地笑了起来。问道:“那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朱瞻基正容说道:“我与皇祖父,父王一脉相承,血浓于水,乃这世上最亲近之人。至于其他人,再亲近也只是外人,万没有因为外人让自己隔阂之理。”

“你能如此想,朕心甚慰。去吧,朕知道了。”

出了谨身殿,遇到了前来迎驾的金阔,朱瞻基考虑了一番,吩咐金阔道:“关注一下皇祖父对武将勋贵的态度,李亮,把今天的事情告诉金太监。”

不管是金阔,还是李亮,孙林,他们的命运已经跟朱瞻基紧密联系在一起。哪怕是朱棣只能威慑他们,而再不能收他们为自己的势力。

假如朱瞻基意外身亡,那他们几个最好的命运也不过是去中都凤阳守城门,祖陵。

所以,哪怕全世界都站在他的对立面,这几个人,包括从宁波回宫述职的余先,都不会背叛他。

回到兴庆宫的东苑,这里皇宫最东侧,隔着两排太监宫女们住的隔舍,就是东城墙。

因为与隔舍之间有大树的阻隔,这里的环境比较幽静,加上人住的多,花园特意被修建成为了江南园林式的,三步一景,十步一洞天,若不是冬季,这里的景色会非常迷人。

承徽刘镕徽原名刘大姐,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女人用的最多的名字,实际上,这不能说是姓名,只能说是一个代号。因为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女人,都是没有名字的,大部分都是有一个小名。

刘大姐被选为承徽以后,要记入黄碟,就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徽是取承徽之名,金字旁的镕,是根据朱瞻基的土字旁来的,意味着土生金。

这同时也是一种含蓄的情感表达。

因为她的改名,同时最少有十几个没有正式姓名的女子,都给自己改了一个带金字旁字的名字,也是让朱瞻基哭笑不得。

一进院子,朱瞻基就受到满园春色的欢迎,那些遇到朱瞻基的宫女太监都跪拜相迎,更多的却是一大群人在那里不停地宣传。

“殿下来了”

“殿下来了”

朱瞻基一般到了晚饭时候才会来东苑,今日中午就过来,也让许多不知情的小宫女们格外兴奋。

她们的主子不好相争,她们倒是比主子们竞争的还要激烈。

因为知道朱瞻基是到刘承徽这里,大部分女人并没有迎出来,不过仍然有不少女人打扮的花枝招展,装作偶遇一般跟朱瞻基眉目传情一番。

朱瞻基对她们没有歧视,只有怜爱。她们的一生都系于自己一生,不管用什么手段来竞争都是值得原谅的。

只要不越过那条伤害线,造成大的错误,朱瞻基内心其实是鼓励这种竞争的,因为她们的竞争,造福的是自己。

当然,这一切必须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真要搞的刀光剑影,那就不是性福,而是灾难了。

“妾身恭迎殿下”

刘承徽行了一个屈膝礼,她的一个女官,一个太监,六个宫女却是跪拜,共同迎接了朱瞻基。

“免礼,都起身吧。”朱瞻基看了看客厅案几上面的点心,笑道:“这是你家乡惠州的点心”

刘承徽笑着说道:“妾身祖籍余杭,却自幼在惠州长大。这博罗酥糖,惠州发糕虽然算不上美食,却也能让殿下尝个新鲜。今日妾身还亲自做了一份梅菜扣肉,只是不知道殿下会不会喜欢。”

朱瞻基坐在了软塌上,笑道:“你的心意我领了,这梅菜扣肉我记得曾经吃过一次,还挺合我口味。”他看了看四周问道:“进宫也有几月了,没有相熟的姐妹为你贺寿”

她抿唇一笑,说道:“妾身今日礼物收了一堆,就连太孙妃也给妾身送了礼物。只是殿下没有恩准,妾身不想其他人扰了殿下的兴致,所以准备改日再请姐妹们。”

朱瞻基坐起身来说道:“既是如此,想必承徽定然也给我安排了节目,让我很是期待。”

刘承徽跟他笑了笑,回身进了里屋,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抱着一个小木盒。她打开了木盒,笑道:“妾身愚鲁,女红歌艺都不出众,就连这个头,幼时也常遭人耻笑,认为妾身寻不到一门好亲事。所以妾身幼时好友并不多,只在房中看书。这是妾身前年自天宝观偶得的一本医书,原本想要在前些时日献于殿下,只是殿下出征,所以此事耽搁了下来,今日才能与殿下过目。”

能被她自信满满地献于自己,朱瞻基也有些慎重地接过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手抄本,只见封面上写着五气论。

中医的来历已经不可考究,但是中医的药医病理,就是源自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原论。

所以看到五气论,朱瞻基并不觉得意外,但是同时也确定,这绝不是一本流传在外的医书,而是个人所著。

朱瞻基并没有直接翻开书,而是笑道:“却不曾想,爱妃还是一个女大夫。”

刘承徽笑道:“让殿下笑话了,妾身只是受父亲影响,多看了几本医书。妾身今日也不是向殿下进献此书,而是想跟殿下推荐一人。”

这更让朱瞻基好奇了,笑道:“我今日有足够的时间,也许听听爱妃小时候的故事,多了解一些爱妃。”

这话说的刘承徽心花怒放,知道今日这步棋走对了。 ǎng

如今兴庆宫内嫔妃数十,刘承徽自认自己不论是姿色,还是才华,都很难脱颖而出。

特别是她将近五尺尺311厘米,相当于一米八的身高,曾经还以为难寻佳偶。

却不曾想太孙殿下身高六尺二寸,喜欢身材高的女子,她才会被选进了宫中。

如此佳缘也让刘承徽格外珍惜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的身材太高,不可能位居高位,只想能安安稳稳在宫中幸福地生活一生。

宫中虽然有竞争,却位于社会的最顶端,只要她能讨得朱瞻基的欢心,这一辈子就不用担心。

为了自己的幸福,她也要努力追求。

“妾身祖上一直在余杭从医,父亲虽然学儒,却也没有忘了家传之学。在惠州,有一唐代兴建天宝观,在当地颇有盛名。家父与观主中和子道长乃忘年之交,中合子道长医术精湛,在当地颇有盛名。妾身小时候也常伺候左右,所以知道中和子道长在瘴气方面研究颇深。”

“他也就是你想向我推荐之人”

刘承徽点了点头说道:“本书乃是中和子道长年轻时候所著,他医术高深,非妾身能评价,只是此人淡泊名利,如今年岁已大,却不知会不会应召。”

“他如今年岁已大”

刘承徽笑道:“如果妾身记忆无误,道长今年应该七十有二。不过道长长于养生,如今身体还硬朗。”

一听那位中和子七十二岁了,朱瞻基就觉得有些失望了。这个时代,七十二岁的人,远比后世八十多岁的人还要苍老。

他不应召,朱瞻基也拿他没有办法,连朱棣对如此年岁的人都要尊重有加。万一这位道长在应召途中去世,那朱瞻基可就要臭名远扬了。

可是听说这位道长擅长治理瘴气,他又很是心动。因为现在大明强势无双,能给大明军队造成阻碍的,也就只有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瘴气了。

他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我记下了,还需从长计议。不谈他了,今日是你的生辰,我也没有特意准备礼物,今日就承诺你一个合理要求。”

刘承徽欣喜半蹲,行了一个仕女礼说道:“妾身自认略懂岐黄,在殿下身边还有点用处,希望殿下以后出征,能考虑带妾身服侍殿下左右。”

这件事虽然小,但是却会影响后宫的稳定。所以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此事孤只能说会慎重考虑,却不能直接承诺于你。”

刘承徽本来就没有指望朱瞻基能答应,但是只要朱瞻基觉得欠了她的,那么,以后自己自然会被他记在心里。首发

如果这件事能成功,那她以后陪朱瞻基的机会更多,所以不管怎么样,她的目的都达到了。

距离吃饭还有一会儿,朱瞻基听着刘承徽说着幼年的故事,随手翻看着手里的医书。

这一看,他却大吃一惊。虽然中合子的理论并没有脱离五行的范畴,但是此人却在书中提到了元气与细菌有关。

在没有显微镜的年代,能够有这样的判断,绝对是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知识积累。

这个时候,他越发想要见到这个中和子道长了。

如果能够解决了瘴气和传染病问题,如今的大明,将不会畏惧任何艰难险阻。

世界再大,任何地方也敢去闯一闯。

这个时候,李亮和验毒的长随胡元进了客房。“殿下,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在哪里摆膳”

“今日寿星为大,一切听刘承徽的安排。”

刘承徽笑的更甜了,柔声说道:“妾身是殿下的人,当然一切都听殿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40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