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八章 暗地联络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曹随笑了起来说道:“文明和愚昧并不能简单用识字与否来区分。有大字不识的人忠肝义胆,更有熟读诗书之人狼心狗肺。”

差旺认真说道:“但是只有识字才能有评价的资格,才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着差旺的表情,曹随脸上的笑淡了下去。他突然发觉,自己似乎从来都没有发觉,这个小学徒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了。

想着今天金太监跟他们开的会,他有心问道:“差旺,我记得你把我书房的书都看完了是吗”

差旺点了点头说道:“但是还有许多书我看不懂,许多字我认识,但是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哪些字连在一起你不知道意思”

差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很多。程门立雪,完璧归赵,这些字很简单,但是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有那些四书五经,我都看不懂。”

一个不了解华夏文化渊源的麻喇迦小孩子,能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学会说大明官话,写大明字,还学会算账,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华夏文明不了解,哪怕是最简单的成语,他也不会了解其中的意思。

曹随笑着说道:“以后有那些字词不了解意思,你就记下来,我会慢慢跟你讲解。至于四书五经,那是微言大义,指明做人的方向,连我都不懂。太孙殿下说过,那些书普通人,不是专门做学问的根本不需要学,因为大多数人,学一辈子还是一个糊涂蛋。与其学那些,不如多学一点实学,这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有用。”

“什么是实学”

“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上的。比如你学的算账,还有格物,几何等等。”

差旺又问:“这不是手艺吗”

曹随本身也只是一个半瓶水,他也不了解这里面的差别,只能按照以前学习的时候听过的话说道:“殿下八岁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任何手艺,将其归纳成理论,就是学问。学会了格物,几何,我们就能建造各种房子,港口,还能把船建的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这些都是实学,对普通人的影响也更大。”

“那我也想学这些”

曹随笑了起来说:“这些我不会教你。想学这些,只能到大明应天府,殿下办的羽林卫学里面才能学的到,我也只是学了万分之一不到。你要是想学更深奥的算学,只要能在学徒期满,通过考核,就能学到。不过,你要是去当官,就不能再学了。”

差旺想不通这其中的环节,却也知道自己面临着人生的选择。他问道:“师父,我要是回村子当官了,还能跟你学吗”首发

“不会,会有其他人教你,他们比我的学问更好。在你的眼里我学富五车,但是我也不过是一个只是经过初级培训的小太监,跟那些人相比,我还差的远呢”

要不是今日的会议,曹随会对差旺三心二意大怒,因为自己教了他几年,他却没有一点回报之心。

但是今日金太监在会议上说了,要安排本地懂大明话的人去当官,把他们当做种子,撒向麻喇迦的各个角落。

麻喇迦除了王宫有一二十个懂大明字的通事,也就只有官厂这里的学徒们懂得大明话,会写大明字了。

他们这些学徒从小就跟着他们这些太监学东西,哪怕在文采上略逊,但是进行翻译,看懂公文,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被大明养大,心更忠诚。

他们要是得到朝廷的重用,会比多个忠心的小学徒更有用。而且,一个能在当地发挥更大作用的学徒,对曹随本人来说,带来的好处也更大。

差旺有些犹豫了,有些想哭地问道:“那你还是我师父吗”

曹随的心里熨帖了不少,揉着他的头笑道:“傻小子,只要你不变,我给你当一辈子师父。”

麻喇迦王府里面的气氛却不像曹随他们这里和谐,在王府里面干活的那些侍女,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所谓的王府,是就是一座稍大的院子,相比麻喇迦外城那座奢华的清真寺,这个王府一点也不起眼。

拜里米苏拉并不愚蠢,如果愚蠢,他也不会从一个家破人亡的王子,变成一个开国之君。

虽然这个国家小了一点,但是拜里米苏拉既没有人,也没有钱,能让麻喇迦生存下来,已经很不易了。

这些年他在南洋各国之间纵横联合,让这个小国艰难地生存下来,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清真寺建的漂亮,奢华,讨好了周边各国。就连信奉佛教的暹罗打过来,他们也不敢拆了这个清真寺。

暹罗虽然势力不小,但是跟满者伯夷比起来,还是不够看。

可是要是他把王府建的奢华了,暹罗人来了,肯定是首先抢了他的王府,再一把火烧了。

但是把钱投在清真寺上,不仅满者伯夷,亚齐,新三佛齐国都会亲近他们,暹罗人也不敢动清真寺。

这个清真寺已经成为了麻喇迦国,在南洋立足的一个鲜明标志。相比之下,王府建的再好看,也没有一点意义。

拜里米苏拉窝在宽大的竹椅里面,让他的身躯显得越发瘦小。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他,相反对他充满了敬意。

“郑总兵还在殿下那里”

他的大儿子,梅加特依斯干达沙轻声回道:“总兵大人凌晨抵达麻喇迦,就到了太孙那里,至今还未出来。二弟如今守在府外,会第一时间请总兵大人过府叙话的。”

拜里米苏拉嗯了一声,又闭上了眼睛。如今他已经感到自己的精力越来越不济,终究是老了啊

依斯干达沙看了看他问道:“总兵大人的权力再大,也大不过太孙殿下,他能让太孙殿下改变主意吗”

拜里米苏拉好一会儿才睁开了眼睛,叹道:“不管怎么样,都要试一试。当初我们麻喇迦以绿教为本,也是受了他的影响,他总不能置身事外啊”

昨日太孙初到,他还在猜测太孙就是偶然起兴还是有备而来。但是到了晚间,他就已经明白了过来,太孙这次是有备而来。

当王景弘拿出了那份详细的改革方案的时候,拜里米苏拉连一声不都不敢说。

详细的改革方案都拿出来了,显然大明是有备而来。一份计划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显然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利益团体。

麻喇迦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拜里米苏拉他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见风使舵。

他根本没有资格在大明的太孙面前说不,而在这种大势面前,他更不敢说不。

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第二天一早,大明的使节就喧宾夺主,开始在麻喇迦警备大肆宣传起来。

这是根本不给麻喇迦拖延的机会,直接要挖断麻喇迦的生存之根。

是的,麻喇迦是依托大明才能存在,受大明的保护。但是他们自己的民族,几百年来都是受到了印度教派和佛教的影响,后来又受到了绿教的影响。

现在大明直接废除几百年来的影响,剥夺了教派的特权,就等于是拆散了麻喇迦的管理架构。

贵族从今以后不再是贵族,平民从今以后不再是平民。

原本只是最低等级的华语通事,现在掌握了话语权。

如果只要会华语,就能当官。

那原本的官员们,贵族们怎么办这种整个社会的矛盾如何化解

滔天之祸啊

拜里米苏拉很害怕。

因为他清楚,麻喇迦太小了,而有大明的强力压制,这个计划是能成功的。

不要说麻喇迦,就是原本的三佛齐。在三佛齐被满者伯夷灭亡了以后,华人就占据了旧港。

旧港就成了一个成功的例子,那里如今就是华人掌权。

麻喇迦比旧港更小,旧港的那一套经验绝对能推广开。

要不了几十年的时间,只需要二十年。华人只要大力移民,一年就能迁移来几万人。然后在本地推广话语交流,推广华人文字,然后这里就会变成华人的国家。

那他这个苏丹还有什么用还有什么权力

除非,他的子孙后代从今以后也都开始学华语,然后还有保留这个王爷职位的机会。

但是,他最看重的依斯干达沙,他是他所有孩子里面最聪明的一个,偏偏一直心向绿教。

因为绿教那严格的权力阶层的固化,是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而依斯干达沙已经受了几十年的影响,现在就是想改也改不过来了。

是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爷,还是揭竿而起,就连拜里米苏拉也不确定。

他向依斯干达沙使了一个眼色,依斯干达沙立即让所有伺候的下人全部退下,房间里面只剩下了父子两人。

“依斯干达沙,如果大明坚定地执行汉化政策,你会怎么选择”

依斯干达沙沉吟了许久,摇了摇头说道:“父亲,我不知道。我知道应该反抗,麻喇迦是我们的麻喇迦,但是大明太庞大了,他们只是留守在这里的勇士,就能踏平我们麻喇迦。”

“不,绝对不能直接对抗。大明虽然庞大,但是他们离我们太远了,这位太孙殿下不会一直留在这里,而那些会被派驻到这里的官员,应该也是被流放的。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操作余地。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只有这样,才有明天。”

拜里米苏拉压低着声音,攥着自己儿子的手继续说道:“大明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他们的文官与武将之间有矛盾,与內监之间也有矛盾,而內监与武将之间也有矛盾。我们的麻喇迦虽然小,但是兄弟一心,大明虽然大,但是他们的利益从来都不是一致的。依靠大明的扶持,我们会得到我们想要的安全和发展,我们耐心地等待,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定会爆发的。”

“苏丹陛下,二王子和郑总兵到了。”

听到卫兵的禀报,依斯干达沙立即搀扶着自己的父亲坐起身来,然后搀扶着他迎向了门外。新 电脑端:

麻喇迦的发展离不开郑和的扶持,没有郑和,大明不一定会选择麻喇迦当做自己的中转地和加工点。

如果没有大明舰队在这里驻扎,带动本地的消费。如果没有大明舰队把麻喇迦当做大明与南洋贸易的重要据点,麻喇迦根本不可能在没有人,没有钱的境况下,还一步步扩大。

这十几年间,麻喇迦的人口从只有几千人,发展到超过三万人。从只有不到五个村子,发展到方圆几百里,常驻人口超过了六万。

这些都是郑和的功劳。

所以麻喇迦上下,对郑和的态度一直非常恭敬,从来没有因为他是一个阉人而看不起他。

他们父子还没有走到院子门口,就看到郑和带着自己的随从,还有他们的老朋友哈三一起走了进来。

“郑总兵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拜里米苏拉父子率先拜了下去。

郑和没有受他们的全礼,侧过了半个身子,又跟他们回了一个礼。“老苏丹不用客气,我们都是老朋友了”

拜里米苏拉父子当然也是不受他的全礼,双方又互相介绍了一番,相互见礼,然后才一起进了大殿。

双方坐下之后,待侍女沏上从大明运来的茶,拜里米苏拉率先端起了茶碗。“听闻总兵大人在回返大明期间,又率军惩罚了东瀛国,并且直接攻入了东瀛的王城,将他们的国主抓到了大明,实乃不世之功绩啊也难怪大明皇帝陛下会册封阁下为滇国公。”

郑和举杯笑道:“此事并非和之功绩,主帅乃是太孙殿下,副帅有易信,朱真,还有柳升。和不过是替太孙殿下充当了一回管家。被封滇国公,也是陛下之厚爱,与东瀛并无太大关系。”

拜里米苏拉问道:“此战当真是殿下一手策划”

“名至实归。”

拜里米苏拉心中暗惊,却装作好奇地问道:“鄙人竟不知殿下有如此才干,此事还要多谢总兵大人提醒。昨日与殿下匆匆一见,今日他要宴请南洋诸将,要到明日才有机会拜见。还望总兵大人能多提携,我们也当投其所好,让殿下在麻喇迦过的开心。”

郑和如今正想着跟朱瞻基缓和关系,哪里肯背着议论他。“苏丹不必客气。殿下乃不世英才,非我等臣子所能议论,还请见谅。”

“此事是我失言,恕罪恕罪。”拜里米苏拉已经明白了,连郑和都不敢背后议论,这位殿下当真不是一个容易算计的角色。他忧心忡忡地说道:“总兵不,定国公阁下”

郑和笑道:“我依旧是钦差总兵太监,我们老朋友了,依旧唤我总兵衔更显亲近。”

拜里米苏拉点了点头,又问:“总兵阁下,不知今日可曾听说太孙殿下之行动”

“可是殿下汉化之举”

拜里米苏拉道:“正是此事。”

郑和大笑道:“鄙人今日一早就见了殿下,然后看了许久殿下安排的各项计划。此乃大义之道,仁政也。”

见郑和兴奋之情不似有伪,拜里米苏拉心里有百般不愿,但是这个时候都不好开口了。

他看了看郑和的随从,除了哈三有些不以为然,其他人也都对太孙的计划表现出了兴奋,或者是赞成的态度。

他登时明白了过来,郑和虽然是异族,但是他自小被朱棣养大,教他识字,习武。郑和虽然对他们有所同情,但是他依旧忠于大明,忠于皇室。

自己认为的灭国之灾,对他来说,却是一项有利大明的国策。

他有些灰心了,如果连郑和都支持这个计划,那他根本找不到能替他说话,还有地位的人。

现在看起来,只有忍辱负重这一条路走了。

他不是没有想过收拾家业去别处发展,但是去到其他地方,还不是要仰仗别人鼻息生活。

与其仰仗那些小势力,还不如就投靠大明,最少这个靠山更强大。

现在他急切需要找到一个熟知这个计划的的大明内部人物,更需要知道,有哪些人并不赞成太孙的计划,那样他才能知道该拉拢谁。

郑和这人有些太死板,太方正。既然知道了他是忠诚于大明的,对他就只能君子欺之以方,却不能以邪门歪道拉拢。

拜里米苏拉的眼睛在大明诸臣之中扫了一圈,心里有了主意。笑道:“今日久别重逢,不谈国事。自永乐十二年开始建设清真寺,终于在去年建好,你们上次还未得见全貌,今日正好以补遗憾。”

郑和笑道:“正有此意。”

拜里米苏拉吩咐了下去,不一会儿侍卫们就准备好了马车,众人便移驾,一起前往外城,麻喇迦河对岸的清真寺。

麻喇迦没有马,不多的马匹也是从其他地区高价买来,所以这里基本都是牛车,或者是人力车。

王府有几辆马车,但是都很小,也就只能乘坐两人。

拜里米苏拉与郑和一辆马车,而依斯干达沙却有意跟哈三坐进了一辆马车。

在上次舰队抵达的时候,依斯干达沙并没有注意到这位哈三。在他看来,这位阿訇不过是个蹭船去西洋的小角色。

不过两人见过面,说过话,这个时候,自然也有一些话说。

两人闲叙了一番,依斯干达沙就故意装作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皱起了眉头。

哈三也是一个极会察言观色之人,看他的模样,就忍不住问道:“王子是为殿下的汉化计划担忧”

依斯干达沙装作毫无心机地说道:“阿訇来过麻喇迦,应该知道我们麻喇迦最开始是信仰湿婆。因为与信仰佛教的暹罗不合,在他们的逼迫下,我们才放弃了湿婆教。后来与总兵大人合计之后,在上次下西洋之时,我们麻喇迦整体改信绿教。可是这次殿下的计划,却又要让我们麻喇迦放弃信仰绿教”

哈三并不是大明实权阶层的人,所以对朱瞻基的计划只是有所耳闻,却并不了解内情。闻言忍不住讶然道:“不是只要麻喇迦人学说大明话,写大明字吗”

听到哈三这样说,依斯干达沙越发知道他只是一个外围人物。要不是跟郑和的关系好,他根本就是一个小角色。

所以他就故意说的更严重一些。“阿訇难道不知,殿下要求我麻喇迦禁止一切除大明书籍之外的书籍,并且限期一个月内全部上缴,如果不上交,逾期被举报,就会关进监狱,举报人会有奖励。”

哈三闻言一愣,随后大怒。“难道连古兰精也要禁止”

“大明现在要我麻喇迦人全部学说大明话,写大明字。要不了多久,恐怕就是一本古兰放在面前,也没人看得懂了。”

“可曾有禁止传教之举”

“这倒没有,但是不让人学阿拉伯话,学写阿拉伯字,这不是跟禁止传教差不多吗”

哈三有些沉不住气了,他从巴格达到长安,就是为了宣扬安拉的荣耀。如果连阿拉伯话不能说,阿拉伯文不能写,那还怎么传教

他打开了马车的窗户,唤来了随身的仆人,让他立即去探听朱瞻基下令的具体条款。

依斯干达沙见火候差不多了,故意不再提这个话题,将话题转到了新建成的清真寺上面。

麻喇迦的国力有限,这个清真寺并不大,不过在用料上面非常讲究,光是黄金就耗费了百斤。

众人在清真寺里游览了一番,还一起做了晌礼,众人这才从清真寺里出来,准备回王府。

这个时候,哈三的仆人抄来了一份贴在街上的通告内容,递给了哈三。

当他看完之后,登时就变得比依斯干达沙还要愤怒。“这是大明太孙的阴谋,他要阻止安拉的光辉照耀东方。我们决不能妥协,要坚决抗争。”

依斯干达沙连忙低声说道:“慎言,慎言。谁也不知道大明太孙在使团安插了多少人,你难道不怕被砍了脑袋”

哈三一愣,随即打了一个冷战,压低了声音说道:“是的,对方势大,我们不能直接抗争,要讲究策略。”

见对方有些退缩,依斯干达沙火上浇油道:“为了传扬安拉的荣光,我们一定要坚决跟大明的太孙殿下进行斗争。我们要讲究策略,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9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