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九章 思想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计划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新 电脑端:

如今的麻喇迦,只占据了后世马六甲周边的一些区域,大小跟大明的一个县差不多大小,人口只有几万人,实力根本不值一提。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无用的。

就像后世那些凶神恶煞的匪徒,哪怕再狠辣,再聪明,面对开动的国家机器,也只能束手就擒。

这种实力的差距,并不是阴谋诡计能够抵消差距的。

他的手下就已经能够让这个计划顺利实施,所以他的精力并没有放在汉化麻喇迦上面,而是放在了即将举行的舰队大比。

相比一个小小的麻喇迦,他更重视舰队将士们的心态和军风整纪。

因为整个军队,才是他的力量之源。

从离开泉州,舰队各项竞技的比赛就开始展开,从初赛,到预赛,如今已经进入了决赛阶段。

“殿下,旧港外海有一小岛,地势平整,无毒虫,毒蛇之侵害,可做决赛场地。”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说道:“举行个人竞技,团体比赛,实为激发将士向前之心。故此决赛场地不仅要大,更要让更多的将士能看到。决赛场地应寻一山林稀少之山丘,比赛在山下,众将士可在山坡上观看完整的过程。还应距离海面不远,同时能进行舰队的炮击比赛。”

王景弘明白了过来,说道:“那我就按照这个条件,在麻喇迦与巨港之间,寻一合适场地。”

朱瞻基点了点头,叮嘱说道:“任何安排,都应有其目的性,意义性。孤并不是银子多的想要往外散,个人竞技,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将士尚武之心。另以团队比赛,增强将士们的凝聚力,让将士们知道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制定的每个比试项目,都是展现个人武力,个人魅力,表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原则来安排项目。而团队项目,以展现我大明海军风采,加强战士在比赛中的团队配合为目的。”

王景弘虽然一手策划了大明海军这次竞技比赛,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比赛背后的因素,听到这里,忍不住有些汗颜。

而其他人也是一样,就连从小看着朱瞻基长大的金阔他们,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也感觉这位殿下实在是多智近乎妖。

而跟朱瞻基接触比较少的张勇,刘进,杜聪,更是对这个年轻的殿下钦佩不已。一场为了怕士兵在旅途烦闷的比赛,竟然还被他赋予了这么多的精神意义。

他们再也没有一丁点的轻视,不再把这位太孙殿下当做一个好奇的年轻人,而是一个真正的帝国继承人。

安排好了比赛决赛期间的日程以及行程,人员安排。担任会议秘书的孙林这才又说道:“下面进入下一个议题,如何积极推进麻喇迦的汉化过程。”

朱瞻基首先进行了会议展望说道:“麻喇迦是汉化具有优势的一个地区,如今的麻喇迦,人口总计不到五万人,还有一万多都是汉人,占了三分之一还多。麻喇迦势弱,在推进汉化的过程中遭遇的阻力会很小。

而且本地人之中,凡是依托汉人生存的本地人,在这十几年中,多多少少都会说一些汉话,所以推进过程不会很艰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麻喇迦因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他们的上层人物对于完全汉话,是不支持的。如何化解这中间的矛盾和阻力,请诸位畅所欲言。”

郑和作为舰队的副帅,率先说道:“麻喇迦的汉化过程可以像旧港一样,当华人占据了社会的主流,人们就会自然地开始学习大明话。以前的驻军主要维持港口的安全,还有官厂的生产,并没有积极参与整个麻喇迦的社会发展。我个人认为,应该放松对军队的管制,放松对将士家属的管制,让他们在麻喇迦各个阶层,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朱瞻基说道:“滇国公说的不错,但是如何解决放松管制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华人与本地人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麻喇迦上层故意施加的阻力,这需要有更详细的规划。”

其他人也纷纷出谋划策起来,在座的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哪怕他们本身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在面临具体事务的时候,都有比朱瞻基更符合现实的策略。

在众人的共同参谋下,针对麻喇迦汉化的过程,拿出了更详实的计划方案。而这件事的主要负责人,就安排了第四舰队参将安乡伯张勇担任。

而他以后的主要办公地,也被安排到了现在还是一片废墟的新加坡。

这就又涉及到了另一个议题,那就是将大明的转运港,将会慢慢从麻喇迦转移到新加坡去。

新加坡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原来有个小镇,最开始归三佛齐管辖,后来被满者伯夷抢光了以后,还一把火烧了。

暹罗虽然现在名义上统治着这里的土地,但是他们主要的疆域在北方几千里之外,这里并不重视,所以大明占据这里,没有任何人反对。

朱瞻基也将这里命名为星城,安排张勇在这里建设一个海军港,可以直接辐射旧港和麻喇迦两个区域。

至于官厂和仓库,暂时还不会迁移过来,最少要等到星城这里建设起来了,然后才会慢慢转移产业。

其实麻喇迦的官厂并没有担负多少生产任务,只有一座炼铜厂,一座修船厂,然后就是装粮食和热带水果,鱼干的仓库。

这样的举动也是给麻喇迦施加压力,你如果不汉化,我就不理你了。

为了维持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大明并不能简单地举起屠刀。一个麻喇迦是小事,整个南洋才是大事。

所以大明不需要用屠刀,只需要用经济,就能让麻喇迦跟着大明走。

当然,他们如果敢不听话,大明不介意让暹罗出手,灭了麻喇迦。

现在的暹罗只是大明的称呼,他们现在实际上自称的大城王朝。这是根据他们现在的首都大城来的,至于曼谷,现在还不存在这个地方。

将这些琐事都安排好了,众人纷纷起身,这一场会议开了两个时辰,大家都有些头昏脑涨。

王景弘这个时候突然说道:“殿下,既然现在要建设星城,不如这次的总决赛,就安排在星城举办。”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种事你安排就好,星城这里不错,不管是距离旧港,还是距离麻喇迦都不远,邀请各国使节也很方便。”

王景弘笑道:“那我安排好了行程和人员,再跟你汇报。”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时间要快一点,你们要等待五月的南风,我们却必须要在南风到来之前,前往南洲。”

郑和听的一愣,眼睛在朱瞻基和王景弘之间看了看。朱瞻基又说道:“大家散了吧,滇国公留步。”

等众人都出去了,朱瞻基请郑和来到了一楼东侧的茶室,在面向花园的竹椅上坐了下来。

“滇国公,孤改变了主意,这次下西洋,你跟孤一起行动,右路军让王景弘和朱真率领。”

郑和刚才听到了朱瞻基的话,就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他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可是臣有不妥之处”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非滇国公之过,而是孤另有考量。滇国公四次下西洋,在南洋和西洋都相当熟悉,而且与这里的各国国主,部落首领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但是,这恰恰也是孤担忧的一点。”

李亮拿硝石结冰,冰镇了一个西瓜,切成薄片,亲自端了上来。朱瞻基拿过来了一块,大口地吃了起来,郑和却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吃。

“殿下,臣有一事不解。”

“说。”

“从殿下的麻喇迦政策,臣已经看出了殿下准备改变大明以往对南洋各国的政策,不在意安抚为主,而是准备加强控制,让南洋各国百姓更认同我大明的统治。”

朱瞻基吃了一块,就不再吃,吩咐李亮道:“给马良媛她们端去,她们女人喜欢这些甜食。”

然后他才又回头说道:“我有一疑问想问滇国公,大明虽然名义上是南洋诸国的上国,但是各国各自为政,除了上层人物知道我大明,那些百姓有几人知晓我大明又有几人认同我大明”

郑和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除吕宋,渤泥国,旧港之外,无不是见风使舵,只想占便宜之辈。”

朱瞻基反倒吃了一惊,他以为郑和会掩过饰非,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能直接坦陈。

“所以,大明对南洋各国的政策,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孤早年间就在准备这次西洋之行,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国真正变成我大明的属国,让我大明的光辉照耀各国。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一手拿着糖,一手拿着刀枪。听我大明令者,给一块糖吃,不听者,刀枪逼之。”

“殿下是认为臣对南洋各国太过于宽宥”郑和苦笑道:“殿下却不知臣之所想”

朱瞻基摊开手说:“我是主帅,你是副帅,所以孤现在希望与你开诚布公,达成一致。现在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听你说。”

郑和见朱瞻基如此说,一时之间反倒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他沉吟了好一会儿说道:“和自永乐元年就开始出海,这十五年见走遍了中州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再也没有见过一个国家有我大明强盛,富饶。臣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一直要有战争,为什么就不能和平相处但是发觉,只要有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民族存在,战争就会永不停止。

以前的大明并没有绝对优势,只是一个草原,就让大明束手无策。但是自殿下将火枪改进,并且能大量生产,如今的大明就有了统一中洲大陆的能力。如果这些国家全部都处于大明的统治之下,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再有战争了呢

所以臣对殿下的计划不仅没有半点意见,还非常支持。以前臣只能听陛下的命令,以安抚为主,不会插手南洋各国的事务,但是如果把这些国家全部变成大明的疆域,由我大明颁布法令,万民莫有不从,那天下也就没有了战争。”

朱瞻基听到郑和的话,真的有些傻眼了。没有想到,在几百年前的这个时代,竟然就有了郑和这样的和平主义者。

他已经完全摒弃了国家,民族,宗教,成了一个真正的泛爱主义者。

朱瞻基忍不住说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很难实现。”

郑和问道:“为什么”

朱瞻基最喜欢这种经验碾压,这是这是他比这个世界上的人唯一强的一点。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后世的人并不比古代的人更强,唯一强的就是经验和多了几百年的阅历。

“首先,这件事要分开来看,一面是其他各国对大明的接受程度,一面是大明具备的管理条件。而这两方面,还都要包括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首先来看各国对大明的态度,不要说南洋各国和远隔千山万水的西洋各国。仅以鞑靼为例,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与大明的融合就有着根本的矛盾。因为距离近,所以大明可以慢慢地影响鞑靼,利用北明山铜矿的利益,将大明和鞑靼联系在一起,但是这并没有解决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根本矛盾。 ǎng

当初的蒙元实行不同等级的管理模式,这已经被证实,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愿意当低等人,这样只会引起不断地抗争。

这只是从大的方向来分析,而具体到了细节方面。大明的管理,鞑靼的管理,都是由个人来实行的,是人就会有私心,就会有自己的利益。不是每个大明人都会维护大明的利益,特别是在大明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

其次,我们再来看大明具备的管理条件。如今从大明传达一条命令到漠北,就需要一个月,而从大明传达一条命令到南洋,不是顺风期间,就需要三个月,而到西洋,更是需要一年多。任何一条命令,传达到西洋的时候,可能早已经过时。

而且,大明的层层管理人员都有私心。这种距离和时间带来的管理难度,会让原本利民的政策,到最后变成了害人。前宋王安石变法,青苗贷本来是利民的,可是最后变成了害民,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许多时候,朝廷的政策在州府还能执行,到了县城,就已经变的面目全非。而到了乡镇,只能靠乡老来自我管理。

这还是在大明境内,出了大明,朝廷根本管不了。所以我说滇国公的想法是好的,却不合实际。”

“那就没有解决的方法吗”

“当然又,但是那要建立在改变如今大明的纵向管理制度上。”

这又是一个新名词,郑和有些听不懂了。“什么是纵向管理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上下级的管理模式,朝廷下令,然后从六部到地方,再层层传达下去。”

郑和疑惑地问道:“不这样管理,还怎样管理”

朱瞻基笑了笑,不再跟他解释,而是又回到原来的问题说道:“因为条件的不成熟,所以大明的管理基本上还是要依靠各地的自我管理。但是,大明必须要在外交,贸易,还有文化方面占据主导作用。这也是我在南洋开始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要让所有人都开始说大明话,写大明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听懂我们的命令。”

郑和的思路终于正常了,叹道:“臣明白了,欲速则不达。大明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套举世皆行的制度。”

“滇国公所言正是”朱瞻基哈哈笑了起来,他的心情的确开心。

原本他以为郑和这人不堪重用,但是现在发觉,其实他比自己还要激进。

虽然两个人的想法不同,朱瞻基味道是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宰者,郑和却是想让强盛的大明来控制世界,继而减少战争。

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都要让大明成为最强的国家,要让全世界各国都以大明为尊。

因为有了同样的目的,所以郑和这个人还是可以用的。

郑和的态度,也彻底让拜里米苏拉没有了依靠。只能强忍着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开始在麻喇迦境内推广汉语,并将大明官话作为官方语言。

就在朱瞻基度过了忙碌了的几日,安排好了各项事务,然后准备到麻喇迦外海的那个无名岛度假的时候,差旺也跟几十个学徒一起来到了港口的总督所,开始了新的学习。

他们这些学徒有近千人,大部分都是周边各村的年轻人。有许多原本都不是麻喇迦人,只是因为暹罗人不管,所以如今变成了麻喇迦人。

二十年前的麻喇迦只有三个村子,但是现在,有了一县治地这么大,周边那些村子,也都被麻喇迦吸纳了进来。

在港口,那些苦力负责装运货物,修船,炼铜。虽然辛苦,也有相对不少的收入,所以吸引了不少本地人来做工

但是像差旺这样的学徒,他们自小就半工半读。虽然工作轻松,只用负责统计,但是除了包吃包住,是没有工钱的。

现在大明招收会大明话的学徒,然后安排到各村担任官员。这个官员虽然不入等级,但是作为大明的代理人,会有更高的地位和收入。

所以吸引了不少学徒报名,经过精挑细选,大明第一次招收了五十人。

整个麻喇迦只有二十七个村子,还有一座小城。按照每个村子派驻一人,需要二十七人。然后还需要在城里设立一个联络机构,一个管理机构。

五十个人,已经够满足基本要求了,毕竟整个麻喇迦,加上一万多汉人,也才不到五万人。

差旺比较聪明,大明书写,念读都没有问题,所以被选上。

像他的二哥亚叻,就被淘汰了下去,只能继续当学徒。

当他们五十人被集官就成为了他们新的老师。

那几个文官每天教他们如何丈量土地,如何堆肥,如何耕田,修整田埂。

他们非常严厉,有谁不认真听,学的跟不上进度,就会被拉出去打板子,所以每个人都认真地学着,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学完了农田的种植之后,那些人又开始教他们如何收税,怎么计税。最后还教他们如何书写统一制式的公文,包括一些专用的名词。

这些文官们虽然严厉,但是因为教的东西有用,所以这些学员们每天学的还非常起劲,也不会真的怕他们。

但是跟他们相比,这几个太监就太可怕了。他们每天从早上开始带着所有人跑步,把每个人都累的死去活来。

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让他们对着大明皇帝陛下跪拜,每天还要写一篇赞美大明皇帝的制文。

而且,他们比那些文官要狠辣多了。

其中一个叫乌都的学徒,只因为在跪拜画像的时候打了一个喷嚏,就被带出去足足打了十嘴巴。

而另一个叫吭力旦的学徒,因为在一个太监给他们讲皇帝的故事的时候笑了,就被活活打死。

那个太监还狂暴地说着:“这是我大明帝国的皇上,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他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他的命令要比你们苏丹的话更重要,所有人都不能有亵渎之心,否则只会比他死的更惨”

这不是差旺第一次见到有人被活活打死,但是第一次是因为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可笑的原因就被打死。

所有人的心里都感到了由衷的恐惧,却又有一种好奇。即便是礼拜的时候,面对神也没有这么严厉,难道大明的皇帝比神还要尊贵

然后,他们得到了答案,在那太监讲起各国的信仰的时候,就自豪地说道:“我们的皇帝陛下比任何神都更加尊贵,就是神也要听我们皇帝陛下的命令。”

才学了半个月,但是差旺的心里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明皇帝比神还要尊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44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