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集庆门内,贡院与秦淮河之间的一条幽静街道。

这条与贡院只有一墙之隔的街道原本叫贡院西大街,但是因为文臣们都喜欢居住在贡院四周,这条街因为闹臣青睐。

因为居住的学士众多,这里如今被人们称作学士街。

杨士奇早年间在这里就置办了一套两进小院,这些年来一直居住在这里。

除他之外,像解缙,胡广等人,也是住在这条街上。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一个骑士骑着一匹骏马进了这条只能容两辆马车交错的不宽街道。

虽然还没有看清马上的骑士,但是杨府的门房已经凭借熟悉的马蹄声,感觉到了这是二少爷回来了。

守在门房内的老管家罗伯连忙迎了出去,待马匹靠近,认出了马上正是自家的二少爷,让门房小二牵住了马缰。“二少爷回来了,老爷在书房等你。”

杨道从马上跳了下来,搓了搓有些冰冷的手,将大氅解开递给了罗伯。“罗伯,这马今日已经被广平侯家的马夫喂饱了,不要再喂了。”

“好勒。”罗伯接过了大氅低声说道:“二少爷,跟老爷好好说话,别又跟他犟,老爷也是为了你好。”

“我知道”

杨道率先进了院子,绕过了影壁,就大踏步地向着正房西侧的角房走去。

跟在后面的罗伯年老体弱,根本跟不上他的脚步,忍不住在心中暗叹:年轻真好啊

杨府面积不大,原本只是住了杨士奇老两口,两个儿子都被安排在家乡伺候老母亲。

杨父早逝,当时的杨士奇才一岁。他母亲年纪轻轻当了寡妇,又来又嫁给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

罗性虽然是继父,但是待杨士奇甚好,原本杨士奇已经改姓罗,因见杨士奇在祭祀之时悼念亡父,遂主动替他改回杨姓。

可惜的是,杨士奇还未成年,罗性因为得罪权贵,被调任陕西戍边。

在陕西的时候,罗性一个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苦寒,染病去世。

其母带着他从陕西回了老家,从此没有再嫁,抚养他成人。

杨士奇待母至孝,因其母不习惯应天府风气,所以他把两个孩子都放在老家替他尽孝。

但是两个孩子不在身边,他也没有教导太多,让两个孩子都疏于管教。

原本他最喜欢聪明的大儿子,可是大儿子骄纵淫邪,仗着他的关系横行乡里。

东征东瀛期间,竟然违反军令,染指东瀛皇室女眷,被殿下亲自下令处死。

这个时候,杨士奇才醒悟过来,儿子还是要自己亲自教导,才能成才。

他亲自回乡与母亲分说,因长孙被自己教歪了,杨母也颇为自责,不再留恋家乡,搬到了京城来。

这个小院原本只是住了老两口很宽松,但是母亲来了以后,还有大儿子的妻妾和几个孩子,二儿子,这小院住的就有些拥挤。

杨道经过西厢房的时候,听见大嫂在教侄儿写字,三个侄女却被打发到了外面玩,不让她们影响了哥哥写字。

杨道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大嫂哪里都好,就是太过苛刻。

因为不到三十岁,丈夫去了,按例是要再嫁的。

要想不嫁,还要花钱买了身籍。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竟能立志守寡,不用再嫁人,一心抚养侄儿成才。

就是待妾室太薄,待妾室生的孩子也太苛刻。

大哥死后,她就卖了几个妾室,待两个妾室生的女儿也跟小丫鬟一样。

三个小丫头看见杨道,都露出了笑意,轻声喊了一声“二爹”。

杨道点了点头,温柔说道:“外面冷,哥哥要学字,你们可以去我书房玩。”

几个小丫头笑了笑,点了点头。

听见外面的动静,庞氏打开了窗子,开口说道:“二叔回来了,致同今日又贪玩了,两百个大字到现在都没有写完。”

杨道扭头看了看愁眉苦脸的侄儿说道:“刚过完年,心还没有收回来。大嫂不必心急,给致同一些时日调整。我要去见父亲,稍后来检查致同课业。”

来到了角房,他在门上敲了敲。里面传来了杨士奇的声音:“自己进来吧。”

杨道推门进去,一间不大的书房,四周都是各种书籍,中间的一张案几上,一盏油灯发出着暗黄的微光。

杨士奇戴着马氏琉璃坊出产的一副玳瑁眼镜,隔着镜片正望着进来的杨道。

“广平侯府如今恶了皇上,虽然皇上还顾念外孙,但是他们家族的衰落已成定局。你如今与广平侯交往亲密,使我不喜。”

杨道看着眼前有些苍老的父亲,自从大哥死后,他就明显地衰老了下来。

一时心软,他就没有反驳父亲的话,而是在父亲对面坐了下来。“父亲又想让我参加秋闱”

杨士奇叹了口气,才说道:“我知你文采平平,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尽力了。但是如今朝廷用人趋于正规,非举人,进士,不得为官,你终究还是要走这条路”

杨士奇这样说,是因为他本身是没有经过科考当官的典型。但是在他的时代,大明的文人数量不多,有点才华就能得到重用。

他天性聪明,多年的游学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所以才能在得到惠帝的赏识后进入翰林院。

但是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哪怕太孙殿下也弄了不少秀才和举人担任官职,但是那些都是低级事官,想要升职难上加难。

杨道也叹了口气道:“父亲,孩儿天性愚鲁,当初能中秀才,也是托了你的福分”

“距离秋闱还有大半年,这大半年只要你潜心学习,为父加以辅导,一个举人的功名未必就不能到手。”

“可是这不是孩儿想要走的路”

“难道为父还会害你吗”杨士奇脸色严厉了起来,沉声说道:“你自西洋回来,就一直在夸海外的瑰丽,难道为父不知道你的心思”

杨道知道,自己躲避了许久的选择,现在再也躲不过去了。

他起身跪了下来,面向杨士奇说道:“父亲,孩儿不孝”随即拜了下去。

杨士奇的心里感到一阵寒意,身子也忍不住颤抖了起来。好一会儿,他才压抑住了自己内心的惶恐,尽量温和地说道:“你如今也大了,要不是随殿下出海三年,如今也早娶亲了。为父并不是不知变通之人,你有何谋划,为父也能替你周详一二。”

杨道抬起头来,原本敦厚的脸上也呈现出了一股凝重。他坚定地说道:“父亲,孩儿想要加入海军”

果然是最坏的选择

杨士奇控制不住内心的惶恐,颤抖着说道:“道儿,为父现在就只有你一个儿子了啊”

杨道坚定地说道:“请恕孩儿不孝,父亲,如今致同已经慢慢长大,他虽然年幼,却比我有才,父亲不必忧虑后继无人。况且,孩儿也欲今年成亲,就是进入海军,也不是今年就离家,总要给杨家留下血脉。”

杨士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厉声喝道:“那海军有什么好哪怕是一军主帅,也不过是个兵头。魏公的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难道你就忘记了吗”

杨道不动声色,硬着头皮说道:“父亲,那是前宋,已经过了几百年了。如今已经是大明,太孙殿下重视海军,重视武将,这武将哪里就比文臣差了”

“太孙”杨士奇冷笑了一下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一个个口口声声太孙殿下,可知他就是个太孙,连太子都不是太子殿下一心拨乱反正,如今皇上年迈,要不了几年,就是太子殿下的天下”

杨道一愣,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可是他们终究是父子啊”

“太子殿下并非只有一个儿子”

杨道浑身一震,看着自己的父亲,脸上露出了恐惧了神色。他本就跪在地上,这个时候又拜伏了下去。“父亲,慎言慎行啊这杨家一应荣辱,可都系于你一身”

杨士奇也自觉失言,装作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也就是一说,太子殿下对太孙并无不满。”

杨道却深知此事不会如此简单,文臣对太孙不满不是秘闻,他们想要蛊惑太子易储也不是一天两天。

父亲身为太子殿下的最信任的属臣,怕是在这件事上脱不了干系。

想到这里,他也恐惧了起来,颤声说道:“父亲,孩儿有一事不解。”

杨士奇心中有些懊悔,温和说道:“起来说话,何至于此。”

杨道直起身来,却没有从地上起来,而是问道:“皇上为何对太孙殿下恩宠有加如今这朝中只知有太孙,不知有太子,父亲可曾想过这背后的缘故”

“皇上一介武夫,自然更喜欢像武夫的太孙,而不喜偏向文臣的太子。”

“父亲说的只是表象,孩儿以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缘故是,皇上认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孩儿这几年在羽林卫学进学,也能体会一二,那就是平衡。”

杨士奇原本一直有些不喜这个二儿子,认为他偏执,愚鲁,却没有想到,这个儿子如今却还要给他讲理。

“何为平衡”

“宦官控制经济,文臣掌管民政,勋贵掌握军政。这三家不能一家独大,不能此强彼弱,只有这三家平衡,朝廷才会稳定。太子殿下一心偏向儒家,偏向文臣,这会导致朝廷失衡,所以这才是陛下不肯重用他的原因。”

杨士奇没有想到儿子有这等见识,问道:“既然如此,我身为孔门弟子,为文臣谋划何错之有”

杨道坚定说道:“父亲怕是误会了儒家与文人,文人与文臣的关系。羽林卫学的墙壁上就写了一句话:思想归思想,政治归政治。学文不代表就是儒家,文臣不一定就是儒家,这文字也非儒家所创啊”

“此乃大逆不道的荒唐之言”

杨道感觉与父亲根本无法正常沟通,一时气急,问道:“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岂不是更大逆不道”

杨士奇听了这句话,反倒是冷静了下来,冷笑道:“这也是羽林卫学墙壁上写的吧我早就知道了。黄毛小儿,就敢质疑圣人学说,这当然是大逆不道”

杨道反问道:“既然如此,皇上为什么会允许这句话留在羽林卫学的墙壁上”

杨士奇还欲再说,杨道又说道:“父亲怕不是因为大哥之事,一直对殿下暗中不满吧”

杨士奇浑身一震,身子颤抖了起来,隔着镜片,杨道依旧能看到自己父亲的眼眶红了起来。

杨道开口道:“大哥是咎由自取,若父亲因此仇恨太孙殿下,那被大哥无故害死的平民百姓岂不是更应该仇恨我们杨家”

“这是诬蔑”

杨道摇了摇头说道:“父亲,这是真的。”

杨士奇手扶额头,浑身轻颤叹道:“你去吧”

杨道知道父亲不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的软弱,但是他不能因此就离去。他又劝道:“父亲,太孙殿下如今已经掌握了大明三成兵力,待皇上御驾亲征,这大明的兵力除了边军,都在殿下的手里。即便是太子殿下想要易储,怕也是由不得他啊父亲身为人臣,应在太子太孙之间促和,怎可不为人臣,有心挑拨”

“放肆为父岂是那等人”

杨道长叹了一口气,拜伏下去,坚定说道:“父亲,孩儿如今更加肯定了要继续跟着太孙殿下的决心,希望父亲允诺。”

杨士奇冷笑了一声说道:“为父岂是糊涂之人,又怎会让家族陷入险境你要去,就去吧。不过待封赏之后,就随你母前往解家提亲。”

杨道一听就明白了过来,父亲原本在解家小姐与蹇家小姐之间犹豫不决,如今算是拿定了主意。

他父亲虽然官职不显,只有五品,但是身为太子殿下第一辅臣,又文采风流,在文臣中的地位不低。

他身为家中次子,原本是不可能跟达官贵人家结亲,就是结亲,最多也是大家族的庶女。

但是在大哥杨稷被处死之后,他就是杨家唯一的儿子,现在他的婚事,就是配大家族的嫡女也配得上。

蹇义就曾提过自己有一个侄女,豆蔻之龄,尚未说亲。而解缙之兄,太学博士解纶家中也有两个嫡女。

杨道自己是中意解家的。在下西洋途中,他跟解祯期,解桢亮都接触过,那解祯期人采绝伦。

他父亲是太学博士,母亲是欧阳修后人,他这么出色,他的妹妹,应该也不会差吧。

反倒是蹇家,除了蹇义身居高位之外,其他人都算不上出色。

跟着殿下走了大半个世界,杨道现在的眼光也更高了起来。

如今父亲选择了解家,是不是看中了解家如今跟殿下走的很近呢

这恐怕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是这也正合杨道的心意,他对跟解家结亲,没有半点不满,甚至还很期待。

因为揭破了父亲心中的一点,他同意了自己选择的道路,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他并不怕父亲会一条道走到黑,将自己变成太孙殿下的敌人,能够从建文帝时期到永乐时期依旧得到重用的人,都不会是那种死脑筋的。

像方孝孺那种人,早就死干净了。

因为解决了这个难题,第二天醒来,杨道显得格外开心,吃完早餐,他跟母亲说道:“娘,你将我从罗马带回来的那套铜器找出来,今日放学,我准备去一趟芸娘那里。”

他大嫂刚好从门外进来,听见杨道的话说道:“一个贱妾,那里还用的上你这个爷们去照拂”新 手机端:

杨道无心改变这个大嫂,只是说道:“芸娘自从离了大哥,在羽林卫学安居了下来。她勤快,能干,在羽林卫学饱受好评,追求者众。这次回来,才知道她嫁给了羽林卫一个丧偶的把总当继室,据说那把总对她宠爱有加,我杨家以前对不住她,她夫君前程远大,自当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

坐在上首的杨道奶奶开口说道:“那芸娘也是个苦命的人,如今有了好归宿,自当为她庆贺一番,将我箱子里的那一支牡丹金簪,一并给她送去。”

听到那芸娘竟然嫁给了一个把总当继室,正妻,而自己如今却要守寡,杨道他大嫂的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怅然,颇有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物是人非的感觉。

而杨道将携带的礼物挂在了马鞍旁,骑身上马,径直向城东的下马桥农庄行去。

今日耽搁了一些时间,出门有点晚了,但是杨道也不敢在城中纵马。

应天府内严禁纵马,不管你是超品勋贵,还是二品大臣,纵马都难逃处罚。

罚金倒是小事,凡是纵马都要斩杀其马,这就让所有人都不敢违例。

如今虽然因为皇上大力养马,大明不缺马匹,但是一匹骏马依旧价值不菲,因为一时放纵就要被斩杀,谁都会心疼。

出了朝阳门,杨道遇到了好几个同窗也都骑马出城,几人结伴而行,聊着最近的人事变动。

他们这批追随太孙殿下一同下西洋的六百羽林卫学学员兵,五百个都被朝廷各方要走,目前只剩下了一百人,随着人员的减少,各人也都重视起了同窗之谊。

现在,勋贵子弟和那些孤儿出身的士兵也都没有了剑拔弩张的气氛,看到低年级的学员们依旧分成了勋贵子弟和孤儿子弟,他们只会感到好笑。

只有上了战场,才会发觉,所有的身份都是虚的,只有同窗之谊是真的。

不管是勋贵,还是孤儿,以后都是敢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留下来的一百人,自然都是朱瞻基精挑细选,能够胜任臣子弟想要继续走科考路线,大部分都会在这段时间选定未来的道路。

“正路,你说服你家老爷子了,今日怎地如此快活”

正路是杨道的字,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想到今后能指挥战舰,纵横四海,吾就喜不自禁。”

说话的男子叫郭昂,是成安候郭亮的后人,他是勋贵世家出身,以后的发展道路本来就在军中,没有杨道的烦恼。

见杨道嘚瑟,忍不住嫉妒地说道:“你能加入海军,可惜我却不能,以后只能进幼军了。”

他是成安候第三代长孙,即使从军,也只能在陆军。家族不可能让未来的成安候冒险出海,一年到头不落家。

“幼军乃是殿下亲军,以后发展不比海军差。”

“可是却见不到壮观的日出日落,无边大海,还有那椰林沙滩的美景。”

武城候世子王澹笑道:“你怕是舍不得那异域美人吧”

郭昂一愣,几人相视了一眼,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作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期待加入海军,当然不是因为喜欢在海上漂泊。

能忍受几个月的漂泊,固然有年轻人爱冒险的特质,更主要是因为海外的奇景,还有那各式的美人。

进了羽林卫学,低级的学员们已经在进行早操。他们几人来到军机处点卯后,就一起来到了图书室看书。

他们这批人虽然现在近乎毕业,已经不用在每日上课。但是因为太孙殿下如今忙碌不堪,还没有来得及安排他们。

他们如此积极,是因为过几日他们就会举行一场考试,通过文比,进行操典,谋略,天象等考核,然后决定他们的职位。

根据羽林卫学的规矩,他们进入军中,最少都会是一个副千总。但是留下来的人,最高也只能担任千总一职。

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依旧愿意留下来,在幼军担任一个千总,也比到其他军中当一个守备强啊

人多,位置少,那就要经过考核。

大家都是同窗,现在是平级,自然不愿意到了军中,他当千总,我当副千总,去了就要矮一级,还要受管。 ǎng

所以到了这个关头,所有人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21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