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六五章 大赦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承天门外,朱瞻基步下御辇,望着城楼上的朱棣和朱高炽,分别跪拜,各磕了三个头。

城墙下的乐队奏起了一阵雄壮的鼓乐声,望着不远处城墙下的比常人高出一头的朱瞻基,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无法要求更多。

而在一侧得到观礼许可的昭懿贵妃和太子妃张氏,看着英武不凡的朱瞻基,更是激动不已。

昭懿贵妃很清楚,太孙的势力如今越来越大,不仅掌管了一半的內监,如今还掌管了天下水师。

而且,他在军中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不仅跟英国公张辅形成了同盟。与武安侯郑亨,安远侯柳升等人也都关系密切。

一个北明山铜矿,不仅把草原势力搅的四分五裂,更让无数边军成为太孙的拥趸。

他的两百幼军,如今都在军中成为了备受重视的中坚力量。只需要再过几年,哪怕是朱棣去世,太子登基,也不能撼动太孙的力量。

如今张家已经跟太孙形成了同盟,太孙的力量越大,对她们张家来说,好处越大。

他们双方之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而太子妃张氏的心思就要单纯的多了,自己肚子里生下来的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如今成为了举国公认的继承人,她只是由衷的开心和自豪。

参拜完毕,大队人马并没有停留,护送着朱瞻基又前往天地坛祭拜。

当他们从天地坛祭拜回来,那些押送俘虏的大军才走到承天门外。

一万余俘虏光是从数量上来说,似乎并不多。但是当一万人被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对任何人都是极为震撼的。

不少应天府的民众已经开始在女眷里面挑挑选选,将看中的人选记下来,只等官府发卖,他们就会买下来或者当个小妾,或者配给仆从为妻。

他们被强逼着在朱棣和朱高炽的面前进行了跪拜,对于一个以武夺天下的皇帝来说,这种场面是朱棣最喜欢的。

朱瞻基他们返回来并没有破坏朱棣欣赏俘虏跪拜的兴致,而是一直等到那些人被押下去,这才有条不紊地列队进入了皇城。

这一次,朱棣和朱高炽两人亲自在城门内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朱瞻基不等车辇行近,就连忙率领众将从车辇上下来,又向二人进行了跪拜。

“皇祖父在上,孙儿不负使命,凯旋而归。”

朱棣亲自上前扶着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来,笑道:“吾孙威震四海,吾甚喜也。今次之战,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风,胜的干脆利落,不愧是朕的好孙儿。来,与朕一起祭拜社稷坛,祖宗家庙,也让祖先知晓我大明后继有人。”

朱瞻基顺势站了起来,又跟朱高炽深深一拜说道:“孙儿有些许功劳,也离不开父王的教诲。父王身体欠佳,孙儿敬请皇祖父与父王上车辇。”

依照朱棣的性格,这种时候基本不会坐车的。不过听朱瞻基语带恳求,又看了看行动不便的朱高炽,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上车吧”

朱瞻基亲自扶着朱高炽登上了车辇,一副完完全全好儿子的模样。这一幕也让跟在后面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都点头不已,一个个对他这个太孙的印象更好了。

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包括朱瞻基,都乐意在众大臣面前展现出这父慈子孝,和睦亲近的画面,三个人心有灵犀地扮演好了各自的角色。

但是上了车辇,大车行进,诸位大臣跟在后面的时候,朱高炽又有些不合时宜地问道:“基儿,此次夺下了济州岛,那可是高祖亲手还给朝鲜的地方,还有那对马岛,自唐朝就是东瀛的属地,夺下这两地,对我大明名声是否有碍”

朱瞻基躬身回道:“父王,虽然这两地分属朝鲜和东瀛,但是两国却没有能力管辖,如今沦为倭寇的大本营。我大明此举为对付倭寇,非为针对两国。当我大明肃清倭寇之日,这两岛是还给他们,还是共同管理,都由我大明做主。”

朱棣沉着脸问道:“可是又有人前往詹士府哭诉了”

朱高炽点头说道:“昨日朝鲜李氏学子的确以论学的名义在孩儿面前哭诉了,说我大明舰队封锁了海域,他们想要去接回岛上的朝鲜人都不能。”

朱棣问道:“如果他们再哭求,那你就问问他们,为何我大明舰队抵达之时,岛上全是倭寇他们既然管不了,占着济州岛等于留给倭寇,为何不能留给我大明”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不如我们出一笔钱,把这个岛买下来,这样也更名正言顺一些。”

朱高炽问道:“济州岛土地贫瘠,除了养马,还有何用与我大明有何益”

朱瞻基回道:“父王,济州岛虽然出产不多,位置却很重要。我大明奴儿干都司位居北域,自海上前往比陆上更为便捷。所以为了维持这条航道,我大明必须在济州岛,对马岛驻军,保证我们的航线安全。”

这一下,朱高炽不说话了。已经非常熟悉地球仪的他很清楚在北方还有大片的土地,虽然当地的粮食出产不多,但是林木众多,有大明需要的木材。

朝廷已经在商讨组建专门的林木砍伐队,建立民间商船船队,将北域的林木拉到大明来。

所以朱瞻基的计划与如今朝廷的政策非但不冲突,还相辅相成。

朱棣这才笑道:“面子我大明要,里子同样不能丢。花钱购买也是个好方法,我会着户部与朝鲜方面联络,希望他们不要狮子大开口。”

三言两语就确定了济州岛以后的归属,朱瞻基也放下心来。朱棣虽然没有他的事业广阔,但是在执行方面,比他还要强。

他只要有心留下济州岛不归还了,朱瞻基就不怕他三心二意。不像朱高炽,他可能被人忽悠几句,别人哭一番,他就改主意了。

只要济州岛现在能名正言顺地属于大明,哪怕几百年后,也不怕两国会因为此地再起争议。

不过,济州岛可以这样做,对马岛却不用。作为倭寇的大本营,那里大明强行占有,东瀛也无话可说,现在的他们,恐怕更担心大明一次为借口,对他们动手呢

从东瀛传回来的情报,如今的东瀛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足利义持派了三万大军前往九州岛驻防,他还在向各大名施压,希望他们能派出更多的战士。

不过,他们在海上没有优势,再多的人,也不会有大明军队转移的快,真的打起来,朱瞻基也绝对不会死盯着九州岛和长崎来打。

朱棣领头,率领文武大臣先祭拜了社稷坛,又祭拜了家庙,这才吩咐摆膳,款待有功将士。

吃了一半,朱瞻基就溜号了。

不过这个时候就连朱棣也舍不得责怪他,只是莞尔一笑。

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刚成婚不久,就率军出征,要是不怀念宫中妻妾,那才太假了。 ǎng

其实如果不是朱棣亲自主持宫宴,那些家眷在京城的将士们恐怕也早已坐不住了。

衣锦还乡,这可是自古以来的最大荣耀。

孙娴她其实已经派了好几拨宫女和太监来打听情况,不过未得允许,不敢打扰了朱瞻基。

眼见朱瞻基率先退席,一个个全部迎了上来,以示欢迎。

“殿下,兴庆宫众嫔妃今日全都聚在大殿,恭候殿下回宫。”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先不回兴庆宫,我要先去给母妃请安。”

孙林笑着说道:“太子妃体谅殿下,现在就在兴庆宫等候殿下。”新 手机端:

朱瞻基心里一阵感动:“那就回宫吧”

今日的兴庆宫虽然不至于张灯结彩,但是该点的灯一个不漏,全部都点燃了。

每一个小太监,宫女见了朱瞻基,无不跪迎参拜,连声恭喜。

朱瞻基大手一挥,吩咐道:“今日大喜,兴庆宫上下人等,一律嘉奖。”

来到了兴庆宫主殿,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张氏得到通知,早已迫不及待地迎了出来。“我儿劳师远征,受苦了。”

朱瞻基跪下磕头道:“为了大明社稷,孩儿不怕吃苦。只是不能在母亲面前伺候,孩儿愧疚在心。”

张氏扶着朱瞻基的手臂让他起身,双眼含泪道:“我儿能平平安安归来,就是对我最大的慰藉。快快请起,今日也有喜讯要告知与你。”

朱瞻基的视线在众妃子面前一扫而过,只见孙娴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但是胡善祥端庄的脸上却面带喜色,其他诸女也都有些艳羡之色。“可是良娣有喜了”

胡善祥微微点了点头,有些羞涩地说道:“妾身前几日有些厌食,呕吐,母妃请来太医,确认了喜讯。”

朱瞻基笑着说道:“此乃大喜孙林,持我手令,从银作局调五万银元,宫中众人,人人有赏”

朱瞻基的妻妾怀孕,这在封建的家族时代,是比大胜仗还要大的喜讯。

因为这证明了朱瞻基的身体没有问题,能够诞生继承人。

传宗接代,对一个家族重要,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

安排了孙林调集银元,朱瞻基这才扶着张氏的手臂进殿。孙娴在另一侧扶着张氏的手臂,望向朱瞻基的眼神难免有些幽怨。

身为太孙妃,她陪朱瞻基的次数是最多的。但是她还没有怀孕,却让胡善祥先怀孕了。如果胡善祥生的是儿子,她的压力也就更大了。

朱瞻基轻声笑道:“别担心,今晚我们就努力一把”

孙娴没有想到朱瞻基在自己母亲面前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一时之间大羞,想要跑开,却与礼不符,只能低下了头,不敢再去看朱瞻基。

张氏听到朱瞻基的俏皮话,却呵呵笑了起来,拍了拍孙娴的手背说道:“别理他的混账话,这种事哪里是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说的。”

朱瞻基问道:“皇祖父和父王可曾得到消息”

张氏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当日就知道了,不过你出征未归,所以想等到你回来再宣布。你皇祖父得知胡良娣有孕,格外高兴,还准备大赦天下。”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作奸犯科之人,当不在大赦之列”

张氏呵呵笑道:“这是国家大事,你与你皇祖父,父王商议就好。我只管帮你管好这一帮妻妾,让她们为我朱家多生一些孩儿。”

听了她的话,朱瞻基却想起了被囚禁在凤阳的朱允熥和朱允炆的幼子朱文圭。

对于朱允熥,朱瞻基没有任何印象,但是朱文圭的一个小故事他却一直记得。

朱文圭比朱瞻基还小两岁,兄朱文奎,史称建庶人。

他两岁就被囚禁于深宫,一直到五十多岁才被朱祁镇放出来。那个时候,他连牛马都不认识,放出来没有多久就死了。

因为这件事,朱祁镇也被认为是明英宗的最英明行为之一。

现在既然自己都已经有了下一代,该缓和一下民间对夺嫡之事的议论,所以释放朱文圭这件事也可以操作一下。

当初朱允炆的江山都被朱棣夺了,现在朱文一无所有,难道还用担心他造反吗

把他们释放出来,未来在海外给他们弄一块封地,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对自己的名声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第二日朱棣听到了朱瞻基的建议,立刻反对道:“朱文圭还好说,朱允熥当初可不是一点势力没有,将他放出来,难免会有后患。”

朱瞻基笑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爷爷如今天下归心,孙儿也不落人后,手握大权。若只是担心几个手无寸铁,无一兵一卒之亲,那这格局未免太小。皇爷爷若是担心他们作乱,当可贬为庶人,只以百姓对待。”

朱棣问道:“你又怎知他们没有贰心”

“若只是这点考验都禁受不了,孙儿又何能管理这庞大帝国”

朱高炽对此当然千肯万肯,他一直最重视的就是史书上面会怎么写他。所以他也说道:“父皇,看在他们是标伯的后代,还是放了他们吧如今朝堂内外都已归心,囚禁他们,只会让天下人嗤笑,更愧对标伯。”

朱棣有些心动了,在年幼时候,朱标一直对他很好。要不是朱标早逝,朱允炆削藩,当初的朱棣还真不一定会反。

他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不在乎身后名了,这件事既然是你提议,就以你的名义发出去吧。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朱棣的后代,不比任何人差,也不会为了天下就苛待族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28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