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九章 认错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在关于政治智慧方面,朱瞻基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地方要学。

倭寇的出现,他还只想到了利用这个机会来开张东瀛攻略,但是朱棣的眼界却更高,已经想到了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体制上的改变。

而他虽然把建立海军的计划断断续续地跟朱棣提了一部分,却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他的动作还是太慢了。

现在,朱棣没等过年,突如其来就让他把海军的事务抓起来,他还真有点措手不及了。

目前的大明拥有一支3500艘战舰的海军,水师将士超过六十万人,每一年春天和夏天都要进行大规模巡航和训练。

自洪武年间,明朝水师两次追击倭寇直至琉球群岛,倭寇已经将近二十年都没有出现过了。

在这个时代,任谁也没有把东瀛的倭寇当做真正的对手,更不相信他们在以后会成为大明数百年的大患。

而永乐七年,郑和舰队在北部湾击败越南唯一的水师之后。又在锡兰击败了妄图挑衅大明的锡兰国王,生擒其人和其家眷。

从此以后,南洋向中国海上权威的挑战都被粉碎,三十六个国家的使节向明帝国臣服,中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海洋国家。由此,形成了一个由北印度洋和东太平洋的贸易网络。

马来半岛和南洋群岛以及硫球群岛所组成了大明海外帝国附属国,无数国王以能来大明进贡为荣。

许多国王来到大明以后,就不愿意离开,他们臣属在应天府大肆买房,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批移民。甚至一些国王也不远离开繁华的大明,需要朱棣下旨驱赶,才能让他们回去。

因为在大明当一个富家翁,都比在自己的国家当一个国王要强的多。

更有一些国王,甚至连死,都想死在大明的土地上,年迈之际就来到大明,然后就死在大明,葬在大明,生不能做大明人,死也要当大明鬼。

大明的水师就是有如此的霸气,大明的繁荣也远比后世的美国要更让人向往。

但是具体到水师的管理,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北至辽东,南至广东,整个大明的沿海有四大水师,近百卫所。这股力量的分散由来已久,想要聚拢起来,要费的心思也会更多。

至于跟五军都督府打擂台,朱瞻基倒不担心。因为他在前世就善于协调关系,而且他现在还是太孙,有天然的执政优势。

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军队,让他们以后能爆发出更大的力量,而不是浪费更多的资源。

这属于是专业问题,朱瞻基还要从头开始学。

此时天色已晚,朱棣交待清楚了这件事就大摇大摆地走了。整合整个水师,他当然只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他不想给朱瞻基提供任何帮助。

该交待的事情已经交待好了,兵部尚书方宾,通政司通政使姚振邦他也介绍给了朱瞻基,再加上一个锦衣卫纪纲,如果他要是还不能顺利解决这件事,那就说明他的政治能力还不够。

那个时候,他再出来拨乱反正,也能显示出他这个爷爷的高明。

当然,如果他要是能顺利解决这件事,那就说明他这个孙子擅于利用各种力量,具有一定的政治能录,那他会更开心。

不管怎么说,总比那个被儒家忽悠瘸了的儿子要强的多。

时间不早了,朱瞻基住的兴庆宫虽然不属于后宫,但是与东宫所在的文华殿也都属于内宫,外臣不能耽搁太久。

朱瞻基乍闻要接受水师,自己的心里还没有章程。加上他现在心里更挂念的是如何跟自己的父亲解释这件事,而不是立即虎躯一震,让众将臣服。

所以,他只是简单与三位商议了一下明日去锦衣卫商议接管水师的章程,就亲自送了他们出了西华门。

他们毕竟都是二三品大臣,朱瞻基这个还未亲政的太孙第一次与他们共事,亲子送出宫门并不辱没他的身份。

只有纪纲跟他使了一个眼色,在宫门口他将纪纲留了住。

守卫西华门的大汉将军王礼本就属于是锦衣卫系统,立即腾出了静室,并且亲自守在了门口。

“殿下,今日陛下已经命令新江口水师出师,前往东海巡视,同时下令让威海水师,宁波水师出海巡视,严令各沿海卫所提高警惕。”

“也就是说,大明已经做好了交战的准备”

“是的,如今大明水师有些属各军都督府管辖,有些又属于地方卫所管辖,命令不一,甚至连各军的号令都不统一。所以殿下的水师改建海军,其实正符合陛下心意,也因此,他才一意独断,让殿下接管海军。”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海军的改建,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这件事有方宾和姚振邦帮我,你可以暂时不用管。我需要你将精力放在东瀛方面,不管是那个傀儡称光天皇,还是足利义持方面,包括支持足利义嗣的那一系将军府老臣,你们锦衣卫都需要加快在他们之间挑拨离间的力度。在明年年底,最迟后年夏天之前,我需要他们之间必须势同水火。另外”

朱瞻基压低了声音,纪纲也连忙俯身过来,凑近了他的嘴边。“我需要你派人到东瀛出云国一趟,说服也好,绑架也罢,必须要弄一个京极家族的成员,安插在倭寇队伍里面去。”

这种阴谋诡计在纪纲这个老江湖面前根本不算什么,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他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石见银山是在出云国境内,而京极家族则是出云国的实际统治者。如果京极家族有人参加了倭寇,那么,大明向出云国动手,也就有了正当的理由。

甚至不需要动手,只需要大明水师的舰队开到出云国,以此为借口,就能在出云国把银山那块地要下来。

只要那里的银山到手,大明就绝对不会再吐出来。

纪纲闻言笑道:“殿下请放心,微臣知道那里的情况后,已经拍了三十余人在出云国,除了二十几个大名人,还有七人原本就是东瀛的学生和武士。他们中有不少人都刻意与京极家族的成员保持友好关系,不要说一个人,就是弄两三个人出来,也不是难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不需要做的天衣无缝,但是那几个京极家族成员是绝对不能留,因为只有死人才不会泄露秘密。人到手以后,先单独关起来,待时机成熟,再砍下他们的脑袋。”

“殿下请放心,锦衣卫办这样的事,是专业的。”首发

跟纪纲分开,朱瞻基回返宫华殿。

太子并没有回宫,下午就派了小太监回来,告知太子妃张氏,今晚要参加一个什么诗词聚会。

每年从八月到过年的这几个月,农户不算忙了,又到了虾肥蟹美的时候,各种酸溜溜的聚会就多了许多。

朱高炽就最喜欢这样的聚会,听到一首好诗词,他会觉得比上了一个美女还开心。

朱瞻基就一直不能理解,诗词之道,在唐朝时期就被认为是小道,朱高炽这个太子为什么就一直劝不回头,还这么痴迷。

他今日一直耐着性子,不仅陪着张氏说了好一会儿话,还带着几个弟弟妹妹,给他们讲了自己去北征的“惊险”故事。

虽然里面有些故事编的大人一听就是假的,但是一帮小孩子一个个听的津津有味。首发

朱高炽卡着宵禁,关闭宫门的时间返回宫中,这个时候,朱瞻基正在跟几个弟弟妹妹讲炮轰瓦剌大军的紧张时刻。

他们纷纷起身跟朱高炽行礼,然后几个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着朱瞻基往下讲。

朱高炽显然对兄友弟恭的这一幕很开心,也不打扰朱瞻基讲故事,并且也一直坐在旁边听着。

等到故事讲完,他还有检查了几个大弟弟的功课,吩咐他们用心学习,才让他们回去。

他能有这样的好心情,显然是不知道下午的时候宫中发生的事情。

看朱瞻基依旧没走,他才有些好奇地问道:“基儿今日是有话与为父讲”

朱瞻基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来,就直挺挺地跪在了地上。

朱高炽看到这一幕直接傻眼了,而张氏也慌的连忙来拉他。“基儿何至于如此”

听到张氏说话,朱高炽才反应过来,问道:“基儿可是犯错了”

“孩儿无错也有错,错不在我,却因我而错。”

张氏身娇体弱,哪里拉的动绷紧了身体的朱瞻基,她不忍心说儿子,只是反过身对朱高炽喝道:“还不先让基儿起身好好说话”

宫中诸位成员的身份高低,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身份而确定的,更多是因为皇帝的宠爱程度而确定的。

朱高炽虽然身为太子,但是他不得朱棣喜欢,所以他在宫中的地位,不要说跟朱瞻基相比,就是跟张氏比,他也要差一点。

加上他的俸禄不够交际,还要张氏和朱瞻基补贴,钱包不足,他的话语权也就更低了。

他连忙说道:“起身说话吧,你让为父一下子太吃惊了,从你五岁到现在,这好像还是你第一次向为父认错,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25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