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七章 惊喜

书名: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0

从永乐十三年,马致才被朱瞻基提拔,负责组装了第一台简易车床,马致才就成为了大明数得上的机械专家。

他这个专家从从九品到六品高位,带来不仅仅是荣耀,还有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为了马家的荣耀,他不敢懈怠,这几年一直都冲在各种机械改进的前线。

从第一台车床,第一台磨床,第一台联动车床,第一台重型压铸机,他都一直参与其中。

在朱瞻基前往西洋的三年间,他与工部的一众工匠,通过对蒸汽机的改进,已经能够让蒸汽机发挥比水车更加平顺的动力。

只是没有得到朱瞻基的允许,如今的蒸汽机技术依旧停留在研究院,就连內监的压铸厂里面,也只是安装了一台试验性质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水烧开之后水蒸汽排放产生的动力来带动机械的运转,知道了原理,想要设计出联动装置并不困难。

困难是给蒸汽输送管道密封,还有建立关一套可靠的联动装置,能够把蒸汽机的动力利用起来。

在水车联动机械装置逐渐完善起来的时候,其实这套联动装置也不难了。

但是,仅仅是利用铜管来完善蒸汽的压力的输送,就耗费了几十个工匠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

他们利用铜管,铜皮夹上木屑凝结的垫片来进行密封,加上如今已经开始大量应用的螺丝,螺母,才终于让蒸汽机的动能得到充分利用。

朱瞻基进入研究院的这个大仓库的时候,加热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压力逐渐上升,蒸汽机罐体上方的几个减压阀依次开始跳了起来。

虽然有朱瞻基的提醒,但是现在工匠根据朱瞻基的提示,做出了常温水银温度计,却还不能做出高压测试计。

但是不能因此就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他们虽然不能制作出精密的压力表,但是却能通过不同的减压阀来测试压力。新 手机端:

在罐体的上方,有五个重量不同的减压阀,在第四个减压阀跳起来之后,就说明压力已经够了,可以保持火力。

如果第五个跳了起来,就必须开始灭火,减小火力,不要让压力仓的压力过高。

因为一开始没有掌握好分寸,虽然有朱瞻基的提醒,还是爆炸过一次,当场死了两个人。

要是在中国古代的正常情况下,蒸汽机的研发肯定就停了。但是这是朱瞻基要求的,不要说死两个人,就是死两百人,两千人,这件事也会继续研发下去。

朱瞻基对蒸汽机也不熟悉,这个设备虽然简单,但是如何将气压变成动力,绝不是一个外行靠幻想就能实现的。

相比之下,他对单缸柴油机还更熟悉一些,因为他小时候,家里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他经常帮他父亲维修过,知道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但是他没有想到,蒸汽机竟然也跟汽缸有关系,而且必须通过汽缸才能实现气压的动力转换。

在没有见过蒸汽机的动力转换之前,朱瞻基偶尔想到这个发明,还一直在想蒸汽机如何将气压转换为动力,却一直想不通。

但是现在看到实物,他彻底明白了过来。

所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跟内燃机差不多,内燃机的缸体,活塞,进气口,排气口,蒸汽机同样有。

通过气压冲压活塞,带动连杆,曲轴,然后才能将能量转化为动力。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他丝毫不怀疑内燃机的出现,其实就是根据蒸汽机的原理来的。

只不过,后世在工艺水平达到了成熟之后,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内燃机。

眼前的蒸汽机将气体通过铜管,连接在了两个简易汽缸上面,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两个活塞不同时的上下,带动机械的运转。

由于蒸汽机具有恒扭矩、可逆转、运行可靠的有点,它比水车的动力更加可靠,而且,还不会因为水力的影响,影响到机械的运转。

更让朱瞻基惊讶的是,马致才他们根据车床的工作原理,给蒸汽机增加了一个离合装置,还利用不同的齿轮配比,给蒸汽机的动力提供了不同速度和扭矩力的不同选择。

这等于是装上轮子,就直接能变成汽车了啊

这真是太让朱瞻基惊讶了,他根本没有想到他们这些工匠能达到这一步。

不过转过头来在想想也能理解,因为大明不是一点一点摸索,而是在朱瞻基的指导下,先出现了车床,机械纺织机,冲压机之后,才有发明的蒸汽机。

既然是用蒸汽机来取代水车的,那么他们这些人自然会考虑到蒸汽机的应用性。

车床,钻床,磨床需要快速,纺织机需要慢速,冲压机也需要慢速,还需要大扭矩。

所以为了取代水车,他们自然会考虑蒸汽机的实际应用。

那么现在,朱瞻基也在考虑要不要在应天府建设一条小火车线路了。

火车的应用也需要不停的摸索,车厢的大小,压力,重力,减震,包括刹车等等,都需要一点点的完善。

如今大明与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还是以大明的主动为主,蒸汽机的技术只要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并不怕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偷学了去。

有几年的缓冲时间,大明的蒸汽火车技术逐渐完善,等他们会制作蒸汽机的时候,大明的火车已经能跑了。

而且,还有专利这个武器可以用。

这蒸汽机是我大明发明的,你们想制造,来跟我大明学。你敢自己造,就别怪我的大军直接开上门去打你。

想到这里,朱瞻基原本还想暂时对蒸汽机技术保密,现在也不在乎了。

“马爱卿,这蒸汽机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

马致才并没有因为侄女嫁给朱瞻基就变的张扬,依旧保持着原本的低级技术官的本色。“殿下,这蒸汽机的动力大小与自身的大小有关,与气压罐的管壁厚薄,出气管的大小有关。

不同的规格,可以有不同的动力,并且力道比水压的更稳定。唯一比不上水车,就是耗费泥炭,还有一些部件容易损坏。”

这些缺点朱瞻基当然也知道,但是蒸汽机相比水车的优势实在太大了。水车只能建在水边,还要有足够的水力。但是蒸汽机随便哪里都可以使用

朱瞻基问过之后才知道,因为没有得到授意,如今蒸汽机仍然还在验证阶段,并没有推出。

但是在內监的纺织作坊,铸压场,淮北的煤矿,还有缫丝厂都各有一台不同大小的蒸汽机在使用。

有了蒸汽机,煤矿的积水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煤井的出煤量也大增。

不过,在大明,一切技术仍然是为政治服务,在没有得到朱瞻基的同意之前,哪怕淮北煤矿想要出高价买几台蒸汽机,工部也没有同意。

去年夏天,郑亨回到了应天府,见到了蒸汽机,立刻认识到了蒸汽机能在铜矿石的传送上,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哪怕他这个武安侯出面,工部依旧没有给他面子。

实际上,工部也想早点推出蒸汽机啊,这跟水车技术不同,可是能给工部带来巨大利益的。

看到工部在场的官员们的迫切神色,朱瞻基却叹了口气。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必须要把工部的官员们进行划分了,总不能让大明的官员,一个个变成官商吧。

既当运动员,自己又当裁判员,这样只会把工业市场搞成一团糟。

但是这个市场朱瞻基是绝对不会放开的,他要让整个国家的发展技术,全部控制在国家的手里,或者说是皇室的手里。

而且,工部现在已经有了水泥这个大财路,修路这个肥差,还有专利这个敛财利器,势必会变得越来越大。

趁早划分好官员和官商之间的界限,也能让以后的管理更加顺畅。

想通了这个思路之后,朱瞻基召集所有人来到了大殿。

首先,他当然也是毫不吝啬赞扬,将所有人都夸奖了一番,并且承诺给所有参与蒸汽机研发的人员,官升一级。

然后,他向工部的两位尚书,吴中和宋礼说道:“蒸汽机经过了三年的效验,如今已经能推广开来。但是,除了朝廷控制的矿山,和工场,短期内不能卖给商户。”

宋礼点头说道:“仅仅是朝廷的纺织作坊和机械厂,已经足够工部的工匠们生产好几年的了。”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说的太保守了,仅靠工部的工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真正需要用到蒸汽机的地方,远不止这些矿山和工场,还有船只”

一个年轻的九品官员忍不住激动地站了起来,想要说什么,但是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冒失,不敢开口,红着脸站在了那里。

工部侍郎李庆斥道:“放肆,如今殿下和诸位大人议事,怎有你说话的余地”

那年轻所副长揖到底,躬身说道:“请恕属下见到殿下心喜,一时失仪。”

李庆还欲再说,朱瞻基笑道:“今日本就是畅所欲言,寻一万全之计,这位所副既然有话要说,股也给你一个说话的机会。”

那官员看了看李庆板着的脸,等他微微点了点头,他才敢开口说道:“殿下,微臣两年前就有将蒸汽机装在船上的想法,并且为平底船和尖底船设计了不同的传动。方才听到殿下说要将蒸汽机装上船,所以微臣一时失态。”

朱瞻基看了一眼依旧板着脸的李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李爱卿,今日不是朝会,本就是希望诸位臣工能各抒己意,取长补短,如此严厉,却让他们都不敢开口了。”

李庆乃是北方人士,身材高大。他在国子监求学期间就锋芒毕露,得到朱元璋的重视,以国子监学生代理右佥都御史,后来被授予刑部员外郎,又升为绍兴府知府。

永乐元年,他升任刑部侍郎,当时勋贵武臣多令子弟和家人经商贩盐,成为百姓的祸害。

他刚正不阿,连续查处忻成伯赵彝擅自杀死运夫,盗卖军饷;都督谭青、朱崇贪婪放纵,贪墨。此后,他又弹劾都督费王献欺罔、梁铭贪婪残暴、镇守德州都督曹得贪财等等,经他手处置的高级官员有数十人。

在左副都御史位上,因与纪纲私交莫逆,他遭到官员联合弹劾,但是朱棣仍然舍不得惩治他,只是将他迁任工部侍郎。

以前的工部侍郎当然比不上左副都御史,但是如今的工部油水丰厚,也需要他这样一个黑脸大臣来震慑官员。

原本朱棣想要将他升任工部尚书,但是因为吴中被赶回了工部,所以他依旧在侍郎的位置上。

李庆长揖道:“殿下,纵然允许各级官员各抒己见,也不能荒废了规矩。众位官员可将条陈陈上,若殿下属意,可唤他们回话,却不能自作主张。朝廷如今刚实行新的议事法则,连各位大人们都要按规矩来,岂容”

朱瞻基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李爱卿所言甚是”

李庆感受到了朱瞻基的维护之意,也不再废话了,再次长揖。“殿下请继续”

看到他端坐如钟,眼神犀利地看着下方,众人都不敢再发出声音。

朱瞻基这才又继续说道:“将蒸汽机装在船上,只要有泥炭,哪怕是没有风,逆风,船只也可以航行无阻。除此之外,孤还有意将蒸汽机装在轨道车上,今后从淮北运煤就不用百姓一车一车地拉过来。”首发

下面一阵哗然,吴中问道:“殿下,这蒸汽机如此巨大,车轮如何承受得起”

朱瞻基笑问:“如果是用钢铁的车轮呢”

“那道路”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孤早已考虑了这个问题,如果在下面以木轨做路,木轨上面镶嵌铁皮,铁制车轮沿固定轨道行驶,可能行”

一众官员都沉吟起来,考虑其可能性。

如今钢铁产量不足,用完全的铁轨有些不实际。最早的铁轨其实也是木制的,上面镶嵌一层薄铁皮,也不影响使用,只是需要经常更换损坏的铁轨。

朱瞻基又说道:“孤欲在应天府修建一条环城的轨道,以蒸汽车为动力,可以供全城百姓乘坐。诸位爱卿可仔细参详,这轨道需要建多宽,建多大的车。孤只要求,一节一节的车厢连接起来,能够容纳两百人以上。”

朱瞻基的这段话可不是商议,而是命令了。

这样的时候,没有人再怀疑朱瞻基的决心,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变了。

从这样的轨道,这样的车子能不能建,变成了一定要建出来。

布置完了新的任务,朱瞻基让李亮收下了让他们每个人的写的各项应用建议,他就要准备离开了。

机械研究院只是他视察的一个研究院,还有其他研究院都要一一走到。

当然,李庆他们也都是一一作陪,但是中层一下管理人员,是没有资格陪朱瞻基到处看的,因为他们没有资格了解各个研究院的研究不同,只能知道自己研究的一些事。

每个人不同的思路,写出来的奏折都是偏向于自己的研究和发明,这也是他们每个人共同的工作任务。

朱瞻基尽量保证每个人的建议都是亲自看,他需要用这种方式了解所有人的研究进度,研究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他就能掌握整个研究院的发展方向。

而且,许多这个时代的人的奇思妙想,也能触发他将一些遗忘的记忆想起来。

化学研究院里,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许多化学染料,包括硫酸和硝石的研究,都能突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关口。

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持,许多知识都不能形成系统的学问。

比如染料的研究,大部分人还只是靠经验来发明,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混在一起们就能变成不同的颜色。

现在他们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对染料的性质更了解了,但是对如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本质,他们还不会。

朱瞻基也不会,所以他也拿不出好的主意。

他当然知道三酸两碱的重要性,但是如何造出三酸两碱,他自己都没有概念,又如何能指导别人

他听说过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和硅藻土合成了安全炸药,但是连硝化甘油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硅藻土是什么他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现代炸药如何生产

所以,来到这里,他也就只能看看,鼓励众人一番。

因为三年前的空气试验,如今的化学研究院成了稀奇古怪的实验基地,众人痴迷于空气的分离,还研究出了不少附产品。

比如铝合金就被他们研发了出来,但是这种实验室里出来的产品,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的加工工艺,想要实现铝的量产,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这一天最后的时间里,他来到了格物研究院。

因为机械,钢铁,纺织,造船,这些格物类的分类都被划分了出去,所以格物研究院的主要作用不是发明创造,而是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的整理。

在朱瞻基出海之前,马迪就整理出来了一套物理基础教材,但是当时朱瞻基要出海,这些知识还没有普及出去。

在出海期间,朱瞻基将马迪编写的一套基础知识教材也看了一遍。虽然这些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却已经有了一个框架。

在这本书里面,马迪提出了许多未知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全部写进了书里面。

头昏脑涨,后面会写一些基础物理的东西,写的不尽人意,全部删了,明天再写。这样的内容不会很多,下一章马上就要转向查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03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