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七百六十七章 博陵出局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金陵望汉江李白

大唐实行“三司推事”制度,遇有呈报朝廷的案件,由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御史台御史等小三司审理;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判。

鉴于案情重大,肃宗下旨,军弩贩卖和白复遇刺之案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判。

卢氏、崔氏的家族子弟进入天牢后,面对冰冷的刑具、暴虐的狱卒,这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们吓尿了。

大理寺评事没费多少功夫,便撬开了这帮公子哥的嘴。该说不该说的,这帮公子哥都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

卢梓一直在做军火生意,不断通过世家大族的人脉,结识军中掌握资源的将领。

这批流星连弩一经问世,威力无比,卢梓马上嗅出了商机。

不过,流星连弩乃是军中犀利武器,严格管控,卢梓根本无法从都畿道、河南道等地的唐军中购置。

卢梓灵机一动,想办法拿到了兵部连弩的出库记录、按图索骥,试图找出可能的供货渠道。

凤翔战区的唐军主要是防御泾州、陇州境内的羌、浑部落,管制相对松懈。于是,卢梓通过崔荀鹤联络到了博陵崔氏第三房的崔景晚。

崔景晚以前就有将军火出售给吐蕃、回纥等军队的前科,见卢梓重金求购,二话不说,便将这批连弩出售给卢梓。

卢梓拿到连弩后,本想将这批连弩送抵范阳,卖给驻守范阳的叛军。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高句丽买家,用数倍于叛军的价格购买这批连弩。条件只有一个,将这批连弩秘密运进长安。

同时,高句丽买家承诺,这批连弩一旦使用,一定会将连弩悉数销毁,保证不让人查到这批连弩的线索。

将流星连弩运进长安,高句丽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且要做的肯定不是一件小事。

卢梓惴惴不安,犹豫再三。高句丽买家见此,不断抬高价格。卢梓思前想后,还是没禁住诱惑,最终通过卢氏商队将这批连弩运进长安。

为了和高句丽人划清界限、避免祸水东移,卢梓故意放松戒备,让高句丽人潜入货栈,将这批军弩偷盗出来,伪造出货栈被盗的假象。

倘若有一天,东窗事发,只能说自己私藏的军械被盗,与高句丽人犯下的事并无直接瓜葛。

卢梓心想,长安各大家族都暗中私藏军械,只是数量多少不一。此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连弩来源真被查到,凭借家族的人脉关系和太子的势力,一定能化险为夷,不会出大事。

在卢梓这类世家大族子弟眼中,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类口号都是骗骗老百姓的,历朝历代只有触怒天子的权贵被诛,鲜见皇亲国戚、王公贵胄因犯法而被杀的例子。

当白复遇刺之事传出后,卢梓得知流星连弩用途,更加无所顾忌。

白复一介寒门子弟,别说还没迎娶公主,就算当上了驸马,也只是外戚一族,不是五姓七望世家的正统血脉。更何况白复得罪太子在先,等到太子登基,显赫不再。

想通了这几点,卢梓愈发肆无忌惮。当高句丽买家再次找到卢梓,告知军弩已经悉数销毁,并希望众刺客能通过卢氏商队撤离长安时,卢梓欣然允诺。

当然,这个忙不会白帮,卢梓又大赚一笔。

为了确保安全,卢梓怂恿崔景晚,将众刺客伪装成押运粮草和军辎的凤翔唐军,大摇大摆出了长安城。

凤翔唐军运粮队出城那天,卢氏商队分出数支队伍,从各道城门同时出城,借机吸引盘查守军的注意,掩护刺客出城。

请示过肃宗后,白复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下令,要求各道诸军派将领参加,旁听此案。

三司会审那天,殿堂两侧挤满了诸军在京将领。

连续三天的审理,案件线索逐一展开:范阳卢氏嫡长孙卢梓联合博陵崔氏第三房的崔氏族人勾结叛军,贩卖军火、军辎。

相对于卢氏仅有卢梓一人涉案,博陵崔氏第三房有不少崔氏族人参与贩卖军火之案。

当案情真相大白,诸将哗然。怪不得叛军火力强大,原来一直有世家大族在背后支持。

也有一些将领脸色难看、惴惴不安,这些人此前或多或少参与过类似的事件,充当过世家大族的掮客。

三司会审结束,为以儆效尤,严肃军纪,肃宗下旨将涉案人犯一律诛杀。

验明正身后,监斩候将卢梓和崔景晚推入街市斩首。

从表面上的线索看,卢梓长期从事军火买卖,罪不可赦。但也有不少朝堂重臣心知肚明:这么大的事,卢氏怎么可能只有卢梓一人参与

但朝廷这么审,必有其背后故事。

连耿介忠直的颜真卿颜大人都不深挖线索,点到为止。这些官场老狐狸谁不是心如明镜般清楚,众人配合默契,缄口不语。

涉案人犯虽被诛杀,等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仍在继续发酵。

博陵崔氏勾结叛军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唐诸军,三军将士怒不可遏。弹劾博陵崔氏的奏报如雪片般飞入朝廷,要求诛杀勾结叛军的博陵崔氏族人。

各路节度使顺应军心,下令将博陵崔氏的族人悉数驱逐出军队。

博陵崔氏子弟担任郡守的州郡,辖内驻军群情激愤,随时有哗变的可能。为确保性命安全,博陵崔氏子弟纷纷辞去担任郡守职务。不等朝廷派员交接,便将官印悬梁,不辞而别。

在声势浩大的声讨博陵崔氏的行动中,不仅博陵崔氏第三房垮塌,其余博陵崔氏也跟着遭了殃。

博陵崔氏一败涂地,不得不交出权力,远离朝堂,返回乡里,彻底退出大唐的权力中枢。

博陵崔氏在故土召开家族大会,平日同气连枝的族人反目成仇,纷纷斥责博陵崔氏第三房的愚蠢,更废掉了崔屏博陵崔氏第三房族长的身份。

跟白复叫板的崔屏归乡后,很快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8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