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七海之王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元帅楼般出治兵,落星山外火旗明。

千帆日助江陵势,万里风驰下濑声。

杀气晓岩波上鷁,凯歌遥骇海边鲸。

促宣一作从军咏,回雇儒衣自不平。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徐铉宋代

几人来到码头上的一处凉亭,凉亭建在防波堤上,四处空旷无人。侍从准备好酒水茶点后退下。

摒弃旁人, 长孙晏行这才将白复和自己商议的计划合盘托出:“新罗和扶桑水师,兵分两路入侵大唐。与之对应,我方水师也有应敌之策。

鸿鹄将军率领大唐水师从扬州北上,驻扎在登州一带。

一旦新罗水师从登州撤退,在其登船之际,大唐水师可在中途海域将其拦截, 与陆地唐军水路夹击, 全歼来袭的新罗水师。

阿尔伯兹将军率领大食船队从杭州湾出发,埋伏在儋罗南端今济州岛。

扶桑水师想穿越东海, 从杭州湾登陆,必走这条水道。届时,大食战船可从身后包夹,让扶桑水师有来无回。

这一战,务必全歼扶桑水师,以保大唐海岸线五十年安定

这两场海战之后,复儿会效仿秦国破六国合纵连横之策,想办法挑起新罗和扶桑之间的矛盾,让这两个番邦结下百年世仇,再无联手攻唐的可能

倘若一切顺利,这两场海战将为大唐海疆打下个百年盛世”

众人听罢,热血澎湃,恨不得现在就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在众人的推崇声中,长孙晏行叹道:“以上策略,皆出自复儿谋划。徐太傅从未将兵法传与复儿, 也不知复儿的兵家谋略从何处习得

老夫没有看错人,复儿天生战神之骨,越是旷世大仗,越是冷静沉着,深谋远虑,算无遗策。

老夫唯一担心,复儿一旦嗜血,杀性大起,收不住手,难免重蹈杀神白起的覆辙。

太傅将他留在弘文馆晴耕雨读,空见方丈用佛法悉心开释,都是希望能化解他身上的戾气。

若他只是醉心于武道一途,即便桀骜不驯,最多也就是另一个剑魔独孤素。

可偏偏造化弄人,不知谁传他绝世兵法,又让他赶上安史之叛这个大乱世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诸位届时能竭尽全力劝阻,避免白复坑杀降卒,防止其杀心失控。”

长孙晏行言之戳戳, 众人惴惴不安, 唯有陈鸿鹄不以为然, 他笑道:“我自幼与复哥儿相识, 他天生单纯善良,酷爱游山玩水、琴棋书画,最看不惯仗势欺人、为虎作伥之辈。只要不去招惹他,他将来定是闲云野鹤、寄情山水之人。”

长孙晏行抚髯一笑,对陈鸿鹄道:“陈将军之言也有道理,希望是老夫多虑了。”再不多说。

众人策划完毕,陈鸿鹄道:“诸位大人请随我来,我带诸位前辈参观一下我大唐的水师。”

大唐水师被誉为海上长城,统御七海,众人闻名已久,欣然前往。

大唐水师,船坞里停泊在大小战船数不胜数,浮海万艘、旌旗招展、帆幔蔽江、帆如垒雪、樯若丛芦。

大唐水军服饰与陆战士卒不同。由于五行中,土能克水,为取克服波涛的祥瑞之兆,大唐水军头戴属土的黄色冠帽,故又称为“黄头”。

数以万计的水师战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彩绘獠牙虎头的楼船了。最大的楼船可以容纳八百棹卒水兵。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墻、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船舷常悬挂浸过泥浆的绳网拒敌。

楼船吨位大、吃水深、航行稳,搭载的棹卒数量也多,水战时高楼不仅能瞭望,更能居高临下射箭。

船身中舱密闭,是棹夫桨手合力划船的座舱;底舱是压舱的土石袋,减低风浪颠簸。

楼船战力惊人,是一种强大的火力平台,装载了大唐各种强大的水战武器,厚实的装甲,致命的武力,兼顾运输兵员,奠定了楼船在水师中的主力地位,威吓四海。

作为一只庞大威武的水师舰队,大唐水军中不只一种主力舰船。比楼船稍次一级的是“斗舰”。

斗舰广受水军喜爱,是战斗中的主力舰种,因而得名“斗”。

斗舰,采取了梯级复式船体结构,水兵们梯级分布,战斗时能够充分发挥人员优势,同时为操作船只的水手们提供了良好的保护。

斗舰没有楼船的层层高楼,个头要小些,战力较逊,但轻便灵活,在不利天气下也能保有一定的航速,而不似楼船逆风便一筹莫展。

为提高防御能力,许多斗舰会在船身蒙上生牛皮来强化,这类船又名“艨艟”或“蒙冲”。

所谓“蒙”,指蒙上牛皮。

至于“冲”

由于这类船有一定战力,灵活性又较楼船高,常负责冲锋破敌、冲散敌阵,故而得名。

陈鸿鹄所在的江淮水师为了强化“冲”的效果,部分艨艟更改了船体构造。将船体改得细长如梭,以增进速度,并在船首处伸出铁制的冲角,形如大钢锥。

若有老练水手操舟驾驭,此船顺流顺风而下,利用速度上的优势,伺机挨至敌舰侧面,将敌船撞出一个大洞,如同攻城用的冲车或破城锤。可谓“战船杀手”,连楼船也要忌惮三分。

可以说,斗舰是楼船的良好补充,这两种战舰构成了大唐水师的主力战舰。

一支优秀的水师,势必需要由多种大小功能不一的船只组成,彼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大船宛如城楼,载运量大、战力强,但不够灵便;小船则似车马,轻巧迅速,然攻防能力有限且畏风浪。

因此,在楼船和艨艟斗舰之外,大唐水师中还有另外几种极具特色的舰种。

第一种是“走舸”,也称“海鳅”。

走舸为求航速,牺牲防御功能,把箭楼之类的防御体系全省,仅在船舷上建有女墙,勉强供士兵挡箭掩蔽。

船体更小、重量更轻,构造精简、航速极快,类似马战中的轻骑兵。

凭借迅往返如飞的航速,在主力战舰的掩护下,走舸能够在海战成焦灼的状态之下,出其不意、神出鬼没的迅速接近敌军主力战舰,通过闪电奇袭,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第二种是“赤马”。

赤马是船身狭长的小船,每艘仅能载五人左右,因船身漆红且速度极快而得名。

赤马的角色相当于传令兵,是舰队中负责往来传递信息的使者。主要用于指挥调度,传达军令,协调水师舰艇进退,是水师中少有的不具备交战能力的专业船只。

然而,话虽如此,正因赤马个头小,毫无战力,有些将领反其道而行之,将其用于特战:特选善泳的死士以几艘赤马分别载运,趁天气不佳、天色昏暗等敌军不易发现的场合,偷偷潜入敌阵,进行敌后破袭。

此时,赤马摇身一变,成了神出鬼没、防不胜防的刺客,要么锁定敌方主将刺杀斩首,要么直接凿穿敌船,让全船敌将葬身水底。

赤马此计,连老练的水军也感到棘手。好些战舰甚至会在船底装上刀刃,号为“戈船”,用以提防敌军利用赤马,从水底偷袭。

还有一种被称为海鹘。这是一种特殊的战舰,头低尾高,前大后小,便于平衡与转向,更特别的是船身两侧设有浮板,形似海鸟展翅飞翔而得名。

加了浮板的海鹘,其浮力与稳定性都更胜其他战船,提升了整艘战舰的抗风浪性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海上作战中能够体现出巨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大唐水师中还有桥虹、突冒、艅艎、门舰等诸多类型的舰种。大中小各式战舰搭配合理,配备各色专业指挥,让大唐水师不容小觑。

然而,大唐水师的优势还不止于此,水师的舰载武器也是遥遥领先于沿海诸国。

大唐水师的大型战舰上有一种神兵利器,叫做拍杆。

所谓拍杆,是架设在战舰上的武器,可视为投石器的一种,要将巨石缚定在抛杆之上,如同绳镖一样,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武器。使用时,利用杠杆原理的反推之力,猛拉、猛放之间,那缚有巨石的长杆便向敌船劈头砸去,威力非同小可,轰在敌舰上,瞬间就能将敌船砸出一个巨大的窟窿,让海水倒灌,毁沉敌船。

隋朝杨素灭陈时,就有四艘五牙舰击沉十余艘后陈战船的记录。

陈鸿鹄所乘的旗舰,就是名为“五牙”的大型战舰。这种五牙舰上建高楼五层,高百余尺,前后左右计有拍杆六支,船舰可容斑。

众人乘坐“五牙”战舰出海,凭海临风,意气风发。

此时,正值黄昏,水天之际,残阳如血。落日的余晖,将海面灼成一片金黄,波光粼粼,像无数乱窜的金蛇。

大唐水师,军容壮盛,竟有江神降世之感。

长孙晏行手缕长髯,由衷赞叹:“没想到老朽一把年纪,竟能看到大唐水师回炉再造,重焕生机。

就这一点,鸿鹄将军可谓居功至伟。

歼新罗,灭扶桑,此战之后,我大唐水师必为七海之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21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