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七章 逃出生天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唐家国破君不守,独载蛾眉弃城走。

金瓯器重不自持,玉环堕地犹回首。

节选自马嵬曲李东阳明代

白复身中数箭,如一块陨石,从空中翻滚坠落。下坠数十丈后,重重跌入水中。百丈深渊,果然是玄天大阵的假象。

水流湍急,将白复冲向下游。

白复强忍住逃出生天的欲望,漂流至瀑布下方的深潭,借助手铐脚镣的重量,将自己深深沉入潭底。剑魔说过,坎鼎真气喜水,水域就是最好的疗愈场。

白复将自己深埋水底,坎鼎真气运行周天。失而复得的坎鼎真气比之前更加精纯,伤口慢慢开始愈合。白复意外发现龙鳞斑纹的疤痕处,受创最浅,刀砍箭射,只在肌肤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没有深入血肉。

白复冥想禅定,偶而气息枯竭时,才偷偷浮上水面,用翠竹吹管偷偷换气,然后再潜回水底修炼。

数天后,伤口完全愈合,看不出创口的痕迹。

白复思量,离恨天的追兵料想不到自己能在水中潜伏这么长时间。这几天他们应该将下游河道拉网搜索过一遍,现在顺着河流逃狱,安全几率更大。

白复小心谨慎,潜在水底,缓缓向下游游去。沿途果然看见不少钩锁渔网和水闸,数了数,竟然有数十处之多。此时,搜捕、打捞的守卫已经撤离,有惊无险。

离恨天果然是天字第一号牢狱,守卫森严,不容小觑。

“也不知当年,独孤剑魔是如何带着武曌皇帝脱身的”白复一路幻想,心驰神往。但心底隐隐绰绰有个念头,如同一段乱麻线头,不知所终。

水底潜行数十里,山涧终于汇入一条大河,河面宽阔,白复脱困而出。

白复拖着手铐脚镣,一步一步走出水底,行过滩涂,步上河岸,脚踩实地。

此时此刻,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鸟语花香。白复回头望向山谷,此身此景,恍如隔世。

白复心念一动,萦绕在心头的线头,终于解开。一路走来,白复下意识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今,突破重重关卡,重获自由,白复方才恍然大悟:这三年间,忠嗣师父应有一两次越狱脱困的绝好时机。为传自己兵法,忠嗣师父放弃了独自逃生的机会,而将这机会留给了弟子白复。

白复跪在河滩上,双手掩面,嚎啕大哭。

白复对着山谷的方向跪拜,重重磕了数个响头,一咬牙,起身上路,再不回头。

皇天后土,师恩难报,唯有不负重托,方不辜负师父一份心血。

白复昼伏夜出,野果裹腹,数天后,终于见到一处村落。此地民风纯补,白复让铁匠将手铐脚镣凿开,饱餐一顿后,继续上路。

按照忠嗣师父的计划,白复脱狱后,应即刻返回青城。

一方面,玄宗会密令六扇门和金吾卫捉拿白复,长安已不安全。另一方面,青玄掌门医道天下无双,或许能将被挑断的手筋脚筋续接、修复。否则,空有一身内力,依然是个废人。

白复按计划逐一实施。再次出现时,白复伪装成一名中年游方郎中,拄着拐杖,向成都进发。

此刻,白复已经获悉了最近数月的战况: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集结麾下部队,并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亲率十五万铁骑从蓟城南下,兵锋直指洛阳。

“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安禄山造反,玄宗龙颜大怒,怒火中烧,接连征召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名将为帅,渴望一举歼灭安禄山,将此贼凌迟处死。

然而,由于备战仓促,封常清虎牢关和洛阳两次大败,丢掉洛阳。不得不投奔驻守陕郡的高仙芝。

贼锋势大,锐不可当。

高仙芝根据封常清建议,放弃陕郡,暂避锋芒,退守潼关,进行战略防御,确保长安万无一失。

叛乱三十多日后,安禄山大军席卷大河南北,夺取洛阳,兵峰直指潼关。

玄宗暴跳如雷,盛怒之下,乱了方寸,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一面之词,以不战而逃、违抗圣旨为由,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就地正法,斩于阵前。

一代名将含冤九泉,星消玉殒

玄宗随后责令养病在家的哥舒翰,率领大军奔赴潼关迎敌

这一切都被忠嗣师父料中,白复只觉解气,顿足骂道:“呸,忠奸不分,养虎为患,活该你丢了半壁江山”

由于安禄山范阳起兵,长安附近的骡马全部被征召,白复只能步行归蜀。

这日白复在官道上行走,之见身后烟尘滚滚,马嘶人呼,大批官兵仪仗华美,簇拥着数十辆马车,疾驰而来。白复赶忙走下官道,避让一旁。

这群官兵盔甲鲜明,武器精良,但面色凝重困顿,风尘仆仆,行色匆匆,没有功夫打望白复等路人,疾驰而去。

白复无意中瞥见一辆华贵马车,一人掀帘眺望,露出赤黄袍衫。白复大惊。

就在此时,一人率领一队轻骑兵,策马奔腾。此人金盔金甲,大红披风,坐下高头骏马,煞是威风。身旁一名女将,也是鲜衣怒马,英姿飒爽。

白复一见,眼中精光大盛,杀气凛冽,恨不得将此人射杀当场。原来,正是永王李璘率领虎贲军,驰骋在官道上。

白复推算了一下刺杀几率,就算将永王李璘格杀当场,自己恐怕也难全身而退。

兵法云:“先胜而后战”,白复权衡利弊,决定放弃这次机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随后,又有数批官兵,护卫着大量华贵车辆,尾随其后,奔向巴蜀方向。

白复心生疑惑,仔细打量过往军队,默默计算车辆和兵马,大约有近千名将士。

经过缜密观察,白复发现这些将士盔甲鲜明,毫无破损痕迹。将领骑着高头大马,肥头大耳,膀阔腰圆,面有傲骄之色,若所料无误,应该是拱卫京畿的十六卫军队。

可是,十六卫乃是禁军,驻防长安,怎会无故调离京师莫非出了大事白复一盘算,心中升起不详预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28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