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六章 旷世兵法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君不见古人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

藕丝挂在虚空中,欲落不落愁杀人。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煨烬。

行路难,行路难,生死皆由天。

节选自行路难顾况唐代

白复祭拜过兵圣孙子后,再次拜谢王忠嗣。正襟危坐,等待这位名将释法。想到能得当世第一兵法大家的真传,欣喜自豪。

王忠嗣并没有第一时间说话,沉默许久后,方才叹道:“你莫要谢我,入兵家一门,是福是祸,未可得知。

自古兵家弟子结局都不甚完美。吴起、白起、伍子胥、孙膑、庞涓、韩信、周亚夫等几乎都未善终。

缘何

皆因为兵法是屠龙之术,一旦声名鹊起,生杀大权操于一手,就会功高盖主,遭奸佞嫉恨,令君王猜忌,厄运随之而来。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就是兵家弟子的命运。

唯有范蠡、张良等人功成身退,方能善始善终,但他们也只能算第一流的人物。

孙子、鬼谷子、计然子等高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身怀旷世绝学,秉超凡冲举之术,有混天移地之法,视天下如棋局,执手黑白,扭转乾坤,纵横捭阖,这才是超一流的人物。”

白复闻之神往。

王忠嗣道:“然,兵法也不仅是屠龙之术。学兵法,见心性,百姓日用而不知。兵家圣人洞悉人性,翻云覆雨。上可征战沙场,下可捕捉人心。

师父当年传我兵法时,正赶上陛下雄才大略,欲征伐西域。我急于出师,为大唐开疆拓土,匹马戍梁州,万里觅封侯,遂与师门拜别。

下山时,师父曾告诫我:我离兵法大成,尚差一步。唯有将兵法印入骨髓,日常行事夕惕若厉,戒慎恐惧。方能逢凶化吉,善始善终。

但我征战沙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节度四镇,荣威无以复加。逐渐自诩傲慢,对师父的告诫不以为然。不懂韬光养晦,一味乾刚。

从此兵法再无精进,始终没有突破最后一重境界。

直到被李林甫等人构陷,深陷囹圄,和你一样,在深牢大狱中方才参透兵法真义。

数年牢狱之灾,日日感念师恩,汗颜惭愧,悔之晚矣。”

说到此处,王忠嗣感慨万千,道:“在正式传你兵法之前,我之所以啰啰嗦嗦,唠叨半天,就是希望你起步稳健,筑基夯固,定静妙慧,早日参悟兵法真谛。而不要象我们一样,虽纵横天下,却死于刀笔小吏、奸佞宵小之手。

身为兵家弟子,本就杀戮业报,罪孽深重。若没有高绝智慧,必然不得善终,切记切记”

白复凛然,用心铭记。

王忠嗣道:“荀子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人生在世,要不要争如果争,如何争争到何种地步这就是兵法穴眼所在。

兵家出自道家,与其一脉相承。诸多兵家道法,与道门如出一辙。

在兵家看来,争战的目的,不在于击败对手,而在于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让己方最大限度获利。战争不是杀戮,而是保全。保全生命,包括敌军的生命、保全州城乡野、财货物资。

真正的兵家强调的是对战争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与其说兵家之法是战法,不如说其是不战之法。

不战、无为,休养生息,将帅不好大喜功、君王不雄才大略,天下百姓才会民富国强,民安国泰。

学兵法,先要从兵圣孙子学起。孙子乃百代谈兵之祖。太宗皇帝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而孙子之要义就在于:“明仁义,使机权”六字。

随后时日,王忠嗣将平日所学倾囊相授。撒豆为兵,斩草为马,将古今战役逐一剖析,以战说法,道破玄机。

不仅如此,王忠嗣还将天下山川、地理气候、风土人情一一道来,让白复默记于心。

牢狱再不是一种束缚,方寸之间,壶中日月,白复受益良多。以兵家视野观天下,顿觉格局开阔,气魄恢弘。白复渐渐从一名剑客游侠、赳赳武夫,脱胎为兵家骨血、将帅虎种。

这一日,讲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古今胜败,一误而已。比如弈棋,一着失误,满盘皆输。”

王忠嗣道:“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两军对峙,你要先安营扎寨、整束兵马,立于不败之地,等待对方失误。如果对方不失误,就一直熬下去,看谁粮草多。一旦对方沉不住气,露出破绽,有隙可乘,就要集中兵马,一击制胜,围而歼之。

敌人失误的时候,不要错过。敌人不失误呢多方以误,想办法引诱他失误。”

白复点头赞道:“对,兵不厌诈。诡道应是兵法的核心吧”

王忠嗣摇头,道:“孙子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先胜后战才是兵法的核心”

“道、天、地、将、法”五事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计

善战者通过对这五事七计的精密计算来决定是否发动战争。

经过周密的部署,获得优势地位,取得优势条件后,善战者才投入战斗,这样赢的胜算才大。

而很多将领莽撞粗鲁,一见敌军,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战斗中捕捉战机,侥幸获胜。这样往往输的几率更大。

兵圣孙武子在兵书中反复强调战争准备,重视未雨绸缪的战前准备,重视战略、后勤补给、行军布阵、安营扎寨、军队士气、将帅管理水平等方面。在孙武子看来,这些战前准备好了,战斗就只是个瞬间的必然结果了。

先胜后战,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作战,绝不心存侥幸,这就是兵圣之道。”

说的这里,白复忍不住插话道:“将军,你说的这是强国的兵法吧弱国兵力羸弱,粮草不济,怎么会有压倒性的优势呢弱小军队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王忠嗣笑道:“这是个好问题。兵圣之法不是强者的兵法,而是所有人的兵法。

弱小军队怎么能有压倒性优势答案就是形成局部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之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获取敌军辎重粮草,以战养战,侵略补给。”

白复恍然大悟。

王忠嗣继续讲道:“刚才纯讲战斗本身,兵圣孙武子视战争如弈棋,通盘考虑,不在乎黑白数子的绞杀,而在意棋局的型和势。胜利往往胜在战争这个棋盘之外。

兵圣孙武子强调的是实力,是双方的天时、地利、人才、国政、货殖、合纵连横的全面较量。

孙武子之胜,都是先胜于庙堂,而不是夺胜于战场。

轻视如歌如泣的战斗传奇,追求兵不血刃、未战先胜、不战而胜的胜利。

我大唐今日诸将皆在战场上求胜利,古之名将却在战场外求胜利。这就是猛将和兵家圣人的差别。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之残酷,远超乎人之想象。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真正的主帅不会因愤怒发动战争,不会为利益发动战争,不会为情怀发动战争,甚至不会为正义发动战争。

他发动战争只有一个原因:一定能打得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86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