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七章 危机四伏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宋

僧人笑道:“少林为中原武林七大门派之首、武林至尊,是有唐以来佛教最大宗派。门下有碟谱的剃度僧徒达两千余人,高手众多。这还不算遍布大江南北的少林俗家弟子。少林长老行走江湖,哪个能不给面子,黑白两道谁人敢惹

此外,少林寺田产一万多亩,每年所得不用纳捐税;殿堂楼阁千计,仅次于洛阳皇室行宫。香客居士虔诚供奉,历年积累的庙捐无数

少林寺哪里简简单单是一座寺庙,它才是当之无愧的洛阳首富。

故,少林寺方丈的地位谁不眼热空见方丈之所以对皇帝老儿一再妥协,就是因为,离开皇帝的支持,他这个方丈之位也很难保住。”

香客抚髯细品,点头赞同,道:“此话不假,权力财富,二者取其一,都足以令人动心。面对这种诱惑,佛门也很难清净。

当年五祖弘忍祖师将衣钵传给惠能祖师,神秀的弟子追杀了惠能十数年。即便是惠能祖师圆寂了,还不忘派人去砍惠能祖师肉身上的头颅。

可见权力之争,不分庙堂庙宇,只要有名利,就有江湖。”

僧人道:“空见方丈的首座弟子对他师父的管理方式早有不满,认为方丈太过保守:

其一、在禅宗谱系上,让惠能一脉成为禅门正宗;

其二、在江湖地位上,让武当、峨眉、昆仑等门派快速崛起。尤其是武当,近年来,在江湖上与少林分庭抗礼,甚至有凌驾于少林的趋势。若再不采取行动,少林再也不是那个威震武林,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武林至尊。”

香客有些疑惑,问道:“他毕竟只是一个首座弟子,能成大事吗”

僧人回道:“此人武功高强,野心甚大,这些年借代师传法、授艺之机,刻意拉拢了不少年轻弟子,组建了一支热血青年僧团,实力不容小觑。只要我们肯委以方丈之位,就应该能打动他。”

香客再问:“此人野心甚大,若得了方丈之位,还能受我们控制吗”

僧人冷冷一笑,道:“只要此人得位不正,把柄捏在我们手里,他就得乖乖听我们招呼”

香客沉默片刻后,话锋一转,道:“那达摩院和罗汉堂的两位首座呢按资历,应是他二人排位在先吧”

僧人道:“罗汉堂首座去年突然圆寂,走的很蹊跷,没有任何征兆,疑窦重重。

罗汉堂新任首座空行长老乃是寺监提议的,空见方丈也没有反对。此人武功虽然高强,但没有脑子,性情暴烈鲁莽,不足为虑。

达摩院首座倒是智慧高妙,似乎看出些什么。自从罗汉堂首座圆寂后,他就借口身体不适,去后山闭关清修了。再不过问日常寺务,将相关权责交还给空见方丈,其余杂务交由他的弟子代劳了。”

香客笑道:“如此说来,现在确实是收编少林最好的机会。”

香客从怀中取出一摞房契交给僧人,道:“这是洛阳一带的田产和房产。田,是郊外上好的良田。房,是城内观湖的大宅。寺里哪些关键人物需要拉拢打点,你可便宜行事。

要求就一个:务必将少林的僧兵和物资牢牢控制在咱们的手中。”

僧人双手合什,保证依令行事。

嘱咐完毕,香客神情一缓,微笑道:“你这些年辛苦了,你的功劳我都会一一回禀。将来大事若成,许你为少林真正之主”

僧人闻之大喜,赶忙叩谢,头如蒜捣。

谷 两人又详细计划一番,先后分别离去。

白复心道:“想当年我在青城时,对少林武当,无比景仰,万分崇敬。虽远在巴蜀,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没料到,第一次上少林,便遇蠢莽,顿感忿恨,大失所望。更没想到少林内部迷雾重重,危机四伏。现在想想,青城所谓的蝇营狗苟、勾心斗角的事放在少林都不算个事儿。”

想到青城,白复马上牵挂起亦蝉来,突然心中一恸,一种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口,好像有东西堵在心口,顿觉胸闷无比。

自从出了长安,白复托人给亦蝉捎去了十几封书信,但没有收到一封回信。这让白复有种不好的预感。这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时不时在自己独处时涌出,月凉如水,酸涩心塞。

等到周围安静下来,白复如狸猫,无声无息,窜出密道。此时正是黎明之前,也是最黑暗的时刻。

白复扭头回望。佛堂内,一尊金色的大佛盘膝而坐,手捏法印。佛陀慈悲安详,静静地凝望着白复,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悲悯

白复鼻子一酸,噗通一声,跪倒在佛陀面前,眼泪夺眶而出,无声地啜泣。

白复趁天未亮,潜回自己所住的客房,看看自己的行囊是否还在。

刚进院,就见四名僧人头戴斗笠,肩挑两个木桶,准备下山挑水。白复赶忙躲在院墙黑暗的角落处,避开这几个人。

这些僧人倒没觉察异样,嘟哝着:

“真是够倒霉的,天不亮就要下山挑水。”

“可不是嘛,以前长冈在的时候,根本不用咱们干这活。你还别说,长冈这小子,还真有两膀子笨力气,他一个人挑的水,能顶的上咱们四个。”

“对了,长冈去哪儿了都三天没见他了。”

“师兄,你还不知道啊”

“知道什么”

“大家在桂林溪涧找到了他的扁担和木桶,估计是在河边挑水时,不慎落水,溺水身亡。”

“哎呦,那可惜了,这孩子挺老实一人,可惜咯。”

众僧人叹息几声,也就不再提及此人了,换成其他话题,边走边聊,走出院落。

柴房院子里有一人正在舂米簸糠,正是那日在槽厂中,和胡长冈一起破柴踏碓的带发修行的行者。

那人听到了众僧的谈话,停下了劳作,抬起头,若有所思。半晌,继续忙碌起来,费力地弯腰舂米。

就在他弯腰的瞬间,朝白复藏匿的方向瞅了一眼,目光如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9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