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三章 邺城之战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节选自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北宋

这一年三月,时机成熟,史思明遂亲率大军进抵邺城城下,摆出与唐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三月初六,唐军与史思明在邺城外展开了决战。

唐军步骑六十万全部出动,在流经邺城的洹水北岸布阵。由于没有主帅统一指挥调度,九大节度使只能根据各自军营与阵地的远近,依次抵达。

郭子仪顿觉不妥,向鱼朝恩请示,请求调动军队,重新布阵:让朔方军主攻;安西军马快,从两翼包抄;擅长防守,军纪最严的李光弼部和王思礼部护住中军,保证中军不乱;滑濮节度使许叔冀、淮西节度使鲁炅军力相对较弱,可作为后备部队,待命增援。

鱼朝恩见唐军数倍与燕军,对郭子仪的传令官调侃道:“老令公过于谨慎啰,稍安勿躁。叛军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我大唐一战而定,就在今日。”

说罢,不容传令官辩解,便将郭子仪的传令官遣回。

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颇为无奈,只能按照抵达阵地的先后顺序,整肃军队,排成九个大方阵,前中后三排三列。

郭子仪的朔方军和荔非元礼的安西军本是最擅长野战的边军,却因军营离阵地较远,被卡在了九大方阵的中间。淮西节度使鲁炅顶在了郭子仪朔方军的正前方,成为迎战史思明的前锋军。

李光弼见此大惊,对麾下将领道:“鲁炅部军力较弱,一旦被叛军铁骑击溃,撤退下来的残部就会将郭帅的朔方军冲垮。

荔非元礼的安西军被卡在九阵之间,既无法利用陌刀军的强悍阻挡住叛军的进攻,也不能利用骑兵冲锋击溃叛军,如此列阵,倘若战事出现异常,唐军危矣。”

说罢,李光弼调整自己军阵中各兵种的位置,令枪盾兵列前阵,防着被叛军或友军冲阵;命骑兵护住左右两翼,防止阵型散乱,既能快速进攻,又能迅速撤退。

鱼朝恩坐镇中军,身后的观军容使大旗迎风招展。鱼朝恩手持佩剑,坐在马背上,环顾前后军阵。只见六十万唐军威风凛凛,铠甲鲜明,刀枪林立,陌刀如雪,护盾如墙,将士肃穆,战马嘶鸣。

鱼朝恩好不得意,心道:“常言道,大将军威猛八面,说的就是今日场景吧。等我灭掉叛军,立下盖世军功,李辅国见我就得倒履相迎了。”

想到将来李辅国谄媚自己的画面,鱼朝恩好不得意。

远眺史思明的帅旗,鱼朝恩心道:“我暗中投靠安禄山的事,也不知史思明是否知晓为了永绝后患,此人和安庆绪都不能留活口。

不过,燕军也不能全部剿灭,还得留些残部余孽。内侍宦官中,唯有我深谙兵法。只要叛军一天不灭,我就能多一天手握军权,正所谓:养寇自重

到时候,从军中挑一些忠于我的将领,说服陛下,令其统领禁军。

届时,朝野军权皆操持于我一人之下,慑服百官,挟天子以令诸侯”

鱼朝恩浮想联翩之际,对面鼓声阵阵,燕军大营营门大开,终于出动了

史思明仅率精锐骑兵五万迎战。

见叛军出阵厮杀的人马较少,唐军以为不是史思明的主力,仅是援军,顿生轻敌之心。

若是叛军主力出击,唐军通常对付胡人铁骑策略是:先用弩箭远距离攻击敌军;等到胡骑冲到阵前时,用坚固的护盾结成鱼鳞阵护住阵地;长枪兵透过护盾缝隙,结成枪阵,借用对方的马力,洞穿马腹;等到胡人落马后,撤去鱼鳞阵,再由骑兵两翼包抄,刀盾步兵正面肉搏,绞杀敌军。

唐军前军三大阵,步骑总兵力共有十五万之众,三倍于敌军。

见胡骑较少,孤军深入,滑濮节度使许叔冀、淮西节度使鲁炅令前军撤去枪盾大阵,挥动令旗,调动两翼骑兵包抄,形成钳形攻势,试图将其合围,一举吃掉。

见唐军中计,史思明率先发起进攻,本来闲庭信步的骑兵突然发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唐军。

史思明骑兵精锐速度之快,远超许叔冀和鲁炅想象,唐军骑兵还来不及合围,就被燕军冲开数条口子。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见唐军出现颓势,立刻策动骑兵援救,形成第二圈合围。

两军擂鼓助威,骑兵将士勇猛冲锋,杀声震天。双方互有伤亡,不分胜负。

史思明见势不妙,眉头暗皱。

环视战场,史思明瞥见淮西节度使鲁炅的帅旗,眼珠骨碌碌一转,再生一计。

史思明亲率亲兵队,直扑鲁炅。范阳铁骑如狼似虎,淮西军莫不能敌,瞬间被史思明杀出一条血路。

谷 史思明见帅旗下,一人顶盔掼甲,高头大马,被众将簇拥,定是鲁炅本人。

史思明取出雕弓和狼牙箭,张弓搭箭,凝神静气,一箭射出,若流星破空,直奔鲁炅面门。

史思明是范阳军中出了名的射雕手,亲自出手,定有必胜把握。

万人军中,杀声震天,冷箭无声无息,亲兵难以防范。等到鲁炅发现时,已经躲闪不及。鲁炅虎躯一转,避开致命要害。

“噗嗤”,史思明全力射出的狼牙箭强劲无匹,洞穿明光铠,射中鲁炅左肩。鲁炅惨叫一声,跌下马来。

众亲兵赶忙将鲁炅救上战马,包扎伤口。

史思明手一挥,传令官拿起牛角号,发出全力进攻的号令。

“呜呜呜”

如雁群般四散出击的燕军听闻号角声,丢下交手的唐军,迅速集结,向号令处全力冲锋。

鲁炅神志昏迷,仓皇率部后撤。

范阳卢氏的世子宁远将军卢梓看着史思明等胡骑面目狰狞,向自己冲来,惊恐万分,率先调转马头,带着自己的部曲,向后方逃窜。

鲁炅昏迷,淮西军本就群龙无首,宁远将军卢梓这一逃,立刻令淮西军大乱。

唐军前军顿时崩盘溃散。

诚如李光弼所料,郭子仪的朔方军刚好在鲁炅部的身后,还来不及结阵,一下子被淮西军溃败下来的军队冲乱了阵脚。

倘若是敌军,朔方军可以用护盾结成鱼鳞阵护住阵地,用长枪刺杀前冲之敌,缓解冲阵压力;但面对友军,朔方将士无法杀戮,只能用护盾硬扛。

淮西军溃败的人马越来越多,如同从山坡上倾斜而来的泥石流,汹涌澎湃,泥沙俱下。时间一长,朔方军很难扛得住。

荥阳郑氏世子定远将军郑庐慌张惶恐,其率领的部曲率先崩溃,被淮西军冲破堤坝,闯出了数道缺口。

郭子仪大急,一旦缺口扩大,瞬间军阵就会溃坝,届时兵败如山倒,后果不堪设想。

生死存亡之际,郭子仪猛抽一鞭胯下骏马,率领亲兵队,冲杀上前。

郭子仪亲自指挥,杀红了眼,一鞭子抽在定远将军郑庐的脸上,将其头盔抽落,脸颊上抽出一道深深的血印。

郭子仪及其亲兵手起刀落,将溃逃的郑庐部曲士卒砍翻了数十个,才将缺口堵住。郑庐等人这才敬畏郭帅军令,战战兢兢,调转马头迎战。

眼看再有一炷香的时间,就能稳住军阵,扭转乾坤。正在这时,天现异象,匪夷所思之事发生了。

战场上,大风突然漫天而起,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摧树拔木,天色减弱,如同黄昏。

茫茫暗夜即将来临,双方士兵从未见过此种异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停止了厮杀。

交战的士兵们发现,一个黑影闯进沙尘暴,把太阳一点一点地吞食,眩目的太阳光盘变成黑色,环绕光盘的是一圈淡红色的光圈,放射出白色的冷焰光芒,仿佛魔王的眼珠,残忍冷酷地盯着众生,诡异神秘,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斗胆看向魔王眼珠的士兵,瞬间失明,变成瞎子,手捂双眼痛苦不堪。

转霎间,妖云蔽日,太阳完全被吞没,仿佛夜幕降临,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一片漆黑。刹那间天昏地暗,咫尺莫辨,像掉到洗墨水缸里一般,伸手不见五指。

只听妖风中,鬼哭狼嚎,凄惨渗人。

“天狗食日,鬼魔降临,妖孽现身”

激烈的鏖战瞬间停止,双方大军同时惊恐,一齐崩溃,顾不上战斗搏杀,不约而同地掉头而逃唐军南逃,燕军北窜,一个个奔跑如飞,抱头鼠窜。

军心溃散,郭子仪纵有威望,杀伐果断,亦无济于事。

大坝决堤,朔方军军阵瞬间被淮西军冲垮。乱军如洪水猛兽,滚滚洪流,裹挟而下。六十万唐军步、骑兵直接辗轧冲撞,人马践踏,自相残杀,死伤不计其数。

乱军之中,九大节度使,无人能有回天之力,无人能够力挽狂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85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