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八章 光弼之辱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

两度旁观者,天留冷眼人

桃花扇孤吟孔尚任

白复军礼致敬,回道:“在下白复,此前曾在军中服役。接到调令之前,在户部任职。”

说罢,将自己的调令、文符和兵部颁发的军谍呈上。

李光弼随手翻了翻,冷哼一声,道:“虽说是武散官,可也是正五品的定远将军,授勋上骑都尉如此年轻就这般军阶,了不起啊。”

李光弼语气中充满嘲讽,明显针对自己。白复心中一凛,暂不接话,看他接下来如何。

李光弼对身旁偏将道:“冉北征,邺城之战时,你就在郭令公身旁。你说说,诸军中,这几名战前突然空降的五品将军表现如何”

冉北征嘴角一撇,道:“鲁炅部与史思明亲兵队交战时,宁远将军卢梓带着自己的部曲率先向后方逃窜,导致淮西军大乱,唐军前军顿时崩盘溃散。

面对淮西军冲阵,定远将军郑庐慌张惶恐,所率部曲率先崩溃,被淮西军冲破堤坝,闯出了数道缺口。要不是郭帅带领我们及时将逃兵就地正法,朔方军军阵当时就已崩溃。”

等冉北征说完,帐中诸将无不露出鄙夷之色。

李光弼嘲笑道:“邺城之战前,九大节度使中,只有我和王思礼将军顶住兵部压力,坚决不要兵部空降将领。

从后来的战况来看,也只有我和王思礼部在撤回本道时,能够保持秩序井然,军纪严明。既没有骚扰地方,也没有出现逃兵。整建制安全撤回。”

说到这里,帐内的朔方军将领面露羞愧,低下头颅。

李光弼傲然道:“我李光弼一生带兵,只从战场选人。麾下将领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个个身经百战,视死如归。

白将军,我没有别的意思,你或许很优秀,但不符合我李光弼用人的标准。请回吧。”

白复毫不畏惧,目光炯炯,直视李光弼锐利的眼神。

白复朗声道:“大帅可以不要我入军,但无须搪塞我。岂能将我和郑庐、卢梓等纨绔子弟混为一谈

我跟随张巡太守,南霁云、雷万春等将军,守卫睢阳,大小数百战,从未胆怯退缩过。

香积寺之战,我追随嗣业将军,以五百陌刀手杀退叛军数万铁骑。

我的军功,可不是冒领的

李光弼笑道:“呵呵,此一时彼一时。

我承认,睢阳之围,香积寺之战,白将军确实立下不少军功。但当时,白将军还仅是一名武功高强的江湖游侠,光脚不怕穿鞋。

而如今,白将军被陛下金口御赐大唐第一先锋,谁人不识,无人不晓啊身价倍增,皮娇肉贵。

正所谓,由奢入俭难。你已经过惯了闲散悠闲的日子,怎能习惯与我们这帮大老粗同吃同住,厮混在一起。”

见白复不以为然,李光弼眼露戏谑之色,淡淡道:

“听说元夕夜,白将军为博美人青睐,心思繁巧,耗资甚巨。长安城漫天的告白烟花,不仅护住了圣驾,还赢得了公主殿下的芳心。可谓一箭双雕,名利双收

你放放烟花,写写字画,所得封赏远胜于战场搏杀。加官进爵,指日可待,何必再趟战争这场浑水

史思明可不比安禄山,此人战功赫赫,狡猾诡诈。未来战事定会凶险万分。

当朝驸马的身份何等尊贵,你上了战场,万一有个闪失,朔方军今天在场诸位谁都吃罪不起

谷 白将军,听本帅一言,从军可不是条好路。诚如你所言,睢阳之围,香积寺之战,你已经证明过你自己了,无须多此一举咯。军功不好混,莫耽误了你的前程。

行军司马何在

即刻草拟一封奏折,奏报陛下,白将军投军心切,一心报国,无奈朔方没有陌刀军,只能忍痛割爱

来呀,护送白将军出营”

李光弼大手一挥,不由分说,将白复撵了出去。

白复出道后,树敌虽多,但被人当众如此羞辱,还是第一次。白复终于色变,拂袖而去。

出营后,白复和唐欢等人汇合,在洛阳城内找到川帮分舵,入住旗下客栈。

到了傍晚,唐门情报送到。

原来,就在白复抵达洛阳的前两日,肃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将郭子仪朔从洛阳召回长安。

事发突然,郭子仪虽有些诧异,但毫无怨言,磕头谢恩。接完圣旨后,郭子仪毫不犹豫,行李都不收拾,当天就将虎符交出,跟随传旨宦官,一同返京。

离开朔方军营时,不少朔方将士得知消息,纷纷赶来,掩面而泣,阻隔道路,将钦差宦官拦下,不让郭子仪离开。

郭子仪在马上一抱拳,笑道:“诸位稍安勿躁,我也是刚刚得知此事。

我暂时还不走。要等到与光弼将军交接完毕后,才会离开。今天出营,只是给钦差大人饯行,不是要走”

众将士信以为真,这才让开了一条道路。

郭子仪挥挥手,打马扬鞭,一去不返。

移交兵权容易,收复朔方将士的军心可没那么容易。

李光弼接到朝廷旨意后,不喜反忧,将自己关在屋内,反复琢磨接手朔方军之事:

“郭子仪将军宽厚仁义,深受朔方将士拥戴。这些年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受邺城之败牵连,被自己取代。郭子仪受此冤屈,朔方将士定然不服。倘若以为有了圣旨就可以收编军队,那就太幼稚了。接管之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须仔细行事。”

为了防范朔方将士设置障碍,阻挠交接,李光弼没有选择白天大张旗鼓进入洛阳,而是警惕戒备,带着五百名河东军精锐骑兵,于深夜悄悄进驻朔方军大营,接收兵权。

有惊无险赴任后,李光弼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一到任,立刻大刀阔斧整顿军纪。李光弼手持令箭,发号施令,接连颁布了一系列严厉的军令。

李光弼军纪森严,朔方将士无人敢抗命不从。

数日之间,朔方军军容焕然一新。从将士的精神面貌,到军营的营地布局、旗帜标识,事无巨细,无一不有严格规矩。

郭子仪治军向来以宽仁著称,而李光弼治军则以严整见长。如此一来,将士们自然是越发怀念郭子仪,也越发排斥李光弼。

白复一心报效,却被李光弼无情驱逐,白复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一连数日,耿耿于怀。

白复本想一走了之,返回长安,另作他图。

从唐门情报中得知,朔方军内部嫌隙渐生。白复有种预感,照此下去,过不了多久,朔方军必出内乱。于是,留在洛阳,暗中观察,静观其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759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