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七百零二章 权臣崛起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在越王李系、左千牛卫大将军高邑王李僝等人的保举下,白复加官进爵,晋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遥领安西节度使,赐爵卫国公。

正三品的左金吾卫大将军,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玄宗、肃宗两朝,白复是最年轻的左金吾卫大将军。

安西节度使更不得了,乃是外放的封疆大吏。历任安西节度使都是高仙芝、封常清这样的名将。

大唐立国以来,白复也是最年轻的节度使。

仅安西节度使和左金吾卫大将军两职,可看出肃宗对白复的欣赏和厚爱。

封爵卫国公,意义更为重大。

要知道,自大唐立国以来,卫国公的爵位仅封过一人,就是大唐开国元勋、战神李靖

肃宗之意,不言而喻。希望白复能像李靖一样,成为国之藩篱,为大唐平定叛乱、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白复听到封赏的官职和爵位时,也是一愣。他知道自己会晋升,但没想到会连升三级。这就是所谓的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吧。

不过,白复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

忠嗣师父反复告诫他,人生三大不幸,第一就是少年得志。

今日,他因帝王的喜爱一步登天;明天,就可能因为帝王的厌恶,跌下神坛,摔得粉碎。

作为一名臣子,没有人能久居高位。爬的越高,跌的越重。这才是官场的铁律。

白复惶恐不安,三次入宫,在麟德殿前长跪,辞让官职和爵位,肃宗不许。

在肃宗眼中,白复自从来到长安,便是自己的福将:

营救青鸾,冥冥中便是天意;庆王遗言,护国大将,非白复不能任也;尤其是得知白复乃是王忠嗣的关门弟子时,肃宗喜不自胜

白复从军以来,睢阳城死守、香积寺激战、河阳城血战、歼渤海铁骑,擒新罗水军,灭倭国水师身经百战,几无败绩。

经过多年对白复的考察,肃宗对白复的忠诚和能力再无怀疑。

肃宗想起自己刚为太子时,玄宗对自己说的一番话:“对于贤才,就要敢于破格提拔。

如果他资历已到,你才封赏,他固然会感激你,但更会认为,他得到这一切,是因为自己的资历和功绩。

唯有破格提拔,把此人暂时还配不上的职位和荣誉授予他,才能让一个人死心塌地追随于你,一生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亨儿,这才是帝王的驭人之术。”

封赏那日,白复铠甲鲜亮,英姿勃发,不怒自威。

满朝文武看着白复从肃宗手里接过虎符、印绶和紫金鱼袋,羡慕嫉妒恨,各色情绪,五味杂陈。

尽管各怀心思,每位朝臣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所有人都知道,白复已经强势崛起,将成为帝国的新一代权臣。翻雨覆云,只手遮天,指日可待。

散朝之时,朝臣们纷纷上前祝贺。就连最不对付的太子李俶也主动跟白复示好。

退朝后,肃宗把白复叫入内殿,设宴款待。此乃家宴,张皇后、太子李俶和青鸾公主在一旁作陪。

肃宗欣慰地看着白复道:“复儿,朕一早就想把鸾儿许配给你。

这次你立下大功,更让朕欣慰。鸾儿是朕最疼爱的女儿,希望你好好待她,把她捧在手心上”

青鸾公主羞红双颊,找个借口躲入后殿。

此刻的肃宗不像一位君王,更像是一名慈爱的老父亲。

近距离观察大唐皇帝,肃宗脸颊消瘦、两鬓斑白、满脸皱纹,容貌远比同龄之人更加苍老。

肃宗虽然没有太宗、玄宗那般英明神武,甚至还有不少性格上的缺点,但对白复,肃宗是厚爱有加,更像一名宽容的长者。

酒宴中人,皆是肃宗最亲近的人。肃宗格外开心,开怀畅饮,频频举杯。

肃宗视白复为贤婿,让寒门出身的白复颇为感动。

白复被册封后数日,巴蜀会馆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从皇子到王侯,从世家大族到朝廷重臣,拜会白复之人,络绎不绝。

这几日,白复早起晚睡,忙于应酬。

除了去皇亲国戚、公侯望族府邸参加夜宴,白复所有膳食都用几枚点心打发。连茶水都不怎么喝,因为要将如厕更衣的时间都得省下来。

五品以下官员,连拜见白复的机会都没有。白复心生不安,唯恐怠慢了诸位朝臣。

不是白复傲慢,确实是没有接见的时间。

新平郡王李俨看出了白复的心思,不以为然道:“复兄,放心吧,他们都是久经宦海之人,不会介意的。你肯收下他们的礼物和拜帖,就已经是给他们天大的面子了。”

李俨所言无误,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得知白复无暇接见时,并不沮丧。他们习以为常,放下礼物,送上拜帖,欣然离去。

嗣庆王李琮翻看官员们给白复的礼单,啧啧嘴道:“常言道,县官不如现管。果不其然。

我们哥俩虽然贵为郡王,却只有俸禄爵位,并无实权。逢年过节,也有不少朝臣前来拜谒,但仅是礼数而已。

礼单充分暴露出他们内心的想法。

复兄,从礼单上来看,你可比我们这两位王爷显赫多了呵呵”

白复面露尴尬,赶忙摆手辩解。

李俨笑道:“复兄,别解释了,越解释越乱。你也别多想,这本就是官场规矩。要不,为什么那么多人打破头皮也想做官啊。

你以前在边军,虽然也统兵一方,但都是打打杀杀,靠战绩说话。倘若百战百胜,战功赫赫,很难不被提拔。

到了京师,做了朝臣,规矩就多了。政绩的好坏,都是文案功夫,不像战役那么明显。

朝廷考核你的标准,五花八门:奏报书写规不规范、朝堂礼仪得不得体、与同僚下属融不融洽、后宅婆媳关系和不和睦

甚至你给妻妾画眉、你蓄须的式样,有无修剪鼻毛等都会成为御史大夫弹劾你的内容。

总之,吏部官员选贤任能,更多是看你与他们的亲疏远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多少才华横溢的人,由于不擅钻营,亦没背景后台,在朝中为官数十年,依然是不入流的区区小吏

反之,你放下身段,苦心经营,傍上权臣,飞黄腾达,呼风唤雨。貌似一帆风顺,光宗耀祖。

然而,大唐官场没有不倒翁。

多少权势熏天的重臣,一夜之间,身死族灭,遗臭万年。王鉷、杨国忠莫不如是。

到了这一日,二虎相争,靠山倒台,殃及池鱼。你就会作为残部余孽,抄家充公,流放千里。

复兄,你知道为什么,长安城内那么多寺庙和道观吗”

不等白复回答,嗣庆王李琮轻摇折扇,笑道:“因为升官这件事,跟才学无关、跟能耐无关、跟阅历无关、跟智慧无关,甚至跟家世都没太大关系。

全凭命和运

所以要祈求神佛保佑哈哈哈”

李俨笑道:“李琮之言,虽然过于戏谑,但不无道理。

复兄,朝堂为官,凶险莫测,不亚于征战沙场。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凡事多留一个心眼,三思而后行。

正所谓,戒急用忍,事缓则圆。

虽然陛下今日对你异常器重,但越是如此,越容易遭人嫉恨。

众口铄金,防不胜防。某人冷不丁对陛下的一句话,就能一剑封喉,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

当年,李林甫口蜜腹剑,让多少名满天下的朝臣被逐出京、深陷囹圄,连宰辅张九龄、太傅徐重也不能幸免。

回头再看,李林甫虽然诡计多端,阴险狡诈,但能为相二十年,也确实有过人之处。

复兄,官场厚黑之术,博大精深。你以前接触的少,回到长安后,就不得不琢磨咯。”

李俨、李琮之言,细思极恐,令人不寒而栗。

两人走后,白复陷入沉思。

想起当年元夕夜,在曲江池畔的小酒铺内,李林甫对自己的一番话,白复感慨万千。

“小子,老夫一生功过,岂是你能评说

等你做到我这个位置,才能懂得欣赏老夫的手腕和能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900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