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七十六章 清河李萼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节选自好事近飞雪过江来吕渭老宋代

这个清河李萼大大有名。

白复曾经听颜真卿大人多次谈起此人。颜真卿大人对其评价甚高,推崇备至:

安禄山之乱爆发之初,李光弼的河东援军尚未进入河北,史思明、蔡希德等燕军横扫燕赵大地。

此时,常山失陷、颜杲卿殉国,坚守在平原郡的颜真卿势单力孤,自保尚且不暇,根本无力对燕军进行反击。

正在颜真卿孤掌难鸣之际,附近的清河郡来了一个叫李萼的年轻人。

他拜见颜真卿的目的,就是为了跟颜真卿借兵。

清河郡位于平原郡西南,与平原郡相距二百余里

清河郡当时仍在大唐朝廷手中,但河北唐军此时自顾不暇,无力增援。清河郡一旦陷落,平原郡也就危在旦夕。

此外,清河郡内有一个特大型的军需物资库,号称“天下北库”,是大唐军备物资的中转重地。囤积了历年从江淮、河南等地收缴上来的钱粮布帛,储存了大量军需器械,目的是专为范阳、平卢等北部边境各军提供粮草辎重。

燕军对此垂涎欲滴,随时可能进攻清河。

所以,清河的士绅父老才会委托李萼来跟颜真卿借兵。

当年,李萼刚刚二十出头,年纪不大,口气不小,侃侃而谈。

他告知颜真卿,清河郡军需库中仍然存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兵器铠甲五十余万套。郡内有七万户,十余万人口。财富至少是平原郡的三倍,军事物资至少是平原郡的两倍。

李萼接着道明来意,希望颜真卿能拨给清河郡一部分兵力,和平原郡联手,抵御叛军。

颜真卿当然清楚清河郡的重要性,但其自保尚且不暇,根本无力抽调兵力支援清河郡。

面对颜真卿的犹豫和试探,李萼颇为不满:“清河父老托我来找您,并不是自己没有实力,只想凭借您的军队抵抗叛军,而是因为仰慕您的高义,希望与您共图大业。如今您连一个准信都不敢给我,我又怎能将我的计划和盘托出

“清河遣仆衔命于公者,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师以当寇也,亦欲观大贤之明义耳。今仰瞻高意,未有决辞定色,仆何敢遽言所为哉。”

听到这番高论,颜真卿立刻对这个李萼刮目相看。此人胸怀沟壑,是成大事之人。

颜真卿打算拨给李萼一部分兵力。

然而,李萼的年少轻狂让平原郡的官吏和将士极为反感,一致认为分兵给他,一定一事无成

颜真卿说服不了众将,只能婉拒李萼。

李萼愤然离去,回到住所,立刻提笔给颜真卿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函:“清河没有投靠叛军,一直孤军坚守,如今还自愿向平原郡奉送粮饷和武器辎重。

可您不但一口拒绝,还疑神疑鬼。

我把话挑明了吧,我回之后,清河势必难以在唐军和叛军之间夹缝生存,必然会投靠一方。

到时候,清河就成了您西面之劲敌,您难道不为今天的决定后悔吗”

“清河去逆效顺,奉粟帛器械以资军,公乃不纳而疑之。仆回辕之后,清河不能孤立,必有所系托,将为公西面之强敌,公能无悔乎”

李萼此番言语充满恫吓,而且有投敌倾向,倘若碰上心胸狭隘之辈,定以投敌谋逆之罪,将其处以极刑。

所幸,初生牛犊李萼,碰上的是宽厚耿介的颜真卿。

李萼信中的一句话点醒了颜真卿清河郡既可以成为盟友,也可以成为敌人

与其说是清河郡父老有求于颜真卿,还不如说是在给颜真卿一个机会。

结盟还是树敌,就看你颜大人的选择了。

颜真卿此前没想透李萼的用意,差点就铸成了大错

颜真卿幡然醒悟,即刻赶到李萼住处,真心以对,通宵达旦,秉烛夜谈。

李萼这才将抗敌之策和盘托出:

“听说朝廷已派遣程千里将军率十万精锐,自崞口今河南林州市西南东进,但叛军据守险要,竭力阻击,以致官军无法前进。

我打算先率部进攻魏郡今河北大名县,擒获安禄山任命的伪燕太守袁知泰,迎回原大唐太守司马垂,推其为河北西南部的义军首领。

然后分兵打通崞口,迎接程千里的军队进入河北,继而克复汲郡今河南卫辉市、邺郡今河南ay市,最后北上直捣范阳。

同时,平原、清河两郡可率领各结盟郡县的兵力,集结十万人,南下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黄河渡口,再沿河西进,分兵据守险要,切断安禄山的北归之路。

总之,此次唐军进入河北的兵力,不下二十万;河南义兵北上抗敌者,应该也有十万之众。

颜公只要上疏朝廷,让潼关守军坚壁清野,不要出战,我相信不过月余,叛军一定会人心离散,猜忌内讧,最后从内部崩溃。”

萼曰:“闻朝廷遣程千里将精兵十万出崞口讨贼,贼据险拒之,不得前。今当引兵先击魏郡,执禄山所署太守袁知泰,纳旧太守司马垂,使为西南主人。分兵开崞口,出千里之师,因讨汲、邺以北至于幽陵郡县之未下者。平原、清河帅诸同盟,合兵十万,南临孟津,分兵循河,据守要害,制其北走之路。计官军东讨者不下二十万,河南义兵西向者亦不减十万,公但当表朝廷坚壁勿战,不过月余,贼必有内溃相图之变矣。”

听完李萼这番完整而详尽的战略谋划,颜真卿情不自禁地双挑拇指,大赞一声:“善”

自古英雄出少年

有志不在年高,李萼有胆有识,颜真卿由衷敬佩。

颜真卿当机立断,命麾下录事参军李择交、平原县令范冬馥,率领平原唐军六千,会同李萼的清河唐军四千、博平唐军一千,即刻进驻堂邑今山东c市西,进攻魏郡。

伪燕魏郡太守袁知泰闻讯,派部将白嗣恭率两万多燕兵前来迎战。

唐燕两军在堂邑激战一天一夜,最后燕军大败。唐军斩杀燕军一万余人,俘敌千余,缴获战马千匹、军资器械无数。

战败后,伪燕太守袁知泰逃到了汲郡。唐军遂克魏郡,一时间声威大振。

聊起此事,颜真卿对白复道:“虽然奉命驰援河北的人并非程千里,而是李光弼和郭子仪,但李萼对此后整个战局的判断和预测却是惊人的准确,尤其是河北战场形势的转化,河北唐军和义军联手对叛军的压力,更是被李萼一语料中。

假如哥舒翰确保潼关不失,叛军的结局定如李萼所料如风箱里的老鼠,北归无路,西进无望,四面楚歌,最后定然是兵不血刃,自行崩溃。”

说到这里,颜真卿长叹一声:“只可惜,世间没有假如二字。作为天下第一险关的潼关,最后还是丢了。癣疥之疾最终演变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叛乱只能彻底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17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