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密基地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清

进入下半年,唐军紧锣密鼓开始备战。

七月十六日,大唐朝廷开始铸造一枚当十枚的大钱,钱上铸“乾元重宝”字样。乾元钱直径一寸,每串重十斤,跟开元通宝同时流行。铸造“乾元重宝”钱是御史中丞第五琦的建议,目的就在于从民间攫取财富,为即将打响的平叛之战筹备军饷。

“乾元重宝”大钱很是惨淡,刚一推出,就立刻贬值,民间纷纷收藏“开元通宝”,甚至有人开始偷偷私铸。

这一切都在白复等人的预料之中。

七月二十五日,朔方战区节度使司令官郭子仪前来京师朝见。

八月三日,朝廷任命青登五州节度使许叔冀为六州节度使,统辖滑、濮、青、密、登、莱六州兵马。

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前来京师朝见。

八月十七日,朝廷加授郭子仪为中书令,加授李光弼为侍中。郭、李两人的新官位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

八月十八日,郭子仪返防。

同月,回纥特勒公爵骨啜、将军帝德率精锐骑兵三千人,协助大唐讨伐伪燕安庆绪。朝廷命朔方左武锋使仆固怀恩统御回纥军队。

九月一日,命右羽林大将军赵泚为蒲同虢三州节度使,管辖蒲、同、虢三州。

朝廷频繁调兵遣将,引起诸道震动,明眼人一看就知大战在即。长安、洛阳等地粮食、布匹等物资价格飞涨。

安禄山之叛后,大唐边境一直动荡不安。巴蜀西北万山丛中的党项部落不断北上攻击邠州、宁州。

川帮四哥“狼逐”马牧野正在镇守武威,派手下大将招讨党项使王仲升率兵平叛。

九月七日,招讨党项使王仲升斩党项部落酋长拓跋戎德,把人头送到京师示众,将唐帝国边境的一场隐患化于无形。

大战在即,白复也没闲着,最近一段时期,他很少在长安待着,而是长时间逗留在终南山。

在终南山的山坳里,川帮和唐门新建了一个秘密基地。最近,一支八百人的队伍分批抵达。

这批弟子,川帮和唐门培养多年,乃是精锐中的精锐。

在川帮和唐门弟子奔赴战场前,姜帮主和唐掌门刻意将其集结在终南山,由白复担任基地指挥,对其进行战前的最后训练。目的就是让这批精锐跟白复有更深刻的接触,以便日后绝对地信任和服从。

为此,川帮和唐门专门派了数位堂主,协助白复管理这批弟子。

军队不同于江湖帮派,也不同于朝廷的官吏体系。没有绝对的忠诚和信念,一旦遇上血战,胶着僵持的关键时刻,就会崩盘。

姜帮主和唐掌门都是名将之后,也曾是军旅中人,深知率兵之道。

白复闻之大喜。

但新的问题产生了,这八百人藏于何处,才能不被人发现黄震和唐夔苦恼不已。

白复沉吟片刻,道:“我知一处,极其隐秘,几无人知,可用于此。”

白复所言的隐秘之地,正是当年关押王忠嗣将军和自己的天牢离恨天。

此处极其隐秘,就连攻入长安的叛军也未曾发现。

长安收复后,白复按照出逃时的路线记忆,偷偷返回离恨天。离恨天已废弃多年,狱卒和看守官兵早已遁逃,偌大的营地空无一人。

白复将忠嗣将军的棺椁从地下启出,将其尸骨交给忠嗣将军的后人妥善安葬。

想到这个地点后,为确保万无一失,白复请唐门的机关专家和孙氏兄弟一起,重新对离恨天的出入口进行改造。

工程完成后,即使以前的狱卒和官兵再次返回,也找不到进入的道路。

随后,白复等人根据战前训练的需求,将离恨天改造成为训练精锐武卒和刺客的基地。白复亲笔为基地提名“演武堂”

川帮和唐门的弟子各有特点,白复据此,将其分成两个营地。

川帮弟子身强力壮,武功高强,善于沙场血战。白复按照魏国武卒的训练方式,为自己将来领兵,培养一支偏将、校尉级别的精锐,打造军中骨干。

既然是培养统领士兵的将官,白复对这批川帮弟子的要求,培养不易,不能轻生赴死,轻易捐躯。

唐门弟子轻功高绝,精于隐匿、刺杀,擅长各式暗器和用毒。白复按照密谍、刺客的训练方式,为将来深入敌后,培养一批死间、死士。

开营当日,军旗招展,军容肃穆。八百巴蜀子弟整齐排成数列,其中有三百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们人人罩头蒙面,看不清真实面孔。

谷 这批弟子年龄跟白复不相上下,个别弟子还参与了白复那届的巴蜀论剑。

当年,无论是武功还是见识,彼此相差不大,而今日白复,武功横绝,战功赫赫,神武不杀,被肃宗封为大唐第一先锋,早已经成为巴蜀弟子的骄傲。

巴蜀弟子人人心存敬佩,望着这位英武的年轻将军。

白复走上高台,目光炯炯。他的眼神缓缓扫过众人,仿佛要把每个人的容貌记在脑海里。

与众弟子预计的不同,白复没有激昂的豪言壮语,而是如聊家常一般,娓娓道来。

白复对众人道:“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从巴蜀大山走出来的乡下娃儿。也曾经和你们一样,渴望沙场建功立业,荣耀家族,名垂青史。

但当我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后,才知战争毫无浪漫和荣耀可言,才知战争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血流漂橹,残肢枭首;它意味着尸横遍野,千里白骨;它意味着骨肉分离,人间惨剧

我憎恶战争,痛恨战争。如果时光能倒转,我多么希望自己还是那个整日嘟囔抱怨,让师父头疼的青城小道童。

也有人会问,为何皇帝老儿荒诞不经闯下的大祸,需要我们拿命来填。说实话,我也不止一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你们看见那座横跨两山的石拱桥了吗”

众人顺着白复的手指望去,只见横跨在两座数百丈深的悬崖中间,有一座花岗岩堆砌而成的三孔石拱桥,桥面宽约四五丈,长约十几丈。

桥两侧的悬崖岩壁刀砍斧削,陡峭险峻,猿猴难攀。

白复语气再不淡定,愤然道:“你们眼前的这座军营以前叫做离恨天,叛乱之前是关押名为活死人的重刑犯的地方。

这座石拱桥就是当年关押我的牢狱,我在这里被关了整整三年

当年,玄宗老儿派高力士将我擒获,打入天牢。

在天牢里,我被一位皇子用巫术吸走内力,挑断手筋脚筋,割下右手拇指,废掉武功,酷刑折磨。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完整的骨头,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靠喝污水、食蛆虫才活了下来

逃出离恨天后,我在马嵬坡亲眼看见玄宗老儿下诏,命高力士将杨贵妃绞死在佛堂,埋在坟冢。这就是口口声声自称情比金坚的情圣皇帝

要说仇恨,我比安禄山更恨玄宗老儿

我恨不得操起玄铁刀,杀上金銮殿,将此人千刀万剐。

要说仇恨,我师父跟玄宗老儿更是不共戴天

可就是这样的血海深仇,师父还是在剑门关舍身救下了玄宗老儿,在临终前反复告诫我不可作恶,不可乱杀,要协助唐军平定叛乱。

为了完成师父的临终遗命,我才加入唐军参战。

当我深入战区,亲眼看见叛军士兵屠杀手无寸铁的妇孺老人,奸女,将儒生士子用烈马拖拽而死,将奄奄一息的婴儿挑在长矛上戏谑所到之处,比豺狼虎豹还要凶残。

我才知师父的良苦用心。

国仇大于私怨

青城也好,川帮唐门也好,唐军也好,江湖帮派也好,我们要捍卫的,不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君王,而是生而为人的底线,是人和禽兽畜牲的界限

数月前在蒲州,我问过颜真卿大人一句话,颜氏一门三十余口死于乱军刀下,为何还要效忠这个被妃嫔和佞臣阉宦所簇拥着的昔日皇帝

颜大人回答我:他不是愚忠于帝王,而是忠于家族的信念。天下危亡之际,总要有人坚守仁、义、道、德哪怕赴汤蹈火,哪怕壮烈牺牲,也在所不辞。

我想,这既是颜氏家族的义不容辞,也是吾辈的义不容辞。为了让这场战争早日停止,为了让百姓重回安定,总要有人流血牺牲,总要有人为国捐躯。

好勇斗狠,不过一霸,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在场的每一名巴蜀弟子,目光坚毅,泛着泪花。

白复手一挥,身后幕布掀开,露出一幅巨画。巨画由数百张画像组成,每幅画像都是一个人的肖像,画中人物,惟妙惟肖。

众弟子定睛一看,竟是自己和战友们的肖像。

白复朗声道:“不错,这正是你们每一位的画像,共有五百幅。还有三百兄弟,由于要深入敌后,所以不仅这段日子要戴着蒙面头罩训练,他们的画像现在也不能公开展示。

今日之后,这批画像将送回益州,秘藏于唐门。

将来,如果我们在座的哪位兄弟不幸捐躯,这幅画像就会送到他的家人手中,供家人怀念祭拜。

同时,川帮会把这幅画像雕刻成石碑,矗立在武侯祠。

我们生前或许平凡无奇,籍籍无名。但死后,却能一身荣耀,簇拥在刘皇叔、诸葛丞相、关、张、赵、马、黄五位将军的身后,让子孙缅怀,供万世瞻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49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