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八十五章 杀人无血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节选自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李白

白复的判断没有错:偷袭登州军港的,根本不是都里镇的叛军水师。

发动奇袭,营救新罗俘虏的队伍, 乃是白头山弈剑门的精英。为了不得罪大唐,他们悉数伪装成叛军水师。

本次行动由傅观首徒朴英焕策划,傅观长子傅英树亲自指挥。行动干净利落。

傅英树本没想大开杀戒,原计划救出俘虏后,乘船撤离,尽可能避免与唐军结下仇怨。

可被俘的新罗水师被营救出来后, 见唐军守备松懈,新仇旧恨一并发泄出来。

新罗水师利用唐军战船上的犀利武器, 向江淮水师大营开火。投石机先抛出一桶桶装满火油的木桶,再射出成千上万支火箭,将火油悉数点燃。

一时间,江淮水师大营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由于从未预计到,附近还有这么一支武装力量存在,驻扎在登州的江淮水师疏忽大意,警戒涣散。

事发当夜,江淮水师的将领正在大摆设宴,载歌载舞。无一中高层领将在哨位值守。

主将陈鸿鹄更是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战斗打响时,他仍未完全清醒,被亲兵架着,逃离中军大帐,这才侥幸逃生。

等到新罗水师的船队撤离时,天已经大亮。

江淮水师营地一片狼藉,数千间房舍烧成瓦砾。火势未尽,仍有不少余烟缭绕, 弥漫在军营上空。

曾经纵横七海的江淮水师, 一夜间灰飞烟灭。

望着数万具将士的尸骸,陈鸿鹄跪在焦土上,捧着脸,嚎啕大哭。他这才幡然悔悟,后悔没听白复之言。

亲兵校尉望向四周,悄声道:“将军,咱们闯下大祸了,赶快逃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圣旨下来,一定军法从事、枭首示众。”

幸存下来的士兵们扎着带血的绑带,拖着蹒跚的步履,一步步围了上来。众人看着陈鸿鹄,眼光恶毒,充满了憎恨。

陈鸿鹄追悔莫及,掏出佩剑,试图自刎谢罪。此举被亲兵们拦下,亲兵校尉夺下陈鸿鹄佩剑,苦劝道:“将军, 你若昨夜以身殉国,朝廷说不定还能体谅, 赦免罪行,抚恤家属。

此时自尽,于事无补。倘若死在这里,你留在巴蜀的妻儿老小,该如何是好”

陈鸿鹄长叹一声,想到爱妻璇玑仙子和幼子们,他只能后半辈子隐姓埋名,苟且偷生了。

陈鸿鹄找到一艘尚未毁损的海船,带着数十名亲信,仓惶逃离登州。

陈鸿鹄少年成名,在安禄山造反后,如彗星般崛起。尤其是平定永王李璘之叛后,将江淮水师收于麾下,成为大唐水师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

没曾想,数年经营,毁于一旦,白白牺牲数万唐军将士的性命。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王忠嗣将军曾对白复道:“年少成名,乃是人生三大不幸。”这句谶言,应在了陈鸿鹄的身上。

好在白复决断迅速,唐军损失才没进一步扩大。

渤海郡王大钦茂见到白复亲笔信后,权衡半天,最终答应了白复的条件。大钦茂命渤海郡国水师从图们江口南下,做出二次入侵新罗国都金城的姿态。

游弋在渤海湾中的新罗水师只能放弃合围安西北庭军,调头返回新罗。

几场战事下来,渤海郡王大钦茂见大唐势力不容小觑,主将白复更是见识高远、谋略过人,于是甘拜下风,选择与大唐重新交好。

潜伏入渤海郡国上京龙泉府今hj宁安县渤海镇的唐门密谍,向白复发来密信:“将军,大钦茂族弟大元义质问我方,为何要将大钦茂嫡长子大宏临放回国内此举破坏了咱们和他的秘密协议。”

白复回信道:“此一时彼一时,让大元义静观其变,此举对其有利无害。”

独狼也发来密信,询问此事:“白龙,倘若大宏临回国,咱们手中再无人质,想要控制渤海郡国,恐怕就不容易了。”

白复回函言简意赅,墨迹淋漓,杀气凛冽,就两句话:“何谓杀人不见血有时,不杀人比杀人还可怕。”

果不其然,大宏临指挥无方,白狼山一役,让渤海郡国十万铁骑白白丢掉性命,也使渤海郡国兵力大损,再无力称霸辽东。

大宏临平安归国后,大钦茂对这个破坏渤海霸业的世子,气不打一处来。

大钦茂一脸冷漠,当着朝廷众臣的面,厉声质问道:“你还有脸回来十万将士魂归白狼山,你怎么没死”

大宏临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本以为一家人团聚,可以尽情倾诉,抚慰在战俘营遭遇的苦难。没想到,自己忍辱负重、日思夜想,等到的却是的父王这么一句诛心之言。

大宏临脸色铁青,咬碎牙关,紧紧攥住自己的双拳。

从此父子二人离心离德,怨恨日生。大钦茂决定将渤海郡国的王位传给其他王子。大宏临郁郁寡欢,无疾而终。

大宏临被俘后,生死不明,原本无望继承王位的王子看见立储希望,纷纷现出野心和獠牙,登上争夺权力的舞台。

白复兵家手腕,冷酷非情。

将大钦茂嫡长子大宏临送回,就是白复制衡渤海郡国的后手。

果不其然,此举很快造成渤海王室的分裂、内乱。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大钦茂病故,渤海郡国政局出现动荡,王室内部爆发争权内乱。

大钦茂族弟大元义趁机夺取王权。

大元义得位不正,执掌王权后,残忍暴虐,杀戮王室和托孤重臣。很快,大钦茂的子孙开始反扑。数月后,大元义因积怨过多而被国人政变杀之。

大元义死,渤海王室拥立大宏临之子、大钦茂之孙大华玙为王。

渤海郡国王权复归大钦茂嫡系子孙。

大华玙继位后,不及一年便突然逝世。大华玙去世后,由其叔父大嵩璘摄政,暂掌王权。

此时,渤海郡国争权激烈,政局动荡,大嵩璘决定向大唐朝贡,以取得大唐对其执政的支持。

贞元十一年795年,大唐遣内侍殷志瞻出使渤海郡国,册封大嵩璘为渤海郡王,兼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

大嵩璘借势加强对王室、地方诸侯的控制,使渤海政局稳定下来。其继位者忠实地奉行与大唐交好这一路线,最终为大唐和渤海郡国带来了持久的和平。

这是后话,这里按下不表。

川帮和唐门的情报传递系统,效率远胜过大唐朝廷。

等到朝廷知晓江淮水师遇袭时,新罗水师已退回新罗熊津城。安西北庭军也已经撤出蓟州,从檀州北返,绕过塞北草原,抵达雁门关修整。

唯一可惜的是,李泌先生的“彭原对策”再次搁浅。剿灭叛军的时日又被无限期拉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68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