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一十五章 立命之本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河湟有感司空图唐代

当夜,白复把唐夔、唐欢等人叫入帐中议事。

唐夔告诉白复,三百名唐门密谍已按白复指示,分批潜伏于河北、河东诸道,勘察敌情, 等待指令。

白复道:“好,我们先不要启用他们,让他们深潜在叛军或民间。静置一两年,必有大用。”

唐夔道:“波斯将军阿尔伯特也回来了,他按照你的指示南下岭南,已经查清了广州暴乱的真相:

收复两京后,波斯和大食的联军本来准备从广州出发,走海路返回大食。

没想到广州如此富饶,守备却极其松散。这批士兵便动了抢掠广州的心思, 火烧州郡府衙,屠杀当地官兵和百姓,抢夺了大批财宝坐船出海。”

白复叹道:“这就是引狼入室的后果。回纥平叛大军亦是如此,咱们不可不防。”

说到这里,白复双目精芒一闪,斩钉截铁道:“吐蕃和回纥狼子野心,倘若他们敢觊觎中原,我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忠嗣八法深入人心之后,白复不用事无巨细,桩桩过问,定好目标后,依据授权体系,将任务分解下去。

各级将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利对等。

军中推诿之事,明显减少。兵马调动、军辎调拨效率明显提升。

没有繁琐之事牵绊, 白复作为统帅, 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更重要之事:

睢阳之围后,白复不断复盘,为何附近唐军不救睢阳

如果仅以人性之恶来解释,说贺兰进明、许叔冀等将领阴险毒辣、冷漠无情,恐怕不足以完全道明真相。

徐太傅和颜真卿大人都常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换个角度来看,是否张巡、许远两位大人身上也有责任

陕州府衙,存有大量当时的战报。白复命人将这些文书抄录,调入军中。

白复翻阅这些军报,发现在张巡守卫雍丘、睢阳之时,河南道出现了两位节度使,一位是玄宗任命的虢王李巨,另一位则是肃宗任命的贺兰进明。

“双悬日月照乾坤”。两节度并立的局面显然正是朝中两位帝王权力之争在河南道的投射。

宁陵之战,张巡、许远与叛将杨朝宗激战,昼夜数十合,斩首叛军万余级。

战后,张巡虽被敕以河南节度副使,但虢王李巨吝于赏赀, 不给粮饷兵马, 让张巡的节度副使成为一纸虚名。

而许远方面,城中积粮本有六万石,虢王李巨强迫许远将三万石送给py、济阴二郡。而济阴郡得粮后,遂叛,许远辛辛苦苦积攒的这些粮食就这么落入叛军手中。

宰相房琯厌恶贺兰进明,命许叔冀为进明都知兵马使,兼御史大夫。许叔冀自恃麾下精锐,且与贺兰进明官职平级,不受其节制。

贺兰进明不敢分兵,一是嫉妒张巡、许远的军功,也是惧怕被许叔冀背后偷袭,吞并麾下兵马。

明面上来看,宰相房琯与河南道节度使贺兰进明的矛盾,导致贺兰进明坐视睢阳危亡,不予增援。

亦或者说,由于玄宗和肃宗的分歧,作为统帅河南道军政大局的河南节度使,此时已经丧失了对各地军阀的控制力。这些军头借安禄山之叛发展壮大,成为朝廷难以挟制的力量。

这可能才是导致睢阳城孤守无缘更深层次的原因。

得出这个结论后,白复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是自己被围,韦陟和李若幽他们会不会来救

如果有人来救,会是谁呢会是卫伯玉、李忠臣吗

忠嗣师父说:“这天下事,若想有人帮你,就要做到需要和有用。”

自己要通过什么样的利益交换,才能让韦陟和李若幽等人来救

想来想去,白复对韦陟和李若幽等人不抱希望。

战争年代,麾下兵马才是立命之本。

即便平日关系再好,关键时刻,只要会损耗友军的兵马,对方就不会来救。

白复放空身心,静坐一天,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建立在任何人身上,一旦被围,要做好无人来援的万全准备。

只有自己拥有绝对的实力,不依靠任何人就能守住城池、击溃叛军,才是真正安全的。”

道理如此简单,一旦想通,白复豁然开朗。

至此,对于韦陟、李若幽和卫伯玉等人的应酬,白复能推就推,推不了就虚与委蛇,再不花太多功夫,而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治军之上。

要想拥有绝对的实力,首要任务就是招募士兵,并尽快将他们训练成合格的战士。

白复虽然拿到了朝廷招兵、练兵的许可,但是陕州一带的军政官员无人看好他们。

因为经过数年的征战,河南道一带的适龄兵源所剩无几。不是说没有年轻人,而是因为战阵凶险,乡土家族中谁也不愿让族中年轻男丁参军。

看到安西北庭行营的招兵令,衡木不屑一顾,道:“白复以为有了朝廷的招兵特许,就万事大吉了,也太想当然了。说到底,还是幼稚。”

石台卿抚须点头,道:“这一点上,我同意你的观点。卫将军在陕州招兵三轮,能招到的兵屈指可数。光弼将军的如意算盘怕是白打了。”

诚如这两人所言,安西北庭行营招募了一旬,应征入伍的士兵只有区区数十人,还都是饥寒羸弱的流民。

守株待兔显然是不行的。白复决定亲自出马,去周围乡村走访,动员陕州一带的父老乡亲。

白复带着唐夔、呼延铁衣等人,换成普通武人的劲装,明察暗访附近村落。

沿途断壁残垣,千里沃野皆化焦土。

途径数个村落,皆无人烟。莫说青壮年,连老幼妇孺都见不到。

走了数个时辰,没见到一个人影。唯见道旁沟渠中,累累白骨。

来到一处山坳,谷口狭长,正对着黄河。河滩上横七竖八放着几排竹筏,应是渡河或捕鱼所用。

呼延铁衣对白复道:“将军,这一带的村民都藏在这个山坳中,要不要我带兵把他们都撵出来若有青壮年敢不从军,我把他的卵蛋给捏出来。”

白复一笑,不置可否,道:“走了半晌,大家也都累了。就在这里埋锅造饭吧。”

亲兵立刻垒灶拾柴,烹煮饭肴。

很快饭菜飘香,散发出诱人的气味。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

众人很快汤足饭饱,收拾一番,准备继续上路。

众人刚走出不到五百步,从山坳中窜出七八个精瘦的少年,身手矫健,动若脱兔,三步两步窜到埋锅造饭处,寻找白复等人吃剩下的残羹冷炙。

呼延铁衣调转马头,打马扬鞭,几个箭步便窜到这七八个少年面前,将这群少年堵在马前。

呼延铁衣用马鞭一指这群少年,哇哇喝道:“兀那小儿,都到了从军的年纪,速速与我回营,包你们好吃好喝,强过躲在山林喝西北风。”

这几名少年丝毫不理睬呼延铁衣的招揽。

为首的少年呼呵一声,三名少年同时出手,用弹弓射出石子,击向呼延铁衣的马匹。

呼延铁衣冷哼一声,挥动手中一对铁鞭,左右开弓,将三粒石子击落。

呼延铁衣得意大笑,正要言语,为首的少年不知何时出手,弹弓石子后发先至,正中呼延铁衣胯下骏马。

战马吃痛,人立而起,差点将呼延铁衣折下马来。

就在一瞬间,这群少年如鸟兽散,呼啦啦散去。有人向山坳逃窜,有人一个猛子扎入水中。

呼延铁衣大怒,率领骑兵策马奔驰,将逃向山坳的少年堵在谷口。

呼延铁衣一声令下,众骑兵齐涮涮掏出弓弩,瞄准这群少年。

面对唐军铁骑的围堵,众少年毫无惧色。为首少年双手合拢,放在嘴边,吹出一声犀利的口哨。

只听山坳中铜锣声大起,山坳的树林中,乌泱泱窜出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壮年乡勇。他们手持弓箭、钢叉、雄赳赳飞奔而出,将呼延铁衣等人团团围住。

战事一触即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67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