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一代道宗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对雪高骈唐

前面两章重新修改了,欢迎各位大侠复读

见白、唐二人听得津津有味,方曙流笑道:“恩师去世后,我谨遵恩师遗命,继续调查弥勒教背后的黑暗势力。

川帮和唐门乃是民间帮派的翘楚,拥有强大的地方势力,自然成为我的首要目标。

实不相瞒,我曾经怀疑川帮和唐门就是背后的地下组织。为此,我多次乔装改扮,深入巴蜀调查。

但明察暗访多年,发现历代川帮和唐门虽然与朝廷并不同心同德,但行事光明磊落,行侠仗义,造福一方百姓,与弥勒教用妖术蛊惑人心,煽动信徒造反完全不同。”

白复和唐夔相视一笑,能得到捕神的认同,说明川帮和唐门的侠义之举被很多有识之士认同。

方曙流望向白复,话锋一转,问道:“白老弟,你可知太上皇为何一直忌惮你师父青玄掌门吗”

白复傲然道:“玄宗老儿和我师父有杀妻之恨,仇深似海,自然担心我师父报仇。我师父文韬武略,才智过人,一旦下决心复仇,即便是皇帝老儿也得惧怕三分。”

方曙流笑道:“你说的没错,不过没回答到点儿上。太上皇在位多年,不只你师父一个仇家,但为何特别忌惮你师父”

白复一愣,摇摇头。

方曙流道:“青玄掌门辅佐太平公主多年,在世家大族和朝廷重臣中人脉甚广,深谙朝廷权力游戏的规则。

不仅如此,更因为你师父乃是道教一代宗主,正一盟威道一脉相承的嫡传弟子,手持道陵祖师印符、符箓和降妖、伏魔一对雌雄剑,镇守青城重地。

倘若你师父振臂一呼,效仿太平道的张角兄弟,天下百万教众瞬间就会揭竿而起,挥师北上。

若再与川帮、唐门等江湖帮派联盟,不说问鼎中原、夺取李唐江山,至少能在巴蜀、岭南一带,与朝廷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这才是太上皇一直忌惮你师父的真正原因。”

白复一惊,没曾想自己师父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能量。

方曙流见白复眼中流出一丝疑光,知白复不太相信自己所言。

方曙流道:“接下来,我要讲的往事,你可能也曾听说过一些。

汉永和六年,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收徒设教,建立道教的雏形。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

汉安帝元年,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教团正一盟威道,在巴蜀建立起二十四个分舵,即二十四治,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后世也称之为天师道。

张道陵为天师道第一代天师,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天师。祖天师化去后,由儿子张衡接任,史称嗣天师。张衡化去后,又由子张鲁接任,是为系天师。

张鲁割据于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的政权。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迅速扩大了影响。张鲁在汉中二十多年,信徒众多,成为汉末一支颇有实力的割据势力。

张鲁投降曹操后,大量信众随之北迁。迁到长安、洛阳、邺城之后,五斗米道的信徒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之机,或明或暗地宣扬五斗米道。

至东晋时,五斗米道的势力极其壮大,已经遍布至北方和中原地区。

五斗米道信徒以之字为名者颇多,乃代表其道法信仰之意,如佛门弟子常以昙、法”为名者相类。

许多当时叱咤风云、名动天下的人物都是五斗米道教徒,如王羲之、王献之、王坦之、刘牢之、司马孚之、王怀之、司马昙之、寇谦之、斐松之、顾恺之等等,不胜枚举。

张鲁降曹,迁徙到邺城后,张鲁第四子张盛回归迁居鹰潭龙虎山传道教,四方学道者日众。张氏子孙世传其业,统称张天师。

龙虎山这一脉重视符箓斋醮、祈福禳灾、祛邪驱鬼、超度亡灵等仪轨。将授箓作为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只有受箓后持有箓碟才能名登天曹,修真成仙。

从此,天下又诞生了许多天师道的分支,比如寇谦之在嵩山所创的北天师道、陆修静在庐山所创的南天师道。

此后,诸门派又根据道术道法,分成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丹鼎派、占验派等五大派别。

数百年下来,道门三山五岳,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而留守青城山的这一脉正一盟威道,继续沿袭道陵祖师二十四治的做法,在巴蜀建立二十四个分舵,设立祭酒,管理分舵。

东汉末年,张角仿照五斗米道,创立太平道,道徒达几十万,遍布青、徐、幽、荆、扬、兖、冀、豫八个州。张角利用教众,发动黄巾军起义,让天下大乱。黄巾军叛乱余波持续了二十多年,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让天下陷入数百年的黑暗乱世。

利用宗教煽动信徒,起兵造反,不仅引起朝廷的警觉,也让有识之士、宗教领袖们深刻反思。

道教信徒过百万之众,倘若某位掌教心怀叵测,一旦利用道法作乱,其后果不亚于当年的黄巾军起义。

青玄道长成为青城掌门后,将天下四分五裂的道门重新梳理,溯本追源,分流分派,划定各自弘法疆域,避免道门遁入魔道。

此举功德无量,青玄道长因德高望重,被道门各宗各派公推为天下道教名义上的道宗。

青玄掌门借此契机,首先与儒门、佛门和解,破除长达百年的儒释道之争。

从此,儒门入世进取、齐家治国;道门修身养性,自在逍遥;佛门出世解脱,了悟生死,儒释道三家成为天下人自由的选择。

接下来,青玄掌门与佛门、禅门、景教、摩尼教、袄教等几大教宗、领袖达成共识:仅以宗教作为修炼正心正念,普度众人的信仰家园,强调宗教慈悲为怀、渡人向善、济世救人的教化功能,引导信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从此,各大教派与朝廷达成和解,各司其职,各领天命,互不侵扰,相安无事,也即是所谓的政教分离。

数年前,蜀山出现异象,钦天监也发现破军杀的天象,天下开始弥漫出末日将至、大劫轮回已到的惶恐气氛。

在你师父的斡旋推动下,当今天下几大教宗,包括白马寺了空大师、少林寺空见大师等人,达成共识:

约束门下弟子和信徒,避免异教之徒宣扬异端邪说,用极端妖术蛊惑人心,发动所谓的圣战,在大灾来临之际,煽动百姓杀官造反,荼毒生灵

如果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这次安禄山之叛,波及的就不仅仅是河北、河东几个州道,天下恐怕早已成为一片火海,再现五胡乱华时人吃人的残忍局面。”

白复闻之,不胜悲凉,长叹一声,道:“如今,少林空见大师已经圆寂,白马寺了空大师南渡,我师父离世将来的日子,不知还有谁能引领信众,呵护这片净土。”

方曙流微微一笑,道:“这些高僧大德皆有洞悉时空的神通,估计早有准备,在圆寂之前选好传承之人,将衣钵传下。”

白复想到当年在少林寺,自己无意中窥探到空见大师半夜传法于胡长冈,不禁感慨世事无常。

见白复眼神有异,方曙流叹道:“唯有青玄掌门去世仓促,没有衣钵传下。

蜀山是镇守天下妖魔之重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估计蜀山一带的教宗,会从峨眉产生。缘空师太道法精深,威望甚高,由她担任最为合适。

不过缘空师太无心尘缘,不知会不会推荐其门下弟子领军”

白复大惊,心念一动,思量道:“难不成巴蜀一带选中的教宗竟是郦师妹”

当日离别,郦雪璇几次欲言又止,似乎有难言之隐,正暗合此事。

白复复盘这几年的时光,愈发确信此种可能:“郦师妹曾经在洛阳白马寺跟随了空大师修习佛法,难道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各大教宗挑中的吗”

想到与郦雪璇生离死别,白复心中大恸。

不知不觉,雄鸡报晓,天已大亮。

将白、唐两人送至门口,即将道别时,方曙流面露崇敬之情,对白复道:“白老弟,你的师父很了不起。

一介布衣,成为一代道宗,拥有扭转乾坤的能力已是旷古烁今。

不为一己私利,以天下苍生为念,隐忍住自己的仇恨,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持有这种改天换地、颠覆天下力量而不去使用,非圣人不能为也

我担心青玄掌门逝去后,再没有人能有如此胸襟和智慧,带领道门与佛门、景教、摩尼教、袄教等几大教宗达成共识。

届时,不定哪位狂热的教宗、教主会遁入魔道,将一教私利凌驾于其他教派之上,让天下重燃战火,生灵涂炭”

回巴蜀会馆的路上,白复默然无语。

唐夔知道白复有心结,伺机开导。

白复叹道:“五哥,你有所不知。当年蜀山破军杀异象后,师父带领众师叔师伯下山,奔走天下。

留守的青石师伯借机排斥异己,将青城上下搞得乌烟瘴气,我也因犯事被逐出青城一年。

老实说,我那时对师父是有怨气的:埋怨师父为何不保护我,任我被旁人欺负;埋怨师父为何对青城不管不问,纵容青石师伯祸害弟子

很多当时觉得天塌地陷的大事,现在想想,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我终于明白师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理解师父拯救黎民苍生的伟业,更懂得师父对我的一番苦心

只可惜,我却再也没有机会亲口跟师父认错了。”

白复很想像少年时那样,策马狂奔,大哭一场,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到了无人处,勒马四顾,天地苍茫,北风萧瑟,却发现真正的悲伤,是哭不出来的。

“师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64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