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二百零九章 妙手仁心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节选自大医精诚孙思邈唐备急千金要方

白复的针药疗法,见效甚快,一旦治愈,也不反复。更难得的是,白复所用针法是青城九针中最基础的针法,简单易学,易于推广。青城弟子一边治病,一边教学。百姓一学就会,很容易上手。丙营内重症患者由青城弟子施针,轻症患者则自行救助,无病灶者提前预防。这样一来,极大地加快了丙营的治愈速度,有效抑制住了疫病的蔓延。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里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白复的药方也很有讲究,所用药材皆中下品常见药草,不仅好寻,而且便宜,略计每千钱即得千服。适合大范围熬制,便于在民众中推广使用。完全体现了大医精诚中药王孙思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这句话的精神。

青城弟子在丙营架起大锅熬煎,免费向百姓发放。男女老少,各服一大盏。连饮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守完复。即使平居无疾,空腹一服,则饮食倍常,百疾不生。

连丁书剑这类常年行医之人也对此方赞不绝口。丁书剑谦虚求教,道:“复师弟,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也是咱们经常用的方子,但诸药和合则奥秘无穷。麻黄汤、桂枝汤开解太阳,配千金苇茎汤通降阳明,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之意。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运脾化湿,合千金苇茎汤两解太阴阳明之功,疏导肺络、化痰泄浊。尤妙在一味芦根,中空象肺,善于透发肺窍之郁。

不知这诸药和合的法门,师弟是从何出习得”

白复笑道:“这方子是太傅传我的,源自千金方。是太傅从药王孙思邈处得来的治疗瘟疫的秘方。此方用药节度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个好玩的故事:

药王孙思邈隐居在终南山时,与一位叫做宣律的和尚来往甚密,经常在一起切磋道法。

有一段时间,长安一带大旱,庄稼枯竭,颗粒无收。

一位西域来的胡僧自称会法术,能为百姓求雨。这位胡僧面圣时,恳请圣上同意他在长安昆明池结法坛,并赐给他香灯等宗庙祭祀器皿,以便祭天祈雨。

玄宗大喜,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让朝廷为胡僧施法准备祭祀器皿。

胡僧每天身披袈裟,祭坛施法,连续七天,每天昆明池的水位都在下降。到第七天时,昆明池下降了数尺。照吃下去,不用多久,昆明池就会从湖泊变成滩涂。围观百姓虽未见到雨水,但也觉得胡僧有道行,降雨指日可待。

第七天夜里,忽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翁来到终南山,请宣律和尚搭救其性命。

宣律和尚道:“我一个出家人,远离尘世,老丈您恐怕找错人了。”

老翁摇摇头道:“我要讲的话只有得道高僧才会相信,所以我才找到您。”

宣律和尚觉得老翁话中有话,请老翁入屋详谈。

老翁道:“弟子是长安昆明池的龙王,这次长安一带很长时间没有降雨,责任不在弟子,而是另有隐情。

胡僧祭坛施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求雨,而是觊觎我们龙族的龙脑,想杀害弟子,盗取弟子的脑髓入药。

胡僧编造了一番谎话欺骗天子,让天子赐给他香灯等宗庙祭祀器皿以增强其法力。现在他用妖术困住我的真身,每天抽取我的龙血。再有三天,我命休矣。如今,我命在旦夕,还请高僧施以援手,乞和尚法力加护。”

宣律和尚推辞道:“我只是一个持律的修行人。虽然粗通一些道法,但我的道法仅仅是辅助修炼而已,没有对外施法救人的功夫。你的事,我也很同情,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他道法深厚,定能救你。”

于是,宣律和尚将孙思邈推荐给老翁。

老翁于是来到孙思邈修炼的思逸石室求救。

孙思邈听完后,对老翁道:“我知道你们昆明龙宫有仙方三千首。如果你肯就这些仙方传授与我,我定将救你。”

老翁道:“此方归上天所有,我们龙宫只是代管。上天不许我们擅自妄传天书。”

孙思邈对老翁道:“你和胡僧的恩怨也是因果定数。若要我介入你和胡僧的因果之中,爰须付出些代价。我开出条件了,答不答应随你。”

老翁一跺脚,道:“今急矣,固无所容。”没过多久,老翁捧方而至。

孙思邈验证无误后,对老翁道:“你回龙宫吧,不用顾虑胡僧,我答应你的事会办到。”

当天夜里,昆明池水暴涨,数日后,溢出堤岸。胡僧大吼一声,口吐鲜血,羞愤而亡。

孙思邈试着用老翁所给的医方治病,效果神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千金方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分二百三十二门。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千金方道法精深,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鼓励更多的文士走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之路,可谓功莫大焉。

丁书剑听完,无比感慨,道:“数十年前,药王从太白山到终南山采药。路遇一队送葬之人,队伍敲敲打打经过之后,地上残留了几滴异样的鲜血。这几滴鲜血是从棺椁中滴下的。

药王俯身嗅闻血迹,觉得事情隐约有些不对。于是他连忙追上送葬队伍,刨根问底。送葬队伍大怒,责骂药王无礼,对逝者不恭。后听说是药王驾临,一次风波才平息。

逝者家眷告知药王,棺椁内装着一位年轻少妇,刚刚因难产而去世,一尸两命。孙思邈再次嗅闻棺椁散发的气味,勘察流出的血迹,断定少妇尚未死亡,三魂七魄还在,或可一救,遂说服逝者的亲人,打开棺椁。

只见棺椁内年轻少妇脸色苍白,眉头紧蹙,容貌栩栩如生。药王在众人惊愕中,找准穴位,一针下去,少妇哎呀一声,全身抽搐,慢慢苏醒。

众人惊魂未定之中,药王再次施针,只听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一名男婴从少妇体下诞出,母子平安。

接下来的几天,在药王的圣手调理下,少妇不但恢复如初,男婴也健康活泼,聪慧可爱。最终,顺利长大成人。”

白复愕然,道:“这个故事,比我的更惊悚,更匪夷所思。”

丁书剑道:“你讲的故事或许是美好神话,我这个则是真人真事,这个男婴就是我的父亲

药王一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老人家永淳元年与世长辞。可惜我生的晚了,未能当面一睹他老人家的风采,更未能当面代表家父感谢他老人家的活命之恩。”

白复遥想药王风采,感同身受,道:“我听太傅说,药王仍健在。”

丁书剑大惊,道:“那他老人家岂不快二百岁了”

白复点头,笑道:“郦雪璇告诉太傅,药王现在峨眉山隐逸修仙。隐居寺庙旁有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创“虎撑”之法治愈虎疾。此虎通灵,从此不再伤害人畜。为报答药王之恩,为寺庙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

师兄若有缘,一定能见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49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