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国隐患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陆游

虽然虢国夫人是这场土地盛宴的最大收益者,但身为人君,很多事还要以大局为重。

玄宗思来想去,还是不踏实。如今,大唐四海升平,自己大权在握,放眼天下,没有人有威望和实力能够挑战自己。但世家大族皆是百年基业,根基深厚,不容小觑。

履霜,坚冰至。莫非他们嗅到了什么

这日退朝,玄宗把李林甫单独留下,询问此事。

李相听完玄宗的顾虑,从袖中掏出一本奏折,递给高力士。

李林甫不慌不忙回道:“回禀陛下,此事我亦有所觉察。本待将世家大族洛阳田产交易的情况全部统计完后,再报与您知。但既然您问到了,我就先将目前收集到的情况,奏报与您。

从臣查实的证据来看,这次尾随徐太傅南下的世家,仅仅是与其平日交好的家族。洛阳一带,大部分豪族还是一切如常。虽然也有闻喜裴氏、河东崔氏等门阀大族南迁,但都是其家族中的一支,没有动摇其根本。

此外,臣也加派了人手,暗中调查长安一带的关陇贵族。独孤家族、长孙家族等门阀,都没有任何异动。

由此推断,这次南迁,并不是关陇贵族的统一行动。”

玄宗翻看奏折,确实没有独孤家族、长孙家族等门阀,这才放心。

玄宗问道:“洛阳一带,世家大族大量抛售田产,这也很反常啊”

李林甫笑道:“在臣看来,这是好事。”

“哦,你且说说看。”玄宗好奇问道。

李林甫回道:“自古土地兼并都是祸乱根源。农民一但失去土地,变成流民,就离暴民不远了。如同火星掉入柴堆,分分钟兵连祸结。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的天下大乱,莫不如是。根源都在豪强地主大量土地兼并,导致民不聊生。

而今,部分世族南迁,开垦江南,岭南,将蛮荒之地变为沃土,同时,又将中原一带田产腾出,岂不是大好。

六部官员商议,此次田产交易,不需向朝廷缴纳银两,只要按交易土地的面积向国库上缴一定比例的土地即可。户部再将这些土地登记造册,作为朝廷的口分田,重新分配。

朝廷所有的土地租赁给流民耕作。地上所得谷物,按比例上缴国库,剩余部分归流民养家糊口。

如此,就可以恢复武德七年高祖皇帝时期的祖制租庸调制:

租:成年男丁可从官府得到百亩土地,伤残得田四十亩,寡妻得田三十亩。在这些田里,十分之二是世业田,十分之八是口分田。当受田人死后,他的世业田由户主继承,而口分田则要交还官府,重新分配给别人。受田人按照每一丁男每年纳粟二石的标准,向官府缴税。

谷 如此以来,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玄宗听罢,点头称赞,终于放下心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长安的另一处大院,太仆卿安庆宗将洛阳土地飞涨之事,详细禀报给安禄山。

安庆绪听罢,沮丧道:“要不是爹爹把银矿都捐给朝廷了,这次土地盛宴,半个洛阳都是咱家的了。”

安禄山双目放出饿狼的光芒,一鞭子打过去,骂道:“没出息的狼崽子,将来整个洛阳都是咱家的”说罢,把鞭子狠狠丢在地上,拂袖而去。

虽然洛阳最近八方来客,商贾云集,但不管市面上如何天翻地覆、如火如荼,徐太傅一行始终不紧不慢地收拾行李,做着最后的搬迁工作。

在这一段日子里,徐太傅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与白复。

这一日,徐太傅讲完大唐的财政制度,掩卷长叹:

“财政危机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危机帝国财政上的隐患一直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累积,一旦失衡,天下大乱。而经我对朝廷近年财政收支的分析预测,这一天应不远矣。所以我才力劝世家名门,尽快迁往南方避祸。”

白复大奇,问道:“财政危机难道不是杀破狼大凶星象吗”

徐太傅哈哈大笑,呷了一口茶,娓娓道来:

“从开元初年,陛下任命了一系列的贤相治国,姚崇、宋璟、苏颋、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拜相,他们或为官清廉,或政宽刑息,或满腹文采这些贤相辅佐圣上,共同开创了开元盛世

但是,这些宰相也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他们只会劝说陛下节省财政开支,却不会帮助朝廷增加财税收入。因为他们深知,增加税负,就意味着盘剥百姓。这是熟读孔孟之学的贤相们断不能为的。

而精减官僚机构,减少军事行动这类节省财政开支的行为,随着大唐的兴盛,陛下开疆拓土的雄心,节流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

所以,对朝廷财政来说,最重要的是开源

天宝年间,每年平均的财政收入大约是:租钱二百余万缗,粟一千九百百千零三十五余万端。这些钱粮远不够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更别说扬我国威、征伐四夷,虽远必诛了。

于是,另一批懂得弄钱敛财的“能臣干吏”,便进入了陛下的视野:

宰相裴耀卿、监察御史宇文融、水陆转运使韦坚、太府卿杨崇礼之子杨慎矜、户口色役使王鉷、宰相李林甫

在我看来,除裴耀卿之外,其余每一位,都是让帝国财政饮鸩止渴、走向悬崖之臣。他们为了得到圣上的恩宠,不惜盘剥地方、压榨民间,更重要的是彻底破坏了朝廷正规的财政系统。

随着吐蕃在西部的崛起、北方边事的紧张,大唐的财政已经养不起边关的军队。

圣上不得不设立节度使,把边关的军权、财权、行政权授予同一个人,让其自己想办法养活军队,备战打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62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