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章 明心见性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坛经最后偈六祖慧能祖师

胡长冈问道:“禅门传法为何不立文字”

老和尚道:“进入文字,就会进入思量。思量即不中用。思量的规则会屏蔽这个世界。跳出思量,方能观照,方能直接体悟这个世界的真相。俗世的学识需要学习和积累,佛法不是这样。佛法讲究体悟、觉解,明心方能见性。

故,禅宗法门讲究以心传心,心心印证,自悟自解。祖师代代相承,也都是密付本心。”

听到这里,白复想起自己请教了空方丈什么是佛法。

了空方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复一愣,道:“这么简单”

了空方丈轻叹:“就是这么简单,连孩童都懂,可却没几人能够做到。”

胡长冈最后问道:“那师父如何知道弟子悟道、得法了呢”

老和尚笑道:“天上浮云如白衣,钉钉着,悬挂着。师父见过。”

当老和尚讲完佛门至典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胡长冈言下大悟。

胡长冈遂禀告老和尚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弟子理解的禅门佛法,不离自性,不落两边,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此言一出,老和尚便知道胡长冈开悟,领会到了佛法的妙义。老和尚颔首微笑,念无相颂,印可胡长冈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老和尚传其衣钵,将四卷楞伽经、达摩伏虎棍、香板、木鱼交给胡长冈。老和尚道:

“天下即将大乱,少林恐将毁于战火。这四卷楞伽经乃是菩提达摩祖师手书,达摩伏虎棍、香板、木鱼是达摩祖师随身护法之物。从今日起,少林衣钵便传于你。你为少林新一代掌门。望汝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老和尚继续说道:“昔日菩提达摩祖师,初来中土,人不信其为佛陀第二十八代弟子。故达摩祖师传佛陀信物法衣木棉袈裟和紫金钵,以为禅门信物,代代相承。

法衣木棉袈裟和紫金钵作为禅门信物,谁持有,就代表谁是禅门正宗。以至于传道弘法功业,演变成禅门争端。

五祖弘忍祖师将衣钵交给六祖慧能祖师,令其不要再往下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

果不其然,如弘忍祖师所料,首座神秀禅师的弟子为证明神秀为衣钵传人,神秀一脉为禅门正宗。其弟子不断派人追杀六祖慧能祖师,抢夺衣钵,以至于慧能祖师隐居深山,与猎人为伍十五载。

六祖慧能祖师再次出山后,遵循师命,不凭借衣钵证明禅门正宗身份,而以精深佛理,弘法传道。从此,法衣木棉袈裟和紫金钵隐遁禅门。

楞伽经、伏虎棍、香板、木鱼皆为菩提达摩祖师信物,谁持有,亦代表谁是少林嫡传正宗。信物实乃祸端,不要轻易示人。否则,危机四伏、命若悬丝。

都说佛门清净,其实佛门只是广大,何谈清净心怀叵测之人也常以慈眉善目示人。

我恐人害你,恐神秀弟子追杀慧能祖师、抢夺衣钵的往事重演。你明日一早,借下山挑水,速速离去。”

胡长冈一愣,道:“师父,那我该去往何处”

老和尚道:“逢油则止,遇绵则藏。我在河边芦苇中已为你安排了一叶扁舟,你操舟南下,从长江返蜀。

你走后三年,我才会离开人世。你好自修行。不宜过早传法弘道,宣讲禅宗法门。因为这几年,佛法都很难兴盛起来。

待中原战乱结束,天下太平,你再回嵩山,将达摩祖师信物出示于众。整合劫后余生的少林弟子,重建少林,弘扬佛法,共护经论

如一灯,燃百千灯。”

第二日一早,胡长冈同往常一样,头戴斗笠,肩挑两个大木桶,下山挑水。他穿过峡谷上空的吊脚桥,再翻过明月冈,跨过一座石拱桥,来到平日取水的桂林溪涧。溪水汩汩,清澈如镜,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胡长冈将扁担和木桶放下,从木桶底部取出一个背囊。背囊里放着香板、木鱼和油纸包好的楞伽经。胡长冈将楞伽经放入胸口衣袋,背着背囊,手拎达摩伏虎棍,蹚水过珍珠滩。

又走了半个时辰,眼前出现一条大河,大河奔涌,一泻千里,在广袤的原野间浩浩荡荡铺开,向东奔腾而去。

大河两岸苇草茫茫,杳无人烟,唯有一两艘帆船,在水天交汇处,时隐时现。

胡长冈按照老和尚指点的路线,来到一处芦苇荡,一座古朴的残碑矗立在苇草间。一群水鸟在苇草中盘旋啁啾。

胡长冈拔开苇草,沿着河边的草痕直行,惊起一群鸥鹭。在芦苇荡的深处,

有一个小小渡口,一叶扁舟栓在渡口的大石旁。

胡长冈正要上舟,突然停步。返身跪在地上,冲着少林寺的方向,重重磕了几个响头。泪花溢出他的眼角,久久不忍离去。

矗立良久后,他一咬牙,大步迈入小舟,解开缆绳,就要挥桨入水。

只听芦苇荡的深处,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声:“长冈兄,别来无恙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99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