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四百九十六章 群灭豪门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梦江南兰烬落皇甫松唐代

两人在舟头落稳,青鸾公主芳心大定,对白复道:“还担心你没有收到书信,今天不来了呢”

白复笑道:“我今天一早才赶回长安,来不及通知你,就直接来曲江了。”

两人旁若无人,自顾自地聊着。

踏青的世家子弟气不打一处来,心道:“哪里来的毛头小子,就凭这艘孤寒小舟,也敢搭讪公主殿下”

十几艘豪门望族的楼船不约而同行驶过来,将麒麟船和扁舟团团围住。

清河崔荀鹤自诩才貌无双,率先发难。他冲着青鸾公主躬身一鞠,朗声道:“殿下,今日风和日丽,景色宜人,在下愿抚琴一首,已祝雅兴”

青鸾公主注意力全在白复身上,没太在意,随意地点点头。

崔荀鹤恶狠狠地盯了白复一眼,取出一把名贵古琴,放在船头琴案。一挥手,一曲春江花月,洋洋洒洒弹奏而出。曲调抑扬顿挫,气象万千,令世家公子们频频点头。

麒麟船上的众小娘这才回过神来,簇拥到船侧栏杆,望向清河崔氏的楼船。

一曲结束,崔荀鹤长身而立,站立船头,向四周楼船一一施礼致谢。

麒麟船上的众小娘齐声喝彩,纷纷将手中绣球花束,抛向清河崔氏的楼船。

崔荀鹤一脸得色,下意识地望向青鸾公主。只见青鸾公主深情款款地看着身旁白衣少年,仅仅是礼貌性地鼓了下掌。

崔荀鹤一脸铁青,快步走回船舱,再也不出现了。

荥阳郑氏的世子郑庐为人圆滑老道,一看就知崔荀鹤吃了一个瘪。郑庐心中暗笑,大呼过瘾:“崔荀鹤啊,崔荀鹤,没想到你也有今日

平日里仗着有几分小姿色,自诩潘安宋玉,到处在脂粉群中招摇撞骗,蒙蔽了多少长安小娘子。今日实在解气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在京师乱吹”

郑庐仔细打量白复,心道:“这白衣少年气宇轩昂,确实气度不凡。不过所乘扁舟,实在简陋粗鄙,估计乃是寒门士子。

据说青鸾公主师从公孙大娘,学得一身高强武艺。估计此人是个游侠儿,是公主江湖上的朋友。

若此,也有胜他之法。”

郑庐心念一动,对四周楼船拱了拱手,笑道:“清河崔兄琴技无双,在下不敢献丑。

但吾府内有一乐班,效仿梨园,琴师歌姬才华横溢。在下请他们演奏一曲,为今天曲江两岸赏花踏青的游人助兴。”

郑氏乐班,在长安、洛阳一带颇有名气,寻常人很难有机会聆听。众人一听,立刻鼓掌欢呼,口哨声四起。

郑庐一挥手,楼船上鼓乐喧天。乐曲中金铁之声大作,隐含战阵杀伐之意,正是一曲十面埋伏。

郑氏乐班确实名不虚传,除了出色的琴师歌姬,连乐器都与众不同。合奏乐器中,竟然有一套青铜编钟。

编钟之声辽远悠扬,关键节拍上,乐师猛一击缶,振聋发聩。

白复听到编钟奏鸣,心头一震。前一段时间在古董店把玩青铜器的那种感觉再次浮现。

青鸾公主瞅着郑家乐班,不屑道:“荥阳郑氏最爱炫耀,平常豪门望族的乐府,也就用铜铸的编钟演奏。他家偏仗着地处荥阳,拿青铜编钟排演。

郑庐说这套青铜编钟是殷商古物,也不知是真是假。哼”

白复沉吟片刻,道:“这套编钟确实是殷商的青铜器。”

就在这一瞬间,白复领悟道了青铜器的妙用。自己体内的巽坎真气来自大禹九鼎,而九鼎乃是天下青铜器之祖。

只要是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白复都能生出感应。

反之,这些历经千年的青铜器,蕴含着夏商周三代的天地灵气,倘若能够导引出来,如远不及大禹九鼎,但对自己的修行也能大有裨益。

虢国夫人和太平公主的宝藏中就有数量庞大的青铜器,若不用来助力修行,实在暴殄天物。

此念一出,白复双瞳异彩闪烁。

正在神游天际之际,青鸾公主一戳白复,道:“发什么愣,看,人家冲你来啦”。

白复定睛一看,郑氏乐班已将十面埋伏奏完。

只见郑庐冲着自己拱手施礼,道:“听说这位公子也精通音律,不知可否让我等也见识一下,共飨今天踏青赏乐之盛举”

郑庐从堂妹那里得知,青鸾公主喜结交江湖侠士。

既然是江湖侠士,定然粗犷浅薄,哪见过魏晋名士之风采。于是,热情捧杀几句,故意让白复难堪。

谷 周围楼船上叫好声四起,一众世家子弟不怀好意,喝彩声中隐含丝丝嘘声。

这些门阀世族子弟家风严谨,家学深厚,平日素有雅量。但今日人人都想在青鸾公主面前拔得头筹,却没想到青鸾公主芳心系在他人身上。

倘若这人亦是皇亲国戚、名门望族也就算了,只能自己任栽。偏偏白复是个寒门士子、无名之辈。这就让众人心生嫉妒,抱团滋事。

要说,独孤和长孙等关陇贵族的不少子弟皆认识白复。只是在安禄山叛乱前,这几个家族就已经跟随徐太傅南迁江南、家族子弟多在益、扬二州。

反观五姓七望家族,安禄山叛乱前,五姓七望家族中,除了成年干练之人在长安为官外,族中子弟大多在家乡学堂读书。

叛军南下,硝烟四起,故土离乱。这些家族子弟一部分南迁,另一部分西进,聚集在京师长安一带。

寻亲访友中,族中子弟互相攀比,胜心大起,行事愈发浮躁,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出。

另外,这些世家子弟看不起寒门士子,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大唐建国之初,为避免重蹈前隋覆辙,李唐皇室一直刻意压制关陇贵族和门阀世家,有意重用庶族朝臣。

此外,“五姓”望族多以门荫入仕,抵触科举考试这种出仕方式。从而让不少寒门庶族通过科举取士脱颖而出,成为朝廷重臣。这其中,既有一代名相张九龄,也有弄臣权臣,如武周朝的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

安禄山之叛,天下生灵涂炭,名门望族的利益也饱受侵害。

门阀世家认为,这场大乱跟玄宗重用没落皇族李林甫、庶族外戚杨国忠为大唐宰相有很大关系。

肃宗刚一收复两京,五姓七望的族长就在洛阳召开联盟会议。要求世家大族不要再抵制科举,而应利用深厚的家学传统,胜出寒门士子。借助科举取士,让族中子弟再次进入朝廷枢纽,重掌朝纲。

白复向郑庐回礼,婉言谢绝。

没想到,这更坚定了郑庐的判断。他环顾四周楼船,大声道:“真名士自风流难不成寒门士子只会科举的刻板文章”

青鸾公主对白复道:“比就比,怕这个郑胖子作甚”

白复淡然一笑,道:“何须跟此等俗人计较。”

青鸾公主噘嘴不依。

青鸾公主有句心里话不方便讲:荥阳郑氏也好,清河崔氏也罢,自从来了京师,一直死缠着自己,通过与自己交好的小娘,想尽一切办法接近自己。

父皇想摆脱皇爷爷的老臣干政,于是对这帮世家大族刻意笼络,不肯让自己用武力驱逐这帮狂蜂浪蝶。

于是,青鸾公主心生一计,想借今日踏青之际,让意中人杀杀他们的锐气。趁机告诉这帮登徒子,自己名花有主,早点死了这条心。

白复见青鸾公主不理自己,气鼓鼓站在一旁,不禁莞尔,笑道:“好啦,我答应你,群灭他们”

青鸾公主大喜,从怀中掏出一支玉笛,递给白复,道:“这是我向父皇求来的,送给你”

白复接过玉笛,只见笛身皎洁如月,一看就是稀有名贵之物。

白复将玉笛放在嘴旁,试了几个音,然后傲立船头,玉笛横吹,衣袂翻飞,宛如神仙中人。

笛声一响,春暖花开,微风和煦。

笛声忽高忽低,回旋婉转,低到几不可闻之际,几个盘旋之后,更加低沉,几近呜咽怨诉,如寒泉涧涩。

笛声虽细微,但曲江两岸的每个游人都清晰可闻。仿佛吹笛之人,化身花瓣大小的精灵,骑在红蜻蜓身上吹奏,“嗖”一声从耳畔掠过,余音绕脑,不绝于耳。

低音中,偶有米粒大小的旋律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如雨打芭蕉。渐渐繁音渐增,如冰雹坠落在渔翁的斗笠、蓑衣。

声音复有渐熄,然后水声大作,如鸣泉飞溅,间关花香鸟语,鹤唳苍松。

闻此笛音,在曲江湖面上翱翔的鸥鹭、鹧鸪,纷纷盘旋而落,或停留在枝头,或浮游于水上。鸟语与笛音映和,啾鸣争艳,彼鸣我和。

渐渐风声萧瑟,春残花落,百鸟踪灭。绵绵细雨,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忽然,一声霹雳,拨剌声数作,云烟速变,风雷恣呼,电掣轩昂,一鼓奔流夔门雄关。

笛声这一拔高,湖面立现异象。

“哗啦”一声水响,三只丈余长的黄河大鲤鱼从水面跃出,鳞光闪闪,呈品字形排列,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重重地跌落回水面,掀起三朵巨大的水花。

曲江两岸游人那听过如此天籁之笛,正要喝彩,只听笛音复归平和,如云抹林眉,烟藏水口,雨断山腰,竟是小雅鹿鸣的旋律。

两岸游人,只觉故国怀乡,情感共鸣,不可遏制,不由自主跟随笛声,信天放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57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