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七十五章 内忧外患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牛峤唐代

白复坐在马车里细细打量,车厢宽大高阔,装饰豪奢华贵,车内并排两个宽大的座位,脚下还有隆起的脚凳,无论是伸腿,还是搁脚,都自在舒适。

车厢分内外两间,内厢有一个小巧的卧榻,卧榻可以伸缩,一人蜷卧绰绰有余。榻上锦被厚枕,榻下有暗箱,内装更换衣袍、文房四宝,茶酒糕点。

两名温婉乖巧的侍女,拿着绢帕水盆,跪坐在内厢。

为首的侍女轻声道:“从这里到宫中,尚有一段距离。公子可小憩片刻,蓄养精神,我们会帮公子收拾妥当。”

白复按侍女嘱咐,闭目养神。两名侍女轻手轻脚服侍白复漱口抹脸、束发箍冠、熏香更衣。

一番收拾过后,白复酒醒大半,神清气爽。

跟随着马车颠簸起伏的节奏,白复思绪万千,心道:“要论财富,孙大善人等商贾恐怕远胜李若幽等官宦。可是要论排场和享受,寻常富绅哪里比得上皇亲国戚、豪门望族。

不过,太傅和长孙大人这几位门阀世家的族长似乎又高出一个境界,吃穿用度朴素淡雅、恬静简约。这就是魏晋风度、返璞归真吧。”

到了宫门,白复下车,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酒后疲态。

白复躬身一礼,向传旨宦官施礼道谢。

传旨宦官也不多话,冲白复笑笑、点点头,快步带白复入宫。

君命天授,帝王的威仪被宫殿恢弘的格局、华贵的陈设无限放大。等级森严的神秘气氛弥散整个殿宇。

来到麟德殿,肃宗正在批阅奏章,火烛之下,可见肃宗两鬓斑白,比当年丹凤门阅兵时衰老不少。

见到白复到来,肃宗神色和煦,放下手中奏折,让白复近前答话。

白复深施一礼,按内侍宦官指点,跪坐在塌上。

离君王如此之近,又是单独一人,白复多少还是有几分惶恐,不由自主挺拔身躯,聆听圣训。

肃宗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着白复。他很满意白复拘谨的神情,这才是作为臣子该有的反应哪怕这名臣子立下盖世军功。

看着眼前这位平定渤海、新罗和倭国三夷之乱的主帅,肃宗越看越是欣赏,深感庆王李琮当年对白复的评价不虚:以郭子仪、白复为将,可保大唐国境无恙,再无战乱之忧;若将白复收为驸马,李唐一朝,国祚绵长。

肃宗今日接到回纥国书:因黑水靺鞨等联军入侵回纥王庭,回纥大军北返王庭牙帐。北归之时,登里可汗亲上奏表,对回纥与大唐之间因青鸾公主造成的误会,深表歉意。回纥愿与大唐重新缔结盟约,互为国之藩篱。

肃宗心道:“白复真乃朕之福将有其辅佐朕,朕何惧之有”

自从两位公主返回长安后,宁国公主就不断向肃宗进言,希望尽快将青鸾公主许配给白复。青鸾公主盼嫁之意更是溢于言表。

肃宗本想今日下诏,赐婚白复。

跟张皇后商量时,张皇后委婉谏言:“陛下,登里可汗狼子野心,逼迫青鸾和亲之事,路人皆知。

登里可汗吃了哑巴亏,若不是回纥王庭吃紧、不得不北返,他岂能善罢甘休

这个当口,把青鸾许配给白复将军,无疑是公开羞辱登里可汗。

史思明之乱未平,此时得罪回纥,恐怕不智。

臣妾以为,青鸾公主年龄尚小,再多等一年半载,也不为过。等到平定叛乱,国事稳固之时,再赐婚白复将军,也不迟。

臣妾愚鲁之言,恐有不妥,还请陛下明察”

肃宗沉思片刻,深以为然。史思明之乱尚未结束,还不能公然开罪回纥。

况且,当下还有一件大事需要白复去办,也算是终极考验。这件事办妥之后,昭告天下,将公主隆重赐婚与白复,更是最佳的犒赏。

想到此处,肃宗决定采纳张皇后之言,赐婚一事可以再等等。

肃宗和颜悦色,对白复道:“你不顾个人安危,单枪匹马,救援青鸾,朕甚感欣慰。

白复赶忙施礼回道:“都是托陛下隆恩,臣尺寸之劳,不足挂齿。”

肃宗叹道:“像你这样不居功自傲的将军,大唐已经不多啦。”

白复心头一凛,不敢接话。

肃宗感慨道:“当年元夕花灯,你救下青鸾,你对鸾儿的恩情,朕一直记得。

你因此被太上皇贬出武举,所受的委屈,朕也记得。”

见到白复神情有细微变化,肃宗话锋一转,语气转冷,道:“当年,朕虽贵为储君,但日子也不好过。

太上皇对朕猜忌过重,你救下青鸾的事,差点让朕落个私养死士,图谋不轨的大罪。”

李林甫罗织罪名,构陷太子之事,白复后来听徐太傅说起过。

想想当年如日中天的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等权臣悲惨的命运,白复唏嘘不已。

肃宗停顿片刻,突然问道:“朕听鸾儿说,她带你见过她的娘亲”

“是。”白复点头回应。

肃宗叹道:“当年,朕身为储君,连太子妃都保不住,眼睁睁看着鸾儿的娘亲被贬为庶人,落发为尼。”

肃宗道:“朕做了几十年的太子,每日都在谨小慎微中度过。

登基以来,更不太平。好不容易剿灭逆贼安禄山,没想到贼子史思明又再度复叛。

自西向东,从南到北,吐蕃、羌、党项、回纥、渤海、新罗、倭国等外夷,虎视眈眈,亡我大唐之心不死。

内忧外患,烽烟四起,让朕没能睡上一天安稳觉”

白复深感肃宗不易,挺直脊梁,朗声道:“末将愿为陛下分忧,替圣上征讨四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肃宗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突然停下脚步,望着白复,一字一顿道:“眼下,最凶险之敌,不是外夷,而是内患

大唐之灾,祸在萧墙之内。就在这长安城中,有人见不得朕好,起了不臣之心,要害朕

攘外必先安内,内患不除,朕寝食难安。这才是朕用十二道金牌召你回京的真正原因。”

此话一出,白复终于明白为何肃宗要急着召见他了。

白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才,愿为陛下剪除逆党,诛尽叛贼,还我大唐朗朗乾坤”

肃宗走到白复身旁,把白复托起,笑道:“复儿,因为鸾儿的缘故,朕从没把你当外人。你也从没让朕失望”

说罢,肃宗一按桌案,从暗格中取出一把镶满名贵宝石的短刀。

肃宗把这柄刀赐给白复,郑重嘱咐道:“此刀名为千牛刀,是我的佩刀。

凭此刀,如朕亲临,上可斩皇亲国戚、王公贵胄,下可杀贪官污吏、奸佞劣绅。

朕许你,三品以下,先斩后奏”

“臣领旨谢恩,定不负陛下隆恩”白复再次跪地,伏身叩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84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