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五百零六章 财税危机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昼梦杜甫

旬休结束,白复重返户部。

户部书令史孙延已等户部吏员闻之大喜,纷纷约白复小聚。

自从白复在回纥士兵面前救下这些寒门士子,他们皆把白复当做士林领袖,关系也格外亲近。

白复欣然答应,下朝后,众人结伴而行,来到巴蜀会馆。

三两杯下肚,席间气氛热烈起来。觥筹交错中,孙延已率先敬酒。

孙延已道:“曲江一战,白兄震慑豪门世族,可算为我们出了口气。让世家子弟再也不敢小觑我们这些寒门士子。”

众士子皆举口称赞。

白复微笑着摆摆手,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三言两句便将话题转开。

白复道:“我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不足一提。你们身处朝廷中枢,经天纬地,不可妄自菲薄。

平叛刚刚结束,百废待兴。朝廷济世安邦,经世致用还是要仰仗诸君。”

白复说完,只见众人如霜打的茄子,不禁一愣,道:“可是有何不妥”

户部主事云雁影乃是天宝十三载的进士,在众士子中年纪最长。他叹了口气道:“白兄,我不是危言耸听,叛乱虽定,但因战争而起的祸乱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或许会将大唐拖下深渊。未来的天下形势,不容乐观。”

白复一惊,赶忙虚心求教。

云雁影叹了口气,道:“白兄,我不是自吹自擂,我们久居户部,天天跟诸道州郡的财税打交道,对这场战乱的洞见可能更为深刻。

天宝十三载,大唐总人口共有八百九十万户,近五千三百万人。

但是叛乱之后,人口数迅速下滑,只剩下一百九十三万户、一千三百万人。户数仅有几年前的两成半,人口不到三成。

更麻烦的是,这其中有一百一十七万户、一千四百六十二万人,是老弱病残、僧侣尼姑、皇亲国戚等。这些人是不需要缴纳租庸调税的。

也即是说,目前只有七十六万户、二百三十七万人来承担整个帝国庞大的税赋。

以今年来说,朝廷的财税收入锐减为天宝年间的三成左右,而军费开支却比之前还要庞大。”

白复大惊,问道:“战乱竟然死了四千万人不大可能吧”

云雁影道:“白兄所言极是,战乱不可能死这么多人。叛乱前后人口之所以差距如此之大,并不是战乱中实际死亡这么多人,而是朝廷对地方州郡失去掌控,许多流民游离于朝廷户籍统计之外,无法得知人口的真实数量,也就无法按人口征收租庸调税。”

见白复理解了,云雁影继续道:“平叛期间,国库枯竭,北海郡的录事参军第五琦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充江淮租庸使,负责筹饷。

为了保障军费开支,朝廷开始向商贾征收重税。前段时间,陛下派遣御使郑叔清前往江淮、巴蜀,一次性向商贾征收两成的财产税。

除这两个地区,其他州郡也在集市和关卡向商贾征收贸易税,凡是一千钱以上的货物都必须缴纳。”

白复正涉足商道,赶忙问此事对商贾的影响。

孙延已插话道:“以往朝廷对商贾比较宽容,营商税负很低,不是朝廷的重要税种。所以,八方商贾来朝,四海货物云集。东西两京富庶繁华,商铺林立,茶楼酒肆,数不胜数。衣食器玩,琳琅满目,绫罗绸缎,应有尽有。

一旦朝廷对商贾征收重税,必然商贸萧条,集市冷清,无异于杀鸡取卵,更不利于大唐的战后重建。”

云雁影点头,道:“除向商贾征收重税外,御史中丞第五琦大人新设一职租庸使。

租庸使坐镇江淮,寻找一切税源,如吴地的盐、蜀地的麻和铜。租庸使征收完毕,将盐、麻和铜就地卖掉,换成土特产运输到其他地方高价卖掉,再将收入上缴朝廷。

此后,转运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林林总总的职务纷纷出现。

这些使职都是陛下在正常的律令官职之外任命的专使,凌驾于户部之上。这些专使级别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权限却很大,拥有朝廷赋予的处理专项事务的大权,能绕过三省六部的官员直接办差。

专使的设立,既破坏了朝廷的规矩,也造成了庞大的冗员和政务效率的低下,加剧了财政的困难。”

说到这里,云雁影停顿片刻,叹了口气道:“除此之外,为了弥补土地税和户籍税的大幅下降,第五琦大人即将推出措施:建立私盐专卖和重新铸币。

依我看,这两项措施终将破坏大唐立国之初宽松的营商氛围,回归到汉武帝时之传统。”

白复虚心请教,道:“还请云兄详细讲解。”

云雁影无限缅怀道:“大唐从立国到天宝年间商业开明。朝廷不参与盐铁的经营,只收取一定的税额。

到了今年,为了增加财赋收入,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大人推出榷盐法,下令垄断产盐区,招收游民开采盐井、盐灶的盐。开采的盐由朝廷盐院统一收购,不准私卖,再由官府加价出售。

旧有以制盐为业的人家和无业游民都愿以此为生计,因为此举可免去他们的各种徭役。

食盐的开采和售卖有盐铁使管辖,私自制盐和偷卖盐的行为按罪论处。

第五琦大人担任各州的榷盐铁使,在诸道推行盐业的专卖。

第五琦大人的食盐官营与桑弘羊的食盐专卖基本类似,也是其最成功的聚敛手段。专卖之前,每斗盐只值十文钱,专卖之后涨到一百一十文,整整上涨了十一倍,其中的差价就是朝廷的财政收入。

按照预测,食盐官营推行一年,便能为朝廷增加四十万贯的收入,能极大缓解财政危机。

“人不益税而国用以饶”,百姓除了需要缴纳租调外,不需要再横加赋税,却增加了国库的收入。此后,盐税占到了国家税收的将近一半,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第五琦大人升任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后,取消了户部、司农、太府等部门的收支权,将财政收入统一归陛下调度使用,初步改变了以前开支混乱、国库亏损严重、权臣贪官作弊的现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扭转了财税匮乏的局面,从经费上支撑朝廷能够继续将平叛事业进行下去。

平心而论,从筹集军饷这一点上,第五琦大人确实功不可没。

但官营榷盐,与民争利,时间一长,弊病丛生,不仅造成官僚机构臃肿,更增加了盐价成本,天下刚刚安定,百姓就要为食盐奔波,苦不堪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602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