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百三十七章 雁门雄关

书名: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节选自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二月,天气转暖,白复依照计划行事。

猞猁儿和秀才做向导,岳虎竹和裴破空带一万名步兵“金刚”,横穿野人谷, 前往鹰堡。虎兕寨单云横和李萼为首的河北道义军将在此与之汇合。

唐夔率五千人马,投奔李光弼。

为转移叛军视线,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率兵出击,进攻怀州今河南沁阳市,燕帝史思明亲自救援。

二月十一日,李光弼在沁水岸边, 摆下武侯开,唐夔发动八卦阵,大破燕军,杀敌三千余人。

于此同时,白复带着兵部符印,率领尉迟骠骑、荔非戍堡、斛律冲、侯莫酋等五千精锐铁骑从陕州北上,进入河东道,穿蒲州、绛州、晋州、沁州,抵达太原府。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早已经接到密旨,知道白复一行的真实目的。王思礼在太原府热情款待白复一行。

在太原府修整三日后,白复率军继续北上,穿xz、代州,抵达雁门关。按照行军路线,大军将从雁门关出塞。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历来为北境重镇要隘,兵家必征之地

雁门关亦称西陉关,高踞勾注山,依山傍险, 东西两侧悬崖, 峭拔险峻,难以攀越。中有小路,盘旋崎岖。据传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通道,故称“雁门”。

从赵武灵王开始,历代边军在山巅绝顶,修筑关楼要塞。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东西二门上建有城楼,巍然凌空。

北门是瓮城的城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写三个大字:“雁门关”

关城之北筑有军堡、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为赵国名将李牧建祠立碑,记述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是边军操练人马之地。

雁门关长城沿着东西两侧山峰绵延修筑,将老营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体。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以雁门关为中心, 长城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 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在雁门关守将冯腾的陪伴下,白复和尉迟骠骑、荔非戍堡等将领登临雁门关城楼,只见城楼碉堡坚固、关墙雉堞密集,烽火堠燧遥相呼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登高一望,长城内外,峰峦叠嶂、群山苍茫。长城如同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中百转千回,蜿蜒盘旋,令无数英雄折腰。

白复是第一次见到长城,瞬间被长城巍峨雄伟的气势震撼。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凝望万里长城,白复心潮澎湃、豪气顿生,为大唐而骄傲。

战旗猎猎,凛冽山风扫过白复面颊,呼啸而过。

雁鸣啾啾,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一片落下的雁翎,被山风裹挟,卷向天空,几个徘徊,翻过长城,飞向无垠的旷野

白复一阵恍惚,顿有时空穿梭之感。

就在这雁门关上,同一地点,不同时空,上演过无数或壮烈、或凄美的往事。

汉高祖刘邦北征匈奴,被困白登,要靠贿赂冒顿单于阏氏,方能脱困。

昭君出塞,靠和亲,让胡汉边界,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一部雁门关史,就是半壁中原史。

守将冯腾指着群山之巅的烽燧道:“秦始皇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套之地,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乃修筑万里长城。

从雁门关往宁武关、偏头关的长城都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筑的。

雁门关的西北,就是马邑。当年汉武帝曾经设下马邑之谋,试图全歼匈奴主力。只可惜消息走漏,错过生擒单于之机。

数年后,飞将军李广、名将卫青、霍去病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说到这里,守将冯腾叹口气道:“末将乃是此关隘有记录以来,雁门关第三百七十八名守将。

令人汗颜的是,末将如今年过半百,毫无军功。终其一生,碌碌无为,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过。穷其白首,没有一样可以跟子孙吹嘘之事。

只是靠熬资历,才熬成雁门关守将。

飞将军李广、霍嫖姚都是十几岁就驰骋塞外,扬名天下了。对比他们,末将的年龄都长在狗身上了。”

尉迟骠骑同情地拍拍冯腾的肩膀,以示安慰。

白复眺望远方烽燧,若有所思,道:“将军此言大谬,你之不幸,乃是天下百姓之大幸

既然是天下大幸,又何必在乎一人得失。

相比于马革裹尸,我倒觉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才是军人最好的归宿。”

话音刚落,白复心生警兆,他望向一处破败碉楼,道:“这处烽燧,有何来历”

守将冯腾指着关楼道:“此乃雁门关古塞,赵国名将李牧在此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边”

白复心念一动,对守将冯腾,道:“我今晚就扎帐于此,还请将军为我安排。”

冯腾错愕道:“那里四面透风,荒烟蔓草,早就破败不堪,白将军还是在行辕中睡的舒服些。”

白复笑道:“李牧将军乃战国四大名将,我附庸风雅,在那里缅怀一下李将军。”

冯腾点点头,也不多问,吩咐手下尽快将此处打扫出来。

众人沿着城墙,边走边聊,缅怀千古先烈。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落日余晖,照射在烽燧上,为烽燧逐一镀上一层金身。

长城仿佛点燃了烽火,数十座烽燧,一座接着一座,交替变化,绵延百里,照亮了崇山峻岭,照亮了整个大唐帝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2280s